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徐夜诗歌创作中的隐逸情怀

    朵玉娇;

    徐夜是明末清初一位比较杰出的遗民诗人,也是一位隐士。徐夜虽参加过科举考试,十九岁中副榜贡生,但一生都没有入仕。不论是隐居于系水之东还是南游吴越,追求自由、崇尚隐逸的思想都是他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统计这类诗歌在他传世的400多首诗中有145首,流露出鲜明的隐逸情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隐逸文化语境下的隐逸情怀,探析徐夜诗歌创作中的隐逸情怀,以期对徐夜本人及诗歌创作有更加全面的把握。

    2020年36期 No.3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浅析白灵的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孙越;时曙晖;

    《白鹿原》中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在封建宗法和传统礼教统治下的男权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女性毫无疑问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在这部小说中,涌现出大量的女性形象。其中白灵是全书中唯一被作者详细描写的女性革命角色,意义非凡。本文将探究白灵的性格特点及其养成原因。

    2020年36期 No.36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德意志军团里忧郁的轻骑兵》的哈代式忧伤

    杜蓓;

    作为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对于现实生活的社会矛盾的敏锐感受,其间渗透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有着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和人生意义。通过他的短篇小说《德意志军团里忧郁的轻骑兵》来简析其创作思想和写作风格,看到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悲剧的痛苦源于人物自身的弱点和错误,也源于命运不仅表现在偶然和巧合中,而且还表现在不可抗拒的力量中。

    2020年36期 No.36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莳萝泡菜》中薇拉的逃离

    郭冬林;

    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由一对昔日恋人的对话和回忆构成。通过文本细读和话语分析发现,对话中女主人公薇拉在权力关系中处于明显弱势,主要体现在薇拉频繁被男人打断,主要承担倾听者的角色而没有话语权,其声音被男人视为审美对象加以凝视。薇拉的权力弱势象征着社会结构层面女性的弱势地位。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主体性受到压抑,掌握话语权的男性将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定义为自私,要求女性牺牲自我,无私为男性奉献。拥有独立意识的薇拉不愿接受规训,主动离开以男主人公为代表的男性,以此抵抗和逃离不公平的性别结构。

    2020年36期 No.36 1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摩尔·弗兰德斯》解读

    韩丽娟;

    《摩尔·弗兰德斯》将18世纪人们面对金钱时道德与心态的扭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对此进行了讽刺与批评。本文以女主人公为主线,从文学伦理学角度,根据当时的历史价值观,对当时社会情况下的金钱、婚姻、伦理、道德进行了探究,本文也为伦理意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另外,对摩尔道德失衡的表现的探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20年36期 No.36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试析雷特海乌中篇小说《鲸群离去》的创作主题

    周江波;

    雷特海乌是苏联楚克奇族文学的开拓者,他的作品通常富于浓厚的民族风格与传奇、浪漫色彩。国内虽然有出版他部分作品的中译本,但对他的深入研究并不多。作为雷特海乌晚期的重要作品,《鲸群离去》全书带有悲剧色彩,但是其蕴涵的民族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想在现今仍然发人深思。本文试以他的中篇小说《鲸群离去》为参照,对其小说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

    2020年36期 No.36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 论《佟卡》中的叙述声音

    刘田昕;

    《佟卡》讲述了理性的危机,它渴求与非理性的统一,但对非理性的探究以失败告终。借助叙事学理论,本文尝试通过对《佟卡》中的叙述声音加以理论分析,站在和男主人公一样的理性角度,探究如何对不会表述的佟卡加以叙述,文本从话语层面如何表现非理性的难以探究,从而进一步看清人类面临的困境:理性与非理性的分崩离析。

    2020年36期 No.36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田园理想研究

    吴森;

    作为欧美小说的开山之作,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研究不胜枚举,而却鲜有人以田园理想为切入点剖析小说意涵。本文立足于英美田园文学批评理论,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和对文本的解读,阐述本文中多层次的田园理想,并剖析小说所展现的作者对于社会发展的思考。

    2020年36期 No.3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文学研究

  • 浅析悬诗中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

    顾恺琴;

    悬诗是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诗歌的典范,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悬诗的叙述内容及其遣词用句,无不蕴含着古代阿拉伯民族文化生活的相关信息。本文从七首悬诗入手,通过整理与分析诗歌中四类文化伴随意义较为突出的词汇:动物词、植物词、自然现象词和社会现象词,发掘其词义中蕴含的文化伴随意义,从中探寻阿拉伯民族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特征。

    2020年36期 No.3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 文学史教材中严歌苓书写的两个问题

    李玉杰;

    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是当今世界华文文坛最为知名的作家之一,将其写入中国文学史,代表了学科观念的创新、开放和进步。但如此做法面临两个难题:其一,如何解决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中国"概念与作家的美籍身份之间的矛盾。其二,怎样论证严歌苓在中国文学序列中而非海外华文文学序列中的独特价值。对这两个问题,几部有代表性的史著都没有很好解决。

    2020年36期 No.36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外国文学名著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韩双;

    外国文学名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外国文学名著可以有效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文学发展史,提高个人修养,扩大知识面。自文艺复兴后,外国文学在人文主义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作品着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社会各个阶层的小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

    2020年36期 No.36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 论文学批评的批评精神

    郭蕊;

    文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了文学的生命力以及创新性。而文学基于时代背景产生,融入了作者主观思考的创作方式使得文学有着多样性的创作主体与创作形式。创作环境的开放使得文学领域的作品不断涌现,呈现出形式丰富、手法多样的创作特征。文学批评的褒贬优劣的批评功能要求时代背景下文学批评工作既要立足于文学创作的实际背景,同时也要通过对于文本本体的研究与分析来尽可能客观地对单一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工作。

    2020年36期 No.36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艾米丽·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解读

    张嘉明;

    艾米丽·狄金森一生都在追寻生命的真谛,而独特的人生经历更是带给了她对死亡不一样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的概念隐喻,来体味诗人对死亡丰富的思考,从而揭示她对死亡本质独一无二的感知。

    2020年36期 No.36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依稀当日景,无复旧中情——比较晏殊《浣溪沙》和李清照《声声慢》中体现的愁情

    李爽;

    《声声慢》和《浣溪沙》两词,词人都由旧日意象牵动内心情思,进而抒发各自愁情。然而两词所体现的愁却是有本质差异的,《声声慢》抒发了李清照在频遭变故后难以抑制的凄愁;《浣溪沙》则体现了晏殊在对生命感悟中生发的缥缈蕴藉的清愁。"愁"字是贯穿两词始终的情感线索,将词中的各个意象有机串联起来,并向着单方向层层上涨,渐进深入。两词虽则抒发了词人的个人愁情,却在以小见大中折射出家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共情。

    2020年36期 No.36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浅析《红楼梦》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及批判

    贾倩;

    《红楼梦》是一部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儒家思想2000多年来被奉为正统,它对《红楼梦》的影响不言而喻,儒家文化在《红楼梦》中有正面的表现和承载。但由于这部小说写于清朝乾隆时期,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加强了思想统治,极力推崇程朱理学"灭人欲"的思想主张,《红楼梦》对这一现象也展开了抨击和批判。总的来说,《红楼梦》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和文化,这使它的思想意蕴更加丰富。

    2020年36期 No.3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文化创意

  • 对木偶非遗文化传承的创新途径——探索徐竹初木偶艺术传承发展走进校园的深度融合

    赵为船;

    以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为实践案例,探索产教深度融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徐竹初木偶艺术传承发展的新途径为研究对象,围绕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与学生传承漳州木偶雕刻大师徐竹初技术学习、培训过程,提出了对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理论和技艺的创新策略和传承路径,形成中等职业学校校本美育教学体系,并对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下木偶艺术文化创意创新产品传承开发的探索。

    2020年36期 No.3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 四川白马藏族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

    李运国;李文巧;

    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是近年来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的流行模式之一,四川白马藏族文化的产业开发现面临开发模式老套、吸引力不足等各种因素,将传统的白马藏族文化与流行的沉浸式商业模式开发有机结合,是未来文旅项目开发的新模式之一。

    2020年36期 No.3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研究

    赵法发;

    红色文化资源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历史痕迹和革命精神。庆阳作为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其境内红色资源丰富,特点鲜明,品质极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价值。但在其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存有不少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36期 No.3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 《孟子》中否定副词“弗”的使用特点微探

    王艳艳;

    在现代汉语中,"弗"已经消失,其使用特点不为大众所熟悉。在《孟子》中,"弗"出现38次,作为否定副词表示否定含义。本文着重分析"弗"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特点,求证其在使用中有突出强调的表达效果。

    2020年36期 No.3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浅析《中国,你是谁?》中“李斌”的人物形象

    刘彦宏;

    本文结合西奥·松德迈尔对待异域文化的三种模式理论和吉尔特·霍夫斯戴德的四个维度理论,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德国文学作家西蒙·哈尔的作品《中国,你是谁?》中"李斌"的人物形象。试图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中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探索出对待异域文化的正确视角与方式方法。

    2020年36期 No.3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浅谈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设计的女性之美

    何淦程;周小儒;

    湖南省长沙市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奠基于2016年。它是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经典作品之一,其结构富有女性曲线美,体现了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强烈的个人风格,飘逸如丝带一样的女性元素,如一朵国色天香的芙蓉花。

    2020年36期 No.36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 关于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的思考

    马徽粤;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极大程度地推动了黑龙江省的旅游事业。黑龙江省冬季十分漫长,当地人民利用丰富的冰雪资源创造出了独特的冰雪文化,满足了现代人对冰雪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冰雪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将思考关于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020年36期 No.3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述

    肖雯秋;

    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藏区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长期的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了底蕴深厚、资源丰富、风格独特的情歌文化、民俗文化等多样的民族文化,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孜州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体现与延续。本文对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详尽梳理、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2020年36期 No.3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男性服装史上“伟大的男性化放弃”原因探析

    李雪琪;

    在男性服装史上,伟大的男性化放弃发生在18世纪的末期,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男士的服装样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以及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男士服装风格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无论男女,服装的潮流主要由贵族阶层所引导,且男女服饰都充满了极度奢华的气质和女性形象,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体现出法国森严的等级制度。但是在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工业革命后,男女服饰开始体现出性别差异,并体现了服装的性别角色,在这个阶段,男性服装以体现出工作环境、简洁朴素的样式为主,成为具有男子气概的体现方式。

    2020年36期 No.3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文艺观察

  • 论红色话剧创作的意义——以《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创作为例

    郁浩;

    戏剧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如果没有将戏剧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的机会,学生就可能会有理解理论知识的困难。由此,新疆大学林基路艺术剧社给予了学生创作红色历史话剧《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机会,以强化学生对于戏剧理论的领会,并学会如何真枪实剑地运用理论到实际的话剧写作上。

    2020年36期 No.3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 仿生学在清水河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艳婷;郭楷彦;

    随着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希望在获得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能够在产品中获得更多文化、精神方面的享受。因此,人们对食品的包装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健康、回归自然并富有人性化的食品包装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仿生包装设计通过对自然的仿生,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视觉、触觉,味觉等,能够准确、直观的传达产品的信息,减少了产品包装单一化,冷漠化的缺点,增加了人与产品的情感互动,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与关注度,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在清水河农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仿生设计手法,可以直观准确地向消费者传达农产品的信息与农产品绿色、健康、无添加的品质,拉近消费者与农产品之间的距离,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人性化、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传达自然环保的设计理念,顺应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

    2020年36期 No.3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 由《更大的信息》和《我的观看之道》浅议霍克尼的艺术观

    曹琼晓;

    本文由霍克尼与艺术批评家的对话录及其本人的回忆录,所形成的《更大的信息:戴维·霍克尼谈艺录》和《我的观看之道》两本书籍,探究霍克尼艺术背后的观点。

    2020年36期 No.3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 隐喻在图像修辞中的应用

    武艳;付晓瑞;

    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造型方案。隐喻是人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隐喻在图像修辞中的应用起到了加强图像形象性、吸引受众注意力、引发受众情感、达到受众认同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广告隐喻和图标隐喻。

    2020年36期 No.3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 贝多芬《第二钢琴鸣奏曲》赏析

    高鹏;

    《第二钢琴奏鸣曲》Op.2no2是贝多芬早期的钢琴作品,是其首次添加了诙谐曲的钢琴奏鸣曲作品。这首奏鸣曲的诞生,不仅明显地体现了贝多芬未来的创作意识方向,在内容上非常绚丽多彩,富有蓬勃朝气,表达出贝多芬想要通过自己的才华寻求出一条独特道路的愿望,其中的表现欲望与思想情感都极其热烈,是具有极大学术研究价值的贝多芬早期作品之一~([1])。

    2020年36期 No.3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 浅谈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魅力

    赵庄;

    早期的综合材料绘画技法大多出现于油画和版画中,同时还融入了结合装置等媒介材料和技术手段,使之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同于表现、油彩绘画表现、水印木版画、壁画等传统绘画,综合材料绘画不是传统几种绘画方式风格的叠加,也不是某个单独画种的变化发展。站在文化艺术问题的角度去考虑,它是多画种或多种物质材料的相互融合,取其所长的结果,是使新材料艺术化并体现生活材料的文化性、艺术性的一个全新创作方式。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进一步的阐述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魅力。

    2020年36期 No.3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 新媒体视野下非遗的普及传播——以芜湖梨簧戏为例

    苏杨;郑毅俊;

    芜湖梨簧戏的兴起与衰落基本与我国区域性地方戏种发展时间基本重合,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字化保护传承手段的归纳总结与前瞻性判断,对于丰富地方人民生活,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完善中国传统艺术的宝库有着重要的建设作用。

    2020年36期 No.36 73-7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熊佛西农民教育戏剧实验研究

    秦敏;

    1932年初至1937年,熊佛西等戏剧家为了唤起农民"向上的意识",在河北定县展开以农民为对象的文艺大众化研究和实验,称作定县农民戏剧实验。他们革新乡村戏剧舞台和表演技艺,创作符合农民审美趣味的话剧作品,探索一整套农民戏剧的新模式,追求与其他文艺大众化活动不同的新途径。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是雅俗夹缝中的另类启蒙,在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中国教育戏剧的发展和崛起上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20年36期 No.3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三国题材影视剧中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

    吴海平;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文化的精粹,是中国古人留下的精华。古典诗词素有文蕴之美,古典诗词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递着古人与现代人的精神桥梁。本文列举了相关三国题材影视剧,在三国题材影视剧中,不乏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除此之外文章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相关作用,最后总结了三国题材影视剧中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

    2020年36期 No.3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文化综合

  • 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新形式

    邱岳英;

    在社会主义进程逐步加快的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工作备受关注,其不仅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新媒体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现阶段人们实际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步增多,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群众文化活动,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逐步向信息化和专业化方向转变,创新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加快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提升效率。

    2020年36期 No.3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

    王晓明;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在当代高等教育研究中意义重大。此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三方面。通过改革专业课程、组建工作坊、搭建实习基地、筹建实训中心、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可以协同提升本专业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2020年36期 No.3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民国时期西安市木商业同业公会探析(1937—1949年)

    蔡艺雯;

    同业公会与传统行会不同,是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和自由民主精神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综合来看,它的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之路。西安作为战争年代的大后方与军事重镇,其同业公会起步晚,发展快,具有特殊性,而木业作为战时的紧俏资源,支持着铁路的修建、武器的制作、木炭能源的生产等重要生产。西安市木商业同业公会的成立,为在战争年代中木业行业的规范经营、互帮互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负担着政府对其施加的沉重负担,在民国西安的经济与政治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0年36期 No.3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对新时代我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思考

    郭庆丽;

    志愿者是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是完善博物馆公共服务、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推行,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也随之蓬勃发展。但由于博物馆经费不足、缺少经验、定位模糊等种种原因,我国博物馆志愿服务仍面对许多挑战。新时代,如何发挥博物馆志愿者作用、怎样建设科学合理的博物馆志愿者管理体系等问题仍等待人们认真探索。

    2020年36期 No.36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从《雪楼纪事》看许世英的驻日活动

    潘晓玲;

    1936年2月至1938年1月,许世英被任命为驻日大使,前往日本进行外交交涉。时值中日关系焦灼时刻,许世英在日两年为两国建立友好外交积极奔走,但日政府无视其建议,后更与中国断绝外交。《雪楼纪事》记录了此段时期许世英在日所做交涉活动,通过此书可以看到他在日艰难交涉的生活实态,及其为保护国家尊严主权和挽救民族于危亡所做的尝试与努力。

    2020年36期 No.3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汉语方位词“前”“后”的隐喻探究

    罗玉晓;安雅茹;

    时间概念和时间认知机制是人们认知无意识的表现,时间概念的构建并非人们有意识为之,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人们大多借助对空间概念的隐喻和转喻来理解时间,然而在不同语言中用空间模式来映射时间会产生对时间概念的不同理解,方位词"前""后"是建构时间概念的重要来源,本文借助"前""后"来解释汉语时间概念的认知方式以及语言使用中的一些矛盾现象,并尝试探究"前""后"在其他领域的隐喻投射。

    2020年36期 No.3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 广场文化如何助力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杨春丽;

    当前时期,国内各地都在依托博物馆和图书馆以及文化馆等公共服务机构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发展格局。创建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因为这不单单是民众对当代文明和文化的基本诉求,并且对强化全民素养、提升文化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都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阐述广场文化如何助力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20年36期 No.3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景点介绍资料的翻译及赏析

    陈琳;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出国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中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因此,旅游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旅游翻译又分为景点介绍资料翻译、景点名称翻译、旅游手册翻译等等。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从旅游景点介绍翻译出发,将旅游景点介绍资料的翻译分为一般性旅游景点翻译,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和以美学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研学理论后,结合实例,分析并提出在旅游翻译的过程当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翻译方法。

    2020年36期 No.3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诗经·采薇》英译本分析

    陈睿欣;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瑰宝。《诗经·小雅》中的《采薇》可谓是讲述古代战争的开篇之作,其中描绘了战争的疾苦,更书写了道不尽的家国情怀。《采薇》全诗共六章,其中最为经典且广为传颂的是最后一章,本文选取许渊冲先生对末章的译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探讨其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对比并赏析译作中美的文化体现,探讨古诗歌的翻译策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提供借鉴。

    2020年36期 No.3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