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论金粉世家的爱情悲剧

    黄倩;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著名小说。小说描写了在北洋军阀时期,平民女子冷清秋和金家七少爷金燕西的爱情故事。不少读者对他们浪漫的爱情表象下是悲剧的实质表示惋惜。他们的悲剧爱情不仅仅是彼此人格思想的迥异,还有外在力量的推动。所以,本文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代名门望族兴衰史,分析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旨在揭示作者想描摹的社会现实和此作品所传达的文学价值。

    2021年03期 No.51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论《远山》中的“牛”与“马”

    蒋欣彤;

    "牛"与"马"是日本作家三浦绫子的著作《远山》中主人公经营农牧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全篇的主导意象。它们既是主人公田岛耕作、民子和武志的形象化身,又充当着二战后对战争进行反思的一批日本国民,从基督教文化中继承的"原罪"意识的救赎者角色。

    2021年03期 No.51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男权世界背后的“疯女人”——以李碧华《饺子》中的艾菁菁为例

    梁凤;

    本文以李碧华《饺子》中的艾菁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时代背景、荒诞情节、人物言行等要素的考察,分析文本中"疯女人"形象产生的内因。并进一步探索李碧华对女性人物妖魔化的处理方式,指出其小说以纠葛不清的男女情爱展现女性内心的需求与欲望,以及女性人物逐步走向疯狂的悲惨命运。

    2021年03期 No.51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金婚》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分析

    樊存玲;

    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对女性主义相关的理论进行探索,形成大量的意义,其最终的理念均总结为男女的地位平等。从女性主义理论的眼光分析《金婚》,可以明确剧中女性代表的人物形象,探索当前的时代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利用婚姻、家庭、文化、时代、人性等因素衬托出其典型的悲剧意义,以供参考。

    2021年03期 No.51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流浪的色彩——《赫索格》中的色彩变异研究

    曾铭珠;

    传统意义上的色彩认知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环境和同一历史阶段中的人类的共同经验之上的,但贝娄在《赫索格》中,对一些颜色的使用和感知存在着与色彩的传统认知不相符的变异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绿色和蓝色的变异现象来观察赫索格心灵的流浪。

    2021年03期 No.51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梦幻与迷醉——果戈理《赌徒们》背后的日神与酒神精神

    高添;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概念,指出当日神明媚的理性幻象与酒神原始的狂野暴乱相结合时,悲剧便随之诞生,此过程与赌牌这一社会性活动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十分契合。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喜剧《赌徒们》以纸牌游戏为线索展开情节,揭示赌徒们卑琐贪婪的恶劣灵魂的同时也承载了其带有浓厚悲剧性的命运走向。戏剧中的梦幻及迷醉既无法于一体之内自洽又充满矛盾地交合,喜剧中涉及的赌牌活动及其蕴含的日神和酒神精神形成了喜剧形式和悲剧内容、卑琐人物和崇高英雄的双重悖谬,深化了戏剧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2021年03期 No.51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主题再探

    蒋宏;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讲述了特洛亚战争,战争的主要参与者——英雄和神明皆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行动,同时,尊严也是全诗的核心情节——"阿喀琉斯的愤怒"的根本推动力。因此,《伊利亚特》讲述的是一场尊严之战,统领全诗的中心主题也正是英雄和神明的尊严。

    2021年03期 No.5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赵庆吟;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最有影响力小说之一,路遥小说《人生》的情节安排及人物塑造,无疑是成功且深入人心的。小说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际遇跌宕起伏,诸多奋斗在80年代的青年人均在其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且深受启发。本文从自尊与自卑,现实与爱情,及故土对其的召唤三个层面对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2021年03期 No.51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文学研究

  • 基于《金色笔记》分析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

    胡春春;

    隐喻在英美文学中使用非常广泛。《金色笔记》作为多丽丝·莱辛的著名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青睐。多丽丝·莱辛曾经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金色笔记》一文中通过对隐喻的运用,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体现了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美学价值。

    2021年03期 No.51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 莫言《酒国》对鲁迅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李汶瑾;

    莫言的《酒国》几乎戏仿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的各类小说,其中也包括鲁迅先生的众多作品。莫言不仅继承了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白描式、对比式、比喻式等文学作品创作形式上的讽刺手法和讽刺手法的精髓"真实性",还继承了《理水》和《狂人日记》中的表现方法和精神主题,并在继承之上加以创新,通过明嘲暗讽、嬉笑怒骂将社会贫困、政治伪善和人性欲望的复杂在作品中一一呈现。本文从《酒国》中对鲁迅讽刺手法的继承、《理水》中官场影响力的继承与创新、吃人主题的继承和批判人性欲望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2021年03期 No.5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 《玩偶之家》对互联网时代女权运动的影响与反思

    姚宏洋;

    妇女解放运动随着产业革命而来的变化席卷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封建阶级的统治被冲击,女性也开始冲破封建束缚。在十九世纪,易卜生创作了戏剧《玩偶之家》,同时期,女权运动逐渐出现了明确的宗旨与目标,她们站在人类平权,从全人类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妇女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在易卜生看来,女权运动的本质并非是单纯地争取女性权利,而是让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进步的运动。反观当下女权运动日渐极端却缺乏广为人知的领袖与纲领,探析易卜生女权观对于当下的女权运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2021年03期 No.5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研究

    胡冬霞;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的著名作家,其对于日本文坛和世界文坛来说,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作品里,对于不同年龄阶层女性的描写和女性形象的塑造最为丰富和深刻。本文对于村上春树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相关内容,做出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2021年03期 No.51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试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王靖宇;

    现如今,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愈来愈多。从古至今,民俗文化在文学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学作品中融入民俗文化,不仅使作品品质上升一个乃至几个层面,使文章更加灵魂化,而且能够吸引各国读者去了解中国民俗文化,促进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

    2021年03期 No.51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 史书中记载的昭君形象

    许晶;

    "昭君出塞"的故事被大家所熟知,但"王昭君"不仅仅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在文人的笔下也渐渐演变成了典型的文学人物。有关王昭君的历史记载就不尽相同,例如东汉班固著写的《汉书》中卷二《元帝纪》一节中记载了少量关于昭君的事情。在南朝宋的史学家范晔所撰写的《后汉书》中更加详细地记载了有关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也略微提到了昭君的故事。因此了解在史书中昭君的故事是如何被记载的,从史书中得到哪些信息,对于研究后世文人如何在作品中刻画昭君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琴操》入手,通过文本的对比,分析不同历史记载中对昭君记载的不同点及相同点。对于"王昭君"这一鲜活的历史人物,就必须得从历史资料的记录着手,分析昭君形象。

    2021年03期 No.51 34-3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面的玄妙”——竹内好与日本的鲁迅《野草》研究

    黄恩恩;

    日本的鲁迅《野草》研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已发端。以竹内好为发端,由此延伸一系列的关于"文学鲁迅"以及《野草》研究,成为另一道独异的风景。而其中关于如何构筑研究本体,也是继往者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竹内好为研究对象,挖掘出竹内好的鲁迅《野草》研究的逻辑框架——"面的玄妙"。

    2021年03期 No.51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夏丏尊文论研究综述

    王新雨;任传印;

    夏丏尊兼有作家、教育家、学者、出版人多方面身份与建树,学界对其文论的研究起步于1988年,2010年之后渐趋精深,总体数量不多,主要有综合研究、比较研究两类,前者内容丰富,但不够严谨,后者比较精善。非文论视角论著对此有所涉及,有利于文献挖掘,需要规整与融通。后续研究应首先注重夏丏尊文论文献的挖掘整理,加强专题分析、历史性研究、比较研究、生成动力研究,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结合,在纵横交错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开显其内容与价值。

    2021年03期 No.51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文化集萃

  • “道德判断作为一种非描述性信念”何以可能

    张博力;

    霍根和蒂蒙斯的"非描述性的认知主义",其核心观点是道德判断表达了一种非描述性的信念。他们通过道德经验现象学论证了"道德是一种信念",然后将信念分为"实然承诺"(描述性的)和"应然承诺"(非描述性的),从而肯定了道德判断表达了一种非描述性的信念,并适应信念的通用特征。

    2021年03期 No.51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 人类条件下的道德状况——赫勒《一般伦理学》解读

    王雪琪;

    《一般伦理学》是赫勒道德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思维,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赫勒认为人是持续活动的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活动也随之发展。因此,在《伦理学》的阅读中,赫勒提出了一个与人类状况的基本特征相关的名词。正是历史的做法在我们在道德伦理标准人类状况不断变化,使其不再完全控制本能。在由不同的社会关系影响下,了解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其劳动和实践活动的研究,使自己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不断丰富和改变,在研究这部分时会发现许多的本能社会规则被取代,同时代的人在特定的时间重建道德图像中的属性。

    2021年03期 No.5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太原兵工厂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白桐;

    太原兵工厂前身是1898年创建的山西机器局,是继洋务运动后我国惟一保持在原址上仍从事工业制造的企业。近年来,太原兵工厂遗产保护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太原兵工厂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展望。

    2021年03期 No.51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日本的实用主义文化与清末留学生对应政策——以1896年至1910年为例

    陈荣;

    甲午一役,清政府交相煎迫,创痛巨深。经此重击,清政府对日本的态度也由鄙夷逐渐转为崇拜,尤其是羡慕和憧憬其维新的成就。而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赴日留学浪潮,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不断加深的状况下的一次积极探索。日本政府也对庞大的留学生群体进行整备和安置,而"日本式"的接收及管理政策,背后反映的是日本文化中所固有的实用主义倾向。

    2021年03期 No.51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沿革

    吕政慧;

    作为日本社会组成的重要一方,日本女性当然也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形成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本文从古典武士道对武家的女性的影响、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女子教育以及战后日本女性受武士道的影响等三个阶段分析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从兴起、兴盛到衰落的历史沿革,以期为日本武士道文化的研究增添女性研究的视角。

    2021年03期 No.51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 对民族考古的若干思考——以《姜寨早期的村落布局》为例

    刘芮伽;

    严文明先生在对姜寨的单个聚落分析中大量使用了民族学材料,对其中的现象加以解释。这其中的材料按地域可分为北美、非洲和中国少数民族几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西方早期民族志。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联系到了和民族考古学有相似理论范式的中程理论,开始反思这一方法论的可行性,从汪宁生先生的文章中得到启发,对如何运用民族志去分析考古材料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1年03期 No.51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 历史上的怒江航运考释

    王焱;施建雪;周钰;

    怒江是我国西南主要河流之一,其在云南境内水系支流众多,大部分河段奔流于深山峡谷中,落差大,流势急。上段多为瀑布险滩,波涛汹涌,交通极为不便。由于雨季和旱季水位落差较大,只能采用因地制宜的措施,因此大部分渡口夏秋用溜索,冬春则采用竹筏木筏或者木船。历史文献上关于怒江在云南境内段贡山等渡口多有记载,主要是短途摆渡,可季节性通行木船,其余只有渡口横渡。

    2021年03期 No.51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浅谈法国美食文化的地域多样性

    徐媛;

    法国是世界著名的美食大国,其美食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法国美食文化的独特之处。本文将首先阐述法国美食地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接着试图考究其形成原因,最后探讨法国美食地域文化多样性对当今中国文化的借鉴意义。

    2021年03期 No.51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浅谈庄子的“道通为一”与通用设计的相关性研究

    陈冰璐;李娜;陈文欣;

    从庄子的"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思想进行研究,谈论对通用设计产生确立和七大原则内容的相关性,深度解读通用设计的文化内涵,研究庄子思想对通用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性,使通用设计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2021年03期 No.51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浅谈乔治·马尔库什的文化现代性理论

    曾令欣;

    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互交织,形成了人类学文化概念和高雅文化概念的联合体,但是二者之间的联系也产生了悖论,存在着普遍性和差异性进化论和文化对理论之间的差异,世界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有均质化的特点,然后在与社会文化分离的对峙进程中,政治和经济的干扰因素成为商业化浪潮之下,趋于人们行为自律的原则。对于科学的批判精神预示和强调了启蒙主义的危机,不同的科学理解方式,应融合主观主义和客观化之间的关系,积极强调共同体和共同领域的作用,并且在马尔库什现代化文化理论的引导之下,逐步解答现代文化现象。

    2021年03期 No.5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文化创意

  • 《老子》中的生态保护思想

    何宁;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著名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精神、人生哲理和生态保护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我国正在加紧生态文明建设,对《老子》中众生平等、道法自然、知止不殆的生态思想的重新探寻有利于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21年03期 No.51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历史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

    刘华;

    在物质文化遗产中,历史古建筑文化遗产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本文将城市文化建设与人类文明的传承作为研究背景,将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性为目的,针对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古建筑文化遗产从保护政策的角度展开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明确法律体系的完善、主体责任的明确、政策执行力度的强化以及突出问题的解决等是保证历史古建筑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关键策略,期望下述的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

    2021年03期 No.51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浅析艺术消费在快餐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异化

    韩昆;韩倩;

    在信息变革之旅中,科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在这个浮躁的时空里人们的得失是什么?"快餐"文化的植入,部分艺术走向世俗庸俗恶俗化,艺术消费日渐泛滥衰败。在这个浅阅读盛行的时代里,提高艺术家的个人境界和修养迫在眉睫,要抵制低俗文化,要做到修行性学习创造大同的作品,提高文化自信,让个人文化素养、精神价值有更高追求。

    2021年03期 No.5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 手作工艺店铺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廖亚宁;

    对手作工艺店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设计出既能传达店铺特点又能传播传统文化的设计。通过各类设计网站对相关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优势和优秀的设计和创意,通过对各类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色彩运用、交互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创意性。提高独立手作艺人对视觉识别系统的意识,设计追求创新个性具有创意性并且能清晰传达店铺特点。增加手作工艺店铺的品牌认知度和对手作工艺的宣传与推广,提高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与重视,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2021年03期 No.5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刍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时代意义

    王砚飞;苑鹏鸣;

    悠悠五千载,中国民族在东方大地上繁衍生息,凝结出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传承与发展扎下了根、埋下了魂。近年来,越来越多西方思潮进入国内,给国内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依旧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挖掘其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2021年03期 No.51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敦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邓雨欣;

    敦煌是佛教圣地,也是现代旅游爱好者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在众多文创产品中,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却处于较为平淡的发展困境中,敦煌文化元素众多,但是创意设计者思维受限,真正有新意的敦煌文创产品数量较少,其他大多数都处于一种照搬套用的状态。本文就敦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开始分析,讨论敦煌文化元素中壁画体系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从而推动敦煌文创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敦煌文化。

    2021年03期 No.51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康德的至善理念在实践哲学中如何可能

    毕圣唯;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将至善看作是道德律的客体,至善由德行和幸福相连接而构成,若其不能达到,道德律也不能实现。而德行与幸福分别作为现象界与本体论的两种概念,将二者强加结合必然引起二律背反,如何为德行和幸福构建桥梁就成为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使至善在实践理性中取得合法性地位,才能让道德律在客观上成为意志的规定根据、在主观上促成对法则的敬重情感成为可能。

    2021年03期 No.51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浅析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李承蔚;

    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多种新媒体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新变化。现代科技和电脑、手机等工具相结合,不仅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内容,而且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然而,在信息传播的实践中,由于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使得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了一些瑕疵,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了强烈反响,甚至发生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不仅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

    2021年03期 No.51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乌拉特地区文化符号在蒙古族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郁燕飞;

    本文从乌拉特地区蒙古族当下流行的文创产品在设计上的色彩、图形和文化元素、用途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文创产品在设计中的应用。从设计的视觉化实用角度为出发点,将有关的文化元素和色彩搭配原则进行融合,用能够彰显地域特色的视觉冲击力向消费者展现乌拉特地区蒙古族文创产品的独特亮点。

    2021年03期 No.51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罗振玉和藤田丰八与清末近代农学

    孙杨;汪丽影;

    罗振玉是晚期国学大师,同时也是在中国率先提倡并身体力行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的第一人,他在清末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会——"农学会"和第一份农学刊物——《农学报》,是中国现代农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藤田丰八最初是受罗振玉的邀请来到上海担任农学会农学报馆专职日文翻译,他协助罗振玉做了翻译与教学工作,为《农学报》和《农学丛书》翻译了大量来自日文的农业科技文献,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日语翻译。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反映出近代中日两国民间人士友好交流的一面,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借道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道路上,他们通过精诚合作共同促进了中国近代农学的形成与发展。

    2021年03期 No.51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文艺观察

  • 涵化理论视野下美国影视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分析

    胡振明;

    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美国影视剧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吸引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青年大学生群体。青年阶段是个体逐步确立价值观的关键期,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国影视文化虽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但作为一种带有特定意识形态的文化,同时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着不可估量的消极作用。因此,正确应对美国影视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对帮助确保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3期 No.5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 日本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黄彭颖;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购买、引进日本电影的数量以及种类在不断增多,促使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开启了跨文化传播之路。本文以日本电影为例,首先分析了日本电影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历程与现状,而后阐述了日本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内容,最后从国内引进方与国内影视产业发展两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1年03期 No.51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 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下的戏曲舞台艺术

    马亮;

    文章首先简要阐明了增强现实技术与戏曲舞台艺术的概述,然后说明了戏曲舞台艺术发展的现状,最后围绕着舞台的效果呈现、观众的感知体验、经济文化的提升三个层面,探讨了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下戏曲舞台艺术的价值体现,其中还包含了打破传统条件限制、增强观众视觉享受、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等等,展现了将现实技术融入到戏曲舞台艺术中的良好效果,更好地体现戏曲艺术的魅力。

    2021年03期 No.51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 综艺纪录片中的视听符号认知解读——以《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为例

    李敏;李泽众;

    纪录片是记录现实生活、反思社会问题的特殊影视艺术形式。文物类纪录片是人们文化层面不可缺少的影像纪录片之一,如完整呈现世界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拥有国宝守护人的《国家宝藏》等,这些综艺纪录片呈现在受众眼前的是一个个穿越千年而富有生命的历史故事。2016年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亦是受众追捧的对象,本文将从视听符号的角度论述此类纪录片是如何生动描绘这来自千百年前的礼物。

    2021年03期 No.51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 西班牙影视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情况研究

    王馨柔;姚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西班牙影视作品在中国的受众、进入中国的途径、在中国的传播方式以及在中国的译介和评价等问题,并针对如何使西班牙影视剧更高质高效地进入中国市场、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并喜爱上西班牙影视剧等问题提出建议。

    2021年03期 No.51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麦盖提“刀郎舞”的保护与传承略思

    冯宝江;

    麦盖提县刀郎舞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独特的舞蹈类型,以展现古代麦盖提刀郎人在森林中狩猎生活为主要内容场景,是叶尔羌河流域的一种古老民间舞蹈。而在当今世界文化大融合发展的情况下,新疆维吾尔族麦盖提刀郎舞蹈在内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随之受到冲击。对此,本文对麦盖提刀郎舞的功能与价值,及就如何实现对当代维吾尔族麦盖提刀郎舞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2021年03期 No.51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浅析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

    周美荣;

    中国古典舞与"圆"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以"圆"为核心是中国古典舞的特征,内在韵律和外在形式都呈现为"圆"的状态。在中国古典舞中就是"平圆,立圆,八字圆",也可以说是"划圆"和"走圆"。圆是一种思维形式,使中国艺术文化形成了特殊的审美,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中国古典舞与"圆"文化的关系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到舞蹈实践中,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圆"文化。

    2021年03期 No.51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现代美术设计中的价值取向及塑造分析

    郑丹;

    设计是人们改造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行为活动,更是帮助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应明确设计的根本价值以及设计存在的意义,进而满足人们在当前生活、生产中的各类不同精神需求。找到其对于审美的要求,才能够对现代美术设计进行进一步的重塑,以便增加其自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为现代的美术设计融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这是现代美术设计中价值的取向以及塑造。

    2021年03期 No.51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 论安迪·沃霍尔创作中的现实形象

    赵静;

    波普艺术作为当代艺术发展的先驱,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英国,并在60年代初成立于欧美,并由此发展和盛行起来的一种国际艺术运动,通常以流行文化或偶发的事件为表现内容。安迪·沃霍尔作为波普艺术领导者,将其运动推到了历史的最高点,被称为"波普艺术教皇"。他继承了杜尚关于"成品"的艺术理念,运用了新的创作技术,将艺术商业化的概念引入"艺术世界"中,不断突破高雅文化与流俗文化之间的界限,现代艺术随着安迪·沃霍尔引导的波谱艺术的出现逐渐走下坡路,预示着当代艺术的兴起。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波普艺术进行研究:一是它有促进社会环境和波普艺术中心转移的作用;二是研究安迪·沃霍尔作品中现实形象的意义,它体现了大众文化向消费文化转化的过程。

    2021年03期 No.51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文化创意视域下文旅对承德民间音乐的产业化促进研究

    佟萌;

    自古以来,承德就是历史名城,不仅自然景观如画,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所以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些年来,承德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在产业融合进程中,为民间音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本文的研究中,从在旅游区引入大型的实景音乐演出、在旅游景点打造代表性的音乐文化品牌、依托旅游产业推广和普及民间音乐文化三个方面,对地方旅游业对承德民间音乐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进行了探究,以期对承德地区文化旅游与民间音乐产业融合的实践开展提供新的启示。

    2021年03期 No.51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谈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意境美

    巩丽阳;

    意境,是最重要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之一,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标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的积淀。今天,在陶瓷雕塑艺术领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传统。从传统的意境美学角度出发,并结合陶瓷雕塑在造型、材料、空间上的新经验,创造出了新的语言、新的形式、新的意境。

    2021年03期 No.51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文化综合

  • 王阳明民族教化思想的初步形成与实践研究

    蒲艳芳;

    贵州省建制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地方偏僻,发展落后,文教不兴。王阳明来到贵州之后,真切感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质朴和热情,由衷发出了"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的感慨,并进而形成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民族教化思想。王阳明在贵州两劝安贵荣,平息潜在的隐患,建立龙冈书院、执教文明书院,充分实践了他的民族教化思想,对贵州地区的安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1年03期 No.51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封建时代女性文化活动的民间特征与社会环境

    田玉军;

    自从人类文明开始就出现了文化传承活动。在中国古代,女性参与文化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虽然男尊女卑、家国内外是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和性别分工的主流,对女性从事文化活动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但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女性在有限的社会空间里,以促进民俗、民风的改善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传播事业做出了贡献。

    2021年03期 No.51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的标语演变

    季承晨;马菲菲;李桂丹;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地区时,留下了大量的宣传标语。这些标语真实且生动地记录了红军在贵州时期所进行宣传的内容以及革命斗争的历程。长征时期的标语在每一阶段所展现的内容都不尽相同,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2021年03期 No.51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古典诗词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功能探析——以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为例

    董子健;孙岩松;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既集中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诗学造诣,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诗化呈现,同时在古典诗词中有大量和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有关的诗句、创作背景或其他相关元素。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文学原典的阅读与体味,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也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提升其人文素养,建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2021年03期 No.51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研究

    史延东;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也逐渐在各地区的博物馆得到推广和普及,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质量,但在文物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很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技术手段单一、专业人才不足等,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手段,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对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021年03期 No.51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简析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路径

    曾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体系的不断变化,城市化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于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复杂化、多元化,因此对于基层文化活动品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内涵作为研究出发点,并且结合其发展现状,总结出当下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相关策略。

    2021年03期 No.51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浅谈新时代“新言新语”

    王之源;

    自上个世纪中后期起,互联网的萌芽滋生,到如今已经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场声势浩大的信息技术革命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渗透到了社会中的每一个领域。网络发展的时间不长却势不可挡,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快速成长,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如今,人们渐渐离不开网络。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掌握自己想要的信息,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世界中留下痕迹。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进入了网络的新时代,与之一起进入人们生活的是新时代的"新言新语","新言新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可以分为网络技术专用语和流行的网络用语,它们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影响。

    2021年03期 No.51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长城汉语》生存交际1级词汇使用频率调查

    王翎羽;

    "长城汉语"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规划、组织、研发、运营的重点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教材中词汇出现的频率和词性进行统计,总结"长城汉语"在词汇上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给出建议。

    2021年03期 No.51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古壮字中的壮文化

    杜继芬;

    本文拟以与人体部位相关的古壮字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整理与人体部位有关的字,挖掘其中蕴含的特色壮文化。文章把人体部位相关的古壮字按头部、身体和四肢三大系列进行分类辨析,解释其中蕴含的壮族歌圩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和自然崇拜。

    2021年03期 No.51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语言景观中官方多语标识“再历史化”研究

    史媛;

    语言景观是当前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关注公共空间语言标牌的呈现方式和意义。旅游语言景观是旅行途中游客视觉消费的重要资源,是提升景区形象和软实力、建设精品旅游的重要方面。本文着眼于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官方多语标牌,提出了需要思考和探究的方向,从如何促成历史氛围与现代服务的融合等角度给出了官方多语标识构建策略。本文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规划,为扬州城市语言景观的建设提供参考。

    2021年03期 No.5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