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解读张爱玲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

    王娟;

    张爱玲是20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文坛上的文学新星,《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是在其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创作出来的。本文试图从萨特存在主义视角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来分析葛薇龙悲剧的命运,探索葛薇龙悲惨一生中所体现的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概念,揭示《沉香屑·第一炉香》这一作品中所反映的另一个问题——人存在的真正意义。

    2021年08期 No.56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 《聊斋志异》中“剖心易心”对象研究

    王箐箐;

    《聊斋志异》是一部专写狐鬼花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鬼怪"题材描写本身极具神秘色彩,其中有不少"换心剖心"的故事情节,剖心易心使人心智聪慧、死而复生的情节更加具有神话性。鬼、神、人,皆可取心。蒲松龄以这种以心换形、以心换性所揭示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修身易而修心难,人心固然难测,面对世间纷扰,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2021年08期 No.56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文本互涉视野中的《碧血剑》与南京

    石雨薇;

    南京作为历史名城,在文学文本中多被提及。随着文学的书写,金陵这一意象的政治意义逐渐衰减,文化意义不断加强,文学文本中的南京大多成为借古抒怀的对象。金庸《碧血剑》中的南京元素与金陵怀古词构成互涉,在文本与叙述手法间形成一种互涉结构。

    2021年08期 No.56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王安忆《长恨歌》城市意象解读

    于晓涵;

    城市与建筑一样,它是一种尺度更巨大的空间结构,要用更长的时间去感知。作家以自我的主观性透入城市生活,使城市不仅表现为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呈现,也是社会性的呈现,是一种文学或文化上的结构体现。本文以王安忆的《长恨歌》为例,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城市意象。对于城市意象的概念,Lynch Kevin在The ImageoftheCity一书中提道:城市意象作为一个重要概念用来理解城市空间,其中既包括建筑、道路和标志物等等相对物质性的城市组成元素,也包括非物质性的组成元素。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看,上海的都市空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生态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吸收和聚集了数量众多且类型各异的文人,还在于"都市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体制改变了现代文学写作的关系"。在《长恨歌》中所构建的五十余年的上海城市变迁中,城市意象在小说的构成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从小说城市意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文学作品。

    2021年08期 No.56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不如归去”——论《秀拉》中的“回归”母题

    蒋欣彤;

    立足于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对其进行主题学意义上的研究时,可以从中概括出"回归"这一母题。《秀拉》中的主人公在"回归"路上始终探索着黑人女性的命运、黑人民族的处境以及人类最终之归处。他们回归为了远离不公、意图施展抱负与反抗男性话语压迫,他们回归终为达成两性和谐、天人合一以及在异化的艰难处境中,寻觅人类最初的清明。

    2021年08期 No.56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探究加缪个人记忆对小说《鼠疫》的陶染作用

    赵漪然;

    阿尔贝·加缪作为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作家,其作品《鼠疫》自出版以来,各方学者对其解读历来莫衷一是。经过对文本的研读与对加缪经历的剖析后,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的行为根源——"记忆"角度入手,借助个体心理学有关知识,探究加缪个人记忆对小说《鼠疫》内容的陶染作用,以及其记忆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由此阐发对加缪所属流派论争的进一步思考。

    2021年08期 No.5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简·爱》中女性描写的语言特点研究

    张珺;

    《简·爱》是关于女性描写的著名英国长篇自传体小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文分析了《简·爱》中关于女性描写的语言外部特征与表达特征,希望进一步挖掘其文学价值与语言魅力。

    2021年08期 No.56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 余秀华诗歌中的疼痛书写

    艾里米热·艾力肯;

    余秀华的诗歌中总能看见关于"疼痛"的书写,她天生的残疾是她不幸的来源,疾病不光使她身体饱受折磨,也让她无法拥有爱情,以一个孤独者的姿态存活于世。她将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对生命的意识,用疼痛的书写方式呈现在了诗歌中。

    2021年08期 No.5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文学研究

  • 唐宋诗文中“松柏”意象的审美情结研究

    刘巍巍;

    从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来看,中华民族时刻都是将个人品格、道德修养与高尚情操放在首要地位,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已经植根到了民族文化心灵的深处,同时这些令人们自豪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也体现在了审美意识之中。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各类诗词歌赋里提到"松柏"就能感受到它的高尚、忠贞、遗世独立的情结,这也十分贴切地展示了我国传承千年的民族心和民族魂。本文主要从唐诗宋文中的"松柏"出发,通过"松柏"给人们带来的印象与精神来分析其存在的审美情结。

    2021年08期 No.56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五四时期乡土作家笔下的“小人物”形象分析

    周荣娇;

    五四乡土文学的崛起推动了大量的乡村题材进入现代文学营地,呈现出作家自觉可贵的民族化追求。在五四时期的乡土作家笔下不仅营造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乡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塑造了一系列风格迥异的小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五四时期的农村风俗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五四时期乡土作家笔下的"小人物"形象成为时代的见证者,他们所展现在各自生存环境中不断的挣扎斗争,使人物形象具有了代表性和民族意蕴,从而乡土文学表现出厚重的历史感,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国民性的思考。

    2021年08期 No.56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论唐传奇中骈体文的使用功能

    张莹;

    唐代传奇小说文备众体,在借鉴史传手法以散句叙事之余,受到六朝骈文及敦煌唱讲文的启发,有意识地将骈体文引入到小说叙事当中,韵散结合,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结构,提升了小说的审美表现力。唐传奇中骈体文的使用在渲染环境氛围,调节叙事节奏,塑造人物形象、进行议论说理方面均发挥了重要功能,是唐代作家在文体融通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2021年08期 No.56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 理想化女性形象与中国女性文学的价值取向

    陈识臻;

    中国女性文学因其历史价值,因其承载了女性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甚至可以用"形而上"之"道"来命之。可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女性文学的"道"的意蕴。

    2021年08期 No.56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大洋洲华文微型小说的空间叙事结构探析

    杨迪;

    大洋洲华文作家们在其微型小说中构建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叙事结构,将时间层面体现在空间上的建筑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也就是在小说叙事中呈现了"中国套盒"、圆圈式结构、橘瓣式结构等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给读者带去奇妙的阅读体验与人生体悟。

    2021年08期 No.56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论文学的经典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

    李瑶蕙;

    从历史的潮流来看,文学的经典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昔日的文学也必将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在世人心中抹上一层神圣的光辉。并且,这些文学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它们本身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学的经典化运动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必然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优胜劣汰,是自然的法则;择优选用,是文学的新生,因此,需要去掉文学作品中的糟粕,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注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021年08期 No.56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艺术创作的主观性——从小说原著到电影改编

    徐晓燕;

    文学作品的改编已成为电影创作的一种趋势,《简·爱》和《朗读者》两本不同类型但同样经典的文学名著自然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被搬上银幕。本文针对几个版本的电影做出具体分析,从美学和技术两个层面,阐明艺术创作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2021年08期 No.56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试论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的相关性

    陈秋;

    文学经典没有普遍以及特殊的特性,针对经典的定义,其实就是根据当时一部作品,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的一个特殊的地位。在人文的教育教学之中,经典对其具有特别的意义,并且频繁地得到批评家的征引,这是文学史所记载的一个核心的内容,所谓的经典,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具有功能性的概念,对于经典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相对实质性的概念。经典是在相对来说特定的文化空间的一部作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的相关性展开相关的论述。

    2021年08期 No.56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文化集萃

  • “无讼”的历史根源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分析

    高冬萍;

    无讼理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出自《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该类理念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思想等领域中。客观来讲,尽管说该类理念有着一定的缺陷,不过其还有积极的一面,能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示。由此,本文将在强调无讼的内涵和产生的历史根源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变化以及影响意义,希望借此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

    2021年08期 No.56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消费主义思潮探析

    张思琪;

    面对当今物质生产极大发展的中国,消费主义思潮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思潮导致了人们在超出自己需要和消费能力下,盲目去追求更高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已经超越了当下人们处理人与物的正常关系,所以如何处理消费主义带来的影响以及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当今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消费主义在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消费主义产生的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得出如何理性面对消费主义,树立正确消费观。

    2021年08期 No.56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基于彝文碑刻的孝文化内涵分析

    沈峥;

    孝文化是倡导人们修养品行、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的中华文化精髓之一,千百年来在中华各民族间传承和发展着。云南彝文碑刻作为一种实物史料,记载了诸多的孝道行为,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探究,分析孝文化内涵,包涵孝之以聚、孝之以德、孝之以礼等,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培养感恩教育及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

    2021年08期 No.5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康德对于谓词的界定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之比较

    甘火勇;

    关于谓词理论,康德并没有做出系统的理论阐述,但是从前批判时期的文章和批判时期的著作中,可以找到一条一以贯之的理论线索,即在"是"与"存在"的问题中,区分了逻辑的谓词和实在的谓词。康德的这一区分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具有重大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比较这两种理论在处理谓词方面的异同之处,并且指出在本体论意义上,他们的理论之间有着重大差异。

    2021年08期 No.5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中国“墙”文化与封闭观念

    宋赟;

    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存在的地理环境以及"昆仑模式"中山水围合的基本特征对中国"墙"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围合空间在古代中国具有非常实在的社会功能。而封建礼制不但是维系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权力的核心制度,其中庸的思想也影响了"墙"文化中城池和建筑的格局。由围墙划分的不同单位所形成的圈子同时体现着封闭的观念。

    2021年08期 No.5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 “真贤”或“凡品”,略论东汉王符的社会交际思想

    聂勇;

    王符针对社会交际中普遍存在的"功利观念"与"恩怨之情"予以猛烈批判,并着手重构当时社会人际交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完成了中国古代关于交际问题的第一篇专论[1],其中提出了以践"四行"防"三患"的人际交往准则,对后世移风易俗,改造社会不良风气,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2021年08期 No.5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鄂尔多斯青铜器鹿纹浅析

    韩静;

    鄂尔多斯青铜器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长城地带,对中原及欧亚草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多元文化综合体。此类青铜器的动物纹饰最为精美且极具代表性,鄂尔多斯青铜器动物纹饰中的鹿纹数量较多且出现的器物种类复杂,这些雕刻精湛的鹿纹纹饰体现了我国北方先民们独特的审美取向与文化底蕴。

    2021年08期 No.5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犍为置郡与汉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

    王婷;

    汉在平定东粤和威慑南粤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巴蜀经夜郎达到南粤的通道,并因此设立了犍为郡。汉起初对置犍为郡的价值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一度因为匈奴的威胁而罢西南夷,令犍为郡自保。但在随后归化夜郎国、滇国和征服南越的过程中,犍为郡却发挥了战略枢纽的关键作用。并逐渐从此开辟了西南丝绸之路。近期出土考古资料为这条道路的轮廓和文化特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而犍为置郡是汉代开辟西南丝绸之路的空间起点和历史起点。

    2021年08期 No.56 57-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休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刘子萌;

    近年来,人们对休闲的要求越来越多,形式也逐渐地多样化,马克思的休闲思想近年来逐渐成了人们所热议的话题,但是学术界对其研究和论述还不够深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深入探究了劳动和休闲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了异化劳动对人们的奴役和压迫,也从社会分工角度阐述了休闲思想。本文致力于从《手稿》入手探究马克思劳动与休闲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1年08期 No.5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文化创意

  • 湘西苗族鼓舞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李存娟;

    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苗族鼓舞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摄影、三维扫描、多媒体等技术日趋成熟,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无疑给湘西州苗族鼓舞的保护传承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湘西州苗族鼓舞的保护传承急需突破和创新。本文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对其数字化保护研究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苗族鼓舞数字化保护的现状,力求给湘西州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2021年08期 No.56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诗性审美在服装设计里的特征和未来

    宋雨秋;

    诗性设计的本质是以一种诗意体验、表达自我具有韵律美感的方法进行的设计。衣食住行中"衣"作为人的基本需要成为诗歌中常见的被描绘对象,因此服装的设计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诗性设计的色彩。诗性设计在服装中具有形式极简、注重韵律、多重意蕴、同构思维及自由语序等鲜明特征。随着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未来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加持下,服装造型、材料和款式定会使诗性服装设计再次得到改进。

    2021年08期 No.5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新媒体技术在“殷墟甲骨文”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张文慧;

    本文在研究"殷墟甲骨文"文创产品的创作范式的基础上,梳理新媒体技术与甲骨文文创产品的作用机理和载体呈现方式,从文创产品开发生产以及消费管理等流程,提出具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促进以新媒体技术为发展的"甲骨文"文创产品的品牌建设。

    2021年08期 No.5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 “非遗后”时代背景下民间文学传承的困境与保护对策

    刘亲荣;王汉奇;苏冬胜;

    民间文学是传统农业中,民众长期生活生产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存在诸多问题,当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后,民间文学的非遗传承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本文对"非遗后"时代的民间文学的传承困境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2021年08期 No.5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 小品剧本的创作研究

    雷建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对于文艺作品的探索热情也在不断提高。小品也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文艺形式,同时我国在小品剧本创作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使得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先阐述了小品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小品艺术的创作理念,分析了小品剧本创作的基本流程,同时还探索了小品剧本创作的核心控制要点,最终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小品剧本创作的保障措施。

    2021年08期 No.5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从“场所精神”解析屯堡古村落创新发展策略

    周樊;胡洪娟;

    场所空间秩序是物质环境与生产生活行为相互作用形成的物质秩序,与长期影响和维持村民的生活秩序共同形成的组织结构,表现的是具有方向感、认同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质的环境区域。本文以"场所精神"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新型城镇化这一背景,分析"场所精神"在屯堡古村落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探索古村落场所精神的重塑,保护和延续村落创新发展策略。

    2021年08期 No.56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AR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姜欣;徐婧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丰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探索,博物馆作为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集中收藏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精髓。现代博物馆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吸引并服务受众?本文以AR增强现实技术为例,通过逼真的观展体验、趣味横生的互动模块了解其数字虚拟化的建设与应用。

    2021年08期 No.5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5G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跨界发展研究

    辛路娟;

    5G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跨界发展的实现,已然成为一种极大的可能。因其能打造文化产业新模式,提升文化产业的社会传播效果,以多元化和多样化形式展现我国传统文化新面貌,打造文化产业新业态,赋予新内容。

    2021年08期 No.56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文化遗产保护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张杨;

    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社区之间是一种依存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其中文化遗产保护对社区发展的影响有两个方面,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本文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文化遗产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对社区发展的诸多影响,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双双得到促进,达到双赢的局面,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08期 No.56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文艺观察

  • 平淡天真:米芾书法和水墨山水作品形式构成的统一性

    魏峤;

    米芾书法与其山水绘画在形式与构成上具有"统一性"关系。米点的皴法将自然景致的趣味性与书法的抑扬顿挫相互融合,通过水墨在纸上的渗透彰显了"以书入画"的笔墨语言;米芾将书法笔意加之绘画中,使绘画创作看起来更加细腻,在书写方式的配合下,营造视觉效果上的变化;在绘画中追求黑白对比关系,书法中追求的错落有致,都源于米芾所推崇的"平淡天真"的性情流露。

    2021年08期 No.5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 《霸王卸甲》悲剧性审美与演奏意境探析

    周笑颖;

    《霸王卸甲》是我国具有影响力的琵琶传统武曲之一,乐曲以史实为创作背景描述了楚霸王项羽在公元前202年与汉高祖刘邦在垓下爆发的楚汉之争的情景。本文以刘德海先生改编版琵琶谱为例,从悲剧性审美视角出发,对乐曲《霸王卸甲》进行演奏意境分析和悲剧性审美解读。进而,加深对乐曲《霸王卸甲》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对乐曲有新的认识。

    2021年08期 No.5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 青春偶像剧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周林炎;

    青春偶像剧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媒介,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有多方面的影响,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人生、审美价值观。但同时其中包含消极的消费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拜金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也在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这些消极影响的存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不利影响。为此,本文从社会现实出发,探讨了青春偶像剧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以疏导,从而减轻青春偶像剧在青少年价值影响方面的负面效应。

    2021年08期 No.56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从预设理论解读《沐浴之王》的幽默言语

    周慧;

    《沐浴之王》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它的喜剧效果的达成离不开电影中一系列的言语幽默,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又感受到了温情,而这些言语中又包含了丰富的预设理论,所以本文是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以电影中的对话为语料,通过双关预设,预设的可撤销性,预设的共识性来剖析会话幽默效果的产生过程,进而加深人们对于幽默的理解。

    2021年08期 No.5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关中地区音乐文物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透视

    顾晓莹;

    本文从音乐文化学、音乐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方建军先生主编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陕西卷》,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的音乐文物,探究音乐文物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地理成因,回归本源,重视传统,重视历史遗产,也希望能对当下"一带一路"音乐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2021年08期 No.5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浅析艺术为生活而来——以版画为例

    陈亚慧;

    社会生活会真实反映在艺术的构思创作中,而当前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也是关系密切的,在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里都会出现当前时代生活的缩影,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艺术家处于社会之中,他们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观念、体裁和内容的选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作品会具有社会时代感,其形式语言会具有社会时代特征,即用最新颖的表现语言,最独特的方式表达艺术家的当代艺术思想。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艺术可能性,艺术不仅为它的接受者而展开,也为它的时代而展开。艺术的生活感不是艺术家的沉思,而是时代的规律和接受者的要求。

    2021年08期 No.56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论主题展示空间艺术设计

    夏月慧;蔡宇;

    主题展示空间艺术设计,注重艺术表现手法,依据主题要求对空间特色充分展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突出主题展示空间艺术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特殊性、趣味性等,能够在视觉、感觉等方面带来冲击性,强化展示空间各项功能。同时,在设计环节中还考虑到展示空间实用性,在艺术设计环节中借助艺术表现手法,对展示空间区域合理划分,既能符合主题展示空间设计要求,又能展现出主题空间艺术性特色。

    2021年08期 No.56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主要音乐风格流变

    高源;

    晚期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过渡阶段,一般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该阶段音乐的风格和流派大大的增多,从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洪流中走向了多元化的风格发展,其中主要的风格有晚期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新民族主义。这些音乐风格除了有着各自的独有的特征,也有着交叉和相互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各种风格最典型的特征来论述这一时期的音乐现象中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特征,对该阶段音乐风格作综合性总结。

    2021年08期 No.5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 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唱词和曲调分析

    贾静;

    平阴渔鼓作为我国山东地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说唱艺术,具有无本可循、无曲可依、灵活多变的整体风格,可以借助对唱、独唱等方式开展表演,曲调形式主要有大官腔、小官腔、过门鼓等,表演过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平阴渔鼓的曲目较为丰富,唱词具有大传、私访、小记等类型,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图景,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将对于平阴渔鼓的音乐形态、艺术特征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呈现出合理化的研究成果。

    2021年08期 No.5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文化综合

  • 试述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价值意蕴——以梅州地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例

    陈徇珠;

    客家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本文以梅州地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切入点,结合国家战略布局,重点探讨分析了该地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和时代价值,并以此为基,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科学性和重要性提供理论支撑。

    2021年08期 No.56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 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阐述

    宋聪;

    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体现,发展到现代社会,书法对人的艺术熏陶及良好品质的塑造,仍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而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书法大家有很多,但其中苏轼书法的特点极为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传统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即便是在现代,苏轼书法作品不仅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也是极具艺术价值的珍品。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为今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021年08期 No.56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 常德西南官话研究综述

    蒋雯;

    湖南省境内的官话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北和湘南。对西南官话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中,语音的研究多于词汇和语法;从地域上看,对湖南北部的方言研究比南部的方言多。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等角度对西南官话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目前西南官话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021年08期 No.56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中人的价值探讨

    宋修卿;

    人的地位高于一切,人的价值不是存在,而在于思考。这是美籍生物学家路·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于1968年发表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中的一个核心论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工业化时代前期全球面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厂生产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局面中如何应对复杂局势,如何提升人的地位,如何体现人的价值的问题。专著虽然从生物学领域出发,但其中所阐述的观点以及系统思维方式是适用于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的,既可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可以处理人们的日常琐事。因此,通过对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进行阅读研究,站在艺术设计的角度,站在设计师的立场上解读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中人的地位和人的价值,同时也从一般系统论的角度探讨艺术设计以人为中心的本质。

    2021年08期 No.56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亚裔电影中语码转换的语言顺应研究——以《摘金奇缘》为例

    闫凌燕;

    本文运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顺应心理动机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亚裔影片《摘金奇缘》中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码转换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增进观众对影视作品深层思想的把握,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手段。通过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功能,进而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更好地推动日常交际以及跨文化交际活动。

    2021年08期 No.56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浅析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红拂女的形象塑造——以三个英译本为例

    王艳;

    《虬髯客传》是唐传奇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此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手法曲折婉转、人物形象丰满鲜活。该小说成功塑造了"风尘三侠"的形象,作者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刻画了红拂女这一经典侠女形象。本文选取唐人侠客小说《虬髯客传》的三种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浅析作品对红拂女的形象塑造。

    2021年08期 No.5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兰州方言“子”词尾举隅

    刘浩;

    作为西北方言次方言的兰州话,存在大量"子"词尾用例,用法广泛且用例灵活,是兰州方言的特有标志。兰州方言中的"子"词尾既可以附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表示事物的名称、状态和性质,也可以和量词搭配使用,表示事物的数量。本文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对兰州方言中的"子"词尾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强化构形、加强情态语感以及辅助标记等方面的语法功能进行探讨。

    2021年08期 No.56 118-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 融媒体语境下齐鲁传统民艺的传播困境与突围路径

    李民;

    融媒体时代,齐鲁传统民艺需要在艺术结构、价值观念乃至传播层面上实现现代转型,基于当下齐鲁传统民艺现代传播的问题与困境,采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多主体传播、坚持"内容为王",利用媒介技术筛选和创新传播内容、利用新旧媒介打造立体多元的传播形态以及通过传播推动齐鲁传统民艺走出去,将有助于齐鲁传统民艺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2021年08期 No.56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从认知角度看“狗”的类词缀化

    王静;

    新时期,"狗"类网络新词大量出现,不仅构词潜力大,生成能力强,而且结构类型个别化,语义类化,范畴转移。通过对这类词构词规律的探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对"狗"的类词缀化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狗"类词缀形成中,主客体之间的象似性及其主观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1年08期 No.56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真爱至上》的字幕翻译研究

    王皓哲;

    电影作品是一个国家社会的缩影,能够较为集中地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状态,字幕翻译使不具备双语能力的普通民众理解国外电影成为可能。本文以电影《真爱至上》为研究个案,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同类作品字幕翻译质量提供借鉴。

    2021年08期 No.5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