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国蓉;
中唐诗人云集,在众多诗人仍循着初盛唐时期的诗歌风格创作时,刘禹锡独辟蹊径,结合贬谪地的民歌特色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竹枝词》。《竹枝词》共分两组,一组是《竹枝词九首》,一组是《竹枝词二首》,主要是刘禹锡在贬谪期间结合当地的民歌元素所创作出的,讲述的是巴蜀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以及男欢女爱的情感。刘禹锡所创作的《竹枝词》语言清丽,样式简短,风格尽显巴蜀文化对刘禹锡心态的影响,在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2年04期 No.10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黄雅婷;
《杜子春》是日本著名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根据唐传奇《杜子春传》改编而来的一部翻案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杜子春深受母爱感动从而放弃登仙、回归人世生活的故事。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一位无私奉献的慈母形象,但却没有描写父亲一角,出现了一种"父不在"的现象。笔者试从作者的家庭背景出发,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下"良妻贤母"的教育思想,分析其现象的成因。
2022年04期 No.10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李晓丹;
在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是全文的主干与核心,但在《喧哗与骚动》的四个章节中,凯蒂这一人物却"缺失"了,读者只能通过对意识流构建的回忆碎片的拼接来寻找凯蒂这一人物形象,由于意识流叙述的特点,每个读者心中的凯蒂形象都各不相同,可以说,对凯蒂这一人物的刻画与塑造是《喧哗与骚动》展现出的作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极强的文学天赋,通过对凯蒂这一形象的探究,不难发现隐藏在这一形象背后的威廉·福克纳独具特色的叙事艺术。
2022年04期 No.10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鄢晓渝;
本文针对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毛猿》所展现的思想以及含义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主人公杨克的外形、思想、转变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深入剖析戏剧主题: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的归属是什么?现代人的命运究竟如何?
2022年04期 No.10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苏影桐;
《曼斯菲尔德庄园》主要描写了曼斯菲尔德的伯特伦家庭、朴次茅斯的普莱斯家庭两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从反面显示两个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以及所导致的教育失败的结果,并通过乡村与城市教育环境的对比、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与放任型教育方式的对比,分别强调从家庭教育环境与家庭两个方面较为具体地显示出从"儿童中心"发现儿童本性的教育思想出发的以道德教育为首要的教育观念。
2022年04期 No.10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杜蓓;
劳伦斯在受到弗洛伊德的启发后,创作了《儿子与情人》,着重探讨了母爱的过分霸道和嫉妒如何限制了儿子对其他女性的渴望。本文将论述如何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文本,破译文本中隐藏的主题。可以看出,劳伦斯的作品如何印证了弗洛伊德主义,孩童早期的心理发展如何影响他们后期的人格,有助于人们理解小说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劳伦斯的性格特征。
2022年04期 No.10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魏笑妍;
《食草家族》是一部家族的历史,也是疯狂与理智挣扎的记录。食草家族的荣辱兴衰交织着人类文明进程的火与血,伴随"三次蝗灾",历经"多重复仇",食草家族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挣扎,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挣扎,在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之间挣扎,从而陷入两难困境。莫言组接拼装了"意识流""幻觉现实主义"以及"意象"的艺术手法,穿插了一些神话和传说,展示了文明与野蛮的对抗和冲突。本文以文明和野蛮的主题作为切口,从文明与野蛮的交织,文明对野蛮的阉割,野蛮对文明的复仇,文明的本真方面对六个梦进行分析,探索莫言对文明和野蛮的疑惑与思考。
2022年04期 No.100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张雅程;
《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奠基之作,它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揭露了人们在金钱面前的丑态以及社会中的道德缺失,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贵族阶级的没落史和金钱的罪恶史。本文将从人物形象、情节线索、叙事手法的角度对小说的表现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2022年04期 No.100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窦文钎;张沛霖;
晴雯,《红楼梦》十二金钗又副册之首,大观园里心比天高大胆叛逆的丫环,曹雪芹笔下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苔丝,《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笔下的典型女性角色。晴雯和苔丝作为两部著作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故事有相似之处,且两个形象都透露着鲜明的女性意识、女性色彩。本文试从比较视阈下对两者的女性意识深挖,比较分析两者女性意识的异同。
2022年04期 No.10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李鑫;
近年来,有关疾病隐喻的相关理论时常被应用于对文本的解读当中,使之成为学术领域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由《春天乘着马车来》《飞蛾无所不在》《花园的思想》所构成的"病妻三部曲"是横光利一运用新感觉派的表现手法,描绘了看护病重妻子时的真实体验。小说中涉及了大量的有关疾病书写的内容。因此,从疾病书写的视角出发,探究横光利一"病妻"系列题材小说中的文学主题以及其隐含的深层意蕴是较有研究意义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横光利一"病妻三部曲"中的疾病书写:首先将从作家自身的疾病和生死体验入手,深入探讨作家的文学创作与疾病书写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将从疾病隐喻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分析小说中妻子所患结核病的隐喻意义,进而探究横光利一文学创作的主题,即:"生命""死亡"与"爱"。最后,将深入挖掘横光利一在文学创作中进行疾病书写的意义。
2022年04期 No.10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陈泽群;
毛晋作为中国伟大的藏书家、刻书家,其诗人身份却被掩埋于光环之下。作为被时代洪流倾覆之下的前朝诗人,他的人生时刻面临着抉择,在惶惑不安的困境之中,他的诗歌却展露出如同赤子般的艺术光辉。重新探索和思考毛晋诗歌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魅力是对毛晋其人的深入解析,亦是对明末清初之际风云变幻之下文人心境与创作之间密切联系的深刻把握。
2022年04期 No.10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郭乐文;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讲述贾府衰落的故事中浸透着丰富且深刻的茶文化知识,为读者展现了极具魅力和价值的茶文化。《红楼梦》中的名茶、茶水的选用、茶俗颇为讲究,书中的名茶有虚有实,展现出作者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功底和奇妙的想象力,茶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折射着民族的心态和特征,读者可以从书中的茶俗来窥见作者所处时代的礼仪和习俗。茶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和塑造人物形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书中人物与茶有关的场景凸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表明了人物的身份、品味和志趣,一些人物的命运甚至与茶有着紧密的联系。《红楼梦》中许多章回都有"茶"的出现,"茶"如同一根细线将故事情节串联在一起,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2022年04期 No.10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宋倩倩;
以当代新西兰文坛著名的珍妮特·弗雷姆、威提·依希马埃拉、帕特里夏·格雷斯及埃莉诺·卡顿四位文学家的代表作《雷恩伯德一家》《鲸骑士》《堂姐妹》《发光体》为研析文本,将时间线贯穿了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出版的新西兰文学作品,探寻其中的族裔身份,在从部落到都市的变迁中,经历了在失落中成长的过程,展现了新西兰文学家对于少数族裔生存在新西兰这个双主流文化国度的既独立又融入的美好期望。
2022年04期 No.10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郭雅旖;
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策调整,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逐渐发展兴盛,形成了独特的"汉正街模式",获得了"天下第一街"的美誉。在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白手起家的汉正街商品经营者,他们的经历以及汉正街的真实发展状况影响了土生土长的汉派作家的创作,由此许多汉派小说在创作上多方面与汉正街历史相观照。因此,本文将针对《风流巨贾》《从汉正街到洛杉矶》《汉正街的女人们》等以汉正街为叙事重点的小说与汉正街的历史观照进行分析研究。
2022年04期 No.100 44-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 于海鹏;程济雯;
日本汉诗发展深受中国汉诗的影响,于江户时代达到顶峰。本文从题材、意象入手比较研究日本江户时期汉诗人广濑淡窗与唐朝诗人王维的汉诗,发现两人诗中地理空间的形成很大程度受原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影响机制为主要自然地理环境主导汉诗人的环境感知,汉诗创作广度与文学家所处地理环境广度呈正相关,汉诗在地域扩散过程中中国作为文学源地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2022年04期 No.100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 丁文敬;
周作人收藏并阅读了近三百部越人诗文集,立足于"言志"的文学立场和"儒家人文主义"的思想视角,他对乡贤著作的阅读和阐释带有鲜明的个人癖好。他对那些能够独立思考、真情流露的文字特别感兴趣,对尊重科学常识、遵循人情物理的著作也予以特别关注,对乡贤诗文中提及的故乡景物寄托了思乡之情。但是,周作人对先贤著作的阅读和接受并非没有问题,由于思想立场的偏狭,他对陆游、王阳明等人的理解有失片面。
2022年04期 No.100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殷夏昱;
元明清三代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封建王朝时期,该时期边疆治理制度日趋成熟完善,内容也十分丰富,其中土司制度自元至清一度兴盛于湘西、鄂西、云贵川一带,该制度对大一统王朝边疆管理和帝国内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统治以及当地发展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但随着帝国中央集权日益加深,土司制度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走到了历史尽头。
2022年04期 No.10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任志强;
在古代,官方社会教化,是统治者推行的以儒家伦理为核心、以稳定社会秩序和劝善惩恶为目的的制度和措施。官方推行社会教化的主要方式有:宣传皇帝爱民思想、举办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通过仪式驯化人心、宣传不平凡人物的事迹、奖励孝廉方正之人和七十以上老人、宣传善恶有报的故事。清代官方实施社会教化措施的机制是,朝廷是推动社会教化的主体,皇帝的敬天思想是皇帝推行社会教化的原因,各级官吏积极推行社会教化是关键,奖惩措施是推行社会教化的保障。清代官方实施社会教化措施的成效非常明显。
2022年04期 No.10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 郭天祎;李志鹏;李鹏;
建昌宫是五代后梁太祖时期设置的属于外廷的财政机构,并于后梁废帝时期被国计使所取代。本文主要研究在这一时期,建昌宫及建昌宫使的发展演变情况,论述建昌宫的出现及机构属性,并对建昌宫使的职能作用及建昌宫和建昌宫使的废置,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
2022年04期 No.10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3K] - 江裕婷;代轲帆;
前人鲜有对《春秋榖梁传》的虚字进行研究的情况。本文以《春秋榖梁传》中"以"为研究对象,将此传中的"以"字全部析出,并将其分为动词、介词、连词、副词、代词和"以"字构成的固定词组六类情况。本文着重探究《春秋榖梁传》中的"以"作不同词类时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的意义以及概括出"以"字构成的固定词组的用法。
2022年04期 No.10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李凤嫦;罗运胜;
北方民族融合在辽朝萧太后时代呈现加速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样的,有历史趋势的原因,有社会背景的原因,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萧太后的个人作用。她摄政期间(976年—1009年),实施设立科举制、重用汉人、提高契丹汉律地位、与宋朝缔结澶渊之盟、建设中京、推崇汉文化、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进行征战和通婚的举措,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力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2022年04期 No.10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武禹圻;饶鉴;
女书发源于湖南江永地区,是书写当地汉语方言的古老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其象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文化。在当代社会,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新媒体种类的不断丰富,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不断推陈出新。动态视觉设计形式作为当下热门的艺术创作设计形式,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女书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逐渐失去了曾经的生机,如何让女书文化在现代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江永女书文化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的分析,创作出更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动态设计,让女书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及传承。
2022年04期 No.10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 沈奇;
近年来,IP改编大热,国漫崛起,赋予许多古老的中国故事以新的内涵,改编者借助多种改编策略与媒介,对人物和故事进行了多样化的解读,使得传统的神话形象更加丰满。《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国产动漫一度火爆银幕,《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降世》)更是凭借50.36亿票房的好成绩一举登上中国影史票房第三名,成了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后另一部春节档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以下简称《哪吒重生》)也掀起了不小的声浪,从转世重生的角度,诠释了"当代哪吒"的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两部电影对于哪吒形象的不同阐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下IP改编中体现出精神内核的变化。
2022年04期 No.10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石枚蓉;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多,但是很多非遗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差甚远,因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面临绝迹的危险,为了增强非遗文化保护力度,可以在各个方面应用并升华非遗文化元素,以文创产品为载体承载非遗文化是对其保护与发扬的有效方式。基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与升华,需要注意表面形态的设计、合理的色彩搭配、合适的材料应用、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满足消费者的实用性。
2022年04期 No.10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 邓昭琳;
我国已经步入全媒体时代,社会各界逐渐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将文化创意产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创新非遗文化遗产。但是在传承非遗文创期间也存在需要解决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全媒体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创的传承情况,发现全媒体融合背景下进行非遗文创的作用,并提出传承非遗文创的方法,弘扬非遗文化,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非遗文创的可持续发展。
2022年04期 No.100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杜高峰;
牌匾雕刻技艺从古至今不断承续发展,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演进。因其独特的跨媒介性质与美学价值,牌匾已成为融萃镌刻、书法、诗文、绘画、彩绘等多种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在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迭代过程中,牌匾雕刻技艺不仅没有因为丧失其原初的生存土壤而失去活力,反而成功地实现了两种生产模式的有机融合,在现代市场环境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牌匾雕刻的工艺价值、机械化时代手工技艺的现况和牌匾雕刻与工艺美术的现代融合趋势三个层面切入,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语境,系统阐释牌匾雕刻与工艺美术的融合潜力与发展空间,以期对牌匾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有所裨益。
2022年04期 No.10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林鹏宇;吴凯;石政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文化也是如此,不同的水土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受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木偶戏是广西非物质优秀文化之一,玉林棒头木偶戏与靖西提线木偶戏由于身处的地理位置和表演形式不同以至于产生出一些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将玉林棒头木偶戏与靖西提线木偶戏进行对比,来分析玉林棒头木偶戏与靖西提线木偶戏之间的文化差异,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及了解其中的文化特色。
2022年04期 No.10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邹宗容;
《腊尔山巴岱仪式音乐文化研究》是一部研究苗族巴岱仪式祭祀与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著作,以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历史变迁为脉络,从分析其产生的缘由音乐的特征中探讨苗族巴岱仪式音乐蕴含的文化内涵,对研究地方文化和民族音乐学学科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根据腊尔山苗族巴岱仪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将其分为地域性——原生层、区域性——次深层和整体性——再生层的三部分进行解剖,并以纵横双视角的研究角度来解读全书。
2022年04期 No.10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罗娟;
广西那坡黑衣壮作为壮族的重要支系,因其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背景以及地域文化背景,从而造就了独特的民歌文化氛围以及民歌其中鲜明的艺术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音乐享受,黑衣壮音乐作品也以极其原生态的形式流传至今。本文对黑衣壮的民歌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与分析,为今后对黑衣壮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更加深刻的音乐文化研究打下基础。
2022年04期 No.10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张颖;包华;
承德历史文化是承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不仅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髓,也是承德的一张名片,更是大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德历史文化厚重,它在早期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清朝皇家文化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承德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承德避暑文化和旅游文化逐渐成为承德文化的主流,共同构成了独具承德特色的地域文化。
2022年04期 No.10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郭睿琪;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是西安交大剧团创作演出的一部校史剧。该剧从回望历史的角度,立意于"西迁精神"建设,讲述了西安交大在"西迁"之路上的艰难困苦,表现了几代西安交大师生的艰苦努力及其建设成就。该剧的戏剧结构、舞台美术和戏剧形式也很好地服务了故事叙述和主题思想表达。
2022年04期 No.10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张家豪;
李子柒的短视频以中国传统生活美学为基础,在各大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并在海外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李子柒现象背后是新媒体平台广泛深入社会生活,新媒体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借助新媒体,李子柒的美与劳作结合的东方生活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表现出人们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从根本上是对美学的情感渴望和心理需求,新媒体对李子柒短视频的传播推动了这种社会美学需求的发展。
2022年04期 No.10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 郑玉丽;
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多元一体""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增强文化认同、保护文化多样性、提高文化渗透力。以地域文化为落脚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良好的地域文化教育生态体系、保护好地域文化遗产、推动地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
2022年04期 No.10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张歌;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它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和功能导向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本文首先对目的论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证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以及俄语电影片名汉译与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相比的特殊之处,并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俄语电影片名汉译的方法和技巧。
2022年04期 No.10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 赵文文;
本文以汉日语中的空间形容词"高"和「高い」为例,论述其通感隐喻现象,即"高"和「高い」向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心理感觉的映射现象。本文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调查其在汉日语中转用方向及转用频率的异同、表达方式的异同,并从语言、文化方面分析其产生异同的原因。
2022年04期 No.10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 於伟澄;
本文对近五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德译本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求达到回顾近五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选材依据以及现状成因。结合对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分析,阐述近五年中国文学德译本选材依据变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以刘慈欣的"科幻热"为契机,中国科幻文学近五年在德国图书市场站稳了脚跟;同时,中国几部传统文学的译介凸显德国读者对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人文、精神、文化生活的探索和猎奇的渴望。
2022年04期 No.10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 马慧;
红色遗产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促进党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化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然而,当前在我国许多红色遗产的开发保护现状都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只有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不断地改善在业职员的综合文化素养;加大宣扬力度,促进宣传方法多样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机制,才能利用好红色遗产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2年04期 No.100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 李秋娟;
"A里A气"构式来源于"A里AB",其构式义为"对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评价"。进入该构式的词以形容词为主,名词或动词则带有"描述义"。相比基式,该构式有程度加深义。在新兴互联网环境下,"A里A气"由主要表负面评价发展为更多地表示中性、积极的评价,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更高。
2022年04期 No.100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 尹兴艳;
本文从"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等类似句型当中总结出构式"X千万条,Y第一条",从构式的定义、基础例句来源、组配构件以及构式特征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可以看出这个构式在前后都不能省去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整体功能,并且前后两部分的对比形成了一种比较意义,突出了后半部分,此外,对比与强调都是人主观性的反应。
2022年04期 No.10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赵潇;尹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抖音和快手等App的迅猛发展,人们以手机为媒介,与世界相连接。从"葛优躺""悲伤蛙""佛系青年""网抑云"到"躺平",这些网络热词在被人们捧红的同时,也在反映一部分社会心理,并于其中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负面的情绪。因此,了解以"躺平"等网络热词为代表的社会心态的思维逻辑和行为逻辑就势在必行,进而才能在哲学角度寻找到正确面对的方法和态度。
2022年04期 No.10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