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论探春的“探”与“叹”

    许慧琳;

    贾探春是《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在"元迎探惜"四"春"中,人物艺术形象较为丰满。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岌岌可危的封建家族命运有着清晰的预见和深深的隐忧,开启大观园文化改革的序幕,在贾府经济领域大力开展革新。贾府的封建统治阶级中,能具有如此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且付诸实践的,唯有贾探春一人,堪称改革"先驱"。但探春的改革最终没能成功,本文深入研究了探春这一探索者产生的原因,失败的缘由,揭示了时代探索者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最后通过探春的命运悲剧研究曹雪芹世事无常、变幻常有的美学寄托。

    2022年06期 No.10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试析《人间词话》中的李后主形象

    邓崔红;

    王国维评论南唐后主李煜词在《人间词话》中占了大量篇幅。王国维对李煜词多加赞赏,表现出二人在学术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李煜用"心血"作的词不仅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境界美,还贴合了以"真"为美的审美要求。在人生阅历和身世遭遇方面王国维与李煜有相似之处,他们的人生都坎坷曲折,所以王国维就更能够体会李煜词的悲剧意义,这就能解释王国维为何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的词作赋予了极大的肯定。

    2022年06期 No.10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谁才是真正的野蛮人?——解读《等待野蛮人》

    韩雪;

    《等待野蛮人》是库切第一部为自己赢得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作者在作品中所刻画的刻意逃避的时代和寓言故事为所谓的文明刻上了"野蛮"的印记,深刻揭露了文明背后所存在的弊端。本文试图通过小说人物以及人物行为的分析来回答谁才是真正的野蛮人这一问题,从而揭开所谓的帝国文明的面纱,展示了西方殖民所具有的暴力行为和野蛮的一面。

    2022年06期 No.10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生死疲劳》与《变形记》异化比较

    李月;王平;

    同为将人的外在形象异化为动物的作品,《变形记》与《生死疲劳》在异化的方式、表达以及主题上有所不同,而造成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的不同,其深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造成了不同的异化。本文将通过对这两部作品异化的不同进行比较,并对造成这种不同的深层原因进行阐述,来加深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022年06期 No.10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谷崎润一郎的犯罪小说《秘密》中的空间艺术

    胡慧聪;

    《秘密》是谷崎润一郎于1911年初次刊登于《中央公论》的短篇小说,后被收录于谷崎的犯罪小说集。作为谷崎的初期短篇小说,其内容包含都市与犯罪、变装、身体感觉等诸多要素,本文用巴什拉的"家宅"理论和福柯的身体乌托邦以及异托邦理论,结合文本分析试论在都市空间内"我"所构筑的个人空间特点。

    2022年06期 No.102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论《月亮与六便士》的反讽叙事

    康灵凤;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长篇小说。大量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比如象征、荒诞、反讽)的运用使该作品蒙上了现代主义色彩。本文从反讽叙事的角度切入,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反讽特征,认为该作品主要运用了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人物反讽。毛姆辛辣的文笔以及反讽技巧的运用刻画了人性的复杂,反英雄的主人公形象塑造以及人物的形象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2022年06期 No.10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 《第六病室》隐喻研读及翻译

    渠艺馨;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学术理论的不断创新,隐喻在不同角度下的解读更为深入。以小说《第六病室》为翻译的载体,通过各种描写,隐晦地表达出作家契诃夫对俄国社会黑暗现实的讽刺。在研读文本的同时,从隐喻的不同角度鉴赏《第六病室》翻译的艺术性,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

    2022年06期 No.10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文学研究

  • 刘禹锡诗歌中的豪气

    黄芬;

    白居易曾惊叹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梦得、梦得!文之神妙,莫先于情;若妙与神,则吾岂敢?"细读《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发现刘禹锡的众多诗歌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豪气",而其豪气主要表现在对打压他的人的蔑视、对贬谪地风土人情的欣赏、对年老多病的淡然、对传统悲秋主题的颠覆、对苦难挫折的傲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等方面。

    2022年06期 No.10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 青蛇文学形象流变及其华文传承创新演绎

    周昊婧;王晓明;

    青蛇起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原型人物,后经过文人编撰形成故事话本,人物形象由单一变得繁复起来,并以各种形式呈现在银幕或舞台。青蛇作为故事中的形象,在情节和其他角色的影响下逐渐饱满,从配角到主角、从单一到复杂,其中的文化规律是多元化的。在华文教育领域,青蛇等经典文学形象的创新演绎具有很大的探讨意义和空间。

    2022年06期 No.102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清代文言小说的姓名称谓语研究

    杨建伟;

    《小豆棚》是一部清代志怪文言小说,其内部的姓名称谓语使用情况可以反映当时清代文言小说的语言实际情况。通过对《小豆棚》的姓名称谓语进行分类、将其与现代汉语的姓名称谓语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清代文言小说中姓名称谓语的特殊情况。官僚制度与尚礼文化也在姓名称谓语中得到反映。

    2022年06期 No.10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四言诗演变为五言诗探析

    张慧菱;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从四言诗逐渐向五言诗演变的过程。五言诗代替四言诗成为主流诗体的因素有:文学的演进与赋诗目的变化,诗句语言的凝练与语法结构变化,音韵、旋律的丰富与节奏模式变化等。四言诗向五言诗演变的客观效果包括:在音韵上,对后世诗歌的节奏、韵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词汇上,促进了双音词的使用和普及;在语言上,使得诗句的语言表达更精炼;在叙述描写手段上,促进了诗的叙述描写手段趋于复杂化;在表达方式上,促进了描写和抒情取代政治说教和空泛议论;在审美追求上,促进了"诗缘情而绮靡"取代质木无文的审美追求等。

    2022年06期 No.102 34-3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文学价值

    多杰拉旦;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章部众多、卷帙浩繁,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文学作品。在这部内涵深刻、不断丰富、不断创造着的活形态的文学文本中,其文学意义的开掘是彰显它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赞词、谚语及民间故事三个方面阐释其最富诗意的文学表达及至今仍然散发着的鲜活生命力。

    2022年06期 No.10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英美“新批评”理论论评——以T·S·艾略特为中心

    付遥;

    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英美"新批评"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发端于英国,英国诗人、理论家T·S·艾略特被誉为英美"新批评"理论的鼻祖。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南部的诗人、学者兰色姆及其学生艾伦·退特、布鲁克斯和沃伦,以及学者维姆萨特陆续开始在诗歌创作以及批评实践领域倡导运用"新批评"理论,并形成了"南方集团",对"新批评"理论的推动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的"新批评"理论在学术界占据了统治地位。随后,兰色姆的著作《新批评》名声大噪,以上推崇"新批评"理论的理论家们才因此得名"新批评"学派。直至20世纪的60年代,"新批评"理论日趋没落。

    2022年06期 No.10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檀香刑》和《行刑人尔依》施刑者形象分析

    肖洋;

    莫言的《檀香刑》与阿来的《行刑人尔依》的这两部作品中都涉及施刑者形象的塑造,两者各有不同却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赵甲和尔依这两个施刑者的人物形象,并结合酷刑"表演"中的不同主体来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寓意。

    2022年06期 No.10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文化集萃

  • 阿佩尔与伽达默尔诠释学之争初探

    黄浩雄;

    本文要探究的是发生在20世纪两位德国哲学家之间一些不甚瞩目,却依然重要的哲学争论。争论的经过大致如下。伽达默尔(1900-2002年)在1960年出版了代表作《真理与方法》,宣布要建立一种哲学诠释学,它将以"理解"为立足点,在人文科学领域抵制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过分要求。这种独特的理论主张和思维模式,在西方哲学界逐渐掀起了一阵浪潮,一时间喝彩声无数。但也不乏有人提出质疑,比如同为诠释学领域的阿佩尔(1922-2017年)。此后30多年,阿佩尔针对诠释学的"理解"问题,包括理解中的意识形态疑难、理解要"不同"还是要"更好"等问题,与伽达默尔展开了一系列争论。笔者尝试对争论的重点做扼要的阐述与分析。

    2022年06期 No.10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

    关娴娴;郭沙沙;

    清末废除科举制这一举措在中国政治、文化、社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阶层构造。科举制度是绅士阶层赖以存在的基础,废除科举制之后则使得原来阶层流动的渠道变得不再畅通,迫使绅士阶层流动到经济、军事这些部门,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空前的变动,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不过,曾经的统治阶层地位的改变彻底影响了清朝末年的社会。

    2022年06期 No.10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基于文学作品探寻古代纹银值几钱

    贾峥;江春冬;

    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影视作品时,经常会遇到使用白银进行交易的情景,且不同作品中作为货币的白银价值相差很大,有时会混淆人们的感性认识。为了清楚货币白银的价值,进行了大量资料搜集,明确了白银的货币属性、一般的衡量标准及主要流通朝代。通过对四部名著中关于白银描写的事例,使读者体会作品中银子的价值,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和文章的趣味性。

    2022年06期 No.102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程颐《易传》的心灵和谐思想

    于磊;孙世平;

    程颐在《易传》中对心灵和谐问题的阐述,源自其对"圣人境界"的追求。他延续了"《易》《庸》互释"的思路,在对"心"加以诠释的前提下,将赋予了理学色彩的"中"运用于心灵和谐的思考,提出由"中体"以达"心和"的观点。为了能使这种理念真正有助于心灵和谐而不是流于浮泛,程颐进一步提出了心灵和谐的方法,即视"居敬"为实践原则,视以经学撰述为主要载体的"集义"为实践内容,而其《易传》以心灵和谐视角对卦爻辞所做的众多疏解,也反映了程颐对自己思想的践行。

    2022年06期 No.10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 孟子、荀子人生观之对比探析——以《孟子》《荀子》为中心

    孟钰;

    "人"是哲学的核心议题,也是哲学发展难以脱离的基底。孟子与荀子虽说同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们却站在不同的立场之上对"人"的问题进行阐释。两位先贤"性善"与"性恶"的根本分歧,就注定由此衍生出来的两人的人生观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2022年06期 No.10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文化创意

  • 岩画图形在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以内蒙古文创元素为例

    乔倩;

    岩画是古人们留给人们非常珍贵,有传承开拓创新价值的文化遗产。岩画图形已是一种传统文化,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1]。据记载最早期的岩画距今已有四万年的悠久历史,岩画实质就是人类的祖先用岩石为原料制作的工具在岩穴、石崖壁画上刻画出来的石刻文化,主要记录和描绘着古人们古老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刚开始古人们在岩石上的刻画图像比较具体,如刻画鱼和蛙的时候,要求刻画记录下的相似度很高,后来慢慢演变成只要相像就可以,再到后来就化繁为简,慢慢形成了图案符号。综合现代文创设计的理念,岩画运用艺术的变形手法,然后把岩画的图形巧妙融入到现代文创设计当中,既弘扬传承了民族特色文化,又为创意设计者开辟了新思路。

    2022年06期 No.10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阐释创意:模型建构下的创意形态、特性及概念探究

    曲家辉;田瑞;

    对创意的概念及其内在本体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是创意学研究的基础。本文以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难以一言以蔽之的基础问题为核心,展开深入探究。重点从创意形态、创意特性等角度入手,通过创意形态(抽象)模型、创意特性金字塔模型的建构及分析,进而提出:现实社会中客观创意呈现的四种典型形态以及创意包含的基础特性、特殊特性、进阶特性等在内的多元化特性。

    2022年06期 No.10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基于土楼建筑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应用研究

    柯丽芬;

    文创产业因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楼建筑文创产业不仅能作为载体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也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本文首先分析土楼建筑文化特征,包括土楼建筑的外形与结构特征、意象特征及当地的生态资源,其次揭示了土楼文创产业存在的创新性不足、实用度低和开发不够深入等问题,最后基于土楼建筑文化提出了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

    2022年06期 No.10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基于红色旅游“长征第一渡”的文创产品研究与开发

    谢菁;黎恬静;

    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革命精神、事迹、遗址等更是从抽象到具体构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符号,形成了具有无限潜力的宝藏设计元素。本文通过对长征第一渡的实地调研、红色文化故事及案例分析,探索红色旅游地"长征第一渡"的文创产品研究与开发。从江西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到"长征第一渡"文创产品新设计思路的思考,力求挖掘红色文创产品市场开发潜能,提取红色旅游元素进行多维度设计宣传,使之实现"长征第一渡"文创产品开发新形式、红色文化传承,从而激活市场消费潜力。

    2022年06期 No.102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浅谈茂名年例文化传承的新时代意义

    林衍君;

    在春节期间的广东粤西茂名地区,有一种盛大的地方民俗活动,叫做"年例",年例活动对于粤西茂名人意义非凡,且年例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其活动范围也较广,因此粤西地区年例于2012年被选入了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时代,年例文化的传承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年例文化结合"好心茂名",打造茂名城市名片、创新年例形式,推动年例季旅游发展。

    2022年06期 No.102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文艺观察

  • 家庭教育电视剧的热播原因与现存问题——以电视剧《小舍得》为例

    孙辰璐;

    近年来,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引起广泛热议,它们多展现现代家庭亲子关系、教育问题,表现当下教育背景下孩子、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目前的国产家庭教育类电视剧多以小说原著改编而成,情节设置迎合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引发受众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但同时,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在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制作品质参差不齐、人物形象刻板化、情节同质化、缺少对现实问题的推动等。本文以电视剧《小舍得》为例,探讨当下家庭教育类电视剧热播的原因与现存问题。

    2022年06期 No.10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文化建构主义视域下美国黑色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王琳;肖文翔;

    本文对经典好莱坞时期黑色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辨析,借助了朱迪斯·巴特勒提出的身份自我认同理论,阐释黑色电影中女性形象是如何被戏剧情节建构出来的,并与同时代其他女性形象作横向比较,发现黑色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影射了二战后对资产阶级家庭婚姻的反思,推断出黑色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黑色电影的反类型关键要素,同时也为后来的新黑色电影具有启示性作用。

    2022年06期 No.10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邵阳苗族舞蹈的传承与保护价值研究

    王茜;

    苗族舞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邵阳苗族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但是当前该地区苗族舞蹈的生存以及发展中面临着较多的现实问题,其传承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本文针对邵阳苗族舞蹈的传承与保护价值进行分析,并探究该舞蹈进行传承的具体策略,为今后邵阳苗族舞蹈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2022年06期 No.10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海派文化为典型对舞蹈艺术的影响研究

    刘琴;漆晓洁;

    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代表着一个时代兴起的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它承接了封建社会结束,近代社会的开始,承上启下沿用至今,上海许多角落还存留一份独特的回忆。无论是具有各国特色的建筑,风情万种的旗袍,还是风靡一时的交际舞都别有一番特色。民国时期海派文化盛行之时,舞蹈艺术存在重大变革,这一变革是前所未有的,对近现代舞蹈影响深远。因此本文将通过时代背景研究海派文化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2022年06期 No.10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全景视角”下的《清明上河图》

    杨晓红;

    用酷狗搜索全景二字出现全景相机、全景影像、全景拍摄等内容,都是独具科技感和现代化的高新技术词汇,这样的影像资料都是用一个视点拍摄全景或者移动视点拍摄全景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方式和视点的移动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了视点与视点之间的空间转换规律,但是这样的构思横跨了几个时空。本文从中国画的角度论述以"全景视角"为导引从航拍的俯瞰视角观察研究中国传统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空间转换手法和跨时空的设计构思及浓厚的活泼泼的生命精神,用全景视角的观察方式细细品味北宋的巨幅绘画的制作。

    2022年06期 No.102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蒙古族祭火仪式与文化记忆的变迁——以巴林右旗集体祭火仪式为例

    艾嘎;

    蒙古族的祭火仪式历史悠久,同时随着时代的变革其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迁。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火仪式当前有了逐渐过渡向集体祭火仪式的倾向。家庭祭火仪式向集体祭火仪式的转变,同时也让文化记忆的传承机制及相关知识的性质产生变化。

    2022年06期 No.102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文化综合

  • 网络新闻标题的认知隐喻研究

    汪洋;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概念隐喻作为认知工具,将具体的、熟悉的始源域映射到抽象的、难理解的目标域中,利于抓住事物特点达到降低认知难度的效果。文章从概念隐喻的三种主要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去研究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发现隐喻具有突出本质特点、吸引受众、降低认知难度、有效传达信息等作用。

    2022年06期 No.102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博物馆英文讲解工作探析——以国家典籍博物馆为例

    孙齐圣;

    博物馆的职能之一是对外文化交流,而英文讲解则是帮助博物馆发挥这一职能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国家典籍博物馆为例,探讨了博物馆英文讲解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典籍类展览英文讲解的特殊性,并提出了加强建设博物馆英文讲解队伍的建议。

    2022年06期 No.102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河南驻马店方言中“啥”的用法研究

    张俊霞;

    "啥"在河南驻马店方言中声调是去声,舌前音,调值31。"啥"有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两种,非疑问用法包括:虚指、吃惊、否定、列举等用法,"啥"在句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其充当的句子成分也有所不同。同时,一般有"啥+N+(语气词)"和"V+啥+(语气词)"两种用法,一般"啥"后面都带有语气词,来缓解说话者的语气。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分为询问功能和非询问功能。

    2022年06期 No.10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分析

    刘言良;

    泰山作为我国"五岳"之首,其中蕴含的石敢当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以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起源作为切入点,介绍了石敢当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的作用和历朝历代的发展状态,并对泰山石敢当文化在进入新时代后的内涵价值做了简单概述,最后基于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对其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探索。

    2022年06期 No.102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三维”转换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分析——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唐甜;张树德;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国漫电影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字幕翻译则是保证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的支撑下,结合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英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对其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并对部分译法上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改进,以期为国产动画字幕外译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国漫电影"走出去",从而为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贡献力量。

    2022年06期 No.102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城市老年人语言信息技术障碍及解决策略探究——以微信使用为例

    葛昕怡;陈姿蓉;谭莉霖;薛智丹;

    在高速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全球范围内老龄化趋势日趋显著,老龄化社会面对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语言衰老、大脑认知变化及相应的病理机制等原因,老年人在融入信息化社会生活时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以微信使用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分析城市老年人群体在微信使用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信息技术障碍的类型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解决方案和优化策略,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受惠于信息化社会的服务项目,助力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

    2022年06期 No.102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 中低水平中文学习者程度副词“非常”偏误分析

    汪家伟;刘君红;

    本文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示例研究法,分析HSK (1-4级)中低水平中文学习者使用程度副词"非常"的偏误类型和偏误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程度副词教学策略。通过语料偏误统计发现,HSK(1-4级)中低水平中文学习者在使用程度副词"非常"时,产生的偏误类型主要包括遗漏、误加、误代、错序,而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等。在对外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汉外对比和语境教学、遵循目的语规则并反复操练等教学策略。本文对中低程度中文学习者的程度副词教学有一定启示。

    2022年06期 No.102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近代汉语词缀“生”研究综述

    徐悦然;

    "生"最早作为实词使用,词缀"生"出现于唐代前后,后由词缀发展为"类事态助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消失。厘清词缀"生"发展过程的同时,需讨论其来源、性质。词缀"生"应产生于六朝并在唐代被广泛使用。其来源应与中古助词"许"有关。在"形容词+生"这一结构中"生"不作词缀,而是表感叹语气的语气词。

    2022年06期 No.102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与提升路径

    熊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稳定、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精神支柱,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并非对传统文化照单全收,而是必须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根据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来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文化消费市场健康规范发展,打造强大的国际话语体系,以积极的文化政策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22年06期 No.102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沁阳方言中“老”的结构用法浅析

    王书豪;

    在沁阳方言中,"老"的结构是沁阳方言的一大特色。在"老"的结构中,"老"是程度副词,相当于普通话中"很、非常"的意思。但是,作为语言变体的地方方言,程度副词"老"在沁阳方言中有着自己的使用特点。根据语言研究的三个平面,本文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的三个角度来揭示沁阳方言中"老"的结构特点。

    2022年06期 No.102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