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海明威《雨中的猫》的概念隐喻解读

    杨凤娇;赵文焕;

    《雨中的猫》中存在大量的隐喻,每个人、每件物都有其内涵意义。本文以海明威《雨中的猫》为语料,从场景设定、人物角色和其他意象为切入点,以两性关系为突破口,分析其中的隐喻内涵,探索海明威对女性意识觉醒和自我救赎的看法。

    2022年07期 No.10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余华小说中涉父问题研究综述

    王溪丹;

    余华对"父亲"的文学书写成了自身创作的关键词,同时也成了研究者的研究母题。本文通过余华写作中有关"父亲"的研究把握研究风向与研究动态,对由"父亲"问题延伸的父子关系研究和与卡夫卡涉父问题对照研究进行了展开。

    2022年07期 No.10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冲突与重构:《最蓝的眼睛》中的族性认同

    石尹惠子;

    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是一部典型反思美国黑人种族文化的作品。小说塑造了以佩科拉和克劳蒂亚为代表的黑人形象,以反映非裔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互动和对照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同时聚焦文化边界逐渐模糊化的"双重身份"黑人,以彰显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在文化殖民社会中的危机。作者也在小说中积极探索并警醒黑人社会,构建由内向外的族性认同和民族自信是对抗文化洪流的路径,由此实现不同族裔文化在碰撞和差异中共存,促进社会多元文化发展。

    2022年07期 No.10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中的幽默元素探析

    蔡金秋;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幽默家,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学界对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叙事之作《傻子出国记》却鲜有研究,尤其是该部作品中的幽默元素。本文从幽默元素出发,从言语幽默和情景幽默两个角度,探讨该部作品中幽默的文体特征,并阐释幽默所起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融合手段,幽默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讽刺和批判带来的刺痛感,成为以马克·吐温为代表的美国人与旧世界抗衡的有力武器。

    2022年07期 No.10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从《本朝二十不孝》看井原西鹤的孝道观

    张琼戈;

    在关于《本朝二十不孝》的先行研究中,大多是研究其创作意图、与其他孝行谭的对比等,很少有研究涉及日本町人阶层的孝道观与日本庶民阶层的孝道观,甚至是和中国传统孝道观的异同。本文主要从具体文本出发,通过分析《本朝二十不孝》中出现的不孝行为的类型及故事内容的特征来进一步探讨书中所体现的西鹤的孝道观,并根据当时町人崛起的时代特征来分析町人之孝的形成与特点。

    2022年07期 No.10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小说创作风格

    郑冰;

    狄更斯是英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对于英国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维多利亚时期。《双城记》是狄更斯1859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中生动刻画了阶级间的矛盾冲突,诱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同时,可以带给读者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令狄更斯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的文学创作领域,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双城记》来评析狄更斯的小说创作风格,力求帮助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主要内容和情感思想。

    2022年07期 No.10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金色笔记》中安娜的自我超越

    冯敏;

    《金色笔记》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突破传统小说结构的一部长篇小说。《金色笔记》不分章节,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沃尔夫的个人生活及自我追求直至重新开始写作,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存在主义中的存在、自由、人道主义理论角度去解读小说中安娜的自我超越。面对分裂、混乱的人生,安娜最终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存在即是自由,维持价值存在的正是她自己。

    2022年07期 No.10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文学研究

  • 对克林思·布鲁克斯诗歌理论中概念泛化现象的知识学思考

    孙菡韵;

    布鲁克斯一方面强调细读,另一方面却有意地停止了进一步形式化其诗论的步伐,造成了"悖论"与"反讽"概念的不明晰,因其只是一种诗歌语言的总体结构原则,在用于批评实践时出现了高度泛化的现象。新批评以学科化要求为出发点的理论构建,与文学自身的前学科性之间有着必然的冲突,以致实践时不得不将形式化的知识概念扩大为具有学科间性的泛世界观概念,才能弥合理论与文本间的明显鸿沟。"语境压力论"先天地带有历史主义的基因,夹在形式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矛盾之间,布鲁克斯回避了将他的反讽诗论完善成一个在本体论意义上没有漏洞的系统的理论尝试,而是悬搁了形式论与历史主义的矛盾,重点着眼于诗论的实践应用。

    2022年07期 No.103 25-2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 探析于连主动受刑的原因

    李亚方;

    《红与黑》中的于连是文学长廊中魅力四射的人物。本文主要探讨于连为何主动接受法院宣判的死刑。于连主动受刑是因其犯下蓄意谋杀之罪,同时也是他对黑暗封建社会的反抗和控诉;此外,出于维护个人尊严的考虑,以及一些"死亡"事件使之形成沉稳智慧的哲人心态,这一切促使于连坦然走向刑场。事实上,于连放弃逃狱却主动接受死刑判决正是源于其澎湃的生命激情和对生命的热爱,这是司汤达人文主义的深刻表达。

    2022年07期 No.10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浅谈毛晋诗歌中的藏刻书活动

    杭凯琳;封树芬;

    毛晋作为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同时还是一位诗人,其诗歌创作研究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其诗歌创作中多有涉及藏书刻书活动,不仅提供了毛晋藏刻书来源、藏刻时间及友人交游等相关信息,与汲古阁题跋相互佐证,而且还补充了汲古阁藏刻书资料。这对全面研究汲古阁及毛晋有着重要学术意义。

    2022年07期 No.10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广西盘古神话研究综述

    宋嘉源;

    关于盘古神话的研究,已经辐射向民间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其起源、类型、神祇辨析,还是其发展的脉络、文化遗产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探究,除对盘古神话本身、盘古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进行脉络的梳理,还对盘古神话的研究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当下盘古研究的进度,进一步把握盘古神话研究领域被忽略的问题,从而找到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2022年07期 No.10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浅析宫体诗特点及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李姝然;

    宫体诗是诗歌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后世对其评价却大多都是对其中艳情内容的指责,较少关注于宫体诗在诗歌技巧和审美上的影响力。然而宫体诗本身的审美特点与诗歌技巧,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具有一定影响。

    2022年07期 No.10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从十四行诗看赞助关系下莎士比亚的矛盾心理

    胡玉帆;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魅力经久不衰。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折射出当时的现实面貌,蕴含着多方面的思想内涵。十四行诗成就于英国资助关系下,资助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十四行诗的主题选择与情感表达,也部分显露出了诗人当时的创作心理。这里选取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来进行研究,分析赞助关系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影响,进而探索诗人在这段经历当中的矛盾心理,以深化对十四行诗的理解。

    2022年07期 No.10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网络甜宠文的新型建构与消费化

    张旻霏;

    网络甜宠文是近年来言情小说中较受欢迎的类型,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强制爱"模式,展现出"物质性"与"情感性"特征。在物质观念上,金钱的符号意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女性建立自主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它则暗示美好的爱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情感观念上,男性特质中的养育性力量使"强制的宠爱"变为"无条件的爱"。甜宠文作为即时性的情感消费品,遵循着一系列的消费模式。甜宠文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娱乐与消遣,还弥补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情感上的缺失,从人的生存境遇来看,体现了年轻一代在爱的"内求"与"外求"上的矛盾。

    2022年07期 No.10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文化集萃

  • 论《商君书》的“治民”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高晓艳;

    《商君书》被称为历史"奇书",详尽记载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的理论信仰和具体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为秦国称霸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在变法中实行的"治民"思想,它直接影响着变法的成果,但是其中无不包含着对人民的统治、愚弄、欺辱、压榨和剥削,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

    2022年07期 No.103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马克思哲学生态伦理的向度分析

    冯轩玮;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哲学的生态伦理。文章首先分析了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其次,重点对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还原与建构展开论述;最后对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探究。

    2022年07期 No.10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及启示——基于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的解读

    李航;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一书中从当代生态政治学领域入手针对资本主义世界面对环境危机采取的主流经济措施进行了集中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独到的见解,为解决生态问题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022年07期 No.103 54-5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老子》的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论——基于郭店楚墓考古成果视角

    施霙琦;

    我国的历史传承事件之长、古代文化发展底蕴之深,使得在过去通讯和文字记录能力相对缺乏的年代,有诸多的历史文献典籍被埋没。比如即便是清朝时期的《红楼梦》,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多个版本,甚至于一度引起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的广泛议论。就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与传世版《老子》之间的对比来说,两者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一段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除去政治因素之外,文化演变因素和历史发展因素也是考古界和文学界的重点关注内容。了解郭店《老子》的形成时间、文献构成,并对校勘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帮助文献学进一步发展并带动其他学术研究的进步。

    2022年07期 No.10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马克思的社会稳定理论及其哲学内涵

    万木婷;顾思杨;

    社会稳定作为一个现实问题,是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前提,立足于全球视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从国内视野来看,社会稳定是长治久安的必要前提,对马克思社会稳定理论的哲学内涵进行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结合现实性问题分析马克思社会稳定理论及其哲学内涵的当代启示,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治理与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补充马克思理论依据。

    2022年07期 No.10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文化创意

  • 新媒体技术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数字化变革

    姚丽霞;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数字化形式传播沂蒙精神美术作品。文章首先阐述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列举沂蒙精神美术绘画代表人物,解读具有沂蒙红色文化传承的绘画艺术作品。接着分析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价值及应用,对沂蒙美术作品的线上线下传播展开研究,并对现有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传播的不足提出对策。进而探索"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结合下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传播的方式方法,分析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如何搭载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进行多维度传播,最后对新媒体技术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数字化变革提出传播新措施,包括建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宣传网站,拍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宣传短视频,制作H5移动交互广告宣传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以及虚拟技术环境下制作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等。探索沂蒙精神在未来美术作品创作、宣传、制作和传播的有效模式,将对"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绘画作品的数字化传播提供借鉴。

    2022年07期 No.103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表与里——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色彩学运用的研究

    王珂莉;

    基于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在现代城市环境建设中,公共艺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且成绩显著。国内很多城市(北京、广州、上海、大连、威海等)均在公共艺术建设方面获得了丰富经验。公共艺术在城市形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可将城市文化精神切实表现出来。通过城市公共艺术表征可将城市文化时代性与历史文化反映出来,而公共艺术(表)和城市文化(里)则为显性、隐性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在长期实践中,公共艺术设计创作实现了进步,同时也使其创作思想、经验与工艺材料、表现形式等不断优化。但仍需正视的是,公共艺术在发挥效应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所以说,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理念与色彩应用均是对城市历史文化融合、演变的反映。基于此,文章将公共艺术色彩表征作为切入点,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历史文化等多种隐性因素关系展开探讨,以了解城市色彩设计、公共艺术色彩间的和谐性。

    2022年07期 No.10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蒙古族传统图形元素的视觉语言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乔倩;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流传至今的很多经典文化遗产,是我们永久无价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生活的信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而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提起蒙古族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威武雄壮的草原汉子、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蓝天白云的牧民生态景象。世代繁衍生息的草原生活,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豪放、热情、勇敢、勤劳智慧的耿直性格和对生活热爱的追求态度,形成了蒙古族传统文化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和独特性,并延续至今。蒙古族传统图形有着非常神秘的色彩和富有草原气息的独特风格。跟随时代发展脚步,应把蒙古族传统图形文化精髓运用到文创设计当中,并引进实际生活中来,在传承与保护的前提下,走向更广阔的大舞台。

    2022年07期 No.10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浅析民间剪纸的审美价值及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董博文;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古老悠久的艺术形式,以独特的美观性与观赏性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一种独具象征性的民俗与文化符号。本文通过梳理民间剪纸的题材类型与艺术特色,分析总结出中国民间剪纸图案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2022年07期 No.10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 论工匠精神在中日茶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叶晶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弘扬工匠精神做出了重要论述。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作为毗邻的日本,受其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文化。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法,对工匠精神在中日茶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别进行考察,认为工匠精神中对技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终极追求,对行业报以尊重、敬业守业的价值观念,为发展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促进了两国茶文化在各方面的顺利传承,并且在今后的传承过程中也需要继续发扬。

    2022年07期 No.10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文艺观察

  • 穿越时空,梦回大唐——评舞蹈《唐宫夜宴》的“出圈红”

    姚萍;

    2021年的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成了春节期间人民群众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形成了一种"出圈红"的文化现象。作为古典舞成功的典型范例,本文从该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文博热追、团队力量、故事情节、造型设计、科技运用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分析其如何守正、创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同时提出改进完善的个人观点,以期和广大舞蹈爱好者共同探索中国古典舞自身发展的文化依据及多元结合的无限可能,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022年07期 No.10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尚美辰;

    虽然平面设计会有不同类型的表现方法,但如何在平面设计中体现出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则是设计者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不同国家的设计作品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而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艺术应该体现出民族的深层次文化特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传统艺术也作为文化体系当中的规律性框架蕴含着重要的艺术价内涵,其内部包含的文化结构在平面设计领域价值突出。

    2022年07期 No.103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中国音乐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运用——以《花木兰》为例

    王龄龄;

    好莱坞电影动画作品《花木兰》中存在丰富的场景音乐,这些音乐使整体的动画效果更加丰富,反映出了花木兰本身的性格特点。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花木兰》中的应用分析,希望能够使民族传统音乐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体现,使相关的艺术创作更加深刻,让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能够和多元化的国际音乐产生紧密的融合。

    2022年07期 No.10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中外音乐交流的意义——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6

    刘畅;

    中国是一个悠久历史的国家,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随着时代的推移发生着变化。据记载,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是河南出土的骨笛,距今有7000多年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冲击。多年来,中国音乐一直在寻求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平衡发展,但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并不乐观。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外音乐交流频繁,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部分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使得很多国家都能见到中国传统音乐或乐器的身影。与此同时,在外国音乐家们的访问和指导下,西方音乐在中国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此外,音乐也是促进国家关系和友谊的外交工具。本文就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将浅析其意义和作用,并呼吁在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更多去关注和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2022年07期 No.103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顾肯夫电影编剧思想论

    王国威;

    顾肯夫于1921年撰写的《〈影戏杂志〉发刊词》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中国电影理论文章。之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电影方面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考察,可以梳理出顾肯夫电影编剧思想的大致样貌,统而言之,涵盖文学性、戏剧性、功能性三大方面。顾肯夫的电影理论及其编剧思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作用,即便于今日之中国电影理论与创作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2022年07期 No.103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图像学视域下《走近“最美”制肥人》纪录片研究

    张伟;王冬;李佳蓉;

    图像学是艺术史研究方法,致力于解释图像的意义和内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传达的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艺术作品的主题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时代价值和精神。这种研究方法被逐步应用于影视作品中,影视制作者利用影像本身的意义,即意义的重复演绎,以深化影片的主题。本文应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的方法论,从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阐释三个层次研究了新时代生态农业制肥纪录片,旨在将每一个镜头的动态影像作为静态画面分析研究,在"形式"和"内容"中体现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使得诉诸视听语言的媒介为农耕文化的大众传播带来机遇,也使得传统的生态农业制肥方法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农村农业生态化打造一张更为立体多维的名片。结果表明影片成功唤起了沉寂在大众内心深处的遥远共鸣,唤醒了更多农民对农村环境的生态化意识,为打造中国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2022年07期 No.103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文化综合

  • 现代汉语词缀配单现象解析

    刘洁;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缀"老""为""可""具"四词缀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韵律构词学为研究理论框架,研究"词缀配单"现象,即单音节词缀加单音节词构成韵律词的现象,表明"词缀配单"受韵律制约。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汉语韵律词,汉语韵律词主要形式,以及韵律词与复合词的关系。然后依次分析以上各词缀的配单现象及原因。

    2022年07期 No.103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 英美文学翻译的差异性及其美学价值研究

    赵颖;

    在当前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的环境下,英美文学作品成为传播英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为我国文学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因此以英美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作为切入点,建立在英美文学翻译工作的角度,结合不同翻译方式落实美学价值解析。直译、情感翻译以及意译所呈现出来的美学价值有所不同,直译更为客观,情感翻译在于共情,而意译将会描绘出不同的语言感受。有效的翻译能够进一步提升英美文学本身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为翻译工作的创新增加灵魂。

    2022年07期 No.103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视听语言的创作心理与个性化表达

    汤旭坤;

    在视听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包括感受、思维、情感等与创作有关的种种心理活动,无不受着创作者人格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与制约。本文从视听语言的创作心理,个性化的表达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论述视听创作的心理机制,旨在挖掘个性化的价值观、潜意识、创作者性格对艺术表达的影响。

    2022年07期 No.103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下×”与“下一×”的语用分析

    郑丹阳;邓渤文;

    "下一次"与"下次"作为大家的日常交际话语,与之相同的结构有"下一回""下一趟"和"下回""下趟"等,可以将其归纳为"下×"和"下一×"结构。本文根据具体的使用语境,对其分布范围以及存在的使用差异进行语用分析,探讨此类结构的语言结构意义。

    2022年07期 No.103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也是”的词汇化

    江莹莹;

    文章探讨了副词"也是"的演变历史。"也是"由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在重新分析、内部语义的虚化、韵律机制、双音化趋势的影响、高频使用等内外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于宋代完成了副词的词汇化。

    2022年07期 No.103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词义分解理论的解释力:评黄正德《词义分解、无声范畴和方位短语》

    朱旖珂;

    黄正德《词义分解、无声范畴和方位短语》一文立足于词义分解假说的合理性,探讨词义分解在汉语中的不同句法表现。在回顾前人关于无声轻动词假说的新旧事实的基础上,力求证明作为轻名词的无声方位词及介词短语中无声介词等无声范畴的存在,重新解答了"所"字结构的某些性质、"去"的演变等相关问题。研究发现,参数理论框架下的无声范畴假说有助于解释不同语言或语言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差异。黄文拓宽了词义分解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为其提供了论据支持,增强了该理论的解释力,堪称形式句法学研究汉语语法演变的范例。

    2022年07期 No.103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巴恩斯通英译毛泽东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刘镯梦;

    文化负载词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语言社会的地域和时代烙印,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或词组,正是由于我有你无的特性,他们往往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的障碍,因而也是翻译的难点,以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为案例进行文本分析和语言考察,发现巴恩斯通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要采用异化的策略,通过直译、加注等方法有利于读者接受和理解,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毛泽东诗词在西方国家的宣传。

    2022年07期 No.103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 基于小组合作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法之探讨——以《IT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谈静珠;

    "项目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不利于IT项目管理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项目管理实战。以项目实践为主线,构建完整的"项目管理"教学内容体系。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将所学知识通过课堂模拟即刻运用于项目实践。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课堂重点知识讲授、小组合作项目实践、课堂上机实践、小组讨论、师生互评这几个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双重教学目标。

    2022年07期 No.103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浅谈方言的存在与保护

    陈伟华;

    方言是一个地域社交的工具,是当地历史文化重要的载体,是组成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方言现象,不仅出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交流中,还常见于在影视剧目、电视节目、音乐、文学作品、地方戏等。随着国家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方言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保护方言的工作已然刻不容缓。

    2022年07期 No.103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冬奥会宣传片英译研究——以张家口冬奥会宣传片为例

    施瑶;

    从2008到2022年,从夏奥到冬奥,两届奥运盛事,点燃了中国人民的热情。中国也通过城市宣传片将冬奥会的协办城市——张家口推荐给全世界。高质量的字幕翻译,对建立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魅力起着重要作用。依据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对张家口冬奥会宣传片进行翻译分析,以此研究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宣传片英译。

    2022年07期 No.10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