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从原始性悖反角度看沈从文《菜园》的意蕴内涵

    包素祯;

    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菜园》对“美丽总是使人忧愁”美学风格的贯彻,深入挖掘情节巨大转折和玉家母子形象的内涵,试图分析沈从文塑造理想人性的尝试并解读其对原始性的反思。

    2022年15期 No.11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浅谈《金瓶梅》与《红楼梦》中饮食描写的差异

    刘嘉和;

    《金瓶梅》与《红楼梦》两本书同为中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均是通过对一个家族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刻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其中对饮食生活的描述在全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两本小说一本借北宋末年的故事来反映明朝中后期市民百姓的生活百态,另一本则隐去朝代描绘了清代贵族阶层的日常与兴衰,二者对人物饮食的描写也因描写对象、成书年代以及作者人生际遇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2022年15期 No.11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环形废墟》引起读者“震撼”的技巧探究

    杜海兰;

    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作为幻想文学大师,其大多数重要作品的基础是幻想,他的幻想作品中既体现了他的现实观,也体现了他的幻想观,其中“梦”与“时间”是作为他实现幻想的重要方式。在《环形废墟》这一篇纯属虚构的哲学性短篇小说中,读者接受反应批判下,本文拟从域限幻想小说中读者的期待与感知的重建以及博尔赫斯的现实观与幻想观来探究博尔赫斯是如何利用现实与虚幻、梦与时间的哲学思想来引起读者“震感”的写作技巧,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博尔赫斯哲学作品中传达出来的读者对内在的意识与激励的目标。

    2022年15期 No.11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奥赛罗》中人物之间的镜像关系

    焦桐;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因其内涵和悲剧成因引起无数的争议,大部分论述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大多围绕外部矛盾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凯西奥之间的镜像关系,认为奥赛罗精神世界坍塌的主要原因在其内在的复杂性。

    2022年15期 No.11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 伊万·弗拉迪斯拉维克《愚弄》中的后殖民空间书写

    李凯;

    伊万·弗拉迪斯拉维克的小说处女作《愚弄》于1993年出版,于同年获得南非CNA文学奖,一度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小说背景置于建立新民主国家前夕的南非,主要围绕三个人物和一个“新房计划”展开,具有丰富的象征寓意。本文通过探讨小说中的后殖民身份问题和空间书写,指出作者利用语言策略瓦解西方中心话语,关注边缘,从而赋予空间无限阐释的可能性,凸显出伊万对新南非的积极展望,更显示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2022年15期 No.11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文学研究

  • 陶渊明“新自然说”对生命价值的探究——兼析其山水田园诗“结庐在人境”

    王颖男;

    对陶渊明《形影神》的解读,陈寅恪先生提出“新自然说”,袁行霈先生将“形影神”提升为哲学上的三个“命题”。本文由此出发,通过对“形”“影”“神”作为哲学命题的具体分析,认为就其哲学意义而言“,新自然说”中“形影神”的三个命题,其内蕴所含载的分别是指人的“生命长度”“生命广度”“生命深度”。其中的“神”也即含载“生命长度”的“心”与“大自然”融合为一体,努力使自己处于“无功利”、委心任运状态,是陶渊明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境界。并结合此种认识,举例对其山水田园诗做出分析。

    2022年15期 No.111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上善若水”之道与霍桑的自然生态观

    贾方白;

    上善若水作为《道德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包含了老子之道中诸多方面的生态意蕴。“道”作为老子哲学中最基本道范畴,是老子生态智慧的基础。从本源性上来说,“道”实际上蕴含的是一种生态意义上的平等价值观。而上善若水这一基础性观念正好与老子生态智慧的几大方面与之相对应。因此,将这一观点与霍桑的自然生态观相结合,可以更为具体地分析中西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2022年15期 No.111 23-2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 试析大江健三郎早期作品中的“徒劳”感——以《奇妙的工作》和《死者的奢华》为例

    孙静雨;

    大江健三郎的早期作品中存在许多“徒劳”的角色和情节设定。《奇妙的工作》和《死者的奢华》均为大江早期作品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均采用存在主义手法刻画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日本社会及日本青年,故事角色的处境均给人以徒劳的印象。本文试从萨特的存在主义,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大江的个人经历入手,分析大江创作这种“徒劳”的动机。

    2022年15期 No.11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从《陶庵梦忆》中看张岱“性命于戏”的戏曲追求

    黄敏;

    明代中晚期是戏曲繁荣发展的时期,张岱《陶庵梦忆》追溯的前半生富贵优游的生活,其中记录了诸多戏曲的演出,包括戏曲家班和民间舞台剧,给明代戏剧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随着世俗休闲娱乐方式的丰富,明代戏曲创作与演出愈加精细与新奇。张岱《陶庵梦忆》书中对自己半生悠闲舒适的生活的回忆,可以看出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及独特的艺术审美与追求。

    2022年15期 No.11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浅析新疆民间童谣的性质

    方少鹏;

    新疆民间童谣是中华童谣的一部分,除了拥有中华童谣的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等共同特性之外,还拥有自己的特性。本文通过对一些新疆民间童谣样本的分析,归纳出了它的特点。

    2022年15期 No.11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文化集萃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价值实现问题探究

    刘明明;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工人阶级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劳动丧失了其主动性,创造性的本质属性。社会生产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的价值不仅没有得到实现而且越来越被贬损,人处于异化的状态,在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四种劳动的异化规定,这四种对异化劳动的规定阐述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

    2022年15期 No.111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清代前中期帝王书法的“社会功用”

    丁少帅;

    探讨清朝前期帝王借助“御书”之力,加强皇权管理,笼络人心,细理书法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功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而打破传统对书法视作“小艺”的错误认知,而且解释了能够恰当地使用“书法”的社会功效,不但不会像宋徽宗那样导致“亡国”的下场,还会起到巩固政权、收买人心的作用。并让书法能够摆脱“非议”,成为真正可以上得了“台面”的谈资。

    2022年15期 No.111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地方志视域下蒙汉依存关系研究——以《翁牛特旗志》为例

    李素梅;

    翁牛特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在民族结构上和内蒙古总体一致。通过对《翁牛特旗志》的分析发现,大量的汉族迁入丰富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类型,形成了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三种社会经济类型,经济上的交往活动促使蒙汉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种亲近共处的关系,使双方在文化上也渐趋融合,产生了一些当地特有的文化生活,最终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2022年15期 No.111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民国时期奖学金制度研究——以个人名义所设奖学金为例

    李迎;范杰;

    民国时期,在学生求学热情与高昂教育费用的矛盾下,政府积极引导社会仁人志士投身教育、以个人名义捐设奖学金。在众多热心教育人士的不同意志的驱使下,私人捐助奖学金成为一种风尚,保障着学生的学业。但由于其评定方式及要求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其制度还有待改进。但总的来看,以个人名义所设的奖学金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2022年15期 No.111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秦及西汉时期中央官制及地方行政制度

    王振宇;

    秦汉两朝作为中国大地上早期的封建王朝,其官制及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代封建王朝具有极大影响力。秦汉两朝根据社会状况及统治需要创立了一套极具创新性的中央官制及地方行政制度,并对其加以完善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其中汉朝制度大部分形成于西汉时期,东汉在整体上起到的是增补作用。东汉时期本文未进行论述。本文分秦与西汉两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中央官制与地方行政制度两部分进行论述。

    2022年15期 No.11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 救赎与狂欢:晚清至民初的上海中元节图景

    任熹;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各地中元节的习俗各有不同。本文结合各种资料,就晚清至民初的上海中元节图景进行了勾勒,尝试对其中表现出的中国民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意义进行分析。

    2022年15期 No.11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王家大院的历史沿革与空间拓展研究

    陈英贤;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的静升村,是一处建于明清两代,内部包含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二十五万平方米的晋商院落聚集区。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建造一座面积如此之大的居民型堡寨聚落区的时候,建造者对于地址的选择、房屋的类型都进行了仔细的考量,也就是通过这些不同方面的思考,才有如今展现在大众眼前的气势恢宏的王家大院。而这样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晋商院落在其成形过程中,每一位筑堡之人都会对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不同因素进行思考,因此本文旨在从王家大院筑堡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对王家大院的历史沿革进行分析。

    2022年15期 No.11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层观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齐昕;

    马克思社会阶层理论对社会阶层是怎样产生和消亡、划分的标准以及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这样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我国社会结构不断变迁的背景下,我们依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阶层观,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可能出现的阶层问题,并构建合理、稳定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2022年15期 No.111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文化创意

  • 从当代“熊”文化传播看文学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张中旭;

    在数字时代,作为综合文化型态的“熊”文化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舶来的“泰迪熊”“帕丁顿熊”“熊本熊”,到本土的“熊出没”,都体现了文学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过程,如何挖掘民间文学中蕴含的巨大文化资源,是当代“熊”文化进行传播和输出的重要路径。

    2022年15期 No.111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

    温宁;唐萍;张晶晶;

    拥有大量的革命遗迹的陕西省,目前仍然面临着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不能进行有效传播的困境,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而无法对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形成系统的认识。为弥补这些不足,本项目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并针对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陕西省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

    2022年15期 No.11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 乡村振兴视域下赓续耕读文化的路径研究

    曹敏;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本研究从阐释耕读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历史价值,探究乡村振兴视与耕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战略给耕读文化传承发展带来了机遇传承创新耕读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从而理论上探索性提出耕读文化新发展的路径,注重顶层设计,赋能传统耕读文化;深化资源挖掘,萃取耕读思想精华;培育文化新风,延续耕读文化基因;弘扬耕读文化,引领民族文化自信。

    2022年15期 No.11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网络语言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化现象探索

    李怡文;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极速发展对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新兴的网络用语层出不穷。除了外在环境的浸染,语言内部的子系统也不断更新演变,其中语法化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词类的划分和词的派生。网络用语中也不乏语法化的痕迹,但是新事物的诞生也带来了一些疑问:语法化对于网络用语的形成有什么贡献并且这些网络用语是否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规范,以上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2022年15期 No.111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对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的影响

    何亚芳;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传统手工艺类文化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书画装裱与书画作品修复技术是非遗文化中的一大品类,随着非遗传承思想在社会公知视野中地位逐步提升,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创新也越来越具有重要价值。保护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内涵的思潮给书画艺术领域的保护技术带来了多重加持。书画装裱与修复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保护与美化书画的专业技术,主要对相关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保护与修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义与现状出发,探讨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近几年的改进并思考进一步完善操作的可行性。

    2022年15期 No.111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从声景理论探讨声音纪录片的创作实践

    彭潇霞;

    声音纪录片的创作实践是文化生态留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录音制作从声音生态学中借鉴多种表现手段使其更具艺术魅力;声音纪录片以客观的存在方式表达作者的主观意图,对创作者来说这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体验;用声音纪录片的方式聚焦时代,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022年15期 No.11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文艺观察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浅析动画短片《村庄》的主题思想

    徐婉婷;杨弋杰;

    第66届奥斯卡提名动画作品《村庄》,这部仅有14分钟的短片,却将人世间的丑和恶尽数揭露,酒色财气、贪婪偷窥和暴力杀戮,在村民漠视下形成某种平衡,得以隐匿,使得小小村庄在表面上和谐且平淡。而当平衡被打破,人性不再被法律和信仰所约束,则一切回归丛林法则,野性与兽性也在此刻喷涌而出。种树男与暴徒妻子作为本片仅有的好人,善良且正直,但两人的禁忌之恋却难以被村庄隐形规则接纳,因此暗通款曲成为两人表达爱意的方式,也成为冲破规则束缚的有效抗争。

    2022年15期 No.111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初期阿尔兹海默症老人“回忆障碍”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综艺《忘不了餐厅》为例

    赛萧鸿;

    本文运用ELAN软件对《忘不了餐厅》第一季5位患有初期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的口语情况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并建立语料库,发现患病老人在发生回忆困难时,口语会出现冗余性重复、填塞语、话语缺损和口误这四类非流利现象,且经常伴有相关手势、动作和表情。口语的非流利现象有时具有修复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老人克服回忆障碍有所帮助。

    2022年15期 No.111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意趣与刺点:罗兰·巴尔特与《明室》

    黎中正;

    罗兰·巴尔特在《明室》中大量运用现象学的知识来分析摄影,其重点不是谈论摄影的技巧,而是以照片为中心,分析摄影者、被摄影者以及观看者之间所具有的区别与联系。其中,意趣(studium)与刺点(punctum)是重点论述的两个要素,二者的同时存在是罗兰·巴尔特对这些照片感兴趣的基础。罗兰·巴尔特通过其极具情感张力色彩的行文表达,探讨着照片的时间与真实和摄影的疯狂与理智,流露出了他对自己母亲深深的思念。

    2022年15期 No.11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思辨

    秦文涛;侯昀;

    本文主要讨论艺术作品的价值与其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为了使论述更加清晰结合了马蒂斯以及皮埃尔·彭贡潘的作品来辅助说明:作品的价值不在于传统美学家一再拥护的内容之中,也不在于与内容抽离的形式中,而是在由艺术家以真切的生存体验为依托实现了“灵”化的具体形式之中。

    2022年15期 No.111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论中国近现代女性画家的发展

    任昱桥;张贤虎;唐芳;

    20世纪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各个阶级产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体现在女权主义运动之中,女性随着社会话语权的增加,地位逐渐提高。在传统封闭的古代社会之中,男权社会中女性艺术家是极其少见的。她们被封闭在家庭与庭院之中,在这些少数的女性画家之中,多数条件之下都是家庭情况优越,父亲和弟兄家族从事有关艺术绘画行业,女性往往受其影响,开始在绘画艺术中展现其作品。但在漫长的绘画历史长河之中,女性绘画艺术依然处于劣势。然而从20世纪女性运动的开始,女性艺术家开始登上了大众的视野并改变了历史。早期女性的崛起并没有意识到女权主义,但是她们以自己的眼光去展示女性独有的观念与思想。在艺术界中,女性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以男性主导的艺术圈。与此同时,先进的艺术观念和思想的传入也影响到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发展,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画家,如关紫兰、潘玉良、闫平等女性艺术家。本文通过对中国近现代不同时间段的女性艺术家风格与绘画特点分析,思考女性艺术家在当下的影响,这对于研究女性绘画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对未来女性绘画的方向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2年15期 No.111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刺绣传承人群现状调查

    黄天瑶;刘洪波;

    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刺绣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的传承人群现状的调研,整体描述传承人群的分布、年龄、文化层次、传承谱系、创新成果以及生产性实践情况,并重点描述了6位代表性传承人个案,在现代商业环境下,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传承人群从事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的平台,形成基于政校行企合作的产学研模式,服务乡村振兴。

    2022年15期 No.111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 浅析美术写生与写生基地的关系

    蒋高军;

    美术写生是从事美术工作者感受自然、激发灵感、收集创作素材、锤炼笔墨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写生资源对写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优质的写生资源能够激起画者的表现激情和欲望,能够有效地组织画面,能够为创作提供优秀的素材,能够最大化地理解古人的表现方式。不同画种对写生基地类型的需求各异,选择好适切的写生基地能使画者拥有充裕的时间将写生的目的和具体的物象进行联系考量,通过艺术手段转化为写生的艺术形象,达到写生活动的目的。

    2022年15期 No.111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文化综合

  • 浅析洞口县宗祠建筑的特点与保护措施

    李诗雨;张雅程;杨迪;

    宗祠,即为祠堂、宗庙,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的活动场地。每座宗祠建筑都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传承着一个家族的文化,是人们了解乡村民俗文化的窗口。洞口县是“中国宗祠文化之都”,拥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宗祠保护建筑。本文通过对洞口县宗祠建筑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宗祠建筑保护存在保护机构人才紧缺、基础设施不完善、观念淡薄、资金短缺等问题,笔者将结合宗祠建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022年15期 No.111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 汉俄谚语文化对比翻译研究

    黄佳宁;周晶;孙莹;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日常交流过程中使用谚语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双语转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还原讲话人的言语特色、展现其性格特点和思想内涵,译员需要精准翻译谚语。而翻译谚语实际上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语言学习者在专业指导下接受培训,寻找到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练习,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本文主要研究汉俄谚语对比翻译技巧,分析汉俄谚语的语言差异,以更好地形成谚语翻译思维,掌握汉俄谚语的翻译技巧,使翻译更加符合译文翻译和语言表达习惯。

    2022年15期 No.111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目的论角度下电影字幕汉译英研究——以电影《长津湖》为例

    孙浩;

    电影《长津湖》国庆节期间上映后好评不断。作为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战争片,影片以其震撼的场面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除了激起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该电影还制作了英文字幕,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这场战争的非凡意义。由此可见,《长津湖》的字幕还肩负着传递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历史任务。本文以《长津湖》为例,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多种翻译方法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022年15期 No.11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浅析中西茶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跨文化冲突

    梅海瑶;

    中国茶文化史发展非常悠久,茶叶自发现以来,从最初的药用价值发展到人们的日常饮品,时代逐渐赋予了茶丰富的精神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本文介绍了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四个方面:茶史、饮茶、茶礼、茶意。根据这些差异总结了西方国家留学生学习中国茶文化时在礼仪、生活、社交、思想观念等方面出现的跨文化冲突,由此得到了一些提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

    2022年15期 No.111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文化局限词“饺子”的语义框架研究

    杨柳;

    文化局限词负载历来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有着比较大的阻碍。传统的双语学习词典通常以形序或音序进排列,这对词义系统造成了割裂。本文将根据框架语义学理论,利用FrameNet Preoject对文化局限词“饺子”进行语义框架分析与重建,试图弥补割裂的语义系统,构建词义更加完整的文化局限词框架,以便汉语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文化局限词的词义和文化特色。

    2022年15期 No.111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浅议短视频热潮下当代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王姝懿;

    短视频行业迅猛发展,其用户也越来越低龄化,短视频内容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短视频的发展和特点,分析短视频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积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等措施。

    2022年15期 No.111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网络新兴类词缀“×精”探析

    余琪;

    自2018年“杠精”一词出现以来,“×精”格式的网络词汇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类词缀。作为类词缀,“×精”的构成形式丰富,通常用于指称某一特点或属性非常突出的人或物,具备意义部分虚化、定位性、黏着性、表明词性、能产性的类词缀基本特征。其形成机制主要与语言的隐喻机制、转喻机制以及类推机制有关。

    2022年15期 No.11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研究《高僧传》述补结构的深层语义结构

    马欣;

    《高僧传》是初唐时编撰的一部记载了具有重要影响僧人的传记。本文主要从深层语义结构方面对《高僧传》中的广义的述补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述补结构在内部方面的部分独特特点。同时又从补语语义类别和语义指向两方面出发,融合了数轴将补语一共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起点类、区间类、区间点类和终点类,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到不同补语结构中补语成分所涵盖的范围,但分类方面可能存在不够严谨的问题。

    2022年15期 No.11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2020年新词分类及新词产生的主要动因浅析

    汪悦;

    新事物出现以后,人们需要创造新的词语或是赋予旧词新的含义去指称这类新事物,新词应运而生。笔者以广义上的新词为基础,从新词的产生途径出发,对2020年的40个新词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旧词新义词、新造词、谐音词、缩略词这四类。根据新义词新义的产生途径,再将旧词新义类新词进一步细分。根据词语的构造形式,也将新词形类新词进一步细分。在对2020年的40个新词进行分类后,对新词产生的主要动因进行浅析。

    2022年15期 No.11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