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盛可以《息壤》中的生殖叙事

    张亚萍;

    盛可以的长篇小说《息壤》通过对初家四代女性婚育历史的书写,以子宫为中心、以生殖为支点向外辐射出具有意义的生命疆域。作为核心的生殖叙事,四通八达地勾连起所有叙事故事的义素:生殖与历史、生殖与个体、生殖与意识……初家所有的生命故事都在这个最基本的框架中演绎,并在原始镜像中映射出生殖自身多层次的独特伦理意义,诉说着最为原始、野性、隐秘且强大的生殖力量。

    2022年25期 No.12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 评《绿皮书》叙事空间变换下的多层冲突

    于晓童;

    作为教科书级别的矛盾解决方式,同样也是老老实实讲故事的电影范本。《绿皮书》在一如既往“黑白”主义题材中讲出新意。叙事变化的空间配合着冲突的高潮迭起,人物关系在冲突中变换发展,以简单的故事、复杂的人物还原电影讲故事的本质。从屡见不鲜的典型事件投射出美国社会中关于“黑白”阶层的矛盾。本文试图借助罗伯特·麦基在其著作《故事》中人物与世界的三层冲突理论(1)作为分析影片《Green Book》的切口,对主人公唐Shirley面临的三层矛盾深入剖析,希望能从影片中人物困境引申至美国社会中的“黑白”矛盾原因,探讨移民国家中人权的获取方式及人物成长的关键。

    2022年25期 No.12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叙事时空视域下《泄密的心》的叙事策略分析

    杨雅雯;

    美国作家爱伦·坡在1843年创作的《泄密的心》,是一篇哥特式恐怖短篇小说,极具影响力。本文从时序、时长和时频及实体空间、心理空间探讨小说中的叙事时空设置,旨在体会叙事时空给文章营造的恐怖效果及体现的艺术魅力。

    2022年25期 No.12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 《局外人》中的逻辑谬误

    夷宸昊;姜雨柯;

    冲突型逻辑是《局外人》中重要的思想展现,主人公的逻辑与外界的逻辑相互冲撞、产生对峙,最终滑向“合理化”的单方面压迫。这种看似了然的逻辑谬误充斥着错乱的对抗性冲突,个体伦理看似走向被社会伦理取缔的命运,却已不屈不挠地编织出“荒诞”之网,并借以立足,淋漓尽致地抒写外界逻辑下的压迫与呼喊。

    2022年25期 No.12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牡丹亭》与《长生殿》奇幻与现实结合手法比较

    李洋;

    于明代诞生的《牡丹亭》和于清初问世的《长生殿》,均被尊入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列。这两部剧作均以奇幻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笔法生发至真之情,在文学史长河中散发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而在奇幻与现实结合的手法上,两部剧作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各自动人的风貌。

    2022年25期 No.12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责任伦理视域下看《红处方》中的生死观

    李莹莹;黄学杰;李文;

    每个人对待生与死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态度,合而审之就是生死观,在这一观点构建中所需承担的责任不容忽视。本文以责任伦理为指导,通过文本细读法,分析《红处方》中不同人物包括医生、患者以及旁观者等人的生死观,他们人生的经历和扮演的角色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与面对生死时的态度也就各不相同。

    2022年25期 No.12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文学研究

  • “逍遥游”与平天下——陶渊明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耿子淇;

    陶渊明是东晋时代的一股清流,是那个时代的超越。陶渊明在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个人生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决策和心理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心理传记学的知识,去解读陶渊明自我同一性的建构和人格的自我完善与超越;通过儒释道三家精神的分析,去探究陶渊明生平经历中的悬疑点:出仕与厌仕,世俗情结和“逍遥”。

    2022年25期 No.12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 “内在欢乐”中的愉悦与和谐——《大淖记事》《受戒》内容相同点探究

    覃毅;

    汪曾祺曾评价《大淖记事》与《受戒》两部作品皆有一种“内在的欢乐”,从对比分析小说内容可知,“内在欢乐”的具体体现不仅是在汪曾祺设定的优美诗意的生活环境中,还存在于独特和谐的人文风情、清秀健康的人物外在和作者刻意淡化的磨难与矛盾里。在汪曾祺对内容的精心安排下,读者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内在欢乐”。

    2022年25期 No.121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 赵树理与孙犁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小说少女形象之比较

    宋学敏;

    赵树理与孙犁均是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创作了大量农村题材小说。在他们的笔下,涌现了众多风采各异的乡村少女形象,他们不约而同地关注着少女的境遇与命运,在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呈现出异同关联。本文拟从少女形象的呈现与塑造方面对两位作家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小说中的少女形象进行比较,并试图从中窥探赵树理与孙犁少女形象创造背后所映现的女性观念。

    2022年25期 No.121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宋代理趣诗及其思政价值探析

    王蕾;

    宋人写诗注重理趣在学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宋代理趣诗和前代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它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受前代诗歌、宋代政治文化环境和诗人自身的诗歌创作追求的影响。在写法上注重在写景咏物和生活现象中融入理趣,通过形象说理,运用象征等表现手法说理,在说理时融入趣味和感情,根据所写内容,又可分为表现艺术创作、读书治学、运动变化、人生智慧、禅理、讽时刺世之理多种类型。宋代理趣诗的思政价值体现在其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作用以及寓教于乐的功能。

    2022年25期 No.121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女性视角下的乡土记忆——萧红《呼兰河传》与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比较研究

    王晶晶;

    萧红的《呼兰河传》与聂华苓的《失去的金铃子》虽属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女作家的创作,但两位作家却都立足于描绘记忆中故乡的人与事,在乡土书写上有着诸多相似的美学特征。虽创作背景相似,也同样揭示了国民性主题和乡村女性的苦难命运,但不同的地域民俗、方言土语又使她们的乡土书写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从两部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姿态、国民性省思、民俗风情及生命意义等角度来分析其乡土书写的同与异,进而阐释女性视角下乡土书写的美学意义。

    2022年25期 No.121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 18世纪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跨文化视野下的陈受颐《赵氏孤儿》西译考证研究

    刘畅;

    长年身居海外的陈受颐在国内文学史上声名冷落,但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容忽略。他是最早在美国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亦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先导人物。他所撰写的《十八世纪欧洲文学里的〈赵氏孤儿〉》,以研究元曲《赵氏孤儿大报仇》于18世纪在欧洲的译介情况为主要内容,不仅涉及18世纪西方学界的汉学研究概况,更详细回溯与梳理了《赵氏孤儿》流入西方的历史,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大量史实。在这些确凿的史实背后,我们可以从西方学者的中国题材作品之中,一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022年25期 No.12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先锋文学的崛起与转型

    陈小琪;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先锋文学创作的高潮,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极具个人创作魅力的先锋作家,如马原、余华、苏童、洪峰等。随后,先锋小说自身的技巧性、虚构性叙述被引向极端,走进了“纯形式”类型化探索和相互复制的怪圈,先锋文学作家纷纷走入“自我重复”的创作死胡同里。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先锋文学队伍的分化,先锋文学思潮走向了新的阶段。先锋文学的转型既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一次文学内部的自我调整与沉淀。

    2022年25期 No.121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文化集萃

  • 论战国秦汉游侠阶层对社会秩序的建构

    王羽;

    游侠是春秋战国时期从新兴士阶层分化而出的特殊群体,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秦末至西汉前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游侠作为一个民间的阶层,虽有为害乡里、扰乱社会秩序的一面,但在救济贫民、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2年25期 No.121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唐后期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对黄淮漕运的影响

    黄秀健;

    安史之乱后,唐政府对全国的控制力日益下降,北方各道遭到空前破坏,大量北人南迁。受到人口锐减与局势动荡双重影响,关东之地的粮产大幅减少。从人口与经济视角来看,唐后期至五代时期处于中国人口分布新格局以及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加快的特殊节点,相较于北方,南方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安史之乱后唐政府对南方地区的依赖不断加重,其利用漕运将南方产粮运至关中以缓解局部人口分布与粮食供应的矛盾,而位于南方经济中心与北方政治中心之间的黄淮漕运则成为维系唐政府统治的重要生命补给线。

    2022年25期 No.121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 秦汉不孝罪刍议

    王桐;

    西汉初年,接秦之弊,社会秩序混乱,百废待兴,统治者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重建伦理秩序。作为最根本的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在汉初就已经被列入法律,不孝罪则成了汉代法制的重要特色,其相关法律规范对当世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封建伦理中,孝在其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孝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而与之对应的不孝罪亦随之变迁,从社会意识发展到律法中的重要内容。

    2022年25期 No.12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浅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

    萨出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系统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关系。通过对经典原著的探究可以窥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思想,恩格斯经典原著所昭示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当下我国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确立新型绿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价值,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2年25期 No.12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 秦汉时期博士官发展渊源及其职能

    范瑶;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博士官一职为秦官,其他记载中显示博士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其属于太常礼官系统,学识丰富,主要的职责是充当皇帝的顾问与咨询,还负责制礼、收藏典籍等工作。西汉时期博士官是一个薪俸仅六百石的小官,但秩卑职重,能够参议朝政。汉初博士官不专任用儒家,而是诸子兼立,以儒家为主,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由于解经者多为儒家学者,其后这一职位为儒家所垄断,博士官经学化。后来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于长安立太学,博士官负责教课授业、考核弟子及地方推举的人才。在两汉时期众多丞相皆出身于博士官,许多博士官在为国家建言献策,对国家政治及学术文化的传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22年25期 No.12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 从《政治学》第一卷看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奴隶说

    余游;

    以往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奴隶说是为了维护奴隶制,但其《政治学》相关原文中却几乎没有提到政治,而更多的是关于形而上学。因此,学界完全有必要反思一下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奴隶说的真正动机。亚氏在其论证过程中以整体自然主义为线索,想方设法地减少个体的无序性和特殊性,从而增加整体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尽可能地压制奴隶个体的贪婪与欲望,通过少部分统治者对大部分奴隶个体的强行规制,增加整个城邦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古希腊哲学以对形而上学的纯粹追求闻名,只有中国哲学才会刻意地将形而上学用于政治观点的论证。因此,既然亚氏本人对奴隶的态度完全是在形而上学的领域中就事论事,人们应该纠正以往对亚氏的政治偏见,回到纯粹的形而上学中去探讨。

    2022年25期 No.12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汉武帝迷信思想浅析

    刘雅婷;

    汉武帝是一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帝王,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当中,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国力全面提升。本文从《封禅书》和《孝武本纪》入手对汉武帝的迷信思想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最后从《史记》中的其他篇章中汉武帝的事迹中探讨司马迁对汉武帝其人的态度。

    2022年25期 No.12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纵与横——论中西哲学的不同路向及其现实启示

    仇利鑫;

    中西哲学因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因素影响而走向了两条不同道路。从思维方式的异同着眼,中国哲学着眼于现实世界,关注现实生活,讲求实用,注重对当下的体验,以至“天人合一”之境,所追求的并非自我对现实世界的超越,而是在现实世界中对于自我的超越,是一条横向超越之路;西方哲学则追寻对于世界本质的认识,注重物我二分,讲求思辨,其寄希望于超脱现实世界的形上本体之中,是自我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越,是一条纵向超越之路。中西哲学发展到21世纪,面对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大融合大冲击,促进中西哲学的交融互补,对于促进国家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022年25期 No.12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文化创意

  • 从装饰艺术视角看獬豸图腾的发展

    朱婷;

    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獬豸神兽而言,它的装饰造型演变过程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獬豸形象装饰元素出发,探讨在历史长河中獬豸从独角神羊—猛牛—和猛兽形象相结合这一转变的过程及原因。但不管如何变化,始终保持着它明辨是非的性格特征。

    2022年25期 No.12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中国传统花卉文化传承与开发研究

    王智棋;何婷;黄秀洁;

    我国的传统花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中华传统花卉文化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多种形式展示花卉文化之美。本文从传统花卉文化开发项目的实践中去探索传统文化开发的思路和模式。一是对传统技艺和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以碰撞出新的视觉形式的作品;二是寻找数字媒介为载体的表达方式,根据数字媒介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特点开发交互式的中国古代花卉文化传播形式。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借用新的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花卉文化,感受其背后蕴含的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美好追求和生活理念,让传统花卉文化能更加符合时代审美,使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2022年25期 No.12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基于南京建筑遗产数字化测绘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及应用

    沈冰珏;李昊辰;严凡辉;

    为了借助当今流行的文创产品将南京建筑遗产相关的文化和图像信息介绍、宣传给非专业的社会大众,提高人们保护古建的意识,在分析了文创产品现有的设计类型、设计流程、营销模式等基础上,通过激光扫描、摄影测量、全站仪、移动扫描仪等数字化测绘方法和器材,对南京建筑遗产进行取样和测量,再利用Metashape、CloudCompare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与加工,最后运用解构重组的设计方法,可以设计出能够更准确反映建筑遗产信息并且带有美感的文创产品。该方法为以建筑遗产为素材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路。

    2022年25期 No.12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试论系统观视角下的布依族苗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

    周俊洁;

    本文在系统观视角下,探索布依族苗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要素,以贵州省布依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究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规律。通过分析布依族苗族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元素提取要点,以及对包括文化内涵、工艺的选择与改进、产品的时代性等产品设计的七大要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充实了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理论,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22年25期 No.12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文艺观察

  • 美国少数族裔戏剧中的种族平等意识探析:以《钢琴课》和《星织布者》为例

    刘梦涵;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共存的移民国家,一直存在着因种族不平等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少数族裔的作家试图用戏剧创作来为自己的民族发声,呼吁种族平等。其中,威尔逊的《钢琴课》和黄袍的《星织布者》都以其独特的视角书写了美国少数族裔群体面对的种族困境。本文将从两部戏剧的共同点出发,分析非裔美国人和美国原住民在面对种族压迫和剥削时表现出的坚守与反抗,探析两部戏剧共同凸显的种族平等意识。

    2022年25期 No.12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 从《石村画诀》看孔衍栻的绘画思想

    王永;

    作为清代康熙时期的著名画家孔衍栻在其《石村画诀》中从立意、取神、运笔、以情造景、位置、避俗、点缀、渴染之创、款识、图章等十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和创作主张,提出画家在创作中应“以情造景”于“渴染”之中,“独出己意”则“匠气自除”,做到有“逸韵”而“避俗”。《石村画诀》集中反映了孔衍栻的绘画思想。

    2022年25期 No.121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从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解析芬兰教育

    徐梦欢;屈玉丽;

    在芬兰,由于政府的高福利政策,保障了没有过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学校、家庭和教师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不断从现实生活中学习,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这些都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解析芬兰教育,从政府、学校、家庭以及教师层面逐一展开,探索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

    2022年25期 No.121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读书札记六则——书画史考论汇要

    丁少帅;

    本文主要对六则史料进行了研究:第一条为戴家妙先生博士论文《〈寐叟题跋〉研究》中的读书札记,原文将珂罗本影印内容中的“天启六年”作品,误书为“天启廿年”,将“请告”误书为“诗告”。第二条为对《韵石斋笔谈》中将“卫贤”与“卫协”记载搞混的情况,进行研究。第三条为对“铁锁钩”这一书学专有名词的解释,并考证了柳公权并无画竹之事。第四条为对俞弁《山樵暇语》及《蕉窗九录》中有转抄嫌疑的史料的文献原始来源进行追溯。第五条为对“绞转”一词的考证,认为古无绞转之说,亦无专门强调绞转的操作,邱振中、孙晓云、薛龙春先生说法均有筚路蓝缕之功,然亦有局限性。第六条为明末江南文派的矛盾的讨论,尤其是吴门对于安徽地区的挤压,间接导致了董其昌别立“华亭书派”,力图与之分庭抗礼。

    2022年25期 No.121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电影《红高粱》多模态话语分析与传播研究

    侯婷;

    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框架,基于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功能理论,Kress&VanLeeuwen进一步扩展从而建立了视觉图像语法。电影《红高粱》是首部获得柏林电影奖的亚洲电影,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高峰。通过电影《红高粱》,分析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是如何共同构建电影的整体意义,并分析其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因素,从而使更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传播出去,进一步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2022年25期 No.12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艺术终结是现代主义艺术体制的终结——论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肖浩;

    丹托所说的艺术终结其实源自现代艺术的审美自律要求,艺术的终结其实标志了现代审美自律的终结,也就是现代艺术叙事模式的终结。艺术终结不代表艺术的死亡,依丹托所说艺术在终结后进入后历史阶段,后历史阶段是艺术的“无味”重复,所有方向都是一样重要的方向。丹托指出了后历史阶段的无方向的状况,却没有认识到后历史阶段是艺术的另一解放阶段,艺术的终结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解放与转型,艺术终结的核心内涵是现代主义艺术体制的终结,是一整套创作、欣赏,包括艺术评论、艺术展览体制及核心原则的终结。

    2022年25期 No.12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文化综合

  • 归化与异化角度下国产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探析——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武飞艳;

    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许多优秀国产动画电影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字幕翻译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译者将翻译理论运用到字幕翻译中加以研究。以“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期为国产动画电影字幕翻译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方法。

    2022年25期 No.12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西汉时期婚姻习俗与特点刍议

    任启鹏;

    西汉时期的婚姻制度既承袭先秦遗风,又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产生了新的变化。此时不论男女,婚姻的自由与开放程度都是比较高的,这与后世相比差别不可谓不大。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西汉时期的婚姻礼俗呈现出许多具有特定历史风味的特点。

    2022年25期 No.121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宋代八棱铭文买地券研究

    陈缘;

    买地券作为一种陪葬的明器,能够反映出特定时代的社会状态、现象和风貌,绵阳博物馆所藏文物——宋代八棱铭文买地券就是一典型。研究八棱铭文买地券的形状、质地、铭文、作用,可以解读它所反映的宋代绵阳地区的理学文化、平民文化、土地政策、土地经营、土地信仰与土地崇拜,使地下出土的文物与现有资料互相印证,有助于认识宋代绵阳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与思想文化风貌。

    2022年25期 No.121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骨肉”的词汇化及其演变机制研究

    李孟荣;

    汉语发展过程中,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词汇构造是相通的,同义词词汇和反义词词汇的结合类型属于现代汉语联合性双音复合词,如“朋友”“眉目”“美好”“来往”“左右”等,它们都来源于古代汉语里同形的名词性并列短语,汉语基本词汇“骨肉”就经历了一个短语属性不断减弱、词汇属性不断增强的词汇化过程,由结构松散的短语演变为结构固定的词。本文以“骨肉”一词为例,从其组成成分“骨”“肉”入手探究其词化进程。

    2022年25期 No.12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 博物馆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程秋云;

    文物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文物藏品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总体看来,当前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水平不高。建立翔实完备的藏品档案、开展科学合理的分级管理、实施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是做好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推进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2022年25期 No.121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 “就”的字义演变

    谢雨均;

    前人对“就”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作为副词和介词的语法化方面,虽有少量关于词义的研究,但缺乏历时性和系统性。本文把“就”字在上古、中古、近古这三个阶段义项的历时演变情况进行了梳理,并考察了“就”字词义发展的途径。发现“就”字的演变路径有两条:一条是实词路径,即登高→靠近→迁就→完成→获取→受、被;另一条是虚化路径,即介词→副词→连词。这样的演变路径反映了汉语词义演变的一般规律。

    2022年25期 No.121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 现代情境化餐饮空间中黄梅戏元素的设计应用研究

    程文;谢亮;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就餐环境的文化需求与精神需求更加注重。本文运用文献分析与室内空间设计的研究方法,试图将安徽地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黄梅戏元素运用到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在其空间的装饰设计、艺术氛围和情绪体验等方面强调地域文化的空间叙事,创新思想的视觉呈现和时代精神的设计表达,以此来丰富现代餐饮空间的文化属性与情感体验。

    2022年25期 No.121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朋克养生”文化背后的心态及成因探析

    郝苗苗;

    “朋克养生”作为一种自相矛盾的养生文化行为,在青年人眼中已经变得炙手可热,同时,该行为也表现出青年人对健康的积极向往、盲目从众、焦虑和高压、反叛和表达个性等复杂的社会心态。究其背后深层的社会原因发现,该行为与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商家推销的消费文化和互联网流行文化这三个方面息息相关。

    2022年25期 No.12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小说中成语的翻译技巧——以《围城》的英译本为例

    苗苑祺;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文小说作者常喜用成语托物言志,抒发情感。然而,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作者时常对成语进行创意性改造,赋予其新的文化形象和内涵,翻译此类成语时,文章语境与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便尤为重要。关联翻译理论基于文本语境,需要译者在原作者的认知语境和读者的预设语境之间搭建桥梁,契合小说文体下成语形式多变的情况。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此类文本中成语英译的策略,总结出三种翻译技巧,为小说文本中成语的翻译提供重要思路。

    2022年25期 No.12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论文化自信在川菜与鲁菜的菜名翻译中的体现

    任晓雨;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自信”的提出,文化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而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扬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川菜和鲁菜菜名翻译为例,从文化背景、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层面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以达到使国人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并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2022年25期 No.12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