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华;
约翰·福尔斯几乎在每部作品中都涉及神秘这一主题。对于福尔斯来说,神秘是人类认知和无尽追寻的基本动机,女性是神秘的主体。为满足男性的好奇心,女性利用神秘特质来吸引男性走出受传统观念束缚的乌木塔,进入完全未知的以女性为激发动力的领域。当男性接受了存在的神秘本性,他就作为“优等物种”实现了自身的进化,并找到了走出迷宫的出口。本文以作为神秘他者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福尔斯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性萨拉在男性寻求自我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探讨在女性主体性的背后作者的男性偏见。
2022年27期 No.123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许雅青;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尤三姐性格淫奔下流而又刚烈决绝,具有复杂性与多元性的特点。她清醒地沉沦,又于沉沦中极力自救,无奈在残酷的现实中屡遭打击,以致刚烈自刎。小说通过尤三姐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腐朽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由此,本文将对其复杂的人物形象与悲剧成因进行分析。
2022年27期 No.12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 朱睿卿;
神话与仪式的关系是人文学科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一个重要议题,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中对神话与仪式关系的讨论则是神话—仪式主义研究的先驱,并且催生了20世纪20—60年代在这一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神话—仪式主义学派。但是,受到其他学者和环境的影响,弗雷泽的观点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各不相同,他所提出的神话—仪式主义因而也分为以“相似律”为中心的神话仪式主义和以王为中心的“神圣王权”两种。
2022年27期 No.12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杨柳婵;
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具有文学家和农学家的双重身份,其编写的介绍古农具的《耒耜经》对农业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其诗歌创作中有大量的反映农业、农村生活中的景物和事件,体现了传统的“农本位”和“天、地、人”协调发展的思想,是诗歌史上少有的关心农民生产、生活的诗人。本文拟从农耕文化的视角探讨陆龟蒙诗歌创作和诗歌艺术特色,挖掘乡村传统农耕文化记忆和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分析其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性意义。
2022年27期 No.12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杨丹;
《古船》这部小说有着浓厚的家族意识,本文将深度解构作品中的家族叙事,以解读家族叙事的传统性和现代化特点,以及文本中启蒙叙事与家族叙事有机交织的灵魂。
2022年27期 No.12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王帅;
学者多知老子论“道”,却不知老子论“心”。何为“道”?曰“无名”。“无名”者,“恒常自在之物”也。“无名之道”皆因有欲之心而现分别,方生“有名”之万有。“无名”自然而然,不生不灭,长之育之,亭之毒之;“有名”心物二元,相生相克,负阴抱阳,终而必反。欲之所害,妄作为凶,故应知常复命,以归其道。何以归道?当善用其心。无欲以观,则无名立现;有欲以观,则知常达变。圣人循之,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天下自定。
2022年27期 No.123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 卢倩;
海伦纳的《青色蒙古》是一部融合民族、历史、文化为一体的优秀长篇小说。蒙古马是小说的中心意象,有着丰富内涵。白马是蒙古民族精神的具象,在日常生活中敏捷伶俐、知恩图报,在战争中显现出英雄气概,吃苦耐劳,忠诚地保护着主人。白马是通往历史的媒介,小说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实体的白马冈根萨日勒和神秘的雪白马,通过白马意象的穿插,巧妙地连接了历史与现实。白马是文化忧患的载体。作品中雪白马消失了、白马突然逝世,以文化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文化精神日渐衰落的感慨和思考,呼吁人们关注民族文化现状,增强文化忧患意识。
2022年27期 No.12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郭新宇;
南渡之后,四川地区因其独特的军事地理位置成为南宋统治者尤为关注和重点经营的地区。绍兴十一年,郑刚中以川陕宣谕使身份到达四川,在六年之间先后任川陕宣谕使、川陕宣抚副使、四川宣抚副使职务,绍兴十七年因秦桧猜忌被罢宣抚使之职。而在四川整整六年的时间里,郑刚中推行了整顿军备、广兴屯田、减少科赋、裁减冗官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改四川地区之前民生凋敝的状况,将四川这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治蜀颇有成效。本文将从郑刚中的具体治蜀方略出发,探究郑刚中治蜀措施及影响。
2022年27期 No.12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禹彩云;
数字劳动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兴劳动形式,虽未与资本形成普遍的雇佣关系,但仍然处于资本逻辑框架下。以马克思异化理论看,数字劳动的异化属性表现为:数字产品的异化、数字劳动本身的异化、数字劳动者类本质的异化以及社会关系的异化。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对数字劳动异化从总体性和制度层面进行批判,重新审视数字劳动,积极寻求扬弃数字劳动异化的现实路径,推动数字劳动本质和劳动者的主体性复归。社会主义中国虽然也出现了数字劳动异化现象,但与西方数字劳动异化有本质区别,中国通过合目的性技术创新发展扬弃数字劳动异化问题,努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体系,致力于创造人类新空间、推动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2022年27期 No.12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 李观聪;
秃发利鹿孤是南凉的第三任统治者,虽然他在位时间仅有三年,但是他的统治上承秃发乌孤,下启秃发傉檀,在南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秃发利鹿孤在秃发乌孤政权建设的基础上,对南凉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对外政策上,正确地认识了南凉弱而后秦强的现实,采取了臣属后秦的政策,为南凉的发展赢得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利鹿孤还在内政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农业、改革军事、推行教育,为南凉的短期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27期 No.12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刘冰月;
奥德姆在《生态学基础》中把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贯通的整体论思维,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对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学哲学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进行解读,分析奥德姆整体论思维的涌现论原理、扩大尺度问题研究的内在哲学意蕴以及探究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的关系,挖掘它们对于提升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资源,对人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2022年27期 No.123 55-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曹正同;黄俊青;
儒家心性论与道家性命观虽然在核心概念、本体与工夫上有差异,但是以王阳明为开端的阳明心学却将心性论与道家性命观结合一起,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心学性命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融合了道家性命双修的部分概念,从致良知本体与工夫角度,借鉴道学道德之本体与修身之工夫对道学性命观进行了延伸与融合,对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022年27期 No.12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罗娟;
《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外国物品,对照清代历史资料,其中有包括外国进贡的、广州十三行购买的以及江宁织造采购的,其种类之多、样式之杂,让读者叹为观止。作为一个以内务府包衣出身和皇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世家,因其特殊的官职和身份,曹家享有的西洋器物也可谓是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曹雪芹将这种西洋气派反映到《红楼梦》的创作中,借此来刻画贾府极致的富贵、至高的权力和精致的品位。但曹家何以能够享有如许多的洋货,本文主要围绕曹家可能获得洋货的渠道展开论证,这不仅使人们了解到清初西洋器物的历史状况,还可以加深人们对曹雪芹家族的认识。
2022年27期 No.12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王义真;
巴黎手稿的别名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由马克思于1844年间创作而成,虽然这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但它在实践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哲学实际上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一点在巴黎手稿中得以体现,马克思基于对历史文献以及黑格尔等人思想观点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实践思想,主要聚焦于对象性活动思想和异化劳动理论两方面。本文从分析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实践观的缘起入手,重点论述实践观的表现,最终探讨这部未完成的著作的意义和地位。
2022年27期 No.123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廖芸;
乾隆三十三年(1768)与光绪二年(1876)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妖术事件,对清朝产生了不可小觑的社会影响,两次事件的性质虽基本相同,但因发生时的社会形态与社会背景有所改变,故两次妖术恐慌的成因与影响也迥然不同。本文拟通过文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重点探讨两次妖术恐慌的社会背景及异同,揭示妖术或相似事件在不同社会形态中反复出现的原因。
2022年27期 No.12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高春海;
孔子入仕观的务实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孔子对不同身份的人提出了不同的入仕要求,贯彻了因人而异的原则;第二,对于入仕的政治前提,孔子并没有提出过于理想化的要求,避免了好高骛远的毛病。他清醒地认识到现实政治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第三,孔子的入仕观贯彻了守经达权的原则。他认为士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暂时不计较政治环境,担任纯技术性的低级职务。
2022年27期 No.12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