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国英;
《周易》一书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周易古经》大致成书于殷周之际,记载了对当时一系列具体事件的占筮辞,包括六十四卦及卦辞、爻辞。之后孔子为《周易古经》作“传”,经过孔子的阐释,书中的具体事件被弱化,同时强化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这样易道与儒家思想就巧妙的形成一种融合,中道思想就是其集中体现。《周易》之“中”可以大体分为“中正之位”与“中正之德”,其中在对卦爻辞的解释上,居中得正之爻多吉利,在经世致用方面,修“中正之德”为成德达仁之重要方法。本文将对“德”“位”二者之重要性进行基本的阐释,同时进一步探讨“德”“位”之关系。
2022年34期 No.13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布依;
盛京内务府粮庄是清廷入关前在盛京地区设立的皇庄的组成部分,也是清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的研究重点多是将皇庄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且多集中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等档案资料的分析,对康熙时期盛京内务府粮庄内自然灾害发生的类型、造成的影响以及清廷的救灾措施进行论述,分析盛京内务府粮庄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问题。
2022年34期 No.13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 左良姝;李欣泽;
敦煌《山僧歌》(S.5692)收录于《总编》卷二“隐逸”类。本文对此诗进行了语义训释、句意讲解,重视敦煌原卷与研究文献的比勘释读,阐述《山僧歌》的“畅道”之意及其背后反映出的敦煌思想文化。
2022年34期 No.13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白雪松;
藏息相辅思想作为《学记》中的教学原则之一,是中国古代颇具影响力的经典教育理论,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启示,对当代社会的教育教学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在历史进程中,藏息相辅思想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在学习中要注意劳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是古人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获得的宝贵教育经验,遵照了科学的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时代还是当代社会,藏息相辅思想都对教育工作者们开展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藏息相辅的思想在古代和现代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意味。本文将在深入研究《学记》及其相关的学术著作、期刊与学位论文等资料的基础上,先阐述藏息相辅思想的来历,再从当代教育的视角去解读藏息相辅思想并探讨藏息相辅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2022年34期 No.13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周敏华;许清原;
合浦为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设置时间比广州、泉州更早。合浦虽未盛产海上丝绸之路所贩卖的丝绸和瓷器,但濒临海面较平静的北部湾,便于船只沿岸航行;所生产的南珠,又质量之最,皆使合浦在汉武帝时期,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首选。
2022年34期 No.13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乔婷婷;
哈贝马斯立足于主体间对称结构的互动的理性,一改主客二元的对立结构,构建具有语言合理性、行为包容性、形式多维性的交往理性。交往理性是实践理性的核心体现,交往理性的行为规范包含交互主体间语言基础、理性环境的交往形式、交往话语行为有效性。交往理性中阐述的生活世界合理性、交往主体平等性、交往行为互助性思想,为化解现实人们交往困境,减少社会交往冲突,新时代中国社会多元化态势中的现代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
2022年34期 No.13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齐逸;
学术界对跨民族交流与通婚及其产生的后代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航海时代以后,然而早在古希腊时期,有着西方史学之父之称的希罗多德就已经注意到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了。在《历史》中,异族通婚下出生的孩子往往会尝试推翻旧秩序,试图整合不同的文化习俗。但他们出身、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以及运气这种不可控因素又会导致他们的这种尝试有着不同的结局。希罗多德关于这些混血儿的记载,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影响,既反映了他对混血儿这一特殊群体的同情态度,也为后世各国政府处理民族通婚问题提供了借鉴。
2022年34期 No.13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温锐;
本文以秦政思维与民间流传的智慧为出发点,简要阐述二者,重点在以秦政思维为核心的朝代更迭下,民间百姓仍然有着本心和道义等“天理”的智慧的流传、存在和运用。从周秦之变始,秦政思维登上历史的权力舞台,在朝代更迭之下一直位于统治模式的核心,而周礼、儒学、天理、自然、道德、良知这一类的学说也一直留存在社会、百姓之中,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形成“民间智慧”;这二者的碰撞中滚滚前进,更迭历史。
2022年34期 No.13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 李文丽;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扬弃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通过厘定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摆脱了以往历史与精神活动的纠缠,分析了生产力、分工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驱动力,阐释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与目的。新的时代下,人类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样态,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能够指正全球发展的问题,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022年34期 No.13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褚晗锟;
栖真观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安平村,是山东地区早期全真道活动的重要道观之一。栖真观玉皇殿内壁画绘有二十八星宿和古代四大名楼,壁画构图简洁明确,色彩丰富,对当地民众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演变,栖真观壁画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壁画功能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栖真观壁画在不同时代的功能变化,探究了壁画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022年34期 No.13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姚洁;刘花弟;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提升,更多的是跨领域的交流。数据与文化迈过民族、国家、时间甚至是空间的障碍,在现实生活中摩擦、碰撞,产生了不一样的烟火。现代主义设计之父:密斯·凡德罗主张“少即是多”的艺术设计原理,讲求严谨、简约、直接的设计,且在很大程度上重视细节,突出画面的简洁统一。插画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艺术装饰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密斯的设计原理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密斯·凡德罗的设计原理的启发以及在插画中的体现,探究建筑与平面之间的奥秘。
2022年34期 No.13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曲衍婷;
戏剧在世界艺术发展历史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瑰宝。戏剧通过多元化的演绎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舞台表演的独特艺术魅力。儿童剧是戏剧的一种,是面向儿童的剧目,运用符合幼儿认知的形式进行表演,不仅可以对儿童进行有效教育,还能够对儿童的艺术素养进行熏陶。为了确保儿童剧表演的效果,形体语言的运用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需要表演者进行有效地形体语言练习,掌握形体的正确运用技巧,从而提高儿童剧的演绎水平。
2022年34期 No.13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刘晓丽;
作为有机结合说唱艺术与民间音乐的一种传统音乐艺术,秦腔艺术具有非常突出的地域特色,反映了陕西地区人民豪放、慷慨等性格,同时相应的表演也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本文在对秦腔艺术风格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对其常用的表现手段进行了探析,旨在深化读者对秦腔艺术的了解与认识。
2022年34期 No.13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 张宁;
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自2017年播出以来逐渐成为一档现象级综艺。这类节目的兴起,在新闻学、传播学及戏剧文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界学者从其兴起背景、发展现状及热播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有关节目中言语特征和幽默效果表达的研究涉猎较少。本文采用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作为语料来源,以语言学作为理论依据,从语言本体方面来探索该节目中幽默效果的生成。
2022年34期 No.13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 韩祎然;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它成功描绘了一个奇异瑰丽的幻想世界,并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游记》的影视改编出现了三次高潮,直至今日,仍在散发着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娱乐时代的大背景下,IP的改编层出不穷,出现了一系列依据《西游记》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遵循原著者有之,微言大义者有之,独辟蹊径者有之,颠覆经典者亦有之,但其中只有极少数在技术和内容上收获良好的口碑,大部分作品出现过度娱乐化的现象,甚至游离于经典之外,这与市场经济的体制背景和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思想等多种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面对现状,需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和发扬,提高文艺创作者的水准,进行合理的创作,在当代演绎出新意和高度,使之在大众中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达到启人心扉的效果。
2022年34期 No.130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张牧文;
作为国内7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孙珂的绘画创作聚焦基于具象身体形象的变形、解构和重组,在具象与抽象间找到了身体表达的第三条独特道路,本文尝试从其绘画创作文本出发,首先分析其作品中视觉构成的主要表现路径,阐述其创作特性,孙珂笔下残缺的异化身体主要存在着两个层次的破坏,第一个层次是对身体结构本身的破坏,第二个层次的破坏则是他模拟地对整体视觉画面的外在干预,多种表现手法的使用使其绘画创作具有丰富的表达可能性和阐释空间。而后,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其图像背后对时代背景下人类共体意识的探寻,其中包括处于危机中的身体,剧场中的孤独体验和主体的自我消解三个侧面,最后从身体作为重要艺术叙事角色的角度出发,分析孙珂在身体形象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2022年34期 No.13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魏江北;
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到今天,书名号的符号标示和用法经过了多次改动。而如今,在网络语境中,书名号的使用已经不再局限于标示作品名称,其表义功用主要有:表示意蕴丰富、强调重要内容、表达调侃意味、弱化严肃色彩。这一使用变体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书名号的转喻机制、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作品神圣性的消解、使用者的心理。这一语言表达拓宽了流行语的创造范围,但仍有待进一步考察其偏离的效果。
2022年34期 No.13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吕文丽;范玉婷;李昕芮;
中国民间故事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生活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五千年传承的纽带。文章立足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对中国民间故事的英译及传播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民间故事的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和“忠美”难两全是两个主要的障碍;传播载体单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制约了其对外传播。文章针对以上两方面提出了对中国民间故事对外传播的建议。
2022年34期 No.13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周围;
民俗文化作为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的禁忌文化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有着深刻影响。本文选取中国和日本的禁忌文化为研究对象,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筷子、数字以及礼物涉及的禁忌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归纳两国在这三个方面禁忌文化的异同。
2022年34期 No.13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黎来屏;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平台和文化传播平台,借助媒介再现乡村文化景观,扩宽乡村产业渠道,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向前发展,是乡村振兴的要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以时代影像作为乡村经济、文化、生态传播的着力点,通过对乡村振兴影像的时代定位进行探讨,挖掘影像背后重构的传播格局,从而为乡村振兴影像的传播路径作出思考。
2022年34期 No.13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 张丽华;颜少菊;
自孔孟以来,儒家孝道思想非常重视亲情,力推“父子有亲”,但发展至荀子时,孝道思想的范围有所扩大,荀子在孔孟孝道思想的基础上有所推进,他以礼义为根本,将孝道思想纳入社会中。通观《荀子》全文,不难发现,荀子是典型的“隆礼重义”,在孝道思想上也是如此。荀子认为只有以礼义规范孝道,才会有真正的孝道。礼义需要教化,需要正确看待并处理好义利关系。荀子的教化思想有利于增强对当代孝道文化建设的教育重视程度,同时荀子的以义先利的义利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孝道文化环境。
2022年34期 No.13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董缘娟;
柳林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既表现出保守性,又体现出创新性。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左临黄河,境内多山,封闭保守;也与其独特的历史移民有关。通过对柳林方言中特殊音韵现象的描写,结合其历代移民史,对该方言的语音特征进行了初步离析。结果发现,柳林方言存在以下三个语音层次:一是与北狄西戎、突厥等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深度语言(底层),即宋西北方言层;二是比较晚近的浅度层次,分别是中原官话汾河片和晋语并州片层。
2022年34期 No.130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徐鑫;高英祺;
网络流行语作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英译是对外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流行语本身所具有隐喻性的特点,也是其翻译的难点所在,因此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借助于四大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整合空间,对网络流行语英译进行认知层面的分析,以期提高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质量。
2022年34期 No.130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高美玲;
高低语境文化论是人类学家霍尔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中英两国在文化语境上分别表现出高语境和低语境的特点,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的饮食名称具有浓厚的高语境文化特点,将这类饮食名称翻译成英文必须考虑两种语言高低语境上的不同。本文以《红楼梦》和霍克思的英译本为依据,从不同方面对比小说中的饮食词汇,从两种语言的对比中揭示出两个国家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2022年34期 No.13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石海林;黄佳妮;焦沁宁;
学前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塑造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年龄阶段。多年的教育实践,幼儿学习书本知识虽然重要,但更注意培养幼儿行为举止,使之形成自觉的好习惯。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长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未来,进而影响学前幼儿与人相处的态度。古人云:“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习惯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是每个教育者和家庭共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2022年34期 No.13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