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以变形实现逃避——分析《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

    吴浩琳;

    卡夫卡《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是被“异化”的象征,格里高尔通过变形的方式实现了自身的逃避,他的变形直接达成对来自老板压迫的逃避,间接达成对父权威慑的逃避,进而实现人性的解放,最终以死亡实现对父权的彻底瓦解。

    2022年45期 No.14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浅析横光利一“病妻三部曲”中的病妻形象

    刘金鑫;徐英东;

    横光利一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不提的一颗明珠,更被誉为日本“新感觉派”的骁将。横光利一的第一任妻子小岛君在他的初期文学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病妻三部曲”就是依托小岛君的患病经历写作而成。而文中“病妻”的人物形象也真实客观的描述了在“结核病浪漫化”“疾病崇拜”的背景下,作为直面疾病的“病妻们”的生存境遇与心理状态。因此,探究“病妻”的人物形象,对于研究横光利一的文学创作以及剖析结核病文学下女性的生存境遇是有一定意义的。

    2022年45期 No.14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离散视角下《美国印第安人故事》中印第安人的文化身份建构

    高静;

    兹特卡拉-萨是最早出版由口头部落传说衍生的传统故事的美国本土文学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压迫,并致力于保护她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身份。本文通过描述兹特卡拉-萨在寄宿学校的经历,以及这段经历是如何构建了她的本土身份。本文试从离散文学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印第安人故事》中的印第安人作为离散者的身份追寻和构建的心路历程,以便读者能够对这部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022年45期 No.14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和而不同”,方为“大同”——《推销员之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张燕艳;

    《推销员之死》是一部关注女性与自然生存状态的生态女性主义佳作。通过刻画女性与自然在父权制社会中的相似遭遇,米勒试图引导读者发现两者之间休戚与共的亲密联系和共同命运。女性与自然背负人类繁衍之重担,反受父权制社会压榨剥削之苦难。其根源在于倡导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逻辑。因此,米勒呼吁人们以“和而不同”理念解构二元对立逻辑,鼓励两性合作共建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同”社会。

    2022年45期 No.14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 记忆的力量——论《宠儿》中的黑人集体记忆

    林巧;

    记忆是《宠儿》的核心主题之一,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对记忆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深思。主人公赛丝在故事的最后是在回忆起往昔团结氛围的社区里的黑人群体的帮助下,才摆脱了宠儿走出困境的。由此表明了记忆的力量,也象征着黑人个体应在黑人群体的框架中去回忆,通过集体记忆的力量才能走出困境,回归到凝聚生命力的社区。

    2022年45期 No.14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评价理论视角下情感翻译分析——以《马燕日记》英译本为例

    刘斯琴;

    评价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新发展,情感系统属于评价系统的分支,用于分析语言使用者对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感情反应。《马燕日记》是一本蕴含丰富情感的西部儿童文学作品。本文尝试运用系统理论中的情感系统理论,对《马燕日记》英汉文本情感资源进行量化统计并对比、分析,以考察译文情感的再现程度及其翻译方法。

    2022年45期 No.14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聊斋志异》跨文化传播译者主体性考察——以翟里斯和杨宪益译本为例

    许仙玮;刘可昕;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的话语权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是新时代之下的重任。而如何让中国故事走出去,这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上的沟通,更是文化思想层面上的链接和传递。本文通过选取翟里斯和杨宪益的《聊斋志异》英译本,在译介学的背景之下,探讨原著和译著的价值地位、译者主体性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因素来探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022年45期 No.14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文学研究

  • 文学与建筑基于文本“空间书写”的互动与交流

    马丽君;

    文学是人学,反映人的生活状态,文学作品如《诗经》《淮南子》《二京赋》《西游记》《红楼梦》《双城记》《巴黎圣母院》等通常发生在人类的栖息之所——建筑中,并在各种建筑(真实或虚幻的)影像和建筑行为的空间流转中展开故事情节和完成文学叙事,形成独特的文学与建筑共同构建的“空间书写”,这种书写方式动静结合,呈现建筑历史画卷的同时突出文学与建筑在叙事方式、意境营造和意象塑造等方面的相融相通,也为研究文学与建筑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了原始论据。

    2022年45期 No.141 25-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明暗》中的中国元素运用及其意义

    崔钰;

    《明暗》作为夏目漱石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和描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在日本文学史上评价很高。本文将从《明暗》与老庄思想、与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化意象、与中国典故、与其他中国元素五个方面分析夏目漱石《明暗》中的中国元素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通过分析《明暗》中的中国元素,深入挖掘作者文本背后渗透的深刻文化内涵,探索夏目漱石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不仅对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夏目漱石有重要意义,对研究世界文学中的中国也有着重要价值。

    2022年45期 No.141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期刊媒介场域下的抗战期间桂东地区诗歌研究

    李桉瑞珊;

    抗战期间桂东地区期刊的大量发行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期刊媒介场域,场域内的诗歌在诗体形式、主题表达、语言风格上独具特色,而场域对诗歌的传播更在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等方面对桂东乃至整个广西都具有着显著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重温桂东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诗歌,领悟和体会其中的抗战精神、地方特色与文化价值,将有利于推动广西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弘扬。

    2022年45期 No.141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21世纪《荀子》英译新探

    刘龙龙;

    《荀子》英译自1893年英国学者理雅各选译“性恶篇”以来,已有127年的历史。但是国内学者目前对《荀子》英译的研究相较于《荀子》英译本身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目前从知网上搜索到的文献,德效骞、华兹生和诺布洛克的英译本是其主要研究和讨论的对象;从时间上看,国内学者所研究的译本多是20世纪以前的版本,没有或很少关注到新译本,甚至是全译本的出现。本文就20世纪及以前《荀子》英译的情况进行线性梳理,并对2014年出版的《荀子》全译本及其作者进行重点述评,抛砖引玉,以期对国内《荀子》英译研究,乃至中国典籍英译工作有所启发。

    2022年45期 No.141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纽马克隐喻翻译视角下的诗歌隐喻翻译原则——以“百人百译”七个《乡愁》译文为例

    丁旭辉;李梦圆;

    隐喻翻译是文学文本翻译的重要方面,但现有的隐喻翻译研究不仅过于关注宏观层面的方法分析,而且理论在实际的翻译实践层面也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运用。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中国现代诗歌这一特殊的文本类型中存在的隐喻应如何翻译的问题进行探讨。以纽马克对隐喻的理解和分类为依据,选取“百人百译”中席慕蓉《乡愁》的七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把比赛评判结果视为译文接受度的表征,得出诗歌翻译应重形象再现,慎删改补充,希望对后续诗歌中隐喻翻译以及中国文化外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2年45期 No.14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 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的科幻虚构词翻译——以《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译本为例

    张贤丰;

    1995年,美国著名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归化与异化这对概念,引发热烈讨论。这对概念值得在某一特定领域深入探讨。科幻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亚类,其文学性与科学性皆有所体现,这也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lip K. Dick)的中篇名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译文中虚构词汇的翻译,探寻科幻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的灵活运用,发现译者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把握词义,将归化与异化结合进直译与意译的手法中,使得译文既保留了原文的陌生感亦方便了译文读者的理解。

    2022年45期 No.14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汉译本《精灵鼠小弟》为例

    马玲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也被译介到国内,得以被国人所接触和了解。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其目标群体是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儿童,因此要求翻译更具有针对性。《精灵鼠小弟》的作者是美国作家E·B·怀特,这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由其改编的电影更是深受各国儿童喜爱。任溶溶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分析了任溶溶先生的《精灵鼠小弟》汉译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词汇方面译者采用口语化词汇、叠词和拟声词等更加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其次在句法层面,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多采用短句和肯定句;最后在文化词方面,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能够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外国的文化。本文希望通过对《精灵鼠小弟》的汉译本的分析,会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所启示,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来检验翻译目的论在研究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可应用性。

    2022年45期 No.141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文化集萃

  • 古代“臣服”思想研究——基于《礼记·曲礼》分析

    李奕燑;

    “礼”是封建社会儒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方法。儒家讲求“克己复礼”,“礼”指周礼,用以阶级划分和维持尊卑秩序,通过此种让臣民臣服于更高阶级。具体的礼仪内容记载于《仪礼》,《礼记》补充说明《仪礼》,其中《礼记·曲礼》一篇主要补充礼仪细节。儒家的礼仪教化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向下渗透,虽阶级性明显,但覆盖范围却不断扩大,“君子”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同时,儒家思想讲求自觉,在外在约束下更重视内在思想的培养。此种思想不局限于客观所定制度,强调对仁德理念的接受,明确尊卑有别,从而形成稳固的社会秩序。

    2022年45期 No.14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狄尔泰生命哲学对于当代审美观念的意义

    史维帅;

    生命哲学是狄尔泰哲学的核心,他对于生命的思考,反映了生命的历史性和目的性,强调生命应以体验为基础,并深刻分析生命的意义。审美观念对于当代文化呈现的主要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当代人也表现出对于美的追求与渴望,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生命中美的意义,审美观念也作用于人们探索生命中美的意义的桥梁。

    2022年45期 No.14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 浅析项忠在陕期间的吏治思想

    贺靖懿;

    从天顺三年(1459)任陕西按察司按察使,至成化三年(1467)被召回京,项忠在陕西任职七年时间。任职期间,项忠注重赈济灾民,任免官员,并加强边务建设,在陕西有很高的声望。成化四年(1468),项忠还参与平定了发生在固原的满俊事件。项忠在陕西期间所撰诗歌和记文,是研究其在陕西期间相关经历的重要资料。

    2022年45期 No.14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浅析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田明杰;

    “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忠恕之道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是践行“仁”的方法和途径。在当今时代,孔子的忠恕之道仍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2022年45期 No.14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思草纸》的成书及版本演变

    刘师恺;

    《思草纸》是琉球第二尚氏时期的歌谣集,以琉球古语及少量汉字书写。伴随琉球历史发展,《思草纸》经历了编纂、重编、流传的历程,由单一政治导向型的祭祀歌集变为汇聚民谣的歌集。《思草纸》的版本在重编之后,分为尚家本和安仁屋本演变,现冲绳方面已出版有校订本。

    2022年45期 No.141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向不义城邦开战——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中的秩序之争

    李天伦;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核心著作之一,其反映了柏拉图对哲学与政治事务的根本观点,而“哲学王”思想的建构正是位于《理想国》全篇的核心位置。从表面上看,一个良善的城邦必定是由代表着最高智慧并且已经看到“善”的哲人来进行统治,如此这个城邦才能更符合自身的本性。由于“社会是大写的人”,一个有秩序的灵魂也必然是在智慧统治的前提下才可获得。因此,柏拉图真正想要阐述的不是什么政治制度的问题,也不是要建构一个“乌托邦”,而是要阐明灵魂的真正秩序问题,并借此表达了哲学与不义城邦的冲突与哲学生活的本质优越性。

    2022年45期 No.141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文化创意

  • “种草”的新义

    赵小露;

    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的网络热词“种草”,本义为种植草木植物,其网络新义则指引发购物欲的一种行为,二者词义截然不同。从语法的角度看,“种草”是一个动宾式的复合词;从语义的角度看,“草”始见于《睡虎地秦简》,字从艹、早声,在六书中属于形声。随着网络发展增加了新的义项[+购物欲],其语义发生变化的原因既有网民追求创新求异心理的影响,也有语言内部的省力原则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年45期 No.14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文化创新视角下“故宫”品牌传播的创新与优化

    韩张梨;葛入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媒体融合的大潮不断推进,故宫这个传统的文化品牌也在积极地向新媒体场域靠拢。依托互联网平台,故宫一反以往神秘的文化形象,在微博、微信上开设官方账号与用户积极互动,甚至开始经营淘宝店,全方位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亲民形象,拍上了口碑纪录片,进了清流综艺。故宫在品牌传播方面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得益于传统文化的二次创新。本文从故宫品牌传播的策略创新点以及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为同类文创品牌的品牌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可吸收的教训。

    2022年45期 No.141 71-7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萌”系表情包与青年话语空间的构建——以“奶猫”表情包为例

    杜霞;

    本文以“奶猫”表情包为视域,对青年人使用“萌”系表情包符号的目的进行理性分析。通过“奶猫”表情包的硬币属性、幼态化叙事以及青年独立场域的构建三个方面探讨“奶猫”表情包背后隐藏的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进而探究“萌”系表情包与青年话语空间的构建之间的内在机理。

    2022年45期 No.141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 潮汕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传播

    冯菡子;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珍贵遗存,种茶、制茶、品茶,是中华千年文脉传承中的特色文化。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茶文化中,潮汕茶文化是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是潮人追求“精致”生活的极佳佐证。本文以潮汕工夫茶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存在的历史渊源,结合当代潮汕工夫茶的发展现状,解析其在新时代的发展销售与传播途径。

    2022年45期 No.14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文创设计

    王泽琪;

    近几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化发展十分迅速,博物馆不再仅仅限于收藏、展览文物的功能,更加注重起来文化的传播发展与文物的激活再创新设计,并致力于让世界人民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这就促进了文创产业的大力发展。而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既是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名城,也是唐文化的典型代表城市。坐落于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更是文化缩影聚集地,馆内收藏的历史文物承载着陕西独有的传统文化内涵。陕西省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领先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文创产品设计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本文将对博物馆文创的发展趋势和设计开发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系列化的设计方法。旨在通过探究文物与插图的融合创新设计,使国宝能够重获新生。在设计开发文创产品的同时传播西安独特的文化魅力,以期为其他博物馆文创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45期 No.141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 “历史与现实”——靖边明长城保护与开发现状初探

    张雨馨;钟婉婷;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象征,也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靖边长城作为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靖边明长城遗址却处于“失落”状态。这样的落差来自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更存在于中国万千历史遗址之中。21世纪的今天,大家将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讲述心目中的“历史”,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重要命题。

    2022年45期 No.141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文艺观察

  • 姚民哀在《戏杂志》中的多重身份

    陈雪晴;

    民国文人姚民哀主编的《戏杂志》是民国时期较有特点的一部戏剧期刊,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从姚民哀对于刊物的参与程度和文章发表数量来看,其在《戏杂志》的主编与运营工作中或许并不占有主要地位。本文试从姚民哀在《戏杂志》中以各种笔名发表的三十余篇文章入手,探究其在《戏杂志》刊行过程中的多重身份和主要作用,并分析其在《戏杂志》中的写作特点。

    2022年45期 No.14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小说《长恨歌》的电影改编

    梁松清;

    香港知名导演关锦鹏对当代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进行了电影改编,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这一改编作品进行解读。笔者认为,电影《长恨歌》从男性立场、男性视角出发,运用男性中心叙事策略,消解女主人公的主体地位,把女性变成了“客体”和“他者”,呈现出漠视女性主体性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

    2022年45期 No.141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的“成”与“败”

    陈黛尧;

    《甄嬛传》是2011年播出的宫斗剧,因其人物丰富、道具精美、台词考究而获得如潮好评。之后,该剧经过改编,压缩为6集于2015年在美国Netflix网站播出。原版《甄嬛传》的一大特色就是台词的设计——曲尽其妙、富有深意而不失古韵,美版为迎合美国观众的观剧及表达习惯,对原版台词进行大量归化处理,其中一些台词经翻译后失了韵味、略显粗糙,使美版相较原版逊色不少。本文浅析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的“成”与“败”,凸显中美文化差异造就的语言表达及审美差异,为中国优秀影视剧的海外传播建言献策。

    2022年45期 No.141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夏津方言“公羊、麻雀、田鼠”名称的方言地理解释

    刘甜甜;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采用方言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对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的三种动物名称的方言词形进行研究。通过绘制“公羊、麻雀、田鼠”这三种动物名称的方言地图,描述其在夏津内部的词形分布格局,结合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河流、交通、行政、地形地貌等)解释词汇地理分布现状和历史演变的原因。

    2022年45期 No.141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中英电影名翻译对比研究

    肖颖;

    电影名作为电影内容高度集中的概括,起到浓缩主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密切交流中,电影名翻译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豆瓣评分中的部分高分电影为研究对象,对电影名的中英文翻译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了解电影名的翻译方法、翻译影响因素,总结了中英文翻译对比结果。

    2022年45期 No.141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 接受美学与纪录片英译中的读者关照——以《航拍中国第一季》解说词英译为例

    赵鑫茹;

    当今世界文化对外交流的形式日趋多样。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影视作品以文化内涵丰富和获取途径广泛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纪录片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为纪录片英译提供了新思路。纪录片不仅要宣传中国形象,还要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信息需求,考虑中西方文化、语言、认知等差异,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具体化“未定点”,重视对目的语观众的关照,将含有完整意义的译文呈现给观众,向外国观众介绍特色中国文化和历史,力求使观众达到同源语观众同样的观看效果。

    2022年45期 No.141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文化综合

  • 近三年国外隐喻研究文献综述

    李梦实;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隐喻的研究也愈加深入,涉及认知心理学、语用学、修辞学、哲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本文通过对近三年发表在国外核心期刊中关于隐喻的文献进行回顾,从以下角度对国外隐喻研究的现状、不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隐喻研究、隐喻与认知语言学、隐喻与语用学、隐喻与教学法及其他方面的跨学科研究。

    2022年45期 No.141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的文化继承与弘扬

    黄徐箐;

    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年代,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新时代,做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不仅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2022年45期 No.14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葛浩文对《狼图腾》中生态观英译的对外传播意义及启示

    李慧敏;

    葛浩文是美国的现当代中国文学翻译家,他把众多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本文通过分析葛浩文对《狼图腾》中生态观的英译,结合该英译本Wolf Totem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可看出生态保护是中英文化共有的价值观,该英译本能激发两种文化之间的共鸣。以此为契机,本文思考翻译可在人类共有价值的基础上打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和推出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良性交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2年45期 No.141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论新时代背景下加强红色文化自信的路径

    谢敏;吴永平;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因此在面对西方文化的传入引起的挑战时,要求一要加快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增强红色文化话语权建设;二要利用新媒体优势重塑价值观念讲好红色故事;三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多种路径一起协同用力,不断增强人们红色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包含着传统优秀文化的因素,为民族复兴和繁荣提供了经验和发展思路,具备着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文化见证和历史底蕴。因此,在新时代世界疫情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之下,推动红色文化自信建设成为重要目标和任务。

    2022年45期 No.141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近二十年来辽史方向硕士毕业论文选题量性研究——以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相关数据为核心

    刘宇;

    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01—2020年国内辽史研究方向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统计分析法从年份分布和研究领域对论文选题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出论文选题的特点,并对影响论文选题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基于论文选题与辽史研究的困境对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2022年45期 No.141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跨文化交际之中西幽默观差异

    凌珊;

    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会,并造成交际的失败,为了厘清这些误会,我们有必要对产生这些误会的文化习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探讨,以减少人们交际过程的摩擦。本文将深入探讨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其中一个方面——中西幽默观的差异,这里的西方以英美国家为主。有人认为,幽默观的差异不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但事实正好相反,如果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幽默得不恰当,会引起双方的反感,甚至会使双方之后都断了往来。很多西方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中国人缺乏幽默感,然而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幽默感了,只不过我们幽默涉及的内容和表达幽默的风格与西方国家有所差异。

    2022年45期 No.14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 近代社会转型期视域下西北基层图书馆服务活动述论

    杨建梅;

    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既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也是传统藏书楼向新式图书馆发展的转型期,以西北为代表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成立及发展,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在民众教育中发挥了作用。为了厘清近代社会转型期视域下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各种业务服务活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以西北地区图书馆为中心,通过对图书馆各种业务活动的追索,梳理近代图书馆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2年45期 No.14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浅谈中英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张运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双语现象的普遍产生,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逐渐出现——语码转换。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有意识地从日常会话中收集一些例子,分析语码转换是怎样基于语用学视角下实现其语用功能的。通过收集到的例子分析可知,语码转换可以反映语言与社会的紧密关系,是人们为了适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而采取的一种交际策略。

    2022年45期 No.14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