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论刘汉香的女性形象——读李佩甫《城的灯》

    裴莉敏;

    河南作家李佩甫塑造了众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以男性为主,作品多以权力书写为核心,而《城的灯》是个例外,它以一个乡村女性为主要人物,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本文以《城的灯》这一作品为例,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刘汉香的女性形象及其生成原因,并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思考当今女性意识尤其是当今乡村女性意识的未来发展。

    2022年48期 No.14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 走向人的解放:《玩偶之家》中的双重玩偶

    谢雨晴;

    大部分读者将《玩偶之家》看作女性解放的作品,这固然没错,但实则是在忽视了文本中海尔茂角色的“玩偶性”下所作出的具有局限性的解读。海尔茂同娜拉一样被模式化、规范化,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男权社会背景下被名缰利锁束缚的玩偶。人的解放是性别解放的前提,唯有两性都彻底觉醒、走向人的解放“,玩偶之家”的全部玩偶才都能得以出走。

    2022年48期 No.14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记忆·情感·书籍:论华兹华斯《序曲》中的心智培育

    于瑞智;

    在华兹华斯从山间孩童成长为桂冠诗人的历程中,健全的心智意义重大。通过对《序曲》的考察,本文揭示了记忆、情感与书籍三大要素对华兹华斯心智发展起到的作用,认为三者环环相扣,使华兹华斯的诗人心灵由稚嫩走向醇熟。

    2022年48期 No.14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论《大学》《中庸》中的“慎独”思想及其现实观照

    赵维雯;

    “慎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修身之方,亦是一种“成己成物”的道德境界。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并提出了与之相关的理论著述,使“慎独”获得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成为了数千年来都备受世人提倡的修养途径。本文以《大学》和《中庸》为依据,探究了其“慎独”思想的内涵和它所产生的现实价值,以及个体如何达到“慎独”的境界。

    2022年48期 No.14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 从《水浒传》的酒肆描写看中国古代游民文化

    陈思晗;

    在《水浒传》中,章回的某些叙事关键处经常出现酒肆(或称酒店、酒楼)这一场所,它承载了许多故事情节的演变,像一个个叙事发展的“节点”。文中的酒肆更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符号,充斥于小说的各个角落。本文结合小说所在的宋代叙述背景及明代的写作背景对其带来的符号性象征进行分析。事实上,《水浒传》中出现的酒肆有着强烈的象征性,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后的游民文化。

    2022年48期 No.14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 论《一个原有色人的自传》中的旅行书写

    刘艳;

    在《一个原有色人的自传》中,有色人不停地游离在美国南方与北方,跟随一位白人恩主游历欧洲各国,最后回到美国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在这一过程中,旅行不再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移动,而是隐喻了拥有双重身份的原有色人在迷茫、困惑、焦虑的身份认同困境中,想要挣脱种族界限但却只能屈服于白人至上原则的矛盾而又复杂的心理历程。因此本文将结合原有色人的旅行路径,分析小说中的旅行叙事,力图发掘漫游者内心对种族、血统以及个人身份的真正意识,揭示旅行在黑白混血儿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中的重要地位。

    2022年48期 No.14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存在主义视角下《修配工》中雅科夫·鲍克的生存解读

    薛涵;张荣升;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犹太作家之一,其《修配工》获得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这部作品延续了其文学一贯的写作主题——苦难与救赎,小说揭示了小人物在异国的苦难。本文主要以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为核心,分别从荒诞性、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以及个人追寻真正的存在三个角度出发,阐释雅科夫·鲍克的生存困境,探讨他作为在异国流浪的外来移民真正的存在意义。

    2022年48期 No.14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文学研究

  • 论鲁敏笔下的父爱追寻母题

    崔云;

    鲁敏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缺席的父亲,在女儿的成长途中,父爱的缺失让她们产生渴望,不断地追寻,并在这追寻之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的成长之路。一向具有象征意义的父亲被拉下神坛,成为父亲本身,女儿们也在对父亲和父亲之爱的追寻中迷失、成长,发现自我。

    2022年48期 No.14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 浅析《四书章句集注》中的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吴静;

    《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儒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牌,系统地反映了朱熹作为集大成者的理学思想,其内容广泛,主要以“理”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理论体系,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鸿篇巨作,其作为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百姓,控制百姓的精神世界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其中的政治学说相关理论更是探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依据。本文旨在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依托,浅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包括儒家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其形成的社会结构、与法家治国理念的区别及融合等,希望能从新的角度,更加系统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2022年48期 No.14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异的考验”——池莉《生活秀》法译本的伦理透视

    王丽云;

    翻译根本旨归在于文化交流。池莉作为中国当代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其作品在法国多次再版,其中译者的推动力量不容小觑,基于此,本文将从贝尔曼翻译伦理维度对池莉《生活秀》法译本作一透视,剖析译者面临文本“异质性”时所持伦理的态度,以“他者”观“自我”,为中国文学对外译介提供新思路与伦理参考,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促进中外文化平等交流。

    2022年48期 No.14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文史通义》文章义例观初探

    徐永晴;

    《文史通义》论文章义例起源于章学诚的学术实践,文例发于史学,文义起源于道学。在以文论道的文章观念的指引下,最终形成了文史结合、文质相协的文章批评思想。通过“部次条别”梳理文例发展源流,规范文章格式,“临文敬恕”指导文章思想内容的创作,“例以义起,别为创制”逐步建立起了以道为核心,以学识为依托的文章创作理念。

    2022年48期 No.14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论孟子对商人的道德策略

    王霞;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得以日益发展并繁荣,工商阶层形成兴起并呈现出新特征。面对社会和国家出现的新情况,思想家孟子认识到商人对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他主张以道德修养的方式来规避商人的一些不合理行径,使其与士、农、工等阶层和谐共存。虽然如此,孟子却并不鼓励大力发展商业和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认为农业和农民乃国之根本。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历史人物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必然受到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

    2022年48期 No.14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出土文献所见神话传说研究综述

    洪颖;

    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神话传说的内容占据其中的不少篇幅。本文尝试对新出土的这批材料进行综合整理,材料包括简帛(楚简和秦简)、帛画、铜器铭文等,由此归结出创世神话、古帝王系统、三王降生神话、民间神话和楚国神话五大系统,涵括伏羲、女娲、尧舜、牛郎织女等神话人物。

    2022年48期 No.14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论“四书”中“齐家”思想的社会功能

    杨胶胶;

    本文首先阐释了“四书”中“齐家”思想基本含义,总结了“齐家”先修身,“齐家”思想的重要性,再从“和”“德”“礼”“孝”四个方面对“齐家”思想进行分类。最后从“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两个方面论述“齐家”思想的社会功能。以期对家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所借鉴。

    2022年48期 No.14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文化集萃

  • 五代张全义后世形象的流变

    李碧;

    《旧五代史》中形塑了张全义偏向正面的历史面相,与之相反的却是在《新五代史》中对于张全义的评价多具贬义。正是受“忠”的观念的影响,才有如此反差。以至于到清代中期,张全义仕宦多朝而“不忠”的人物形象已成社会共识。但又因张全义曾劝农抚民,故而其又被当作劝农的代表而予以宣扬。由此张全义的后世形象流变为正反两种不同的历史面相。此现象背后的原因则是,不同时代的评判标准不同,致使人们对于过往历史以当代标准进行形塑和认知。

    2022年48期 No.14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物化”之于自由的可能性——兼谈庄子对“物化”的批判

    马梦茜;

    对人类存在和人类解放的关切一直都是哲学所关注的重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形而上学式上契天道的超越境界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主题的有力诠释。无论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现身方式如何,个体生命对于自主性和超越性的追求都在推动着人突破现实境遇的束缚和压迫,实现生命的提升与自由,这是一种努斯式的能动聚集,是人类生命的本能冲动。物化作为人现实的存在方式,的确展现出了人被物役的现状,但它也为社会和人的自由发展创造了契机。马克思和庄子都有“物化”的表述,二者的思想都对人类的存在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尝试基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对自由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并在其基础上展现庄子对“物化”认知的深层次解读。

    2022年48期 No.14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 浅谈孟子与商鞅关于“利”的道德观

    王丹蒲;

    孟子关于“利”的道德观建立在其“性善论”思想上,主要观点有统治阶级应去利怀义、平民阶级应先利后义两个方面。商鞅关于“利”的道德观与其法治思想密切相关,可归结为三点:一是求利是民之性,二是君主应操名利之柄,三是为天下利。二人关于“私利”的观点,孟子是否定,商鞅是肯定;关于“公利”的观点又是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却选择了“德治”和“法治”两条道路;评价二人关于“利”的道德观既不能抹杀掉其积极意义,又要看到其消极意义,这样才能为建立当下的道德体系做出有益的指导。

    2022年48期 No.144 52-5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基于地域视角下黄河文化的相关研究——以河南武陟为例

    王文博;张佳琪;

    黄河文化是文化中的一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武陟形成独特的治黄史、农耕史、祭祀文化、神话传说等文化资源,本文通过对武陟的黄河文化资源的现状梳理,利用文化的分类将黄河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并对黄河文化资源定性评价,从而提出不同层面的保护策略。

    2022年48期 No.14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辩证法和经验研究结合:马克思异化思想科学化

    梁春艳;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关键,也是探索马克思研究方法的重要范例。文本分析发现,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沿用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分析自我意识的异化;《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从历史事实出发得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提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同时使用辩证法和经验研究方法,提出异化劳动,克服概念辩证法的思辨和传统经验研究方法的机械,实现了异化的思想科学化。思想科学化有赖于研究方法科学化,马克思成功糅合了经验研究方法和辩证法,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突破,为其后发展续研究开创了新方向。

    2022年48期 No.14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希腊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特征对城邦建设的影响

    刘慧;

    神人“同形同性”作为希腊神话传说的主要特征之一,表现为神的外貌与人相似、神的性格特质和行为与人相似。希腊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神灵,神灵们反映着希腊人的生活面貌,与其说是神,不如说他们是“最理想的人”。本文从希腊神话传说的主要特征——即神的行为模式和精神内核对希腊人生活方式各个方面的影响入手,探讨神人“同形同性”这一特征对古希腊城邦建设的影响。

    2022年48期 No.144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文化创意

  • 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与创新

    周志宇;

    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和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译者主体性的重要地位逐渐被翻译界所接受和认可,并受到国内外翻译家及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类型和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表现,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创新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文学翻译人员有所借鉴和帮助,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予以补充和完善。

    2022年48期 No.144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文旅融合背景下古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案例研究

    赵美娜;刘爱君;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输出的媒介,可以更好地传播古都的文化价值、时代价值以及精神价值。本文从古都视角出发,以亚洲中、日、韩三国代表性的城市为例,考察分析中国西安、日本奈良、韩国庆州三国古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历史名城文旅发展的成功之路,助力文旅融合背景下未来古都文化创意产业的科学发展。

    2022年48期 No.14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拼×”的语义演变以及文化因素探究——以当下流行的消费方式为例

    段雅倩;

    随着网上购物的流行,衍生出一种新的购物形式——“拼”。“拼”的购买方式已经延伸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相应的也产生了大量与“拼”相关的新词语。例如:“拼单”“拼车”……这一现象不禁引发笔者思考“拼”文化流行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对“拼”字的构词方式和义项演变进行研究,并结合语言学知识分析“拼”的造词原则,最后探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拼”背后的文化因素。

    2022年48期 No.14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东方手信:熊猫符号的跨文化传播

    冯琦婷;

    媒介技术的流变深刻影响着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为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在日渐赛博化的地球村图景中,相比文字符号,有图示的文化符号所能承载的具象信息可以减少异域文化理解偏差,跨越文化边界,图像化内容成为人类日常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媒介形态。在跨文化传播时不易导致文化折扣,意义得以顺利流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以熊猫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符号更好地跨文化叙事,将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中,构建跨文化交流空间值得探索。

    2022年48期 No.14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文艺观察

  • 评价理论视角下纪录片《中国女红》的积极话语分析

    吕茂丽;王明雪;

    本文选取央视2018年推出的纪录片《中国女红》为研究对象,运用Martin的评价理论,探索纪录片中态度资源的分布规律,揭示该纪录片如何运用积极话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受众传递女性手工艺者身上的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多使用积极的判断和鉴赏资源,赞扬女性手工艺者为传承女红背后付出的努力,肯定女红艺术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鼓励人们尊重和保护生存艰难的女红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繁荣发展。

    2022年48期 No.14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走出去”背景下中国儿童绘本的译介模式研究——以《团圆》英译本为例

    赵雯;郭佩英;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中国文学外译的数量日益增长。然而,文学外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典籍上,在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外译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绘本是集图文为一体的多模态形式作品,在传播中国文化上具有图文双重优势。本文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型出发,对绘本《团圆》英译本的译介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在海外成功传播的原因和绘本外译可发展的空间。

    2022年48期 No.14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 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人间世》为例

    张高硕;

    本文通过对《人间世》这部纪录片的文本分析的方法,发现医疗题材纪录片《人间世》坚持了真实客观的纪实创作理念,并以微观、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上海城市形象的“平凡侧面”,丰富了大众对上海城市形象的多元性的认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上海城市形象的传播。在探讨该片方法技巧的同时,认识到了医疗类纪录片的问题所在,即《人间世》面对生老病死的沉重话题决定了它不得不必须采取严肃敬畏的创作态度,由此造成了娱乐性和戏剧性的缺失,削弱了观众的观看意愿,从而使得传播城市形象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提出只有转变创作理念与丰富传播渠道等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使城市形象传播达到理想的效果,以期为同类纪录片的叙述表达提供可供参考的借鉴。

    2022年48期 No.14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跨文化视角下嘉兴红色文化外宣翻译

    聂玉莹;罗国华;李黄梅;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这是嘉兴亮丽的文化名片,是我国红色文化及我国璀璨文化绘本上极其重要的一抹红晕。整理、翻译、外宣嘉兴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意义。跨文化视角下语言转化和文化融合的翻译策略有利于嘉兴红色文化资源的翻译与外宣。

    2022年48期 No.14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文化综合

  • 试论红色家风的独特内涵与形成发展过程

    刘姝香;冯玉珠;

    红色家风具有爱党爱国、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具有严守秘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具有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持家传统。红色家风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马列主义的家庭观,是老一辈共产党人在漫长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实践中萌生出来的精神瑰宝。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家风的重要讲话和指示出台文件,有关部门积极宣传红色家风,形成了传承红色家风的良好氛围。

    2022年48期 No.144 93-9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中日谚语的动物形象差异——以“牛”为例

    韩宇芳;

    谚语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如实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相貌。本文以中日对比研究视点,将两国重要的生产生活动物——牛作为研究对象,从谚语层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国牛这一动物的具体像。研究结果显示:中日两国关于牛的谚语数量上存在差异,中国与牛相关的谚语数量总体高于日本。中日两国在牛这一动物形象上既存在共通点,又存在差异。在中国,牛勤恳老实,任劳任怨,动物形象相对积极正面,而在日本,牛被视为愚蠢、缓慢的象征,形象相对负面且消极。

    2022年48期 No.14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淮安方言的“连V是V”结构

    刘永芳;

    淮安方言“连V是V”表达一种匆忙和持续反复的状态。这一结构在形成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而非随意搭配、使用,并能够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同时,在语用方面,“连V是V”结构可以反映出感情色彩,表达动作发出者的主观意愿。

    2022年48期 No.144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网络交际中礼貌性异议话语研究

    路崴崴;王嘉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广泛反映民意的渠道。本文以网络交际背景下的礼貌性异议话语为研究对象,以礼貌准则和语言适应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五项准则在异议话语中的体现,并从对时间因素的适应、对情感成分的适应、对社会规约的适应三方面探究其产生并传播的动因。

    2022年48期 No.14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 基于WOS《红楼梦》研究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朱思雅;

    本研究结合Excel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红楼梦》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5.7.R5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文献发表时间、作者、机构和作者共被引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国际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作者不再局限于红学家或汉学家,不同学科背景的作者开始合作研究;作者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高校,具有地域性;目前国际上尚未出现红学核心研究者以及高影响力文献。

    2022年48期 No.144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 解围行为的语用分析

    马菁;

    根据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会采取各种行为来维护自己或者他人的面子。面子包括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解围行为充分体现了交际双方为维护面子所采取的消除威胁的行为,缓和了对说话人或听话人的面子威胁程度。

    2022年48期 No.144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 阳泉城区方言特色副词研究

    张辉;

    阳泉城区方言属于晋语大包片,其特色副词较为丰富。程度副词有“可/可是”“过”“正紧”“紧_1”“不咋_1”,范围副词有“通满”“撑死”,时间副词有“可到”,频率副词有“尽”“□□[???~(312)ku~(31)]”“求其”“不咋_2”,方式副词有“歇跟/相跟”“一么儿”“伙/伙伙”“就手”“专意”,语气副词有“贵贱”“管是”“差么儿”“紧_2”。本文采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阳泉城区方言副词的使用情况,发现部分副词具有语法化的痕迹以及部分副词具有重叠和儿化的构词特点。

    2022年48期 No.14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宿迁方言与民俗中的语音隐喻

    孙田田;

    宿迁方言和民俗是宿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方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对宿迁地区部分歇后语和民俗习惯进行探究,并指出宿迁方言和民俗中语音隐喻机制广泛存在,并分析了其映射过程。

    2022年48期 No.144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来华留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困境与对策研究

    徐筱秋;张婷怡;

    中国红色文化蕴含深刻的革命精神和丰厚的历史文化,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促进来华留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有助于将其塑造为中国形象的积极维护者,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当前留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存在困境,主要表现为认知不足、兴趣不高、认同度偏低、传播意愿不强,因此本研究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留学生亲历感知红色文化,发现专业的传播主体、具体的传播内容和生动的传播方式均有助于留学生完善红色文化认知、提高兴趣和认同,使其自愿担当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使者。

    2022年48期 No.144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

    陈永琳;

    高职课堂既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场所,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教育场域,词汇的学习可以从文化差异性入手,在语法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思维习惯,进行文化素养熏陶。考虑到高职学生特点,我们在进行文化素养培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差异,树立文化自信,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精华。

    2022年48期 No.144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 “始终”的词汇化探析

    向丽君;

    “始终”作为一个复合式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根即“始”和“终”并列组合而成的。“始”和“终”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并列连用,两汉时期已经逐渐词汇化为表特定含义的名词,此时“始终”表“自始至终、一直”“事情的本末或原委”“产生和死灭”等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始终”逐渐演变为时间副词。本文主要从历时的发展变化来探究“始终”的词汇化过程。

    2022年48期 No.144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今古传奇学术出版中心征稿启事

    <正>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通俗文学期刊集团,曾多次荣获中国期刊奖、百种社科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湖北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奖及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旗下有《今古文创》《新楚文化》等学术类期刊,《今古传奇·传统版》《今古传奇·纪实版》《今古传奇·人物版》《今古传奇·武侠版》《新传奇》等文化休闲类报刊。集团已实现多种经营并举,涵盖报刊、图书出版、广告、数字新媒体等领域。

    2022年48期 No.14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美的传播》(组图)

    赵圣洁;

    <正>~~

    2022年48期 No.144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