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从福柯权力话语和生存美学看《屋顶丽人》中的话语关系

    陈凌菲;

    作为二战之后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国学者之一,米歇尔·福柯一直致力于研究“权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在社会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借鉴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生存美学概念,研究探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的两性话语,分析小说中权力运行的机制。

    2023年01期 No.14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针对私小说中透视法的一则分析——以《蒲团》为例

    范恒魁;

    本文以透视法为切入点,重新审视了私小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的产生契机,言文一致运动的普及使诸多曾被贵族阶级垄断的知识流向民众,而借由言文一致运动的普及产生的自我意识与西方现实主义思潮相结合,“私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由此诞生。《蒲团》作为第一部私小说,其新潮的写法与大胆的描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作者田山花袋也用这部作品完成了对自我的忏悔。

    2023年01期 No.14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资本现代性”视域下的《泥流地带》

    谢嘉悦;

    《泥流地带》是日本北海道女作家三浦绫子发表于1977年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87年由陈喜儒翻译至国内。小说描写了居住在十胜岳山脚下日进村的石村、曾山两家,在城里大肆卷财的深城一家,围绕三家两代人的纠葛,以及在1926年火山爆发后村民的生活叙述开去。三浦绫子本就以朴实、自然的笔触著名,这部《泥流地带》同样取材于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日常的劳作等等,也在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人文关怀。如不深挖,只会将其看作一部普通的叙事作品,事实上,在对文本中人物进行考察时,会发现人物本身也代表着不同的立场和意识形态,这就形成了二元对立的矛盾与冲突。

    2023年01期 No.14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中的“物哀”美学

    祝美佳;

    日本新思潮派作家芥川龙之介擅长在短篇小说中重塑历史事件、构建世俗人生,批判资本主义下人性的弊病。其作品构思巧妙、语言凝练典雅、意蕴深邃,虽以现实主义的锋芒直指时代与社会,但在主题的渲染、情感的抒发与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日本传统的“物哀”思想,使文章富有独特的哀情与美感。

    2023年01期 No.14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世说新语》中的秘书群像分析

    邱少卿;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秩序混乱、思想相对开放的时代。作为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记述了魏晋名士的言论形貌,呈现了名士内在的风姿品藻。其中一些士人专职从事秘书工作,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型人才。本文将《世说新语》中的秘书型人才划分为朝廷文官、臣属幕僚、寒门游士三个类型,从人格、礼数、性情三方面剖析秘书型人才在书中的形象特征,进而加深对魏晋秘书群像的理解。

    2023年01期 No.145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 论小川洋子《妊娠日历》中的身体写作

    郭珍宇;

    在被身体欲望充斥的所谓身体写作中,女性的其他身体体验被忽略。而小川洋子的《妊娠日历》便是书写女性怀孕体验的佳作,小说中的身体写作体现出了女性的主体地位,颠覆了传统的男权文化中心。作者不是通过怀孕主体来直接言说,而是通过同为女性的妹妹的视角来书写女性的怀孕过程,同时也表现了一个旁观女性者对怀孕的感受。除此之外,小说中采用的语言与男性理性化的语言不同,这是一种身体写作所提倡的女性化语言,同时也成为专属于女性的表达方式。

    2023年01期 No.14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从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下看李煜词

    张芷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对李煜词的评述多达六则,且对其评价极高,把李煜词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王国维对李煜如此偏爱有加的原因多元复杂,不仅在于二人身世的共鸣,更多在于李煜的一生“赤子之心”造就出了李煜词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以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为支点分析李煜词的特点,便可以感知到李煜词境界极高,所以后主词无愧“神秀”之称。

    2023年01期 No.14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文学研究

  • 明末清初政务檄文研究

    刘效言;

    檄文是一种具备晓谕、征召、声讨等诸多实用功能的公文文体,往往集中出现在政局变动、战争频发之际,大多应用于军事领域内。明末清初之际,除了因明清易代战争爆发而进入创作热潮的军事檄文外,亦有数篇政务檄文颇具文学研究价值,其在文体功能、文体结构及文学特色等方面都展现出檄文的独特风貌。

    2023年01期 No.145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论曹植的怨女弃妇诗

    王珍;

    文章将曹植对“怨女”“弃妇”描写的诗歌统称为“怨妇诗”,并从“怨妇诗”的创作成因、主要内容、怨妇的独特形象以及“怨妇诗”的创作手法四个方面,分析曹植“怨妇诗”的特点。曹植的“怨妇诗”在继承“怨妇诗”传统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独特遭遇,丰富了“怨妇诗”的内涵,使得其“怨妇诗”独具个性。

    2023年01期 No.14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试论清人之明词评点体系

    李明红;

    除词话、序跋外,清人也利用评点这一批评方式对明词加以批评。与词话、序跋中对明词的严苛态度不同的是,清人评点明词的态度较为宽容,其中不乏许可与称赞。而梳理琐碎的评点,或可将清人对明词的评点体系归纳为明人词作风格、明词发展史观以及明词艺术手法三个方面。

    2023年01期 No.145 31-3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男权视角下的自我感动——浅析叶芝诗歌《当你老了》

    李雪雯;

    《当你老了》是英语诗人叶芝所创作的著名诗篇,传统解读大都认为该诗表现的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伟大爱情,但在采用了文本细读的方法并结合叶芝本人的生平经历与叙事学理论对该作进行剖析之后,诗中便会流露出包括自恋与怨恨的多种复杂感情,而这种感情特征与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男性本位立场也同样分不开关系。

    2023年01期 No.14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感性与理性——比较《九歌》《天问》的爱情描写

    张筱靖;

    屈原的《九歌》和《天问》都涉及了对爱情、对婚姻的描写,但由于屈原不仅受到了巫文化的熏陶,而且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浸染,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屈原笔下的作品也表现出感性与理性,自由与规范,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等差异,从中也可以看出屈原本人对理想爱情的要求:忠贞不渝,专一执着。

    2023年01期 No.145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 近十年《文心雕龙·辨骚》篇研究综述

    赵琳;

    近十年发表在各刊物上的《文心雕龙·辨骚》研究性文章共30篇,本文按内容将其分为八类,分别为博徒问题、归属问题、奇正观、宗经观、通变观、对比研究、主旨研究和其他研究。在每一分类中对涉及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是创新点简要介绍,以达到方便读者了解近十年《辨骚》篇研究状况之作用。

    2023年01期 No.14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从空间视角论“堂庑特大”

    张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堂庑特大”评价冯延巳词,说明冯词较花间词的开拓之功,但王国维未言明其具体含义。历来论者多从“思想深度”“忧患意识”及“境界”“意境”两方面进行阐述。本文尝试以“堂庑”二字天然蕴含的空间本意为研究视角,对此问题再做探讨。从此视角切入,立足于冯词文本,选取“花间鼻祖”温庭筠词作为对照,可发现冯词的“堂庑特大”表现为现实空间上描写场景的扩大以及通过梦境、想象、回忆等途径向非现实空间的延伸和扩展,从而造就了更为广阔的词境,呈现了“堂庑特大”的面貌。

    2023年01期 No.14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文化集萃

  • 以无待得逍遥——庄子《逍遥游》的哲学之美

    楚湘云;

    《逍遥游》位居《庄子》之首,可谓开宗明义之篇。古今以来,诸多学者对庄子的逍遥思想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认识,他们对庄子哲学的演绎和阐发也极大程度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昌盛,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些对于庄子逍遥思想的论断其实曲解了庄子的本义,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逍遥游》的理解。《逍遥游》中庄子并没有直接提出“无待”的概念,可全文所有论证其背后最深层次的指向都是“无待”这一核心思想。惟“无待”方能逍遥,达到“无己、无功、无名”这一最高人格境界,获得精神的绝对自由。“无待逍遥”不仅体现了道家生命哲学的本质特征,也为后人寻求心灵解放、摆脱欲望束缚提供了方法与路径。

    2023年01期 No.145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先秦诸子论辩中人物形象对思想的承载——以伯夷、叔齐在儒、道、法三家的形象流变为例

    侯雨彤;

    先秦时期,群雄逐鹿、礼崩乐坏,经济、社会的剧烈变革带动思想文化迅速发展,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其对政治、军事、伦理等方面的见解。作为阐明思想的方式,诸子著作中的论辩思维与技巧受到更加广泛、深刻的关注。作为论辩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子著作中对同一人物形象的不同表述,体现了其对百家思想的承载。本文将从《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四部作品出发,分析文本中呈现的伯夷、叔齐形象,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中承载的思想文化内涵。

    2023年01期 No.145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杨小娟;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以此为基础,本文通过阐释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相关内容,论述其对于当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

    2023年01期 No.14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释常谈》“鲜粧帕服”词语考释

    李品一;

    《释常谈》是北宋时期的俗语词书,全书共三卷126则俗语词,内容丰富,涉猎范围广。文中选取了《释常谈》中“鲜粧帕服”该服饰相关词汇,对其从来源、词义内涵和形制等方面加以考释:“鲜粧帕服”当指女子施粉黛妆容鲜丽、着以抹额为特点的盛服。

    2023年01期 No.14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论《千字文》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刘克汉;

    《千字文》是在重视教育的思想下编撰而成的,它的编撰受到了当时流行文学风格的影响,贯穿的是在当时社会占据重要地位的儒家思想,这是其诞生后深受欢迎以及能够流传千年不衰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至今,《千字文》仍然有很多现实的价值值得开发和借鉴。

    2023年01期 No.145 59-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论语》中孔子的反思式教育思想研究与启示

    易巧;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古代乃至现代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经典之作,其记载了孔子和弟子的对话,凝聚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孔子将不间断的自觉的反思式教育思想贯穿在了“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对后世具有启示作用。

    2023年01期 No.145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范式特征及其局限

    钱朴;

    中国古代科学水平在秦汉时期已跃居世界前列,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却逐渐式微,从领先于西方转为追逐西方的脚步,这一现象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范式在科学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科学范式亦有其独特性,既推动了古代科学自先秦至晚明的蓬勃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近代科学的产生。通过归纳、分析范式的特征及其成因,能够发现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对当代科学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023年01期 No.145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 安土桃山时代日本茶道定型的原因探析

    徐爱琴;

    在日本茶道的发展史上,安土桃山时代是日本茶道发展最终定型的重要时期。处于该时代的茶人千利休作为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对日本茶道理论的发展贡功勋卓著。在这茶道实现历史性飞跃发展的背后,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的贡献不可忽视,同时其他历史原因也引人深思。茶道最终定型也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安土桃山时代背景下的时代因素则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特定的社会环境、禅宗的推动及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本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全面分析推动茶道定型的历史因素。

    2023年01期 No.145 70-7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文艺观察

  • 郑板桥三段论——物与美的探析

    叶家明;

    文章以清人郑燮(郑板桥)三段论来探析与解释艺术的三重世界观,分别是客观自在之物、主观心灵之象、创造艺术之美。这三层可直面循环亦可迂回循环,本文以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解析此论点。

    2023年01期 No.145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 《画诀》品评观念析论

    顾冉冉;

    明代遗民龚贤《画诀》是一部关于山水画法之作,教学方法既切实也有科学性,至今仍有参考、借鉴价值,对初学者很切实用。龚贤善于汲取众家所长,又善于在实践中融合自己对大自然的体会,以“造物为师”,身体力行。《画诀》言简意赅地叙述了山水画表现的形式问题,但不可被轻易地看作一般的课徒口诀技法理论,内中包含丰富的审美经验和画学价值。本文将结合龚贤的山水画艺术特色以及其绘画思想对《画诀》中所体现的品评观念进行探究。

    2023年01期 No.14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从小说到电影——以张艺谋五部作品为例

    路筱爽;

    张艺谋导演是一个热衷于改编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导演,他的作品极具个人特色,开拓了文学影视化的道路。以《红高粱》《活着》等五部改编的作品为例,张艺谋主要从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对原作进行了改编,与原作相比风格迥异,改变后文学更加适合以图像的方式呈现。五部作品都呈现出与传统文化的紧密契合,并对时代中沉浮的小人物表现出特有的关怀,且对特定历史进行了深入反思。通过分析解读张艺谋导演的文学改编作品,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文学改编电影的优缺点,能够更理性地看待电影文学改编和电影对文学传播的影响。

    2023年01期 No.145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 浅谈中国各时期音乐类期刊的发展

    陈灵犀;

    中国音乐期刊的出版发行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考古发现远在商周时期有关音乐文献的记载,到现今社会主义新时代音乐报刊呈现的多元化、数字化的千年历程中,音乐报刊承载了记录音乐事件、音乐传播、音乐研究与探索、音乐教育、音乐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音乐报刊在传播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社会政治变革影响,同样肩负了政治责任。尤其在近代时期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中国报业迅速发展壮大,音乐期刊也从无到有,承上启下,推动了我国音乐专业化的展开,也为今后市场经济下音乐期刊的繁荣发展打下了牢固根基。

    2023年01期 No.145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 永嘉昆剧《杀狗记》的当代改编

    孙雪;

    永嘉昆曲传习所于2003年排演的昆剧《杀狗记》,使得古老的南戏作品《杀狗记》再次呈现在舞台之上。永昆《杀狗记》省去了部分情节和角色,紧紧围绕“杀狗”这一中心情节展开表演,塑造了刘龙卿、胡子传、杨月真、孙华、孙荣这五个生动的角色形象。且在原本“妻贤夫祸少”的主旨思想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了符合当下社会的价值观念。加上舞台布景及灯光的运用和唱腔的配合,使经典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2023年01期 No.145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 国漫产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刘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介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态不断更新换代,动漫这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化产业、媒介产业中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我国动漫产业和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以及二者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阐述,分析和探索了国漫产业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2023年01期 No.145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文化传播

  • 生态翻译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以《许渊冲译杜甫诗选》为例

    李昕;

    中国古诗英译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本文选取《许渊冲译杜甫诗选》为研究对象,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视角分析许渊冲对于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的选择,为翻译初学者尝试诗歌翻译提供思路。

    2023年01期 No.145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闵福德《道德经》英译本分析

    李俊叶;胡洋;

    《道德经》以其内容玄妙深邃而名扬海内外,有诸多译本出现。2018年由英国汉学名家闵福德(John Minford)翻译的《道德经》经企鹅出版社发行问世,该译本也是闵福德最新的翻译著作。本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针对闵福德在译者素养和三维转换程度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该译本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具有研究价值。

    2023年01期 No.145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认知隐喻视角下《孔雀东南飞》的隐喻翻译对比研究

    宋玥涵;

    从修辞手法到认知模式的转变,隐喻研究逐渐和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隐喻的翻译研究也从语言层面的转换上升到了思维层面的传递。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孔雀东南飞》韦利和许渊冲英译本中隐喻翻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韦利侧重于直译喻体加释义、扩展喻体的翻译方法,而许渊冲倾向于转换喻体和省略喻体。无论运用何种方法,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原文和译文喻源域的成功映射,让不同语言的读者在阅读时能获得相同的隐喻体验。

    2023年01期 No.145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冬奥会宣传片的翻译研究

    梁惠鹏;常呈霞;

    北京冬奥会是世界性的体育文化盛会,是展现我国形象、提振民族精神的有利契机,对我国传统文化外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而冬奥会的宣传极为重要。本文基于张德禄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大层面综合分析了三部北京冬奥会宣传片中的英文字幕翻译,探究译者是如何借助多种模态来共同体现源语意义,弥补翻译造成的意义缺失,以期为翻译宣传片提供些许建议和启示。

    2023年01期 No.145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译者身份、文本选择和海外传播路径的研究——以《西游记》为例

    周萍;

    《西游记》的英译在世界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该著作英译本的影响力大多集中于汉学学术圈,不太为普通大众所知,导致其对外传播遭遇了一定的困境。本文试图从译者身份和文本选择两个方面探究原因,在明确以上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后,重视文化差异和读者接受心理,着重利用国际资源,结合多模态探索更多目标读者喜闻乐见的海外传播路径,以期有助于《西游记》以及更多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及国际传播。

    2023年01期 No.145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文化综合

  • 湖北恩施方言语音概况

    蒋静;

    恩施方言在中国方言区域归属上属于官话区域内的西南官话,语音系统简洁明了。本文从音节结构中声母、韵母、声调3个方面分析恩施方言内部的差别及与共同语的异同,分析描述出恩施方言的语音概况。

    2023年01期 No.145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探析

    周力;刘刚田;冯沁妮;

    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创产品肩负着宣传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是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创新源泉。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二里头遗址的保存者,见证了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被誉为“最早的中国”。通过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现状分析,对其文化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分类,构建了完善的素材资源库,并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希望通过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探析,为其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设计思路,进而推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传播和发展。

    2023年01期 No.145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关于国内博物馆文创的现状及创新发展的思考

    曹慧;段晴仪;周梅;

    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传播博物馆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打破文物局限,扩大文化外延的阶段。文创产品不仅能有效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促进公益性文化建设,更是增加博物馆创收的有效手段。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进行考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当下国内博物馆文创行业现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将从产业现状、特例研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为今后博物馆的发展道路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2023年01期 No.145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语义学研究综述

    姜武晨;

    本文分别从形式语义学、结构语义学、历史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四个方向来论述其各自的发展过程和目前的研究使用情况。通过对比发现,现阶段语义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理论是认知语义学,其次是形式语义学、结构语义学和历史语义学。因此可以说认知语义学是目前语义学的研究热点,这一点与语言学的研究现状是一致的。

    2023年01期 No.145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武威市凉州区乡村地名文化浅析

    李元辉;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乡村地名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显示出独特而鲜明的地域特色。从宏观而言,凉州区乡村地名具有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军旅文化、交通文化、历史文化、姓氏文化等特征。加大凉州乡村地名文化的挖掘、保护、宣传力度,保护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1期 No.145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流行语“打工人”探析

    王姿若;

    “打工人”作为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属于旧词新用。“打工人”用一个形式表示两种意义,流行语“打工人”凸显了“打工的人”这层意义。流行语“打工人”和早期“打工人”在理性义和色彩义上都有差别。其流行与网络媒体的发展、词语本身的趣味性和创造性以及词语所传播的能量价值等原因相关。

    2023年01期 No.145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短语“一条好汉”选用量词“条”的原因探析

    郭茜;

    在现代汉语中,人们经常会说“××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敬你是条汉子”等,其中“好汉”“汉子”为何是用量词“条”而不是其他量词“位、个”等,本文主要探析选用量词“条”的原因,首先分析解释“条”作为量词的发展与历史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并且逐步趋于完善;其次是用量词“条”来修饰“好汉(汉子)”的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汉”字的本义限制、“汉子(好汉)”的形象特征和“汉子”原有的贱称之意。

    2023年01期 No.145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基于SFIC模型的南涧彝族跳菜保护协同治理研究

    杨颖;

    南涧彝族跳菜作为我国优秀少数民族非遗,其保护和发展一直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基于SFIC协同治理模型构建南涧彝族跳菜保护的协同治理模式,包括起始条件、制度设计、催化领导、协同过程。同时,基于SFIC模型构建SFIC的南涧彝族跳菜保护中协同治理综合模型,通过协同行动器和协同驱动器分析南涧彝族跳菜保护过程中的协同过程,探讨非遗保护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建设南涧彝族跳菜保护的协同治理体系,以期为非遗保护的协同治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3年01期 No.145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国内中国文化符号研究述评

    胡方慧;

    中国文化符号是中国人民改造自然和精神世界成果的集中体现和象征符号,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化符号。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梳理了中国文化符号研究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然后基于批评性分析对现有研究进行讨论和评析,并对未来中国文化符号研究做出展望。

    2023年01期 No.145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诗人戏剧翻译家的情感(书信)代码解密——《朱生豪情书》方言词语现象解读

    胡德义;

    源远流长的吴文化是滋养朱生豪成长自始至终的土壤。朱生豪最初就从区域文化厚重的“母体”中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与地处吴语区的嘉兴地域文化之联系自然也就相当紧密。朱生豪在写给宋清如的大量书信中,曾用了不少嘉兴方言。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应与朱先生本人是在嘉兴长大的不无关系。本文以《朱生豪情书》为例,对朱生豪在书信写作中使用方言的现象进行了解读:鉴于平生从未走出过长三角的这一事实,随着朱生豪从小习得的母语对他具有悠久、潜在的影响,他不自觉地对嘉兴方言产生了心理依附。从朱生豪写给爱人的书信和留给后世的译作中随处可见嘉兴方言被用的踪迹,这当然与作者本身个人经历密不可分,由此我们也可看到其意识深处与其所处的区域文化的天然联系。

    2023年01期 No.145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今古传奇学术出版中心征稿启事

    <正>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通俗文学期刊集团,曾多次荣获中国期刊奖、百种社科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湖北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奖及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旗下有《今古文创》《新楚文化》等学术类期刊,《今古传奇·传统版》《今古传奇·纪实版》《今古传奇·人物版》《今古传奇·武侠版》《新传奇》等文化休闲类报刊。集团已实现多种经营并举,涵盖报刊、图书出版、广告、数字新媒体等领域。

    2023年01期 No.14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孙杨作品

    孙杨;

    <正>~~

    2023年01期 No.145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7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