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诗经》的现代阐释与民间文学观念的建立

    暴雪停;

    孔子删定《诗经》,配以雅乐,赋其大义,传述礼乐,以经垂教万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经学是理解《诗经》的重要路径。《诗经》的经学阐释代不乏人,然而,唐宋以降,疑诗者不绝如缕。晚清以来,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诗经》阐释发生深刻的现代转型。随着清朝覆灭、科举制度取消、经学科废除,以及西方现代学科的引入,《诗经》或被史学化,乃至史料化,或被文学化,进而被视为民间歌谣。闻一多、顾颉刚等人带有民俗学色彩的《诗经》阐释,确立了民间文学观念,并由此推动民间文学实践,为民间文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023年03期 No.14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界岭”有界爱无界——析《天行者》中“界岭”的象征意义

    郭雨欣;

    “界岭”是刘醒龙茅奖作品《天行者》中贯穿叙述始终的重要意象,具有丰富的隐喻色彩和象征意义。界岭既象征着余校长等民办教师艰难转正的命运之界,也在城与乡的对立隔绝中揭示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差异。而界岭有“界”,爱却无界,生活在界岭的教师们于艰苦环境和坎坷命运之下依然心怀良知,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的圣歌。通过界岭象征意义的分析和文本主旨的解读或对当下作家的文学创作有重要启示。

    2023年03期 No.14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吴贞姬短篇小说《中国街》女性形象的关系状态研究

    黄莉莎;

    韩国女性主义文学家吴贞姬的短篇小说《中国街》是以朝鲜战争结束后的韩国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中出现了姥姥、妈妈、梅吉姐姐三个女性形象,她们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女性的缩影。在韩国传统男权文化的束缚下,小说中的三位女性既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又不自觉地屈从于以男性为中心社会价值观,使女性形象变得矛盾而又复杂。本文通过韩国女性是如何处理婚姻关系和母女关系的问题角度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2023年03期 No.14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陆游诗歌中部分星象意象浅析——以天文模拟软件Stellarium为工具

    黄雅丽;

    陆游的诗中星象意象的研究成果较少,近年来兴起的数字人文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以天文模拟软件Stellarium为工具,模拟陆游诗中的星象意象,试图区分意象写实与用典的边界,挖掘种种天象线索,进一步明确诗歌创作系年,为深入理解和启发新解提供重要依据。

    2023年03期 No.14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 《西游补》叙事特色与主题探析

    李嘉鑫;

    《西游补》成书于明末清初,是董说创作的神魔小说。该作品以行者之“梦”为叙事主线,叙述行者在梦中的离奇经历。作为《西游记》续作中成就最高的一篇,《西游补》情节离奇怪诞、出人意料,具有意识流特点,但各情节衔接流畅,合乎逻辑,叙事手法高超。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分析作品叙事特色,并根据董说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揭示《西游补》的思想主题。

    2023年03期 No.14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分析安托瓦内特话语权威的建构

    赵亚丽;

    简·里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认为是加勒比海地区的文学之母。《藻海无边》(以下简称《藻》)这部作品使她声名鹊起,并获得了英国皇家文学会奖。简·里斯的《藻》被认为是夏洛特·布朗特的《简·爱》的前篇或姐妹篇。里斯在《藻》中构建了《简·爱》中罗切斯特疯掉的第一任妻子安托瓦内特(以下简称安)的一生,给予这个“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个能够走出阁楼去诉说真相、去让世人听见她的声音的机会。基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本文将分析讨论《藻》中女主人公安的话语权威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形式与内容,即叙事结构和女性发声。叙事结构包括:安的第一人称叙事(准确来说是第一人称回顾性角度)和罗切斯特的不可靠叙事。这两种叙事策略都使得女主人公安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威。女性发声包含两点:第一,通过拒绝改名为贝莎,安建构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这为她话语权威的建构奠定了基础;第二,小说中安和罗切斯特交替发声,这种模式打破了《简·爱》中由罗切斯特发声的单一模式,这挑战了男性话语权威,进而增强了女性话语权威。

    2023年03期 No.14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乔伊斯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对比——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到灯塔去》为例

    刘悦;

    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位作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又有其各自独到之处,本文旨在对乔伊斯和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进行对比,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到灯塔去》为例,从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三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运用意识流创作技巧的异同点,既能加深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能从中发现乔伊斯与伍尔夫意识流作品的美学差异,更希望唤起现代人对于内心的关注,进而思考自我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2023年03期 No.147 22-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论《琵琶记》中蔡伯喈和赵五娘的错位形象

    周思恩;

    《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之祖”,在剧中,高明将蔡伯喈和赵五娘置于错位的处境,从性格内核、个人处境、他人认同这三个主要方面塑造出两人的错位形象。蔡伯喈作为男性却被动懦弱,赵五娘作为女性而柔韧坚强,这样对比鲜明的形象错位,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男强女弱的固有认知,使人物的性格内涵复杂化,同时也展现出高明对人性的包容,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2023年03期 No.14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文学研究

  • 鲁迅小说中的病痛与死亡描写分析

    孔德荣;王建勇;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座丰碑,鲁迅先生的创作无疑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大步向前发展。他在文学界的横空出世,犹如清醒的人彷徨后的呐喊,一种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愤懑,犹如复苏的灵魂在黑夜里控诉与诅咒。鲁迅先生对人性强烈的批判,对灵魂的无情鞭挞,对民族劣根性的尖锐讽刺,可谓针针见血,甚至可以说解剖得血肉模糊。

    2023年03期 No.14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创伤理论视角下迟子建《烟火漫卷》的创作

    李奕潼;

    迟子建的长篇新作《烟火漫卷》饱含了作家对生命的关注与深情。小说中的人物都各自背负着沉重的枷锁。从创伤理论视角对迟子建《烟火漫卷》的创作进行阐释,分析人物行为和心理的深层原因,创伤修复、自我救赎的方法,以期体会迟子建的生命观,探求其笔下生命的存在本质。

    2023年03期 No.14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认知诗学视域下泰戈尔诗歌中的隐喻构建和主题探析

    丁雯;

    认知诗学是一门兼容了认知科学与文学优势的新兴学科。本文以认知诗学为研究视角,选择了泰戈尔的作品为分析文本,对其中的隐喻使用和主题建构进行了探究。发现泰戈尔善于使用植物隐喻,并借诸多自然界中的微小事物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死、爱情、善恶和家国的价值观念,使他的诗歌散发着哲学智慧的光辉,具有和谐统一的美学。

    2023年03期 No.14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明末清初檄文文体功能研究

    刘效言;

    源于功用是中国古代文体生成的基本方式之一,公文文体在长期应用过程中逐步演变,直至最终定型,都会逐步规范化、专门化,大多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语境,以及承担的具体功用,这也是该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明末清初之际,檄文迎来新一轮创作热潮,其往往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承担着晓谕、声讨等诸多不同的现实功用,本文将结合檄文文本,对具备晓谕劝降、声讨揭露及游戏讽刺三种不同文体功能的檄文进行对比研究。

    2023年03期 No.14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 《诗经》中兔狐意象比较研究

    李怡聪;罗欣月;赵歆雨;

    自孔子提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主张后,使用博物学解释《诗经》中的动物之法开始使用。兔意象和狐意象在中国文化中频频出现,是《诗经》中重要的动物意象。尽管《诗经》中的动物意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传统经学的桎梏被打破,从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角度分析《诗经》动物意象已经颇有成效,但由于《诗经》中动物意象数量庞大,至今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究,兔狐意象是其中的典型。兔狐意象从主客观意象的角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主观意象与客观意象,将这两种意象按照主客观意象分开,可以分别发现兔狐意象在《诗经》中价值认知的异同(兔主要在于食用价值,狐则是因其皮毛珍贵),了解到兔狐相似的狡猾特征的不同内涵,从结网严密、狡猾自由、唱跳猖獗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也能看到兔狐相似的意象特征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狐的荒淫无道、不详邪恶、独居孤寂等特征,能够了解到狐的象征意义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对后世文艺作品的影响,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两种意象在《诗经》中的深层内涵。

    2023年03期 No.14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论“三言”“二拍”的时代价值

    杨晨阳;

    “三言”“二拍”分别是由明代文人冯梦龙和凌濛初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内容驳杂,包含甚广,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堪称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世态人情图和市民生活的风情画。“三言”“二拍”反映、迎合当时的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其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言”“二拍”作为明代话本的集大成之作,既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如说教意味浓厚等,这是与作品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但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是不可抹杀的。

    2023年03期 No.14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 井原西鹤与李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爱情观比较

    代春艳;

    日本近世文学主要特点是以庶民为主体,注重人性的追求及迎合现实。在文学大众化背景下,读者层扩大,以井原西鹤为代表的“浮世草子”日益受到町人阶层的欢迎。在其代表作品中,有很多都描写了江户时代的女性个人情感。唐朝是中国诗歌繁荣的一个标志性时期,从《唐诗三百首》就可见盛唐及晚唐时的诗歌盛况。在代表性诗人李白的诗歌作品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思妇闺怨诗,从中可以体会到唐朝女性的个人情感抒发。通过分析两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来比较、探究中日文学中的女性爱情观差异。

    2023年03期 No.14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从杜甫诗歌中探讨其艺术审美观

    杜珍珍;

    杜甫作为有唐一代伟大的诗人代表,其极高的诗歌成就受到后世的学习与借鉴。但杜甫除了是诗人的身份之外,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鉴赏家。他在书法、绘画方面的赏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艺术的感知力离不开家学渊源、环境熏陶以及在这些方面颇有成就的好友的带领,形成了瘦硬通神的审美理论,并且他的审美观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年03期 No.14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福柯的文学观

    黄嘉琪;

    在福柯看来,文学是西方社会强制日常生活进入话语层面的庞大规约系统的一部分,它受权力的挑拨与煽动,以揭露日常生活中最隐匿、最寻常的部分为自身的伦理规则;同时文学也将所谓的边缘群体带入了权力的视线范围之内,使得这些独特的个体生命经验得以被合法化地表述出来。在这一层面来看,文学不仅与权力、话语相关,也与“自我技术”相关联,对文学的理解也需要放置在与自我实践相关的框架之中。通过对文学这一独特位置的模糊确定,福柯想要说明的是,文学或许能够使人们反抗现下强加于个体之上的主体真相,从而促发新的主体性。

    2023年03期 No.14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文化集萃

  • 山东金代碑刻文献研究综述

    刘赛飞;

    迄今为止,学界尚无专门著录山东金代碑刻和以此为研究对象的专著问世,但在对山东金代碑刻的篇目整理、碑文释读、补史校史、书法艺术等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山东省为地域界限,对历年学界著录和研究山东金代碑刻的情况进行概述总结。

    2023年03期 No.14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北宋对“风闻言事”的限制及其影响

    任菾菾;

    宋代完善的台谏制度对宋代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甚有“宋成也台谏,败也台谏”的说法。而“风闻言事”,作为北宋台谏的一项重要特权,在北宋的政治格局变化中,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北宋“风闻”环境宽松的情况下,言官也不能毫无顾忌地进言,统治者对其做出了一些限制。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人治”的特点,“风闻言事”所发挥的作用虽不如预期,但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023年03期 No.14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钱粮亏空 大厦将倾——刘凤云《钱粮亏空:清朝盛世的隐忧》评介

    郑彦凌;

    刘凤云的《钱粮亏空:清朝盛世的隐忧》在国家政治的视野下,基于康雍乾嘉道五朝发展的大势,梳理钱粮亏空案的演进脉络,主要依据官方文献分析清廷在解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等重大问题时的成败得失。从该书使用相对可信的官方文献和宏观的研究视角出发,探究长时段之下历史叙述体系在财政史书写中的运用,透析清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2023年03期 No.14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 《论语》与生命教育

    高阳;

    当今,生命教育尤为重要。回归经典文本《论语》,重温古人慧言,汲取生命智慧,正确认识生命教育中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维度,正视生命、珍视生命、敬重生命,与己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以传统文化映照当下生活,实践生命价值的丰盈与意义。

    2023年03期 No.14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东汉时期宦官研究

    孙佳南;

    宦官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内侍奉皇室的官员,本是日常生活方面的事务官,但随着汉朝皇权的不断加强,宦官的地位也出现了上升。东汉时期甚至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东汉和帝以后,宦官的实力更是不断膨胀,他们利用皇帝早崩、新帝年幼、母后垂帘听政的这一特殊时期的政治特点,将其权力合法化。本文以东汉时期宦官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东汉宦官的概述,通过详细考证、全方位地考察对东汉时期宦官阶层的任职、封爵的原因、最终结局以及特点有了较为清晰地梳理。分析了宦官之所以能够参与到权力斗争的原因和东汉时期宦官专权的特点,这有利于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东汉时期宦官这一特殊群体。

    2023年03期 No.14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浅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意蕴

    向永慧;李雪玉;

    目前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全球生态危机愈发严重。中国古代思想对于世界各国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习总书记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明确人与自然共同体的核心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前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困境,从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中天人合一、知止节用、当观其全和以人为本等几个观念进行深入思考,对推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23年03期 No.14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 孟子“浩然之气”再议

    李青豪;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不凡的人生经历和教育经历使其形成了浩然之气的人格。通过对浩然之气的本体特征、修养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浩然之气具有至大至刚以及道义互相影响或渗透的特征,发现持志、知言、集义可以养气。通过对浩然之气人格体现进行分析,发现其在顺境和逆境中均有体现,顺境不忘乎所以,逆境不妄自菲薄。

    2023年03期 No.14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尹湾汉简》“蜚(飞)楼行临车”名物词考

    李杰唯;

    《尹湾汉简》中出现的名物词涉类庞杂,其中第6号木牍为《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籍簿》,其中记载了各种成帝永始四年间的兵车与武器。本文针对简牍中“飞(蜚)楼行临车”这一名物词,对“蜚(飞)楼行临车”名称的由来、车体的形制、用途进行考证,并利用其他史料典籍佐证。

    2023年03期 No.14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文艺观察

  • 浅析电影《波斯语课》中的语言现象

    郑婉玉;许明杰;

    语言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构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生活处处有语言。反纳粹主义影片《波斯语课》以“语言拯救生命”为主题,叙述了一场以语言作刃,以吾之痛还诸汝身隐秘而伟大的复仇。文章从语言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语言的本质、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以及语言学习标准等方面浅析了影片中的语言现象,以期为在语言学视域下的影视作品分析提供一些参考。

    2023年03期 No.147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尽职之乐”与“平庸之恶”——符号矩阵视阈下电影《德语课》解读

    屈巧红;

    《德语课》是德国著名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享誉世界的一部小说,2019年德国导演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把它再次搬上荧幕。影片故事以小镇中人物的荒诞行为为出发点,揭示二战背景下普通民众的麻木冷漠以及作为纳粹爪牙的“小公务员”根深蒂固的“尽职之乐”。本文从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入手,解读电影《德语课》中复杂的人物矛盾关系,并进一步挖掘深藏其中的“平庸之恶”。

    2023年03期 No.147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 布莱希特《四川好人》对中国元素的借鉴与重塑

    张凯敏;

    布莱希特是一位德国的戏剧家,其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兴趣,并将中国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借鉴的过程中,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重塑《,四川好人》这部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国文化对于布莱希特的影响。

    2023年03期 No.147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 道法自然——道家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陈梦晴;吴卫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美学在传承中,影响力不断加深,其中道家美学思想在现代设计中产生了新的设计指导作用。道家的美学思想强调尊重自然,在现代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自然环境日渐重要,自然界中许多美的形态被设计师所借鉴,人类从这些形态中探索自然,从而影响着现代设计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道家美学思想“道法自然”的剖析,探讨其遵循自然的美学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以期对处理现代设计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思路。

    2023年03期 No.147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 变异学视角下美国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分析

    勤寅;

    花木兰不仅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也是美国迪士尼系列电影Mulan中的主人公。本文以比较文学变异学为视角,从形象与文化两方面探讨了美国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特殊一面,分析了花木兰形象以及中国文化元素发生变异的原因:导致花木兰在两国文化中呈现出差异性的是文化过滤的结果,也就是文化传播过程中创造性吸收的结果。

    2023年03期 No.14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清代政治视域中的四大民间传说

    孙燮洋;姚久燕;

    清代是四大民间传说发生演变的重要时期。清代政府以其正统化的思想重新塑造儒家思想,使其神圣化的人格形象得以顺利融入传说,愚昧大众对其顶礼膜拜,实现统治之合法性。统治者积极寻找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中的共通符号,强调“满汉本是一家”的观念,顺理成章地宣扬其道德观和世界观,实现统治之合理性。当政者使道德教化进一步复杂化和系统化,以忠孝节义为主题宣扬清代统治的正统性,培养朝廷的忠臣和顺民,实现统治之有效性。清代政治视域影响下的四大民间传说,以其自身的娱乐性和通俗性渗透到下层社会,成为统治者宣扬正统的有效工具,从而达到全面控制社会的目的。

    2023年03期 No.147 96-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文化传播

  • 潮剧外宣翻译:现状与策略

    黄映雪;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优秀剧目众多,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以英语为载体,把中国传统戏曲译介给全世界,是促使中国戏曲“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潮剧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潮剧的外宣翻译应在保护潮剧文化传承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外宣目的、受众的需求灵活采用翻译策略,有效地促进潮剧文化的对外传播,从而促进中国戏曲“走出去”。

    2023年03期 No.147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匆匆》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以张培基、朱纯深译本为例

    李俊叶;李晋逸;

    尤金·奈达在功能对等理论中提到,翻译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建立一种语言信息传递的桥梁。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张培基和朱纯深译本《匆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就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展开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两种译本虽然都不同程度上体现功能对等原则,但二人在词汇选择和句子处理方面各有千秋:张译注重词汇的选择,即意义的对应;朱译则倾向于句子结构的工整,力求韵律美。

    2023年03期 No.147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活着》英译本中粗俗语英译研究

    姜祎帆;

    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粗俗语,且每种语言中的粗俗语还会带有自身独特性,使其区别于其他语言。同时,粗俗语是某些文学作品中表达人物情感和推进故事情节的重要载体。如果对此的翻译没有采用得当的方法,就会使翻译效果大打折扣,使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与作者的风格都产生偏差。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动身剖析白睿文版译本To Live,从而探讨文学作品中粗俗语的翻译策略。

    2023年03期 No.147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功能对等视角下字幕翻译研究——以《狙击手》为例

    陈瑶;

    当前,影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对中华文化输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字幕翻译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简洁凝练。2022年新春贺岁档《狙击手》的英文字幕翻译流畅传神,从目标语观众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充分展现出“冷枪冷战”运动中川军冲锋陷阵的英勇模样。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视角研究该部影片的字幕翻译,学习如何从省译、增译、归化等不同角度精准巧妙地传递源语信息,更好地为目的语受众服务。

    2023年03期 No.147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研究

    王菁伟;

    翻译民族历史文化书籍对传播民族文化和推广民族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通过“多维”转换实现适应与选择的活动。笔者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维”转换视角分析徐穆实英译本,以期为运用“三维”转换研究民族历史文化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年03期 No.147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浅析电影字幕英译中归化异化策略的运用——以《送你一朵小红花》为例

    伍安琪;

    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电影业飞速发展,许多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进入外国市场。电影作品如同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之一。本文以《送你一朵小红花》为例,分析该影片字幕英译的特点,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字幕英译中的具体运用及指导作用。

    2023年03期 No.147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文化综合

  • 《醒世姻缘传》中的“没的”

    郑洋;

    《醒世姻缘传》人物对话语言里常见“没的”一词。其中“没的”分别是副词性“没的1”、动词“没的2”、名词性结构“没的3”。语义上,三个“没的”都具有表否定的基本语义;语用功能上,“没的”常发挥强化和揣测功能,并具备较强的口语色彩,在口语里分布广泛,并在不同性别、身份、性格人物的对话里分布有所偏向。

    2023年03期 No.14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看“凡尔赛文学”

    任贤;

    “凡尔赛文学”自2020年出圈以来,引起了不少讨论。笔者看来,从该文本的生产到复制和传播,再到受众对其的反应,整个过程都是交际双方在合作原则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表演和含义推理,本文试图对“凡尔赛文学”会话含义的产生进行分析,并借助模因论分析其复制传播的路径。

    2023年03期 No.14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探析网络用语的语义建构——以“汉语盘点”为例

    任佳敏;

    越来越开放的语言环境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了许多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本文以2016—2021年汉语盘点的网络用语为研究文本,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从这些词语的原型意义出发,分析探讨该词后来延伸出的其他含义,从语音变异和语义变异角度出发,对网络用语的语义建构进行分析,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2023年03期 No.147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 玄应《一切经音义》引扬雄《方言》考

    谢柯;高旭;

    玄应《一切经音义》一书中多处引用扬雄《方言》的释义作为解释佛教词语的辅注,将《一切经音义》中的引文与今本《方言》原文作对比,发现引文与原文之间并不一一对应。引文与原文间出现差异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作者一是在作书引用时误将郭璞注或者其他典籍当作《方言》正文,二是作者所见版本与今本《方言》不同。将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方言》引文与《方言》原文进行对比研究,对于还原《方言》古本面貌,纠正引文之误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期 No.147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传统“百岁岁”仪式的人类学解读——以晋北地区L村为例

    苏雅楠;

    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祭祀等各种各样的仪式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点话题。“百岁岁”仪式是晋北地区一种重要的仪式活动,即新生儿出生一百天时邀请亲朋好友共同为新生儿庆生。为了新生儿能够健康成长,在其出生一年之内父母会为孩子举行多个仪式,通过各种仪式为孩子祈福纳彩。这些仪式不仅是当地的民间信仰的表现也是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庆祝的方式各有差异。本文以晋北地区L村传统“百岁岁”仪式为个案,通过对仪式中的各项活动的参与观察,探讨“百岁岁”生日仪式所表达的思想及社会意义。

    2023年03期 No.147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中俄鱼文化的内涵比较

    王春晓;

    在中俄民族文化中,鱼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分析中俄文化中鱼形象的文化内涵,结合生活实践对中俄鱼文化内涵进行对比研究,并从历史、地理等方面对其异同点进行原因分析,有助于更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的特点,推进中俄文化交流。

    2023年03期 No.147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今古传奇学术出版中心征稿启事

    <正>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通俗文学期刊集团,曾多次荣获中国期刊奖、百种社科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湖北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奖及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旗下有《今古文创》《新楚文化》等学术类期刊,《今古传奇·传统版》《今古传奇·纪实版》《今古传奇·人物版》《今古传奇·武侠版》《新传奇》等文化休闲类报刊。集团已实现多种经营并举,涵盖报刊、图书出版、广告、数字新媒体等领域。

    2023年03期 No.14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无题

    吴明明;

    <正>~~

    2023年03期 No.147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7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