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雪停;
孔子删定《诗经》,配以雅乐,赋其大义,传述礼乐,以经垂教万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经学是理解《诗经》的重要路径。《诗经》的经学阐释代不乏人,然而,唐宋以降,疑诗者不绝如缕。晚清以来,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诗经》阐释发生深刻的现代转型。随着清朝覆灭、科举制度取消、经学科废除,以及西方现代学科的引入,《诗经》或被史学化,乃至史料化,或被文学化,进而被视为民间歌谣。闻一多、顾颉刚等人带有民俗学色彩的《诗经》阐释,确立了民间文学观念,并由此推动民间文学实践,为民间文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023年03期 No.14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郭雨欣;
“界岭”是刘醒龙茅奖作品《天行者》中贯穿叙述始终的重要意象,具有丰富的隐喻色彩和象征意义。界岭既象征着余校长等民办教师艰难转正的命运之界,也在城与乡的对立隔绝中揭示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差异。而界岭有“界”,爱却无界,生活在界岭的教师们于艰苦环境和坎坷命运之下依然心怀良知,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的圣歌。通过界岭象征意义的分析和文本主旨的解读或对当下作家的文学创作有重要启示。
2023年03期 No.14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黄莉莎;
韩国女性主义文学家吴贞姬的短篇小说《中国街》是以朝鲜战争结束后的韩国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中出现了姥姥、妈妈、梅吉姐姐三个女性形象,她们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女性的缩影。在韩国传统男权文化的束缚下,小说中的三位女性既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又不自觉地屈从于以男性为中心社会价值观,使女性形象变得矛盾而又复杂。本文通过韩国女性是如何处理婚姻关系和母女关系的问题角度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2023年03期 No.14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黄雅丽;
陆游的诗中星象意象的研究成果较少,近年来兴起的数字人文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以天文模拟软件Stellarium为工具,模拟陆游诗中的星象意象,试图区分意象写实与用典的边界,挖掘种种天象线索,进一步明确诗歌创作系年,为深入理解和启发新解提供重要依据。
2023年03期 No.14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 李嘉鑫;
《西游补》成书于明末清初,是董说创作的神魔小说。该作品以行者之“梦”为叙事主线,叙述行者在梦中的离奇经历。作为《西游记》续作中成就最高的一篇,《西游补》情节离奇怪诞、出人意料,具有意识流特点,但各情节衔接流畅,合乎逻辑,叙事手法高超。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分析作品叙事特色,并根据董说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揭示《西游补》的思想主题。
2023年03期 No.14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赵亚丽;
简·里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认为是加勒比海地区的文学之母。《藻海无边》(以下简称《藻》)这部作品使她声名鹊起,并获得了英国皇家文学会奖。简·里斯的《藻》被认为是夏洛特·布朗特的《简·爱》的前篇或姐妹篇。里斯在《藻》中构建了《简·爱》中罗切斯特疯掉的第一任妻子安托瓦内特(以下简称安)的一生,给予这个“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个能够走出阁楼去诉说真相、去让世人听见她的声音的机会。基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本文将分析讨论《藻》中女主人公安的话语权威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形式与内容,即叙事结构和女性发声。叙事结构包括:安的第一人称叙事(准确来说是第一人称回顾性角度)和罗切斯特的不可靠叙事。这两种叙事策略都使得女主人公安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威。女性发声包含两点:第一,通过拒绝改名为贝莎,安建构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这为她话语权威的建构奠定了基础;第二,小说中安和罗切斯特交替发声,这种模式打破了《简·爱》中由罗切斯特发声的单一模式,这挑战了男性话语权威,进而增强了女性话语权威。
2023年03期 No.14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刘悦;
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位作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又有其各自独到之处,本文旨在对乔伊斯和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进行对比,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到灯塔去》为例,从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三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运用意识流创作技巧的异同点,既能加深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能从中发现乔伊斯与伍尔夫意识流作品的美学差异,更希望唤起现代人对于内心的关注,进而思考自我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2023年03期 No.147 22-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周思恩;
《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之祖”,在剧中,高明将蔡伯喈和赵五娘置于错位的处境,从性格内核、个人处境、他人认同这三个主要方面塑造出两人的错位形象。蔡伯喈作为男性却被动懦弱,赵五娘作为女性而柔韧坚强,这样对比鲜明的形象错位,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男强女弱的固有认知,使人物的性格内涵复杂化,同时也展现出高明对人性的包容,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2023年03期 No.14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孔德荣;王建勇;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座丰碑,鲁迅先生的创作无疑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大步向前发展。他在文学界的横空出世,犹如清醒的人彷徨后的呐喊,一种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愤懑,犹如复苏的灵魂在黑夜里控诉与诅咒。鲁迅先生对人性强烈的批判,对灵魂的无情鞭挞,对民族劣根性的尖锐讽刺,可谓针针见血,甚至可以说解剖得血肉模糊。
2023年03期 No.14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李奕潼;
迟子建的长篇新作《烟火漫卷》饱含了作家对生命的关注与深情。小说中的人物都各自背负着沉重的枷锁。从创伤理论视角对迟子建《烟火漫卷》的创作进行阐释,分析人物行为和心理的深层原因,创伤修复、自我救赎的方法,以期体会迟子建的生命观,探求其笔下生命的存在本质。
2023年03期 No.14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丁雯;
认知诗学是一门兼容了认知科学与文学优势的新兴学科。本文以认知诗学为研究视角,选择了泰戈尔的作品为分析文本,对其中的隐喻使用和主题建构进行了探究。发现泰戈尔善于使用植物隐喻,并借诸多自然界中的微小事物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死、爱情、善恶和家国的价值观念,使他的诗歌散发着哲学智慧的光辉,具有和谐统一的美学。
2023年03期 No.14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刘效言;
源于功用是中国古代文体生成的基本方式之一,公文文体在长期应用过程中逐步演变,直至最终定型,都会逐步规范化、专门化,大多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语境,以及承担的具体功用,这也是该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明末清初之际,檄文迎来新一轮创作热潮,其往往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承担着晓谕、声讨等诸多不同的现实功用,本文将结合檄文文本,对具备晓谕劝降、声讨揭露及游戏讽刺三种不同文体功能的檄文进行对比研究。
2023年03期 No.14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 李怡聪;罗欣月;赵歆雨;
自孔子提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主张后,使用博物学解释《诗经》中的动物之法开始使用。兔意象和狐意象在中国文化中频频出现,是《诗经》中重要的动物意象。尽管《诗经》中的动物意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传统经学的桎梏被打破,从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角度分析《诗经》动物意象已经颇有成效,但由于《诗经》中动物意象数量庞大,至今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究,兔狐意象是其中的典型。兔狐意象从主客观意象的角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主观意象与客观意象,将这两种意象按照主客观意象分开,可以分别发现兔狐意象在《诗经》中价值认知的异同(兔主要在于食用价值,狐则是因其皮毛珍贵),了解到兔狐相似的狡猾特征的不同内涵,从结网严密、狡猾自由、唱跳猖獗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也能看到兔狐相似的意象特征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狐的荒淫无道、不详邪恶、独居孤寂等特征,能够了解到狐的象征意义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对后世文艺作品的影响,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两种意象在《诗经》中的深层内涵。
2023年03期 No.14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杨晨阳;
“三言”“二拍”分别是由明代文人冯梦龙和凌濛初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内容驳杂,包含甚广,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堪称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世态人情图和市民生活的风情画。“三言”“二拍”反映、迎合当时的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其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言”“二拍”作为明代话本的集大成之作,既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如说教意味浓厚等,这是与作品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但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是不可抹杀的。
2023年03期 No.14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 代春艳;
日本近世文学主要特点是以庶民为主体,注重人性的追求及迎合现实。在文学大众化背景下,读者层扩大,以井原西鹤为代表的“浮世草子”日益受到町人阶层的欢迎。在其代表作品中,有很多都描写了江户时代的女性个人情感。唐朝是中国诗歌繁荣的一个标志性时期,从《唐诗三百首》就可见盛唐及晚唐时的诗歌盛况。在代表性诗人李白的诗歌作品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思妇闺怨诗,从中可以体会到唐朝女性的个人情感抒发。通过分析两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来比较、探究中日文学中的女性爱情观差异。
2023年03期 No.14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杜珍珍;
杜甫作为有唐一代伟大的诗人代表,其极高的诗歌成就受到后世的学习与借鉴。但杜甫除了是诗人的身份之外,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鉴赏家。他在书法、绘画方面的赏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艺术的感知力离不开家学渊源、环境熏陶以及在这些方面颇有成就的好友的带领,形成了瘦硬通神的审美理论,并且他的审美观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年03期 No.14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黄嘉琪;
在福柯看来,文学是西方社会强制日常生活进入话语层面的庞大规约系统的一部分,它受权力的挑拨与煽动,以揭露日常生活中最隐匿、最寻常的部分为自身的伦理规则;同时文学也将所谓的边缘群体带入了权力的视线范围之内,使得这些独特的个体生命经验得以被合法化地表述出来。在这一层面来看,文学不仅与权力、话语相关,也与“自我技术”相关联,对文学的理解也需要放置在与自我实践相关的框架之中。通过对文学这一独特位置的模糊确定,福柯想要说明的是,文学或许能够使人们反抗现下强加于个体之上的主体真相,从而促发新的主体性。
2023年03期 No.14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刘赛飞;
迄今为止,学界尚无专门著录山东金代碑刻和以此为研究对象的专著问世,但在对山东金代碑刻的篇目整理、碑文释读、补史校史、书法艺术等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山东省为地域界限,对历年学界著录和研究山东金代碑刻的情况进行概述总结。
2023年03期 No.14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任菾菾;
宋代完善的台谏制度对宋代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甚有“宋成也台谏,败也台谏”的说法。而“风闻言事”,作为北宋台谏的一项重要特权,在北宋的政治格局变化中,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北宋“风闻”环境宽松的情况下,言官也不能毫无顾忌地进言,统治者对其做出了一些限制。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人治”的特点,“风闻言事”所发挥的作用虽不如预期,但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023年03期 No.14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郑彦凌;
刘凤云的《钱粮亏空:清朝盛世的隐忧》在国家政治的视野下,基于康雍乾嘉道五朝发展的大势,梳理钱粮亏空案的演进脉络,主要依据官方文献分析清廷在解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等重大问题时的成败得失。从该书使用相对可信的官方文献和宏观的研究视角出发,探究长时段之下历史叙述体系在财政史书写中的运用,透析清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2023年03期 No.14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 高阳;
当今,生命教育尤为重要。回归经典文本《论语》,重温古人慧言,汲取生命智慧,正确认识生命教育中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维度,正视生命、珍视生命、敬重生命,与己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以传统文化映照当下生活,实践生命价值的丰盈与意义。
2023年03期 No.14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孙佳南;
宦官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内侍奉皇室的官员,本是日常生活方面的事务官,但随着汉朝皇权的不断加强,宦官的地位也出现了上升。东汉时期甚至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东汉和帝以后,宦官的实力更是不断膨胀,他们利用皇帝早崩、新帝年幼、母后垂帘听政的这一特殊时期的政治特点,将其权力合法化。本文以东汉时期宦官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东汉宦官的概述,通过详细考证、全方位地考察对东汉时期宦官阶层的任职、封爵的原因、最终结局以及特点有了较为清晰地梳理。分析了宦官之所以能够参与到权力斗争的原因和东汉时期宦官专权的特点,这有利于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东汉时期宦官这一特殊群体。
2023年03期 No.14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向永慧;李雪玉;
目前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全球生态危机愈发严重。中国古代思想对于世界各国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习总书记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明确人与自然共同体的核心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前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困境,从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中天人合一、知止节用、当观其全和以人为本等几个观念进行深入思考,对推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23年03期 No.14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 李青豪;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不凡的人生经历和教育经历使其形成了浩然之气的人格。通过对浩然之气的本体特征、修养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浩然之气具有至大至刚以及道义互相影响或渗透的特征,发现持志、知言、集义可以养气。通过对浩然之气人格体现进行分析,发现其在顺境和逆境中均有体现,顺境不忘乎所以,逆境不妄自菲薄。
2023年03期 No.14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李杰唯;
《尹湾汉简》中出现的名物词涉类庞杂,其中第6号木牍为《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籍簿》,其中记载了各种成帝永始四年间的兵车与武器。本文针对简牍中“飞(蜚)楼行临车”这一名物词,对“蜚(飞)楼行临车”名称的由来、车体的形制、用途进行考证,并利用其他史料典籍佐证。
2023年03期 No.14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