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生态女性视角下解读安妮成长过程

    杨张淼;

    蒙哥马利的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自出版后,赢得了不同年龄层不同国家人群的喜欢,同时研究者纷纷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解读和探讨,发掘其深刻含义。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主人公安妮的成长进行分析,探究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在该书中的种种表现,并围绕《绿山墙的安妮》中主人公孤女安妮的特殊人生经历对安妮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了安妮形象在促进女性觉醒、成长和环境中的意义。

    2023年04期 No.14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 《北上》中历史叙事的策略探究

    高志姣;

    《北上》是当代著名作家徐则臣的历史长篇小说,小说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叙事中,讲述了跨越世纪的运河历史以及几代运河人的百年“秘史”。小说通过作家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大运河百余年前的辉煌和百余年后的衰败,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经历与创伤,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本文以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中的历史叙事为切入点,从宏大的历史空间与时间、叙述分层与视角转换、历史意识与人文情怀三个方面对文本中历史书写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小说所呈现的独特叙事魅力,进而彰显出大运河在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价值。

    2023年04期 No.14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生态批评视域下《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中的生态危机

    尹烨;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代表作,小说在描写一战至20世纪80年代期间太古几代人命运变迁的同时,也映射出战争背景下普遍存在的生态危机。从生态视角对《太古和其他的时间》进行解读,不仅能审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关系,更能借由文学作品来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使生态整体观、和谐观深入人心。

    2023年04期 No.148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 浅析《落洼物语》之幸福观

    胡凌锋;

    《落洼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著名物语作品之一。该作展现出的幸福观念与平安时代其他物语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通过对《落洼物语》中“幸福”一词的分析与“幸福”和佛教思想背离的考察能够发现,该作表达了肯定人的能动性、鼓励人通过个人的努力与个人优良品质的塑造而非信神念佛来追求幸福的思想观念。

    2023年04期 No.14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论彼得·海斯勒《江城》中的中国人形象

    孙策;

    《江城》是彼得·海斯勒根据自己在中国涪陵两年支教见闻写成的书,该书一经出版广受好评。书中塑造的众多中国人形象,打破传统“东方主义”视野下的“他者”形象,显现出原本真实的特征。作者借助“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方式凸显真实,具有表征当代中国人、重塑“他者”可能的现实意义。但“他者”真实背后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2023年04期 No.148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探析《韩非子·难四》篇论说方式

    张颖;

    《难四》篇是《韩非子》一书中“难”体文章重要的一环,诘难形式与前三篇略有不同,通过分析文本内部的论证过程,发现每节文章的论证方式各有其特点,有很多必须反复思考推敲才知作者用意的地方。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四节文章论证方式的异同,从而了解韩非缜密的逻辑思维并发现一些问题,同时学习其论辩文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2023年04期 No.148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文学研究

  • 论克里斯塔尔的“世界文学”设想——以《想想,冷静地……》一文为例

    雷尧钧;

    在《想想,冷静地……》中埃弗兰·克里斯塔尔对弗朗哥·莫莱蒂在《世界文学猜想》中提出的世界文学体系进行了多方质疑。本文通过克里斯塔尔对莫莱蒂世界文学构想的修正,考察克里斯塔尔提出的世界文学设想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克里斯塔尔对莫莱蒂世界文学体系背后存在的权力斗争的忽略,及其隐含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2023年04期 No.14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情性自然:论李贽的小说评点思想

    钱陈璐曦;

    “情”是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对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明代“第一思想犯”的李贽,更是将“情”推崇到了极高的位置。在他看来,“情”不仅是自然的人伦物理,更是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情”可以说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原动力。李贽对传统的情性论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极具主观性色彩的小说评点思想,在主情的历史潮流中发出了时代之最强音。

    2023年04期 No.14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西塞山和白蘋洲文学意象论

    董芝秀;

    清远山水构成的地域优势和词人集聚展现的文化盛宴,是湖州占据词坛核心地位最具活力、最为丰富的两大因素,也是湖州众多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学意象的灵魂所在。“西塞山”因张志和《渔歌子》声名鹊起,“白蘋洲”因柳恽《江南曲》得文人吟咏,文学与湖州地域文化呈现双向建构,充分展现了文学与地域的融合互动关系。

    2023年04期 No.14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 清代苏州女性传记研究

    王雨萌;

    传记是了解人物生平事迹的重要渠道,而清代传记写作盛行,其中不乏一批珍贵的女性传记资料,如正史、方志、墓志、碑刻等等。这些资料往往记载了清代女性的生平和突出事迹。而清代苏州,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文化兴盛,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因而其传记与其他地区相比也有所不同。本文从文本记载、传记特点、兴盛原因三个层面出发,对苏州女性传记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到苏州女性为女、为妇、为母不同的角色形象,以及经济地位高、宗族束缚较少、文化素质高的区域性特点。

    2023年04期 No.14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汤贻汾《秋江罢钓图》及其相关的诗词——以“渔翁”形象为考察中心

    余林霞;

    汤贻汾笔下的山水画《秋江罢钓图》及相关诗词的审美对象都指向渔翁这一形象。渔翁这一形象是融合文化、时代和个体意识的载体,同时渔翁生活也是对桃花源母题的再发展。

    2023年04期 No.14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论韩少功《马桥词典》的文体形式

    郝韫;

    写于1996年的《马桥词典》,是韩少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颠覆小说传统的著作自问世以来受到了高度关注。特别是其别出心裁的“词典体”,为小说的形式与内容都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意义。综述有关《马桥词典》的研究,从文体特色、文体来源、文体意义及其争议等多方面聚焦小说的文体创新,可以深入了解该作品文体的内涵与意义,探寻其对于小说形式的创新价值。

    2023年04期 No.14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文心雕龙》“风骨”内涵研究路径综述

    贾祎航;

    《文心雕龙》中的“风骨”内涵一直是龙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各家释义层出不穷,时至今日学术界对“风骨”内涵依旧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主要将“风骨”内涵的研究路径分为文学史本位研究、文本本位研究以及跨视域研究三类,文学史本位指以通变视角对“风骨”内涵观澜索源,文本本位指研究立足于《文心雕龙》文本,跨视域研究作为一种会通中西的有益路径为“风骨”内涵提供了思路,此分类力求归纳数十年来“风骨”内涵的研究路径,以期对“风骨”研究有所启迪。

    2023年04期 No.14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文化集萃

  • 先秦两汉“扶桑”语义考

    李勇;

    有关“扶桑”的记载,目前所见的最早文献为《山海经》。考察《山海经》所载“扶桑”的最初语义,将为人们的研究提供起点。《山海经》并记“扶桑”和“扶竹”“,扶”实为形容词,有高大挺秀、枝叶硕大之语义,郭璞即谓“扶竹”有“高节实中”的特点。“扶桑”之“扶”亦有同样语义。《山海经》之外《,淮南子》《吕氏春秋》载有“扶疏”,其“扶”字皆表示高大茂盛的状态。又考“扶苏”在先秦两汉时期语义,“扶苏”一词仅在《诗经》与《史记》中出现,最早《诗经·郑风》中“扶苏”表长在山上突出而挺拔的乔木,而到了《史记》中“扶苏”则引申演变为秦始皇长子姓名,寄予其高大挺拔之美好寓意。通过“扶苏”一词的嬗变可推测同一时期“扶桑”似为高大挺拔的桑属类植物。再观三星堆青铜神树与古籍所载“扶桑”之高大挺拔特点的高度契合,故“扶桑”在先秦两汉的原初语义似为高大挺拔的桑属类植物。

    2023年04期 No.148 43-4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中日古代妖怪文化对比研究——以《山海经》与《画図百鬼夜行全画集》为例

    高乐;

    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之大势下,若要研究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互鉴与传播,那么对邻国日本的文化研究其必要性则是不言而喻的。自日本派遣唐使赴学习中国文化以来,在之后的几个世纪日本都曾与中国有着以单向流动为主的文化交流史。近现代,中日结束了文化的单向传播而开始了双方更为频繁、多元的互动交流。本文以跨文化传播为研究视角,试对中日传统文化中的妖怪文化加以对比分析,研究日本妖怪文化及妖怪产业对外输出模式,探析在当今全球化之大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将如何以更为恰当有效的方式、途径推向世界。

    2023年04期 No.148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中唐苕溪士隐与茶道的精神文化意象论

    苏雅;

    士隐和茶道是唐代浙西苕溪流域呈现的两大诗歌主题,士隐是士的志向与迫于现实无奈的境况而位居下流的形态,而茶道兼有养生的仪式感和退隐内敛的内涵,这两大主题共同构建了唐代苕溪文化地理版图上的精神意象。

    2023年04期 No.14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 《老子》出土文献诸本与王弼本十九章异文对比

    李梓铭;

    《老子》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间有一些文本差异,具有极高的文献校对价值。通过出土各本与王弼本的文字考辨、异文对比分析,对《老子》各本的字形、文本含义、哲学思想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2023年04期 No.148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劳动与闲暇: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的比较研究

    张方圆;

    闲暇与劳动统一存在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二者共同促进人的幸福与自由全面发展。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观与他的幸福思想休戚相关,他把闲暇当成实现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为后人研究幸福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观在时代、阶层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继承并超越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观,不仅认为闲暇是人们幸福的具体体现,而且从全人类解放的视角出发,诠释了劳动-闲暇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从资本逻辑的角度,批判了异化劳动下资本家对工人自由闲暇时间的无情挤占,从而揭示工人丧失生命自由与幸福的内在本质,对人们摆脱异化劳动、实现人生幸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年04期 No.148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近代以来伊尹研究综述

    许珂凡;

    近代以来,一方面,关于伊尹的甲骨卜辞、青铜器、清华简等新材料不断出土,推动了伊尹研究走向深入。通过梳理这些出土材料及其研究状况,对近代以来伊尹史料的研究基础有更全面的把握。同时,近代疑古思潮的兴起,人类学、民族学等新的学科理念的传入,使伊尹史实研究有了新进展。

    2023年04期 No.14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和《海与帝国:明清时代》的明史叙事比较

    何周鹏;

    《哈佛中国史》和讲谈社“中国史”在国内出版后,以其通俗有趣的写作,赢得了多数读者的好评,其中与明史相关的两本著作亦是如此。上田信和卜正民两者各自的研究方向大体相近,都是明清生态环境史和海洋史。在对明史的叙事中,他们均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个性,并且都以“帝国”视角解释中国历史。但两书也有完全不同之处,如在明史叙事的角度、体例以及面向的读者群体方面。两书虽有在地图使用上的部分谬误,但仍不失为海外研究明史的经典著作。

    2023年04期 No.14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浅析民国初期徽州女性的生活实态及其困境——从婚姻与教育的视角考察

    代华;

    民国初期,徽州女性婚姻基本沿袭了传统的父母包办模式,早婚、童养媳现象普遍存在;教育上受自身认知和外部干涉的多重制约,女性难有入校学习的机会。虽然女权运动兴起,但身处闭塞环境下的徽州女性,无论在家庭内部或外部社会中,她们的权益实现和地位认同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随着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加快了徽州女性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也增强了其争取自身权利的主动性。

    2023年04期 No.148 68-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文艺观察

  • 论美妆在影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翟小雨;贺敏;蔡娜;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包括美妆、服饰、演员表演技术等,本文主要针对美妆在影视人物中的塑造作用进行阐述,从写实性和写意性两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描述论证,表明妆容的变化能够进一步体现人物的时代背景文化及人物不同阶段的经历,凸显人物性格,塑造更加饱满立体的影视人物形象。

    2023年04期 No.148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 艺术传播与社会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以《觉醒年代》为例

    徐丽敏;姜其丽;

    现代网络传媒背景下,艺术传播与社会精神具有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紧密联系性,成功的艺术传播能够为社会精神带来必要的补足与引导,积极的社会精神则能够推动艺术作品自发传播与外衍。影视艺术传播媒介是弘扬红色爱国主义思想、激发青年奋斗精神的必要工具。本文将以《觉醒年代》为具体案例,分析当代现象级爆火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独特性质与多重影响,以及流行文化中的二次创作对于《觉醒年代》等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传播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2023年04期 No.148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莫兰迪绘画艺术的生命意蕴及启示

    鲁三妹;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感受生命运动的过程,也是不断探寻生命本源的过程。莫兰迪的绘画大都以日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等物象为题材,看似简单无奇,但却从造型、色彩、光影、空间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对生命意识的隐喻,折射出莫兰迪从平凡生活中探寻生命真谛的找寻和努力。只有学会与生活对话、与生命对话,在生活的平淡中去寻求生命的意蕴,以平淡的心去追求艺术的生命意蕴,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2023年04期 No.14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论《铜官感旧图》及题咏现象

    尹羚又;

    曾国藩兵败投水,章寿麟援溺救主,22年后返回故地,挥笔作《铜官感旧图》,寄托情志,后广征题咏以求同时代文人之间精神联系和观念认同。感旧图声势浩大的题咏现象反映了时代问题及对当时社会的思考,是纵深历史的切片也是瞬时社会思潮的镜像,其本质恰是动荡社会中士人情感认同、精神认同的达成与对历史相通的信心。

    2023年04期 No.14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中外传统节日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探究

    陈昕语;

    随着我国越发重视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今在动画作品之中运用较为普遍的元素之一。各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使本国观众产生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能够向国外展示本土文化,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本文将通过中外相关动画作品的实例来分析传统节日在动画作品中运用的方式、特点以及产生的效果等,并探究传统节日的视觉符号如何能在动画作品中得到合理的运用,期望能对今后的动画创作起到一定作用。

    2023年04期 No.148 84-8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 从《少年的你》看青春类型片的现实突围

    陈姗姗;

    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在文化市场上表现不俗,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吸引了大众注意。《少年的你》甫一推出即占得了“校园霸凌”这一热点话题的热度和先机,搭着“现实主义”的顺风车获得了高讨论度。但此类青春类型片在文化市场完成商业性突围的同时,虽展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却无法提出可以改变现实的有效良方,只是用“爱情、青春”元素置换了“校园霸凌”的现实主题,以带有性别色彩的权力表述提出伦理方案,为迎合目标受众营造个体神话,提供情感致幻剂。电影叙事与现实困境仍然存在着一定距离,呈现出青春类型片在深化现实主义精神的无力。

    2023年04期 No.148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文化传播

  • 基于翻译规范理论的《德伯家的苔丝》两汉译本比较研究

    于子淇;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讲述了纯洁美丽的女主人公苔丝悲惨坎坷的命运故事。《德伯家的苔丝》于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受到国内关注,至今诞生了三十多个中文译本。本文选取了张谷若和孙法理两位译者的译本,参照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分析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如何影响、制约两位译者的翻译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译本特征。

    2023年04期 No.148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译者的“温情与敬意”——艾丽丝·门罗《木星的卫星》中译本分析

    王一诺;

    艾丽丝·门罗素有“加拿大契诃夫”之称,她专注于以短篇小说的形式书写女性在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与自我成长。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写作者,门罗的作品所呈现的并非战争般的进攻姿态,而是以冷静的笔触全方面地展现社会对于“女性气质”的养成,尊重女性多元化的选择与生存状态。如此创作理念与本文试图探讨的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基于中文语境的、充满“温情与敬意”的译本翻译可谓不谋而合。

    2023年04期 No.148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目的论指导下电影片名的翻译

    刘聪;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日益交融,电影的受众群体愈加多元与庞大,而电影的核心功能也由原先的艺术性逐渐面向大众和市场的娱乐性。电影片名,作为高度凝练的语言,是在梳理影片中相关情节发展以及提炼出故事中的内核之后所形成的点睛之笔,有助于吸引潜在观众。根据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片名时则需以观众和市场为首要考虑对象,结合片名特点,发挥片名创造票房的价值。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切入,结合具体译名进行分析,探讨电影片名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

    2023年04期 No.14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接受美学视角下评析元散曲翻译——以《天净沙·秋》英译本为例

    牛苗苗;

    接受美学观念将研究重心从作者和作品转移到读者,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在接受美学理论关照下进行诗歌翻译时,译者承担读者和译者双重身份,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期待,把握恰当的审美距离,再现与原诗歌相近的召唤结构,实现原作生命力的延续及译本的美学价值。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对《天净沙·秋》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优秀译本保存或复现诗歌召唤结构的翻译策略。

    2023年04期 No.14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 平等、辩证、多元:张柏然先生译论观

    董君;方嘉琪;

    如何看待中国译论传统、中国现代译论以及西方译论?中国当代译论该怎样发展?这些已成为亟需回答的难题。通过研读梳理张柏然先生发表的文献著作,尝试以张柏然先生宝贵观点进行回答。张柏然先生秉持平等、辩证、多元的态度看待各方译论,倡导以现代译学理论为基点,理性借鉴西方译论优势,继承更新我国传统精华,发展特色与普适并存的多元当代译论。张柏然思想为中国当代译学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

    2023年04期 No.148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文化综合

  • “仁”之造字新论——兼论“孝弟为仁之本”

    高旭;谢柯;

    “仁”可谓儒学的核心思想。“仁”字在上古文献中写法众多,其造字理据至今尚有争议,通过对比分析五种“仁”的字形、语音、释义,提出了“仁”字造字与怀孕有关的观点。从文字学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孝弟为仁之本”的原因。

    2023年04期 No.148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 潮汕方言名量词“脚”的形成及其句法组配研究

    黄洁纯;

    本文以潮汕方言名量词“脚”为研究对象,通过北京大学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相关的语料用例,并结合相关的闽方言词典,分析“脚”从名词演化为名量词的语法化过程。此外,根据“脚”作为名量词在潮汕方言中的具体使用情况,简要分析潮汕方言名量词“脚”的句法组配功能。最终推测,潮汕方言名量词“脚”的语法化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进而名量词“脚”的句法组配也呈现出多样性。

    2023年04期 No.148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滇池流域彝族汉族文化共生研究——基于撒梅人“虫王节”传说与习俗

    王晓琳;

    彝族和汉族都是滇池流域的世居民族,数百年来,彝族和汉族的传统文化共栖、共融、共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单元。撒梅人的虫王节经过不断演变,从民族性节日逐渐转变为地域性节日,撒梅文化与汉族文化也在节日中不断地交融互动,最终形成了当代独具特色的共生文化现象。

    2023年04期 No.148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汉韩方向词对比研究

    李海媛;崔花;

    每一种语言都存在许多方向词,方向词在很多语言里既表示物理的方向概念,也表示事情发展的态势、心理反应等相关的现象。因此,方向词的研究可以作为解释和理解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的使用者们的思考逻辑的一种方式。本文就以汉语和韩国语的方向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词源、形态、词义等特点,对比和归纳其异同。

    2023年04期 No.148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醒世姻缘传》副词重叠式研究

    史文蓉;

    重叠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历来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它是使某种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学界对于重叠现象的研究多是对实词重叠现象的研究,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对其他词类的研究相对较少,副词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类,它本身就是介于功能词和内容词之间的一个复杂的集合。因此,研究副词重叠能够完善整个词类重叠系统的研究。《醒世姻缘传》成书于近代汉语的晚期,由山东方言写成,语言带有极强的地域口语色彩,书中共出现副词300多个,具有重叠形式的副词也不在少数,本文对书中出现的副词重叠式从结构、意义、功能等角度进行研究,总结副词重叠式的特点。

    2023年04期 No.148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论主观极性程度构式“X到炸裂”

    葛文玉;

    “X到炸裂”是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的主观极性程度表达构式,表达说话人对所述对象“X”的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极性程度作出的主观感受或评价。“X到炸裂”中变项“X”为性质形容词、动作动词以及状态动词。该构式可以单独成句,也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宾语。构式“X到炸裂”是在语言中已有的典型极性程度格式“X到Y”的强势影响和“炸裂”一词的隐喻、转喻的共同推动下形成的,其流行动因是人们主观极性程度表达的需要、求新求异心理的催动以及网络传播媒介的影响。

    2023年04期 No.148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看日本动漫标题的汉译

    袁清岚;

    动漫作为日本第三大产业,是我们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日本动漫标题的汉译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试图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对日本动漫标题的翻译方法展开研究,以期寻求科学有效的翻译策略,实现动漫标题的宣传价值,促进两国良好的文化交流。

    2023年04期 No.148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有被××到”构式分析

    张敏;

    微博时代来临,人们经常会发现生活中有人用“有被××到”这个格式,比如如果在生活上遇到了很令自己无语的情况就会说“有被无语到”;如果遇到自己很惊讶的事物就会说“有被惊艳到”;而如果有人调侃自己就会说“有被内涵到”,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真实遇到的情况,但我们以前是不会这样用的,那么这个格式就是属于新词新语的范畴,并且笔者初步把该格式定义为构式,以CCL为主要语料库,定义并解释目标构式,从语义语用认知以及历史渊源角度探讨“有被××到”格式的运用。

    2023年04期 No.148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浅析剑川白族火把节

    姜雪珍;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彝族、白族、纳西族等)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的二十四日到二十六日之间。节日当天,各个民族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庆祝火把节,如祭祀、娱乐、特殊仪式等等,且都会围绕“竖火把”来开展相关的仪式及活动,由此表达他们对英雄、火、祖先、神灵等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剑川县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白族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和集中,且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白族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剑川白族火把节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当地白族人民的重视与喜爱,蕴含着深厚的节日文化内涵。

    2023年04期 No.148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论程度副词“蛮”的语法化过程

    谢文颖;

    “蛮”作为程度副词,使用范围较广。本研究基于CCL和BCC语料库,分析程度副词“蛮”的演变过程。上古时期,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蛮”由名词衍生出形容词的用法,搭配成分增多,使用范围扩大。明清时期,“蛮”开始作为程度副词在口语上使用,实现了由实词向虚词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蛮”语法化的动因及机制。

    2023年04期 No.148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封三

  • 今古传奇学术出版中心征稿启事

    <正>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通俗文学期刊集团,曾多次荣获中国期刊奖、百种社科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湖北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奖及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旗下有《今古文创》《新楚文化》等学术类期刊,《今古传奇·传统版》《今古传奇·纪实版》《今古传奇·人物版》《今古传奇·武侠版》《新传奇》等文化休闲类报刊。集团已实现多种经营并举,涵盖报刊、图书出版、广告、数字新媒体等领域。

    2023年04期 No.14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47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