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井上靖西域小说《敦煌》中的永恒女性形象

    田惠文;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文坛的大家,创作了多部以中国古代西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敦煌》是其中重要的一部,采用虚构与史实相结合的方式,塑造出了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其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突出的永恒女性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解读作品来分析《敦煌》中的永恒女性形象,帮助进一步理解井上靖西域小说的创作倾向与审美特征。

    2023年05期 No.14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浅析林徽因对禁婢运动之反思——论林徽因《梅真同他们》

    黄思睿;

    《梅真同他们》是林徽因创作的唯一一部戏剧,林徽因研究对其言之甚少且局限于文本内部。本文将文本放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中,分析林徽因对底层女性心理矛盾之悲剧的刻画及对禁婢运动的反思。该剧的创作体现了京派同人的社会和艺术理想,但因其生活局限,仍是“窗子以内”的。

    2023年05期 No.14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论《人间词话》中李煜的“神秀”说

    王道春;

    《人间词话》作为一部文学批评著作,里面对李后主词作的评价可成为一套理论系统。对于李后主的词作,王国维提出“神秀”理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气韵的真挚与汹涌;创作和创意使得其词从花间集中脱颖而出,体现“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最后是他的作品“直抒心胸,一空倚傍”,能够把陷于悲剧境遇时的感慨提炼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类情感产生共鸣。王国维提出的“神秀”理论对认识李煜的词学地位及其词学研究有极大意义。

    2023年05期 No.14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文艺民俗学视阈下的郭文斌创作——以《农历》为中心

    王新媛;

    郭文斌通过对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两方面的书写,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民俗世界。民俗象征符号与岁令时节的仪式和活动等则发挥塑造群体共同情感、宣泄情绪的重要功能,因此,郭文斌的民俗写作具有一种唤起集体意识和集体认同感的力量。民俗以其特有的形式与内在的逻辑,对郭文斌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或是通过学习民俗文化表现人物成长,或是通过民俗书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是通过民俗书写构建小说框架。郭文斌的民俗书写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着显而易见的作用,从而促进新时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2023年05期 No.14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石林词》中的湖州山水情怀与历史意象研究

    邱宇佳;

    受湖州山水滋养,叶梦得在《石林词》中渲染了大量的湖州山水情怀。本文主要通过对其词作中的湖州山水情怀以及历史意象表现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石林词》有更深入的认识。

    2023年05期 No.149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娜拉在一九九〇年代——王安忆《妙妙》浅析

    周文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小镇头铺街上的女孩妙妙以“出走”的姿态成为继现代文学“娜拉”热之后的新时期“娜拉”的代表。不同于现代文学“娜拉”们的“群体”性存在,妙妙展现了处于20世纪九十年代“娜拉”的孤独存在状态:主动背离群体的身份的孤独,历史与未来选择之间存在的孤独以及现代形态与价值的困惑造成的情感的孤独。“孤独”的背后,是“娜拉”们美丽的“现代想象”,是对不甘于处于社会底层的状况和命运的反抗。

    2023年05期 No.14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论张华诗歌的“儿女情多”

    赵志菡;

    钟嵘《诗品》评张华诗歌“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其评价影响到了后代学者的看法,时人多不满这种诗风。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儿女情”不单指男女之情,也指女儿家的情感。张华诗歌的“情多”与西晋初年援气入情之文风、抒情方式的转变有密切关系,而钟嵘不满这种诗风,则与他的诗歌审美标准有关。尽管钟嵘将张华置于中品,但张华重“情”的观念促成了陆机的“缘情说”,具有一定文学史意义。

    2023年05期 No.14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文学研究

  • 认同与批驳:唐代著名诗人对陶渊明接受态度的矛盾性分析

    陈雪宁;

    隋唐时期,诗人们对前代文学的接受有了不一样的图景,其中对陶渊明诗歌与人品的接受,也出现了褒贬分化的情形。本文试图对唐代著名诗人对陶渊明接受中的矛盾态度进行历时的、动态的研究,对各批评者心境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接受美学、宗教学和心理学等研究方法,较深入地了解到唐代陶渊明接受中矛盾现象的起因、内容与落脚处。

    2023年05期 No.14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影响岛崎藤村文学创作风格的关键因素探究

    徐红梅;

    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留下了很多经典诗歌、小说,是明治时期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探究影响岛崎藤村文学创作的关键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藤村文学风格的转变过程,同时为研究明治时期日本文学的发展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3年05期 No.14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从物品语义化看传统中国之“芍药”

    李燕萍;王玲娟;

    芍药是传统中国男女互赠以“结恩情”之花,作用类于现代之玫瑰。本文从《佩文斋广群芳谱(外二十种)》和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梳理出诗歌中的芍药,从芍药别名得名之由和物品语义化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发现芍药的别名婪尾春和小牡丹语义化过程。芍药是恋人离别时的情感投射,可作“调和”语义之用;同时,芍药在诗歌中比作君子,是对《楚辞》意象的传承。

    2023年05期 No.14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论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史学的冲击

    康泽宇;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以“如实直书”的传统史学产生了冲击。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最大的影响在于后现代主义史学流派的诞生。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苦厄之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原本坚信“科学至上”的理念遭到重大打击与怀疑,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后现代主义伴随着对以往思潮的批判诞生了。后现代主义史学的观点主要有世上不存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史料、史学工作不能视为“科学”,其与文学创作无异以及反对历史“线性发展”观。至今,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史学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诞生了一批运用后现代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著作,对后现代主义史学既要认识到其对传统史学的补充与完善,也要对其尚有争议的观点进行批判。

    2023年05期 No.14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十七年合作化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婚恋想象

    徐艳枝;

    十七年合作化长篇小说通过新人男女婚恋为新政权正名时,女性新人呈现出男性化特点;离婚妇女离婚后收获新婚姻,体现出新社会妇女地位的提升;失贞的问题使妇女失去介入政治话语的权利,传统伦理呈现出固守与不可撼动性。十七年合作化小说婚恋想象具有一定社会主义新质,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意识的残留和政治话语的过度介入,而劳动这一行为则赋予了女性一定的解放。

    2023年05期 No.14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社会意识视域下六朝志怪小说“死而复生”故事研究

    王震;崔宇欣;

    志怪小说以鬼神语,写现实情,奇幻诡谲的文字背后是广阔的民众生活。自古以来,生与死便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六朝志怪小说中大量的“死而复生”主题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民众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本文从“死而复生”这一中西方共有的文学母题切入,以《搜神记》《列异传》《博物志》等书中的“死而复生”故事为基础,探究其折射的社会意识。

    2023年05期 No.14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陈曾寿及其词浅析

    薄咲琦;

    清末民初,时代巨变,处于当时的文人们既苦于时代动乱又渴望能够救世。陈曾寿作为清末遗民,身心都经历并见证时代的变革。陈曾寿以词诉说着自己的心路历程。“遗民”本身具有的文化象征代表的不仅仅是陈氏一人,而是当时整个群体的共同情感。陈曾寿以词的形式,既传达出当时时代包括自己在内的文人群体的情感转变,同时还在词中表达自己的词学理念,耐人深思。

    2023年05期 No.149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新时期以来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叙事艺术研究

    翟星宇;郭丽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西方文艺创作理论对中国文坛作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东北工业题材小说的分析发现,这种影响在叙事学领域方面较为突出。因此,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作品的创作模式和人物建构的方法很有必要。东北工业题材小说作家借助“链条式”结构、“心理型”人物塑造以及“语言留白”等技巧进行叙事,让读者感受到叙事艺术的独特魅力。

    2023年05期 No.14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文化集萃

  • 王阳明心体思想研究

    张振;

    王阳明“心之本体”即心体是理解王阳明学说的核心所在。学者多有研究,但研究结论的最简归约却较少注意。王阳明主要用四种形式对心体阐明:“心体即是天理”“心体即是良知”“心体以感应万物的是非为体”“心体无有作好无有作恶方是本体”,此四种解释均指向“理”或“人人所共同具有的是非之心”。将王阳明的多种的关于心体的解释归结为天理固无差错,然此一做法给人难以理解之感。有鉴于此,将王阳明的心体归结为“人人所共同具有的是非之心”为佳,这样我们容易理解王阳明的心体之义,又可以使我们有下手处来践行王明明的心学理论。

    2023年05期 No.14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论《庄子》人生哲学的建构

    姜亮亮;

    《庄子》一书有很多独特而精辟的见解,直至今天,依然散发着极大的价值魅力。庄子从道家学统的立场出发,在宇宙宏大规模的前提之下,重估并且考察主体人的价值,通过对主体人的重要性、主体人的自我保存等方面,建构出一种立足于主体人生价值、个体生命价值、天地宇宙价值为主,最终复归于天地大道的人生价值体系。其人生哲学思想,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协调的当下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23年05期 No.14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中国意蕴研究

    杨秋婷;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十分具有特色的部分,经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之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索。当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的特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着我国文化建设以及全方位发展。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中国化进程进行简单梳理,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2023年05期 No.14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浅析刘骏的顾命大臣与前废帝政局

    林未杰;

    南朝宋孝武帝驾崩后,刘义恭、柳元景、颜师伯三名顾命大臣与戴法兴等恩幸结成党羽,共同执政,形成“永光执政集团”。他们企图通过一系列手段以加强自身权力,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顾命大臣的举动已经背叛了宋孝武帝的遗诏,同时也加剧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争斗。在此背景下,刘子业最终选择对执政集团发难,并赐死了掌握中旨的恩幸戴法兴。在戴法兴死后,执政集团的权力已经无法对抗加强的皇权,其试图通过政变夺取最高权力的尝试最终也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这次主相之争使得刘宋政局进一步恶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刘子业晚期对叔父的猜忌。

    2023年05期 No.149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汉画中的巴蜀饮食文化研究

    蒋文静;

    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盛行厚葬之风,官僚和大地主大商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展示生前豪华的东西,也在画像石上反映出来,埋入墓中。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汉代的随葬品可供我们发现了解当时的埋葬制度以及礼仪礼节等社会问题,而汉代独特的画像石更能通过线条构图,以美术作品的形式直观地向我们重现汉代当时的社会情况。四川作为画像石出土众多的地区之一,画像石材料丰富,且内容广泛。本文从画像的饮食食材、农耕收获、食品加工和宴饮制度等几方面入手,来研究汉代巴蜀地区人民的饮食文化。

    2023年05期 No.14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 明清鼎革之际的地方社会——以赣南武事为中心

    李龙健;

    明清鼎革之际,赣南地方社会的形势复杂,各地方武装冲突不断,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赣南士民的心态和立场盘桓于明、清之间。“因变生乱”“由乱而变”是王朝易代之际赣南社会的真实写照。清初顺治年间,赣南地方秩序出现重大的变迁。本文探讨处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的赣南地方,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历史,赣南士民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与抉择。历史具有连续性,我们在关注大历史的同时,也应当留心历史上的地方小人物们的生活与生命,注意从民生问题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变迁。

    2023年05期 No.14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左宗棠与沈葆桢关系探究——以福州船政局为中心

    赵皓明;闫思妤;

    左宗棠于1866年奏请设立福州船政局,但在船局建成之前就被调往西北平乱,在船政局的继任者问题上,左宗棠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定沈葆桢。期间左宗棠凭借清政府赋予的特权,虽远在新疆也可以影响到船政局,左、沈二人协调一致,积极合作,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船政局的发展。而在沈葆桢离任之后,则是二人关系的转折点,沈葆桢将船政局交付与左宗棠不和的淮系进行掌控,导致了二人关系的恶化。足以看出左李二人的关系受到政治派别的影响,并不具有纯粹的私人交情。

    2023年05期 No.149 70-7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文艺观察

  • 侗族刺绣纹样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

    吴远桃;潘齐欣;田丽莲;

    侗绣是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经过历代的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侗绣作为民间传统工艺,大多数在民族服饰中呈现,人们对其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信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设计侗绣纹样,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侗绣以平面设计的形式展现,为侗绣及侗族文化宣传方式提供思路。

    2023年05期 No.149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电影《时时刻刻》中的叙事艺术

    吕雪莹;

    《时时刻刻》作为第75届多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影片,是由英国导演、制作人史蒂芬·戴德利所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其中饰演弗吉妮娅·伍尔芙一角的妮可·基德曼,最终也获得了该届的最佳女主角奖。电影架构精巧,以一本书为线索,将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女性连接起来,展现了女性叙事话语力量的构建。电影借助多种蒙太奇手法来深化三位女性的表达,其故事中的隐喻意义与象征色彩也得以揭露,女性作为故事主体,在电影中展现的角色形象、面临的道德困境值得探讨,本文从以上角度出发,来分析讨论这部由实验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的叙事手法,力图通过电影中的表达方式,更加接近这部影片的叙事与艺术价值。

    2023年05期 No.149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体验经济下户县农民画的再创研究

    陈智明;

    体验经济下对于农民画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新时代人们对艺术赏析的新需求。该研究通过分析户县农民画现状,并结合体验经济的时代特征,提出户县农民画创作发展思路:首先应从实践出发,扎根新农村“沃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风”,获取新的创作题材与表现方式;其次,艺术创作应保持农民画创作的原生态的特征,吸收民间艺术的精华;其三,在艺术创作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总之户县农民画的创作主体是吸引大众的参与体验的“施动者”,抓住用户的体验需求,坚持“体验”路线,更新创作意识、以市场为向导,以农村为“沃土”,映射出特定社会背景下户县农民对生产、生活的美好愿望将有助于户县农民画的创作发展。

    2023年05期 No.149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 《姜子牙》:用声音艺术构建神话时空

    谷昊泽;张桢瑞;

    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凭借精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声音设计及故事主题的深度表达受到观众好评,又一次引发国漫讨论热潮。影片用声音构建了一个极具东方意蕴的神话世界,生动真实的音响表达、精彩纷呈的音乐表达、塑造角色的语言表达在丰富影片视听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国本土文化的魅力。本文将就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的声音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

    2023年05期 No.149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扬名立万》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周尧;

    电影海报中的文字、图像、光影、结构等多种元素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和审美效果,还能凝练表达电影所蕴含的主题,暗示着表面线索之外的隐藏信息。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国产电影《扬名立万》的海报为例,分析具有多种元素的电影海报是如何相互作用去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的构建。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去分析电影海报,是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电影领域的新尝试,既是分析电影海报的方法创新,也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实践拓展。

    2023年05期 No.149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文化传播

  •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英译汉研究——以《一位难忘的母亲》英译本为例

    尹志玲;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者应掌握文本类型的特点,明确翻译风格,保证译文的忠实性。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一位难忘的母亲》英译本的翻译词汇使用、句式变化、句序调整和作者意图传达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译者如何把握原文的情感主调,并将其神韵在译文中精彩再现。

    2023年05期 No.149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外宣翻译策略探究

    李思明;

    中国文化走出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对外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由于文化差异、政策倾斜等多方面原因,湘绣对外传播限制重重,对外宣传效果也差强人意。本文从传播学“5W”的传播理论出发,结合当前湘绣外宣翻译的现状,提出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效果的几大要素,并就此提出湘绣外宣翻译的改善措施,以期增强湘绣对外宣传的效果。

    2023年05期 No.149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解构主义视角下《江雪》的三种英译本比较

    何晓敏;周静;

    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英译本有利于世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鉴于此,本文选取了柳宗元《江雪》的三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解构主义为研究视角,以比较为方法,从词语、韵律、修辞三个方面对WitterBynner、许渊冲、翁显良三人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2023年05期 No.14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字幕翻译研究

    史凤月;焦然;

    生态翻译学从21世纪初起步,发展至今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正值方兴未艾之时。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亦可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窥见一斑。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评析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字幕翻译,以期为动画电影字幕的翻译提供些许借鉴。

    2023年05期 No.149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思想之比较

    胡东平;杨梓暄;

    谈到近代西方翻译史,就不难想到两位著名的语言学和翻译学方面的专家——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他们提出的翻译学说,轰动了整个翻译界,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对后来世界翻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研究者们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均不相同,所以他们所主张的理论也就有明显的差异。而他们的翻译思路,虽然在不少地方有相同甚至重合的地方,但在许多问题上也存在着不一致的观点。他们的理论对彼此影响甚远,却也各有特色。因此本文将对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思想中一些基础问题的观点加以分析并探讨,梳理归纳二者翻译理论的同与异,目的是加深对两位学者翻译思路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2023年05期 No.149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阿甘正传》字幕英汉话语标记语的翻译对比及语用功能探析

    李凯玥;张红;

    话语标记语是日常交流中常见的语言成分,它不仅具有衔接上下语境的功能,而且对谈话双方的话语理解也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话语标记语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领域的研究并不充分。因此,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以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双语字幕为语料对部分话语标记语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英汉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及在影片中传达的语用功能。研究表明话语标记语多以衔接方式出现在字幕中,而关联理论适用于字幕翻译的研究。

    2023年05期 No.149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长恨歌》英译本异化策略运用赏析

    郭洋阳;

    《长恨歌》是王安忆代表作之一,文风绮丽,骈句和散句的结合塑造出独特的上海风情。《长恨歌》英译本在2018年一经推出就获得广泛关注和赞扬。异化是翻译的重要策略之一,异化策略保留原作的文学风格和特点,给读者带去陌生的审美体验。经过研读分析得出,《长恨歌》英译本大量运用异化策略,本文旨在从形式和内容方面分析异化策略在《长恨歌》英译本中的运用。研究发现,形式上,译者使用破折号将小句相连,尽可能还原原文的形式。内容上,译者在处理成语、俗语、修辞等内容时倾向于采用直译的方式,保留文化意象,这既增加了译文的异域风情,也为读者带去陌生的审美体验。

    2023年05期 No.149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Moment in Peking文化负载词研究

    闫可悦;

    文化负载词是某一语言环境中受历史、政治、经济、生态、宗教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独特产物,有着“我有你无”的特性,正是这种特性赋予其文化桥梁的角色。生态翻译学“翻译即选择与适应”的主题概念正与文化负载词“填补文化空白”的翻译目的不谋而合。本文将以张振玉版中文译本《京华烟云》为参照,阐述原作MomentinPeking中林语堂如何基于翻译生态整体环境,采取“选择”“适应”机制采用“三维”转换实现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对现今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所启示。

    2023年05期 No.149 110-11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文化综合

  • 论网络语言修辞技巧

    程辉;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上交流信息并处理信息的交际符号,它是伴随着信息时代而产生的一种特殊产物。网络上使用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正在不断地流入人们的生活,从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交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网络交际成为休闲娱乐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语言因其独特的魅力而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

    2023年05期 No.149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 汉德同音词、同形词、同义词对比研究

    黄俊雯;

    同音词、同形词、同义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汉语和德语中都有,但学界关于汉语德语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将这种语言现象分为同音同形异义词、异音同形异义词、同音异形异义词、同音异形同义词、异音同形同义词、异音异形同义词六大类,并且讨论每一类词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同音同形现象来自语言中“音形少而义多”的矛盾,且汉语中同音词、同形词的数量远多于德语。同义现象则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2023年05期 No.149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浅谈四川资阳方言中句末语气词“哦”的感情意义

    蒋立;

    近年来,“哦”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作为新兴语气词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被广泛运用。笔者发现,四川方言中的“哦”作为句末语气词早被该地区人民惯常使用并具有丰富的感情意义。本文以资阳地区方言为切口,着重探讨、分析句末语气词“哦”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感情意义,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句末语气词“哦”相对照,探析情感意义及用法的异同。

    2023年05期 No.14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关于网络用语“血”的语义演变研究

    吴贻卿;

    近年来,狗血、打鸡血、回血、一血等词语在网络中频繁使用,这些词都含有“血”字,有的属于旧词新义,有的是新词新义。因此,本文将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新浪微博相关语料探析“血”的具体用法、“血”相关网络用语的语义演变及其原因。

    2023年05期 No.149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苏珊·桑塔格与大众文化

    苏舒;

    高级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争端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在纽约知识分子群体中暗潮涌动。20世纪60年代桑塔格直接挑明了两者之间的战争,公开为大众文化代言。她提出的“新感受力”理论重新评估了艺术的价值,打破原有的高级—低级文化对立的秩序。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文艺活动,以文艺批评为武器干预公共生活,试图改造中产阶级文化属性。尽管为大众文化发声,但桑塔格并不反对高级文化,她的理论只是提供补充性的标准,并且暗含一种新的智性层面的精英主义。但她的尝试颇具前瞻性,为未来新文化的生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3年05期 No.149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 语言经济原则下热搜词条的语篇衔接研究

    洪秋月;熊智伟;

    语篇衔接机制的手段多样,其衔接与连贯的宗旨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简洁、流畅的需求。热搜是新浪微博平台商务资源变现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依据其衔接手段具体分析热搜词条是否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结论显示:热搜存在明星主体化、泛娱乐化,地方特点全国化的趋势。这种做法使词条与环境因素衔接,保证连贯性,也符合经济原则,但是对于汉语语言的规范性带来了一定挑战。

    2023年05期 No.149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 现代汉语诗歌中动词的非常规用法

    池连真;

    与其他词类相比,动词问题是语法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动词的使用表现出了一些非常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动词与句子其他成分的非常规组配、动词的非常规省略。究其原因,动词的非常规用法,不但满足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陌生化”、语言的“模糊性”和“经济性原则”的要求,而且与诗人创作特点有关。动词的非常规用法的形成与语用效果相辅相成。

    2023年05期 No.149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封三

  • 今古传奇学术出版中心征稿启事

    <正>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通俗文学期刊集团,曾多次荣获中国期刊奖、百种社科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湖北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奖及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旗下有《今古文创》《新楚文化》等学术类期刊,《今古传奇·传统版》《今古传奇·纪实版》《今古传奇·人物版》《今古传奇·武侠版》《新传奇》等文化休闲类报刊。集团已实现多种经营并举,涵盖报刊、图书出版、广告、数字新媒体等领域。

    2023年05期 No.14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47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