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雪宁;
隋唐时期,诗人们对前代文学的接受有了不一样的图景,其中对陶渊明诗歌与人品的接受,也出现了褒贬分化的情形。本文试图对唐代著名诗人对陶渊明接受中的矛盾态度进行历时的、动态的研究,对各批评者心境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接受美学、宗教学和心理学等研究方法,较深入地了解到唐代陶渊明接受中矛盾现象的起因、内容与落脚处。
2023年05期 No.14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徐红梅;
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留下了很多经典诗歌、小说,是明治时期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探究影响岛崎藤村文学创作的关键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藤村文学风格的转变过程,同时为研究明治时期日本文学的发展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3年05期 No.14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李燕萍;王玲娟;
芍药是传统中国男女互赠以“结恩情”之花,作用类于现代之玫瑰。本文从《佩文斋广群芳谱(外二十种)》和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梳理出诗歌中的芍药,从芍药别名得名之由和物品语义化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发现芍药的别名婪尾春和小牡丹语义化过程。芍药是恋人离别时的情感投射,可作“调和”语义之用;同时,芍药在诗歌中比作君子,是对《楚辞》意象的传承。
2023年05期 No.14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康泽宇;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以“如实直书”的传统史学产生了冲击。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最大的影响在于后现代主义史学流派的诞生。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苦厄之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原本坚信“科学至上”的理念遭到重大打击与怀疑,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后现代主义伴随着对以往思潮的批判诞生了。后现代主义史学的观点主要有世上不存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史料、史学工作不能视为“科学”,其与文学创作无异以及反对历史“线性发展”观。至今,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史学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诞生了一批运用后现代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著作,对后现代主义史学既要认识到其对传统史学的补充与完善,也要对其尚有争议的观点进行批判。
2023年05期 No.14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徐艳枝;
十七年合作化长篇小说通过新人男女婚恋为新政权正名时,女性新人呈现出男性化特点;离婚妇女离婚后收获新婚姻,体现出新社会妇女地位的提升;失贞的问题使妇女失去介入政治话语的权利,传统伦理呈现出固守与不可撼动性。十七年合作化小说婚恋想象具有一定社会主义新质,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意识的残留和政治话语的过度介入,而劳动这一行为则赋予了女性一定的解放。
2023年05期 No.14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王震;崔宇欣;
志怪小说以鬼神语,写现实情,奇幻诡谲的文字背后是广阔的民众生活。自古以来,生与死便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六朝志怪小说中大量的“死而复生”主题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民众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本文从“死而复生”这一中西方共有的文学母题切入,以《搜神记》《列异传》《博物志》等书中的“死而复生”故事为基础,探究其折射的社会意识。
2023年05期 No.14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薄咲琦;
清末民初,时代巨变,处于当时的文人们既苦于时代动乱又渴望能够救世。陈曾寿作为清末遗民,身心都经历并见证时代的变革。陈曾寿以词诉说着自己的心路历程。“遗民”本身具有的文化象征代表的不仅仅是陈氏一人,而是当时整个群体的共同情感。陈曾寿以词的形式,既传达出当时时代包括自己在内的文人群体的情感转变,同时还在词中表达自己的词学理念,耐人深思。
2023年05期 No.149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翟星宇;郭丽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西方文艺创作理论对中国文坛作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东北工业题材小说的分析发现,这种影响在叙事学领域方面较为突出。因此,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作品的创作模式和人物建构的方法很有必要。东北工业题材小说作家借助“链条式”结构、“心理型”人物塑造以及“语言留白”等技巧进行叙事,让读者感受到叙事艺术的独特魅力。
2023年05期 No.14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张振;
王阳明“心之本体”即心体是理解王阳明学说的核心所在。学者多有研究,但研究结论的最简归约却较少注意。王阳明主要用四种形式对心体阐明:“心体即是天理”“心体即是良知”“心体以感应万物的是非为体”“心体无有作好无有作恶方是本体”,此四种解释均指向“理”或“人人所共同具有的是非之心”。将王阳明的多种的关于心体的解释归结为天理固无差错,然此一做法给人难以理解之感。有鉴于此,将王阳明的心体归结为“人人所共同具有的是非之心”为佳,这样我们容易理解王阳明的心体之义,又可以使我们有下手处来践行王明明的心学理论。
2023年05期 No.14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姜亮亮;
《庄子》一书有很多独特而精辟的见解,直至今天,依然散发着极大的价值魅力。庄子从道家学统的立场出发,在宇宙宏大规模的前提之下,重估并且考察主体人的价值,通过对主体人的重要性、主体人的自我保存等方面,建构出一种立足于主体人生价值、个体生命价值、天地宇宙价值为主,最终复归于天地大道的人生价值体系。其人生哲学思想,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协调的当下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23年05期 No.14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杨秋婷;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十分具有特色的部分,经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之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索。当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的特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着我国文化建设以及全方位发展。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中国化进程进行简单梳理,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2023年05期 No.14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林未杰;
南朝宋孝武帝驾崩后,刘义恭、柳元景、颜师伯三名顾命大臣与戴法兴等恩幸结成党羽,共同执政,形成“永光执政集团”。他们企图通过一系列手段以加强自身权力,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顾命大臣的举动已经背叛了宋孝武帝的遗诏,同时也加剧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争斗。在此背景下,刘子业最终选择对执政集团发难,并赐死了掌握中旨的恩幸戴法兴。在戴法兴死后,执政集团的权力已经无法对抗加强的皇权,其试图通过政变夺取最高权力的尝试最终也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这次主相之争使得刘宋政局进一步恶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刘子业晚期对叔父的猜忌。
2023年05期 No.149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蒋文静;
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盛行厚葬之风,官僚和大地主大商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展示生前豪华的东西,也在画像石上反映出来,埋入墓中。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汉代的随葬品可供我们发现了解当时的埋葬制度以及礼仪礼节等社会问题,而汉代独特的画像石更能通过线条构图,以美术作品的形式直观地向我们重现汉代当时的社会情况。四川作为画像石出土众多的地区之一,画像石材料丰富,且内容广泛。本文从画像的饮食食材、农耕收获、食品加工和宴饮制度等几方面入手,来研究汉代巴蜀地区人民的饮食文化。
2023年05期 No.14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 李龙健;
明清鼎革之际,赣南地方社会的形势复杂,各地方武装冲突不断,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赣南士民的心态和立场盘桓于明、清之间。“因变生乱”“由乱而变”是王朝易代之际赣南社会的真实写照。清初顺治年间,赣南地方秩序出现重大的变迁。本文探讨处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的赣南地方,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历史,赣南士民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与抉择。历史具有连续性,我们在关注大历史的同时,也应当留心历史上的地方小人物们的生活与生命,注意从民生问题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变迁。
2023年05期 No.14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赵皓明;闫思妤;
左宗棠于1866年奏请设立福州船政局,但在船局建成之前就被调往西北平乱,在船政局的继任者问题上,左宗棠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定沈葆桢。期间左宗棠凭借清政府赋予的特权,虽远在新疆也可以影响到船政局,左、沈二人协调一致,积极合作,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船政局的发展。而在沈葆桢离任之后,则是二人关系的转折点,沈葆桢将船政局交付与左宗棠不和的淮系进行掌控,导致了二人关系的恶化。足以看出左李二人的关系受到政治派别的影响,并不具有纯粹的私人交情。
2023年05期 No.149 70-7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尹志玲;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者应掌握文本类型的特点,明确翻译风格,保证译文的忠实性。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一位难忘的母亲》英译本的翻译词汇使用、句式变化、句序调整和作者意图传达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译者如何把握原文的情感主调,并将其神韵在译文中精彩再现。
2023年05期 No.149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李思明;
中国文化走出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对外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由于文化差异、政策倾斜等多方面原因,湘绣对外传播限制重重,对外宣传效果也差强人意。本文从传播学“5W”的传播理论出发,结合当前湘绣外宣翻译的现状,提出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效果的几大要素,并就此提出湘绣外宣翻译的改善措施,以期增强湘绣对外宣传的效果。
2023年05期 No.149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何晓敏;周静;
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英译本有利于世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鉴于此,本文选取了柳宗元《江雪》的三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解构主义为研究视角,以比较为方法,从词语、韵律、修辞三个方面对WitterBynner、许渊冲、翁显良三人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2023年05期 No.14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史凤月;焦然;
生态翻译学从21世纪初起步,发展至今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正值方兴未艾之时。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亦可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窥见一斑。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评析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字幕翻译,以期为动画电影字幕的翻译提供些许借鉴。
2023年05期 No.149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 胡东平;杨梓暄;
谈到近代西方翻译史,就不难想到两位著名的语言学和翻译学方面的专家——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他们提出的翻译学说,轰动了整个翻译界,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对后来世界翻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研究者们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均不相同,所以他们所主张的理论也就有明显的差异。而他们的翻译思路,虽然在不少地方有相同甚至重合的地方,但在许多问题上也存在着不一致的观点。他们的理论对彼此影响甚远,却也各有特色。因此本文将对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思想中一些基础问题的观点加以分析并探讨,梳理归纳二者翻译理论的同与异,目的是加深对两位学者翻译思路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2023年05期 No.149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李凯玥;张红;
话语标记语是日常交流中常见的语言成分,它不仅具有衔接上下语境的功能,而且对谈话双方的话语理解也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话语标记语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领域的研究并不充分。因此,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以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双语字幕为语料对部分话语标记语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英汉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及在影片中传达的语用功能。研究表明话语标记语多以衔接方式出现在字幕中,而关联理论适用于字幕翻译的研究。
2023年05期 No.149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郭洋阳;
《长恨歌》是王安忆代表作之一,文风绮丽,骈句和散句的结合塑造出独特的上海风情。《长恨歌》英译本在2018年一经推出就获得广泛关注和赞扬。异化是翻译的重要策略之一,异化策略保留原作的文学风格和特点,给读者带去陌生的审美体验。经过研读分析得出,《长恨歌》英译本大量运用异化策略,本文旨在从形式和内容方面分析异化策略在《长恨歌》英译本中的运用。研究发现,形式上,译者使用破折号将小句相连,尽可能还原原文的形式。内容上,译者在处理成语、俗语、修辞等内容时倾向于采用直译的方式,保留文化意象,这既增加了译文的异域风情,也为读者带去陌生的审美体验。
2023年05期 No.149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 闫可悦;
文化负载词是某一语言环境中受历史、政治、经济、生态、宗教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独特产物,有着“我有你无”的特性,正是这种特性赋予其文化桥梁的角色。生态翻译学“翻译即选择与适应”的主题概念正与文化负载词“填补文化空白”的翻译目的不谋而合。本文将以张振玉版中文译本《京华烟云》为参照,阐述原作MomentinPeking中林语堂如何基于翻译生态整体环境,采取“选择”“适应”机制采用“三维”转换实现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对现今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所启示。
2023年05期 No.149 110-11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