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红楼梦》中的“性灵”抒写与生命本真自我意识探究

    赵媛媛;

    在《红楼梦》中,有诸多“性”“灵”二字的痕迹。二字合而为一的“性灵”思想有深厚的源流与发散。空灵、洁净的性灵思想影响了曹雪芹对《红楼梦》的创作,他在书中对主要人物有独特的“性灵”抒写,形成了独特的“性灵”表达。在“性灵”视角下,《红楼梦》全书是以展现人之“性”为起点,通过对“以情悟道,道在情中”的诠释,最终达到“通灵”之境,这其中贯穿的是作者通过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摹写而展现的对个体、自我、生命的思考,即强烈的生命本真自我意识。“性灵”存在于有慧性的个体生命中,经过生而有欲、以情覆欲的过程,最终唤起个体的生命本真自我意识。

    2023年07期 No.15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王昌龄赠答诗研究

    王艺乐;

    王昌龄作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歌研究一直颇受重视,然而对其的研究多体现在生平、诗集、思想等方面,在其赠答诗整理方面存在缺憾,本文对其赠答诗进行了整体和归纳。

    2023年07期 No.15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浅析吴文英《莺啼序》中的碎片叙事

    张庭瑞;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是宋词里颇具特色的一首,但也因其叙述、书写的片段性,被诟病为“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而回到文本本身,不同情景的描写呈现,近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以断裂、碎片形式而不是完整的线性推进进行叙事。《莺啼序》同样坚守了词作为抒情文体的本质,以情感为线,串起了一个个断裂的片段。由此形成了形式与内容统一的革新。

    2023年07期 No.15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英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解构——石黑一雄《长日将尽》中的权力空间解读

    刘萍;

    石黑一雄的第三部小说《长日将尽》讲述了英国男管家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庄园任职期间经历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对英国乡村风景和英式庄园的描写,作家向读者展示了权力和空间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空间本身成为权力得以实现的手段,这种空间的权力化背后也暗含着权力的规训。在斯蒂文斯的人为建构下,乡村自然风景被转化为权力和意识形态下的风景,这一风景象征着英国国家-民族形象。达林顿庄园更是权力运作的重要场所,庄园内空间结构划分明确,社会等级森严。本文借用福柯的“权力的空间化”概念分析该小说中权力与空间生产相互交织的关系,从而揭示作品批判帝国怀旧情绪和帝国殖民意识形态的主旨。

    2023年07期 No.15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康德“崇高论”视角下的《浪漫地理学》解读

    周颖;

    《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是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的经典著作,他通过引用“两极化价值观”的概念将人的主观情性与客观的地理环境辩证融合在一起,提出了“浪漫地理学”,这一大胆新奇又符合现实的想法让地理学与人类精神充分融合的过程中呈现出“崇高”的美学意味,即人类在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超越身体感知的过程中更倾向于追求充满妩媚与恐惧、高度与深度的“崇高”。康德的“三大批判”在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崇高”作为康德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沟通了认识与道德、理论与实践、自然与自由,从康德“崇高论”视角下来分析《浪漫地理学》中的崇高美学意味,其中不仅展现了人类对抗自然的力量,还充分体现了人格精神。

    2023年07期 No.15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婚姻困境与女性情欲——论邦巴尔小说《最后的雾》的女性书写

    梁春杏;

    《最后的雾》以女主人公“我”的视角展开叙述,聚焦于婚姻与情欲关系,揭示出以男性意愿为主体的婚姻对女性造成的精神压制和性伤害,大胆言说了女性的原始情欲,将一直以来被压制被扭曲的女性情欲放置在文本中心,解构了菲勒斯中心主义文化对婚姻和两性的界定。邦巴尔使用女性声音与视角叙述女性自己的故事,还原女性被遮蔽的生命真实,肯定女性的话语与欲望。而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在话语层与故事层中都被剥夺了话语权,成了被言说的“他者”,被凝视的对象。《最后的雾》通过个体女性生命经验,宣传了一种关于女性身份的积极意义,突破了智利男权社会和文化的藩篱,并由此召唤外部的女性群体重新审视婚姻关系和两性形象,成为“女性书写”的先驱。

    2023年07期 No.15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恶女”与“厌女”——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绝叫》的主题阐释

    卢明洛;

    日本新锐“社会派”推理作家叶真中显的长篇推理小说《绝叫》涉及诸多社会问题,讲述主人公铃木阳子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原本平庸的她为了生存不断堕落,乃至黑化成为“恶女”。阳子化身“恶女”和整个日本社会的“厌女”氛围不无关系。本文主要从母亲的“厌女症”表象、丈夫对妻子的“厌女症”表象、职场上的“厌女症”表象三个方面,分析《绝叫》中的“厌女症”。阳子的个人悲剧根源在于日本社会。而阳子最终化身“恶女”绝境逢生,有一番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即便在烂泥中摸爬滚打,也将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掌心。

    2023年07期 No.15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文学研究

  • 张邦昌小说形象的嬗变及特征研究

    王雅洁;

    张邦昌的历史形象历来争议颇多,后世小说创作者便关注到了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在小说中对其进行再创作。小说体裁形式的变化、创作背景的差异以及创作者主观认知的不同,使张邦昌的历史形象在转变为小说形象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最终又为创作者个人观点的表达以及为突出小说的主旨而服务。

    2023年07期 No.15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文艺作品在抗战期刊中的民众动员作用——以《抗战》三日刊为例

    毛真好;

    《抗战》三日刊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由邹韬奋创办的著名刊物,抗战初期在引导战时民众思想和动员全国团结抗战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刊发的部分通俗性文艺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极具号召力、鼓动性,同样起到了动员民众的作用,间接为抗日救国做出了应有贡献。

    2023年07期 No.15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三言”中的庸医形象探析

    山雨;

    庸医是“三言”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暂未得到较大关注的配角之一。庸医之“庸”主要表现在医德和医术两个方面。小说中的庸医书写是明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特定时代庸医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现实,这与明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及疾病本身或有关系。作为非功能性人物的庸医,其文学意义不在于为小说的叙事服务,而在于其形象本身,以及在形象之外所折射出来的巨大价值。

    2023年07期 No.15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 苏秦形象流变及其原因探析

    李幸草;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大纵横家,因其自身的传奇经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其形象有不同的认识,而苏秦形象的每次变化都有其原因。战国至汉代,是苏秦大纵横家形象形成之时,战国诸国争霸使其成为合纵六国的大纵横家;汉代,司马迁为其作传,记载他的功绩,使其大纵横家形象深入人心。魏晋时期苏秦则因政治倾向而受到贬低,其形象也被视为“野心家”;除此之外,因宗教的发展,苏秦的形象也在这一时期染上神秘色彩。唐宋时期,苏秦形象由纵横家转为寒门读书人,这与唐宋时科举制的施行及门阀制度瓦解庶民地位上升密切相关。元明清时期,苏秦形象因新的文学体裁如戏曲、小说等的发展而出现了世俗化。通过梳理苏秦形象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人物的形象随历史发展变化而改变,各时代的社会环境及价值取向为其变化之因,而其形象产生流变为其果。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全面看待,客观全面地了解其现状,更要了解这现状背后的原因。

    2023年07期 No.151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文学与现实的结合——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张浩杰;

    除却为人所熟知的情诗外,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政治诗方面也有不少创作,在李商隐现存约六百首诗里,直接或间接反映现实政治的作品有近一百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开成二年所作、长达二百句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但就是这样一首“拟之杜公《北征》,面貌不同,波澜莫二”的作品,却研究寥寥,且不成体系。它是人民苦难的真实记录,也是李商隐的学杜标志,更是其个人政治观点的表达。通过对《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的文本细读,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更为全面地了解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

    2023年07期 No.151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论痛感的文化意义

    李施;

    痛感是人的一种知觉方式和感知结果,使人在身体的触感和心灵的震颤两个方面与世界上其他事物产生连结。痛感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人本能对于疼痛的恐惧和共情使痛感成为一种规训的工具,疼痛在时间上的绵长性及在空间上既遥远又临近的特性又加深了人对于痛感的体验与共情。阅读或观看悲剧艺术作品是人参与共情痛感的高级方式,由于悲剧艺术具有“净化”作用的特点,所以悲剧审美既给人带来痛感,又能够让人对痛感进行超越。

    2023年07期 No.151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李白咏侠诗中的英雄主义初探

    段旭丹;李春霞;

    李白将古代侠客写入诗中,认为他们是侠肝义胆、不畏生死的英雄,在诗中对其大为赞颂歌咏,评价甚高,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豪情。而盛唐的时代环境、社会风尚和诗人追求公平正义的意识等,是其咏侠诗中出现英雄主义的关键所在。

    2023年07期 No.15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人工智能文学的本质探究——算法主义与文学审美的对话与博弈

    夏雪;

    “人工智能文学”是以“机器”为创作主体模拟人类情感,运用数据和算法,排章造句书写的文学产品。为了更好探究人工智能文学的本质,为文学发展建构新的里程碑,因此本文研究在算法主义与文学审美的对话与博弈之中,以文艺学角度分析传统文学与人工智能文学在创造主体的差异、文学话语蕴藉的潜在含义和作用、文学审美境界“艺术与人生”“时代与革命”的碰撞和全新融合以及二者如何影响大众文化中人们思想的建构与解构。

    2023年07期 No.15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文化集萃

  • 宋夏之间:西夏蕃部附宋研究——以“推拉理论”为视角

    李洁;

    “推拉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夏蕃部附宋是一种人口迁移行为。对西夏而言,不足的自然环境和统治者的残暴是推力,让蕃部逃离西夏;蕃部附宋途中被抓获的风险和严酷的惩罚是让其不敢冒险的拉力。对宋而言,招抚西夏推行的赐金赐田赐爵等措施是吸引西夏蕃部的拉力;而蕃汉之间的矛盾和北宋为防止西夏蕃部复叛而推行的纳质政策是让蕃部犹豫的推力。

    2023年07期 No.15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汉文学在日本古代贵族社会的普及——以大学寮纪传道为中心

    王方;

    随着汉字、汉文学在日本官僚阶层的迅速普及,贵族社会对汉文学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也是大学寮纪传道创立的首要推动力。特别是在728年日本朝廷设置文章科以降,纪传道在大学寮四个学科中的明星学科地位逐渐形成,承担文化普及的社会责任。

    2023年07期 No.15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艺术的本质: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艺术升华论”的升华

    庞惠丹;

    弗洛伊德认为潜藏在本我层面中的力比多是人类活动最原始的内驱动力,奉行快乐原则,因此为了不致人毁灭,力比多常常被超我有意识地调节和抑制,只能在无意识、梦境和艺术创作中得以宣泄。艺术创作是一种人类文明可以接受的文化现象,因此力比多得以合理宣泄,而艺术的本质就是力比多的升华。而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异在性即升华。它创造出与现存现实原则不和解的条件的意向。”[1]因为异在性,艺术本身就包含着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否定和批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可以使个体被压抑的感性得以恢复,摆脱技术理性控制的“单向度”社会的异化。而真正实现人的解放,需要艺术以审美形式的自律和异在性存在方式,重塑人们的“新感性”,最终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本文将分别讨论弗洛伊德与马尔库塞的“艺术升华论”,理清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和继承性,更好理解马尔库塞后期转向艺术革命的渊源。

    2023年07期 No.151 59-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小儿语》与《女小儿语》道德启蒙思想的性别差异分析

    杨思璐;

    吕得胜的《小儿语》和《女小儿语》中都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启蒙思想,但两本书因其阅读对象性别的差异产生了道德启蒙内容上的差异。一方面两本书对男女德性的要求不同,德性要求差异的根源来自社会文化,在道德失序的明代中后期,吕得胜对女童的德性要求超出了男女都应具有的德性范围;另一方面当男女都拥有同一德性时,也会产生德性内涵的差异,德性内涵的差异反映出社会对男女的不同期许。在吕得胜的笔下,女性的德性似乎需要依附男性才能彰显,这使得女童所承受的道德训诫的强度要高于男童承受的道德训诫的强度。

    2023年07期 No.151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探微

    白云;

    在克尔凯郭尔哲学中,“个体”是其核心概念之一,他第一次将“个体”提升到十分重要的高度,并为之后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中个体的存在状态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的探讨,来展现克尔凯郭尔人生哲学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性。

    2023年07期 No.15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实践理性视域下的孔子仁学思想

    郭斯琦;王龙宇;

    孔子“仁”的观念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使人成其自身的本质。孔子的道德理性是他实践理性的本质,孔子也一生都在他的言行中表述一种天下归仁的理想,对此,他将血缘关系作为构建社会关系的基础,再从人的实践交往活动出发,提出“仁”以“爱人”为先,再到习行忠恕之道,将其外化于礼;以人的和谐为内在维度,达到人与自身、他人以至社会的和谐;以中庸为最高行动原则,表述其“归仁”之向往,构建出他面向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的仁学思想。

    2023年07期 No.151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论史学的求真与致用

    严伟东;

    “求真”和“致用”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两大优良传统,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相统一,共同推动了传统史学的发展。史学的本质要求“求真”,其主要体现在史家的直书、实录以及对历史的考据之中;史学的最终目的是“致用”,不同时代史学“致用”功能的表现是不同的。“求真”和“致用”二者并重,不可分割,“求真”是“致用”的前提和基础,“致用”是“求真”的目的和归宿。脱离“求真”的史学,其“致用”功能就会失去合理性基础,成为滥用;同样,史学脱离“致用”,一味地“求真”,将会使史学研究丧失活力,失去存在的意义。正确认识史学“求真”和“致用”之间的关系,对于史学的研究和发展,为现实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年07期 No.151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加速社会与自由时间的“异化”

    刘宇飞;

    资本通过竞争为自身开辟逐利的道路,加速成为竞争的必然结果。“消费主义”的诱惑“、工作伦理”的要求和对成为“无用之人”的恐惧迫使无产者不得不跳入竞争与加速的漩涡当中。自由时间在这种背景下走向了其对立面,发生了自由时间不自由的“异化”。这主要表现为无产者被迫在自由时间内从事工作或提升工作能力,无产者的自由时间被随时可能到来的“指令”碎片化,自由时间对无产者良性社会关系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小等方面。

    2023年07期 No.151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文艺观察

  • 摭谈瑞昌采茶戏舞蹈

    袁粲粲;

    瑞昌采茶戏作为瑞昌的代表性传统艺术,是赣北采茶戏中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表演等传统的艺术活动受到冲击,使瑞昌采茶戏的传承也随之面临重大考验。本文通过对采茶戏中经典剧目的分析,摭谈笔者对采茶戏中舞蹈的思考,并提出通过规范动作程式、提高对采茶戏中舞蹈部分的重视来提升采茶戏的观赏感。

    2023年07期 No.151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 宋代安岳紫竹观音的艺术审美及形成因素

    杨曼;

    安岳石刻艺术自魏晋始,在流传的过程中,不仅从未“油尽灯枯”,还在宋代成就了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中,以北宋箱盖山毗卢洞的紫竹观音为其代表,研究紫竹观音的艺术审美及形成因素,既能把握其对安岳石刻艺术史以及中国石刻艺术史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又能了知宋代四川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审美趋势。

    2023年07期 No.15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 民族神话故事的当代讲述:价值重构、技术革新与市场思维——基于《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和《哪吒之魔童降世》

    吕佰顺;丁宁;

    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之后分别在中日两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票房成绩,成为现象级动画电影作品。两部电影立足于本土经典文化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富于时代性的挖掘和重构,在成熟的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加持下,成功地使饱满的故事内核最大程度通过视觉形式诠释出来。两部电影的宣发充分契合了互联网传播逻辑,综合运用多平台联动传播、跨产业链营销等方式,最大程度提升作品社会影响力,为商业上的成功助力。

    2023年07期 No.151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论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能指”与“所指”

    胡宛彤;

    “能指”与“所指”是索绪尔符号体系的核心,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把“能指”与“所指”带入到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戏剧中积极进步的女性形象还是封建保守的女性形象,都是莎士比亚通过自我感官的把握从而创作出的“能指形象”,而这些形象最终又都回归了男权意识下女性的附属地位,也可以从中窥探出莎士比亚创作时内心对于女性形象所具备的心理概念,从而使作品中的女性回归其“所指形象”。

    2023年07期 No.151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 当代艺术中的“中国方式”探究——以蔡国强的艺术作品创作为例

    陈佳敏;刘爽;胡明清;

    在国内近几十年以来,当代艺术以非常迅猛的发展势头火速占据了全球的艺术界前沿。我国曾以独有的爆破烟火艺术作品而声名大噪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广受国际当代艺术领域关注的重点是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总是闪耀着中国传统东方智慧,透露出中国古典文化的美。他的艺术作品总是用一种炸裂又戏剧的形式,从中华传统元素中迸发出当代艺术的火花,强烈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性及当代艺术的进程。

    2023年07期 No.151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老庄思想中的设计伦理价值

    马振;

    从老庄造物思想出发,立足于“朴素观”“技进乎道”“道法自然”三个角度,通过“朴素观”与“适度设计”的比较,它们解决的都是在物质消费和设计中的不理性问题;通过“技近乎道”与“设计异化”的比较,试图解决的是人造物对人的异化问题;通过“道法自然”与“环境伦理”的比较,解决的是设计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2023年07期 No.151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文化传播

  • 评价理论视角下《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蒋旖旎;

    以晏殊《蝶恋花》的两个英译本为语料,基于马丁的评价理论,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态度资源、介入资源和极差资源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1.两个译文的情感资源均有所删减,鉴赏资源使用最多,这和诗词的文体特点有关;2.介入系统译文进行了调整,增添“显性自言”;3.极差系统减少了原文的语势。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评析《蝶恋花》两个英译本,考察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类似经典诗词翻译提供研究思路。

    2023年07期 No.151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目的论指导下的纪录片字幕翻译——以《大法官金斯伯格》为例

    王涛;

    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于思想文化领域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来自不同地区的各色文化理念汇聚一堂交流碰撞。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好的字幕翻译能让本国观众尽情欣赏优秀外国作品。本文以功能学派目的论为指导,将纪录片RBG(全称:Ruth Bader Ginsberg;中文名:《大法官金斯伯格》)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字幕翻译所采用的翻译技巧与实现的功能。

    2023年07期 No.151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识解视域下的译者创造性翻译研究

    余雨露;

    识解是人们选择用不同方式对同一个情境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能力。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对一个语言表达式有不同的理解和有意识地翻译,这种有意识的做法带有译者的创造性翻译。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理论则为人们主观思维的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本文以潘家洵翻译《玩偶之家》为研究案例,主要从识解理论中的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这四个维度,对比该译本的初译本和复译本,以期探讨认知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的影响。

    2023年07期 No.151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从美学视角看散文翻译——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王春阳;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散文是文学中重要的一种体裁,因其语言灵活、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传达思想感情有独到之处。赏析一篇散文要从字词的精准到意境的宏大,从美学的视角欣赏借鉴。翻译也是如此,要传译散文之美,就应从鉴赏开始,领略原文的文学魅力,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并转化到实践中进行翻译的再创造,译出贴切传神的英文译本。

    2023年07期 No.151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My Heart Will Go On》歌词的及物性分析

    孟晓楠;

    电影《泰坦尼克号》将音乐与电影艺术进行了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歌曲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娱乐性,不同的歌曲类型所抒发的情感也是有差异的。该电影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与影片浑然一体,曾一度风靡全球,至今仍被广泛传唱。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主题曲中的歌词小句为语料,对小句中涉及的各种及物性过程进行探讨,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解读歌曲如何诠释电影主题,另一方面也希望提供一种新的歌曲赏析角度。

    2023年07期 No.151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从目的论视角看电影《花木兰》的字幕翻译

    刘思雨;王晓雯;

    1998年由迪士尼制作的《花木兰》动画电影是一部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影片,自上映以来在国内反响较好,其不俗的表现离不开优秀的字幕翻译。而目的论对各种类型作品的翻译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试图在目的论视角下分析《花木兰》的字幕翻译,以期为今后同类型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No.151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文化综合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路径研究

    雷显腾;

    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应该如何对待本国文化和历史?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中国传统价值基础与核心观念如何在现代化的要求下调整转化?这些问题是我们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必须认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彰显其优缺点,才能弃旧取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文化危机和文化冲突两大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三条解决路径:一是理性对待西方文化;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三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2023年07期 No.151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论定中结构表示领属关系的差异及其成因——以姓名称谓名词和人称代词作定语为例

    林孝情;

    定中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庞大的分支,也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较早习得的一种词语组合结构。定中结构表示领属关系是其最重要的语义功能,但是在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留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比如姓名称谓名词和人称代词作定语形成定中结构表示领属关系的不同。这一类非典型领属关系主要出现在热点词语和超常规搭配中,本文旨在通过可别度原则、有定性原则、信息流原则去解释这类现象的成因。明确二者的区别能够在调动留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深留学生对于定中结构的理解,有利于帮助留学生习得定中结构。

    2023年07期 No.151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水浒传》中“则个”一词的三个平面分析

    王泽宇;黄婉梅;

    “则个”是宋代出现的语气词,在明清时期逐渐衰微,在今天的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消失。《水浒传》中“则个”的运用较为普遍,不仅具有时代语言特色,还反映出使用者的心理活动特点。

    2023年07期 No.151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 短视频视域下地方性知识的创新性发展

    朱淑真;

    地方性知识从地方意义世界发展到全球文化领域,在保证其文化内核的同时,其外延形式不断取得新的发展。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也不断涌现出了传播与发展地方性知识的各类短视频作品。蕴含地方性知识的短视频成为新型的、重要的媒介传播形式,为地方性知识的发展持续赋能。目前,地方性知识已经取得了创新发展,未来应继续保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文化价值,借助短视频+的形式,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2023年07期 No.151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语法化视域下“×子”中“子”的演变

    王庆;

    现代汉语中,“子”已由一个普通的名词性语素演变出词缀及语气词等多种新兴用法。本文旨在通过对实语素、词缀、“×子”中的“子”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从实语素转变为语气词这一语法化过程。研究发现,“×子”中的“子”在原有义项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其实际义减弱,并逐渐发展出加强情感态度的语气词用法。联系社会文化环境,本文还探讨了交际表达、生活方式、网络科技三方面因素对这一语法化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其发展可能与使用价值。

    2023年07期 No.151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弹幕文化的语言特征分析

    田丽娟;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弹幕”这种一开始在小范围流行的语言表达方式开始逐步进入大众视野,诞生了专属于自身的“弹幕文化”。这一现象是网络语言发展的重要表达方式,是新时期随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独特语言风格,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探究弹幕文化的起源及中国化历程,指出弹幕文化的语言表达具有碎片化、空耳化与交互性特征,但同时又存在语言稳定性不足与规范性不高等方面的局限性,这势必会影响弹幕文化的未来发展。

    2023年07期 No.151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封三

  • 今古传奇学术出版中心征稿启事

    <正>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通俗文学期刊集团,曾多次荣获中国期刊奖、百种社科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湖北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奖及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旗下有《今古文创》《新楚文化》等学术类期刊,《今古传奇·传统版》《今古传奇·纪实版》《今古传奇·人物版》《今古传奇·武侠版》《新传奇》等文化休闲类报刊。集团已实现多种经营并举,涵盖报刊、图书出版、广告、数字新媒体等领域。

    2023年07期 No.15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47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