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佳楠;
瞿佑《剪灯新话》中有九篇小说是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相当集中地、真实细腻地表现了青年男女们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青年男女与封建礼制的抗争、勇敢追求爱情婚姻的精神面貌,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小说通过描写青年男女们的爱情遭遇,也体现了作者重人情而轻贞节的爱情婚姻观念。
2023年17期 No.16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张然;
《爸爸呢?》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的社会文化中被忽视的伤痛,而且在叙事形式,尤其是在叙事声音与观点、聚焦书写形式上,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更体现了重要的跨文化研究价值。本文借由法国学者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就其中的叙事声音、观点以及聚焦形式,结合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对文本的叙事层次和节奏进行剖析,分析这篇作品如何以精练的语言述说故事,又如何抒发感情。以此来探索先钦的书写技巧,并且证明叙事学理论对俄罗斯文学亦有指导作用。
2023年17期 No.16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 张静;
《阳春白雪》作为现存八部宋人的宋词选本之一,其价值非常高。它是南宋社会与编选者共同努力的产物,具有独特的词学观,具体表现为:一为婉正豪变,雅正之词的风格倾向;二为以南宋后期的江湖词人为重心的选人倾向;三为闺情词数量为最丰的题材倾向。透过其词学观,能够补充当前对江湖词人的研究空缺,加深对南宋词坛中下层文人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渡后的宋朝文化。
2023年17期 No.16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田丽娟;
左思在魏晋文学史上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他因为出身寒门,相貌不佳而不被世人待见,又因攀附外戚权臣贾谧为后世文人不齿。如果仅从左思的某些诗文中去看他的性格作风,以为左思品性单纯高洁,易于致误。左思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淡泊名利、清高正气的性格与现实中左思追求功名利禄、攀附权势的行为相比较,确实存在矛盾,造成这种疏离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与左思的个人心态、西晋政治制度、文化士风都有很大的关系。
2023年17期 No.16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杨慧;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其《暴力夺取》以令人震惊的孩童遭遇,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权力关系。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权力规训和孩童的暴力反抗两个方面审视作品的暴力主题,发现作家通过书写新旧秩序交锋下孩童的悲剧命运,揭露了隐匿在破碎家庭中的权力暴力。
2023年17期 No.16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任冰;王艺蓉;
莱辛的小说主题多样,《第五个孩子》和续集《浮世畸零人》是她转向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这两部作品体现了莱辛对社会边缘和弱势群体的关注。本文从残疾研究的角度出发,探究畸形儿“班”的悲剧成因,旨在揭露英国资本社会对非正常人的盘剥,重新审视残缺腐败的法理制度和畸形的伦理规范催生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而领悟作品传达的人文主义关怀。
2023年17期 No.16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 徐馨月;
在“生态诗学”的概念中,“生态”和“诗学”是互相影响的“二元”,它们在尹湛纳希与满都麦文学中“生态”与“诗学”各有侧重,但各不舍弃,而这种侧重点的偏移是时代的发展导致的结果。本文从“生态诗学”的定义说起,分别对尹湛纳希、满都麦两位蒙古族作家作品中的“生态诗学”特点进行分析,在“民族本持”“民族融合”“人性异化”等话题上通过二人的两相回望以凸显“生态诗学”的意义。
2023年17期 No.161 44-4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高心雨;
发表于1953年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的长篇小说,他以中国人的视角,以日记的形式对南京大屠杀进行正面描写。本文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日本作家——堀田善卫对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的认识以及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促使堀田善卫对日本战争责任进行反思的是他长久以来的越境经历,而《时间》则高度凝聚了堀田善卫对于日本侵华战争中日关系的反思与认识。
2023年17期 No.16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 张笑;
郭店楚简的出土,可谓是填补了孔、孟之间思想过渡的空白,经研究表明,郭店楚简上承孔子理论,下启孟、荀思想,是人们研究儒家思想至关重要的文献。郭店楚简中的儒家文献展示出了孔子之后,孟、荀之前儒家礼乐思想的发展历程,是人们研究儒家礼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环。郭店楚简中的《性自命出》篇尤其探讨了礼乐、性情之关系,以及“人道”的概念范畴,并且突出了“教”的社会作用,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儒家礼乐在当时的发展做一个大致的分析。
2023年17期 No.16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刘彩云;
人性论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议题,历来备受关注,董仲舒作为汉代及中国古代儒学史上的关键人物,其人性论思想具有重要影响。他积极顺应汉代大一统的政治、社会需要,整合、发展了先秦儒家孟子性善说、荀子性恶说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比前人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人性善恶并存观点;性三品说详细分析了人性品级并以中民之性为性;倡导教化指明了向善的途径,形成了独特的人性论学说体系,深刻影响了汉以后唐、宋明的人性论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完成了儒学体系构建,为儒学在中国古代政治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3年17期 No.16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郭佳薪;
《夷坚志》是宋人洪迈写的志怪小说,书中记载了很多与北宋末年相关的故事,多集中于徽、钦二宗时期,北宋末年之际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中原因也是复杂多变的,值得深思。本文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故事,从而了解北宋末年国家危亡前夕存在的种种征兆以及国破家亡过程中妇女、官员的命运处境,揭示当时社会出现的种种现状。
2023年17期 No.161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孙丰硕;
谶谣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有的预言性、神秘性、朦胧性和操纵指导性等特性,以及童谣、谶语、诗谶和梦谶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古代文献典籍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明代以前,谶谣多散佚,保存下来的谶谣多载于正史以及散文笔记中,而至魏晋,谶谣发展行至鼎盛时期,又以《晋书》中所载最为集中,且谶谣虽然无论在形式上抑或内容上都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记载时却多列于五行而非艺文或音乐。由此选其为例,以期可观魏晋时期谶谣史载特点之一二。
2023年17期 No.16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姚毅超;
元伦理学家G.E.摩尔以直觉的方法对传统伦理学的底层逻辑进行了颠覆性革新。从语言分析路向对价值问题、道德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价值词“善”(good)进行了概念考察,提出“善”的不可分析性。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对自然主义伦理学和形而上学伦理学展开批判,开启了元伦理学时代。但也因其本身研究范式而导致了一定化的遮蔽,成为后来元伦理学衰落的一个因素。
2023年17期 No.16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 刘紫云;
宋代理学禁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究理学禁欲思想的对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对于理解宋明理学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分析理学禁欲思想,厘清其中的优秀文化,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2023年17期 No.16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王丽苑;
中国史学研究在不断求新的学术环境中发展,近年来区域史研究成绩斐然,但是围绕区域史研究的理论规范而引发的学术讨论不曾停止。本文通过阅读黄国信教授的《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一书,对区域界定以及区域史研究有了较浅的认识。在历史进程中,区域界定受利益驱使、不同身份认知的影响,呈现出动态的界,故而区域有其独特性、系统性以及联系性。因此,在区域史研究中也应遵循区域的特性,以此为根据处理好与整体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重视与地方史之间的差别。
2023年17期 No.16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葛亚杰;
沈遘是北宋中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出身于名门吴兴沈氏家族,与王安石、梅尧臣等名士皆有往来,与沈括、沈辽并称“三沈”。目前尚未有沈遘年谱的编撰,而编撰其年谱,对研究沈遘本身以及宋代文学总体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7期 No.161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郑雨萱;
当代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反映着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生态思想。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构建的历程中,厘清并深入挖掘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2023年17期 No.161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