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男权话语下被书写的潘金莲形象

    许东东;

    潘金莲,一个文学史上著名的淫妇形象,她始终处于男权话语的书写之下。王腊梅与计庆奴的故事或许影响了潘金莲,在男性的选择下,融汇成潘金莲形象。潘金莲形象处于被书写的地位,男性作家通过多种方式来书写潘金莲形象。最终,在传统文学中,潘金莲形象没有自身的话语权,始终处于男权话语的书写之下。

    2023年17期 No.16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 论鲁迅《野草》的音乐性

    郑兰淇;

    《野草》具备音乐性,从基本幻象可见其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两者的时间存在均为本源性时间,并呈现整一性;二是都善于运用和声与重复传达情感主题;三是都必须在空间中流动,并以寂静为最终存在方式,指向理想的彼岸。

    2023年17期 No.16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多元文化视角下韩素音的《瑰宝》

    刘微微;陈春林;

    《瑰宝》是著名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女士用英文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故事以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香港为背景,以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多元文化视角刻画了中西文化、欧亚文化的交融与冲突,诠释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不同民族、种族和不同阶层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精神意识。作者从多元角度叙事,呈现出独特的跨文化视角与见解,小说文笔细腻,以小见大,处处折射出对种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呼唤与诉求。

    2023年17期 No.16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 论语域变异的文体突破和对文体融合的再超越——以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为例

    张珺洁;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基于一场真实案件创作的小说。作者将文学和新闻融合在这一文本之中,形成了双重化语言风格,通过语域变异的文体突破兼具了文学语言朦胧的美感和新闻语言客观的魅力,从而使文本呈现出特别的语言弹性;基于语域变异,马尔克斯对这两种文体语言特征进行再超越,形成魔幻又荒诞的个人语言风格。这两层突破和变异共同成就了该小说独特的审美特质。

    2023年17期 No.16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城市边缘处的孤独灵魂——论孙频的《以鸟兽之名》

    王博;

    孙频的中篇小说《以鸟兽之名》讲述了一群山民在搬进现代都市后所遭遇的种种困难,通过对游小龙与山民群体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山民们在现代都市中生存的艰难与精神上的困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山民文化的发掘,孙频展开了她对于现代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反思。

    2023年17期 No.16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教育主题分析

    胡悦;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小说向读者展现了母亲教育缺失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和父亲阿迪克斯教育孩子时的智慧。父亲阿迪克斯·芬奇在孩子面前是平等的身份,他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教授给他们的为人处事的原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小说所传达的教育主题为现代父母教育孩子提供了正确指导,引领读者思考处世之道。

    2023年17期 No.16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向死而生的“此在”本体——对洛夫《巨石之变》的诠释

    张梦圆;

    “此在”是海德格尔诠释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其“本体论”变革的基础。在不断追问存在的意义之中,海德格尔破解了死亡赖以存在的价值根基,通过对“此在”的分析揭示了死亡之于存在的意义,进而产生了死亡现象学。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洛夫就深受海德格尔影响,其作品中《巨石之变》中对“趋向死亡”的诠释即建立在以“此在”为核心的本体论上。通过对诗歌中由死亡意象的变化,可以探知诗人由死亡焦虑到向死而生的心境变迁,发掘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存在意义,进而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诗人的当前存在。

    2023年17期 No.16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文学研究

  • 《剪灯新话》中的爱情婚姻观念

    张佳楠;

    瞿佑《剪灯新话》中有九篇小说是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相当集中地、真实细腻地表现了青年男女们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青年男女与封建礼制的抗争、勇敢追求爱情婚姻的精神面貌,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小说通过描写青年男女们的爱情遭遇,也体现了作者重人情而轻贞节的爱情婚姻观念。

    2023年17期 No.16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的《爸爸呢?》叙事策略分析

    张然;

    《爸爸呢?》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的社会文化中被忽视的伤痛,而且在叙事形式,尤其是在叙事声音与观点、聚焦书写形式上,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更体现了重要的跨文化研究价值。本文借由法国学者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就其中的叙事声音、观点以及聚焦形式,结合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对文本的叙事层次和节奏进行剖析,分析这篇作品如何以精练的语言述说故事,又如何抒发感情。以此来探索先钦的书写技巧,并且证明叙事学理论对俄罗斯文学亦有指导作用。

    2023年17期 No.16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 赵闻礼《阳春白雪》之词学观

    张静;

    《阳春白雪》作为现存八部宋人的宋词选本之一,其价值非常高。它是南宋社会与编选者共同努力的产物,具有独特的词学观,具体表现为:一为婉正豪变,雅正之词的风格倾向;二为以南宋后期的江湖词人为重心的选人倾向;三为闺情词数量为最丰的题材倾向。透过其词学观,能够补充当前对江湖词人的研究空缺,加深对南宋词坛中下层文人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渡后的宋朝文化。

    2023年17期 No.16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论左思的自我形象与文本疏离现象

    田丽娟;

    左思在魏晋文学史上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他因为出身寒门,相貌不佳而不被世人待见,又因攀附外戚权臣贾谧为后世文人不齿。如果仅从左思的某些诗文中去看他的性格作风,以为左思品性单纯高洁,易于致误。左思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淡泊名利、清高正气的性格与现实中左思追求功名利禄、攀附权势的行为相比较,确实存在矛盾,造成这种疏离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与左思的个人心态、西晋政治制度、文化士风都有很大的关系。

    2023年17期 No.16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规训与反抗:《暴力夺取》的暴力主题解读

    杨慧;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其《暴力夺取》以令人震惊的孩童遭遇,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权力关系。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权力规训和孩童的暴力反抗两个方面审视作品的暴力主题,发现作家通过书写新旧秩序交锋下孩童的悲剧命运,揭露了隐匿在破碎家庭中的权力暴力。

    2023年17期 No.16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残疾研究视角下《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主人公的悲剧成因

    任冰;王艺蓉;

    莱辛的小说主题多样,《第五个孩子》和续集《浮世畸零人》是她转向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这两部作品体现了莱辛对社会边缘和弱势群体的关注。本文从残疾研究的角度出发,探究畸形儿“班”的悲剧成因,旨在揭露英国资本社会对非正常人的盘剥,重新审视残缺腐败的法理制度和畸形的伦理规范催生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而领悟作品传达的人文主义关怀。

    2023年17期 No.16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 蒙古族生态诗学的历史处境与多民族文化因子的结合——尹湛纳希与满都麦的比较研究

    徐馨月;

    在“生态诗学”的概念中,“生态”和“诗学”是互相影响的“二元”,它们在尹湛纳希与满都麦文学中“生态”与“诗学”各有侧重,但各不舍弃,而这种侧重点的偏移是时代的发展导致的结果。本文从“生态诗学”的定义说起,分别对尹湛纳希、满都麦两位蒙古族作家作品中的“生态诗学”特点进行分析,在“民族本持”“民族融合”“人性异化”等话题上通过二人的两相回望以凸显“生态诗学”的意义。

    2023年17期 No.161 44-4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堀田善卫:越境者的战争反思——以《时间》为中心

    高心雨;

    发表于1953年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的长篇小说,他以中国人的视角,以日记的形式对南京大屠杀进行正面描写。本文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日本作家——堀田善卫对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的认识以及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促使堀田善卫对日本战争责任进行反思的是他长久以来的越境经历,而《时间》则高度凝聚了堀田善卫对于日本侵华战争中日关系的反思与认识。

    2023年17期 No.16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文化集萃

  • 浅析《性自命出》的礼乐思想

    张笑;

    郭店楚简的出土,可谓是填补了孔、孟之间思想过渡的空白,经研究表明,郭店楚简上承孔子理论,下启孟、荀思想,是人们研究儒家思想至关重要的文献。郭店楚简中的儒家文献展示出了孔子之后,孟、荀之前儒家礼乐思想的发展历程,是人们研究儒家礼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环。郭店楚简中的《性自命出》篇尤其探讨了礼乐、性情之关系,以及“人道”的概念范畴,并且突出了“教”的社会作用,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儒家礼乐在当时的发展做一个大致的分析。

    2023年17期 No.16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董仲舒人性论探析

    刘彩云;

    人性论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议题,历来备受关注,董仲舒作为汉代及中国古代儒学史上的关键人物,其人性论思想具有重要影响。他积极顺应汉代大一统的政治、社会需要,整合、发展了先秦儒家孟子性善说、荀子性恶说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比前人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人性善恶并存观点;性三品说详细分析了人性品级并以中民之性为性;倡导教化指明了向善的途径,形成了独特的人性论学说体系,深刻影响了汉以后唐、宋明的人性论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完成了儒学体系构建,为儒学在中国古代政治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3年17期 No.16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从《夷坚志》看北宋末年的社会现象

    郭佳薪;

    《夷坚志》是宋人洪迈写的志怪小说,书中记载了很多与北宋末年相关的故事,多集中于徽、钦二宗时期,北宋末年之际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中原因也是复杂多变的,值得深思。本文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故事,从而了解北宋末年国家危亡前夕存在的种种征兆以及国破家亡过程中妇女、官员的命运处境,揭示当时社会出现的种种现状。

    2023年17期 No.161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晋书》中谶谣的史载特点

    孙丰硕;

    谶谣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有的预言性、神秘性、朦胧性和操纵指导性等特性,以及童谣、谶语、诗谶和梦谶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古代文献典籍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明代以前,谶谣多散佚,保存下来的谶谣多载于正史以及散文笔记中,而至魏晋,谶谣发展行至鼎盛时期,又以《晋书》中所载最为集中,且谶谣虽然无论在形式上抑或内容上都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记载时却多列于五行而非艺文或音乐。由此选其为例,以期可观魏晋时期谶谣史载特点之一二。

    2023年17期 No.16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试探门阀政治与贵族社会的变态——从士大夫政治与贵族自律性出发

    赵健廷;

    贵族社会自东汉末以来逐渐形成,魏晋时期得以定形,贵族社会是皇权政治的第一次变态。晋氏南迁后,东晋的门阀政治是贵族社会的一种表现,它开始于成帝,结束于淝水之战。此外,门阀政治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着贵族社会的状态,东晋结束后的南朝虽然不是门阀政治,但是依旧保持着贵族精神的一面,是贵族社会的继续。因此,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第二次变态,是贵族政治的第一次变态。这是因为南朝的君主除继承天命史观之外,依旧需要得到贵族的认可才具有统治的合法性。

    2023年17期 No.161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论G.E.摩尔的价值论直觉主义

    姚毅超;

    元伦理学家G.E.摩尔以直觉的方法对传统伦理学的底层逻辑进行了颠覆性革新。从语言分析路向对价值问题、道德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价值词“善”(good)进行了概念考察,提出“善”的不可分析性。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对自然主义伦理学和形而上学伦理学展开批判,开启了元伦理学时代。但也因其本身研究范式而导致了一定化的遮蔽,成为后来元伦理学衰落的一个因素。

    2023年17期 No.16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 浅析宋代理学禁欲思想的对象、原因及影响

    刘紫云;

    宋代理学禁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究理学禁欲思想的对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对于理解宋明理学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分析理学禁欲思想,厘清其中的优秀文化,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2023年17期 No.16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区域界定与区域史研究的思考——读《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

    王丽苑;

    中国史学研究在不断求新的学术环境中发展,近年来区域史研究成绩斐然,但是围绕区域史研究的理论规范而引发的学术讨论不曾停止。本文通过阅读黄国信教授的《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一书,对区域界定以及区域史研究有了较浅的认识。在历史进程中,区域界定受利益驱使、不同身份认知的影响,呈现出动态的界,故而区域有其独特性、系统性以及联系性。因此,在区域史研究中也应遵循区域的特性,以此为根据处理好与整体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重视与地方史之间的差别。

    2023年17期 No.16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沈遘年谱简编

    葛亚杰;

    沈遘是北宋中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出身于名门吴兴沈氏家族,与王安石、梅尧臣等名士皆有往来,与沈括、沈辽并称“三沈”。目前尚未有沈遘年谱的编撰,而编撰其年谱,对研究沈遘本身以及宋代文学总体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7期 No.161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想及当代启示

    郑雨萱;

    当代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反映着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生态思想。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构建的历程中,厘清并深入挖掘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2023年17期 No.161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文艺观察

  • 论努里·比格·锡兰影片的对立叙事模式——以《冬眠》中多组对立面为中心

    朱书辰;

    作为努里·比格·锡兰导演的又一力作,电影《冬眠》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锡兰的影片中,故事情节往往被放置于比较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细节的精雕细刻,呈现出一种沉静、内敛的散文化叙事风格。在《冬眠》中,依旧是极富生活化的细节描写占据主导,而导演对于善与恶、尊严与耻辱以及爱与恨之间的对立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在沉静的叙事风格下,隐藏了导演对于这种对立问题的看法,也隐晦地表达着导演对于社会人性的忧思。

    2023年17期 No.16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 《绯红树》:“悲伤”情绪的多模态隐喻表征及诗学冲击力探析

    方格致;

    多模态情绪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模态符号系统呈现个体情绪的隐喻。多模态情绪隐喻往往通过巧妙组合各种符号表征完成对情绪信息的再传递,从而产生无法比拟的诗学冲击力。本文基于认知诗学视角,对儿童绘本《绯红树》中“悲伤”情绪的符号表征进行分类,并从“体态”“色彩”“空间”三类情绪符号表征系统及其组合变化,深入剖析绘本中“悲伤”情绪隐喻下的艺术冲击效果。

    2023年17期 No.161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浅谈宋代理学思想影响下的插花艺术

    廖晓凤;

    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构成之一,插花艺术与当代哲学理论息息相关,往往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与精神追求[。1]唐朝重华丽,赵宋一朝,崇文抑武,士大夫壮大,由“儒学”滋生出来的“理学”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意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和其他的文化类别。同样也极大地影响着宋代插花艺术,从而宋代插花重清雅,并致插花艺术在宋代达到顶峰。在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宋代插花艺术形式和审美达到了相当水平的融合。本文从宋代理学思想出发,结合当时审美文化对宋代插花艺术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证实至今从未消减的东方古典美学,来揭示宋代主流的理学思想对一个时代的艺术的影响。这展现了时代的精神文明价值,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我们身处在一个科技高度发展,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环境中,难免会被一些杂乱的信息和冗杂的声音所吞噬,此时选择插花艺术正好能给予人们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并且能够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

    2023年17期 No.161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熊晓辉教授《音乐人类学论纲》评述——兼论音乐人类学学科身份的历史嬗变

    王为强;

    音乐人类学是以运用人类学为主,音乐学在内的学科方法和理论,研究一切音乐行为和文化内涵的学科;自其诞生以来,愈加受到音乐学术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中国学者对此学科进行过尝试性研究,研究成果颇为显著。熊晓辉教授的《音乐人类学论纲》即是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结合对于此书的一些感悟,对于音乐人类学学科身份的历史嬗变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2023年17期 No.161 93-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 明清时期博古纹装饰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

    高敬瑶;

    博古纹最初来源于青铜器语汇,后来作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于各种工艺品当中,其独特的写实风格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陶瓷界的一枚新星,明朝时期瓷绘博古纹凭着突出的中国风格名扬海外,清朝时期博古纹表露的吉祥意味也颇受人们喜爱。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博古纹兴起的历史背景、构成要素等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博古纹的特征,回顾博古纹发展的脉络,揭示了其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出的艺术风格的变迁。

    2023年17期 No.16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文化传播

  • 基于赖斯文本类型理论的村上春树小说翻译赏析——以《刺杀骑士团长》林少华译本为例

    张晓然;

    《刺杀骑士团长》作为村上春树继《1Q84》后时隔7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凭借日洋糅合的语言特色、虚幻与现实中的“自我找寻”及对现实与历史的冷峻反思和直面思考被誉为“村上春树的集大成者”。如何在汉译本中诠释“等身大的村上文学”,这一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赖斯文本类型理论,选取《刺杀骑士团长》林少华译本中部分实例进行翻译批评,以期为今后村上春树小说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2023年17期 No.161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异化与归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韩译探究——以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韩译本为例

    范晶晶;范佳星;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相关翻译,可以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本文从异化与归化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韩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相关案例,探究译者将源语转换为译入语时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文化负载词韩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2023年17期 No.161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 复杂适应系统视域下的书名翻译探究

    何张焦;

    好的书名翻译可以给整本译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部作品会有多种译本,书名也有多种译法,翻译活动呈现的是一种非线性的复杂过程。文章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不同历史时空下同一本书书名翻译采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后期的书名翻译提供一些思路,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为目标语读者喜爱、接受。

    2023年17期 No.161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功能对等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策略——以《哥谭》为例

    高洪友;

    随着国外影视剧的不断传入,影片中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字幕翻译作为影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影视内容的补充和解释,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字幕翻译往往重视观众的接受度,同时在内容、形式和语言文化传递上都是字字斟酌,这与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不谋而合。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目的语观众对字幕的理解,展现字幕翻译的艺术性、文化性和科学性,本文基于功能对等论的指导,对影视剧《哥谭》的字幕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译者可以站在观众的角度上改进翻译内容,提高翻译质量。

    2023年17期 No.161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中“人”的隐喻英译探析

    郭薇雅;朱宝锋;

    概念隐喻是人类构建概念的方式。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中概念隐喻俯拾皆是,蕴含大量有关人的隐喻表达,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围城》中英版语料进行分析,对其中有关人的概念隐喻进行分类,并以概念隐喻理论对其英译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中国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的翻译提供参考。

    2023年17期 No.16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从“三维”转换看称呼语翻译——以霍克斯译《红楼梦》为例

    王淑媛;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文学作品中称呼语的翻译进行解读。研究发现,霍克斯英译称呼语时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以适应译入语文化,其译本整体上基本忠于原文,易于读者理解。

    2023年17期 No.161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基于语料库的《木兰辞》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何其芳;

    本文以归化异化策略为指导,利用语料库的分析方法,基于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源文本与汪榕培英文译本自建小型英汉平行语料库。检索发现,文本中共出现文化负载词18项,其中包括生态、社会、物质以及语言4类文化负载词。通过分析《木兰辞》中所运用的翻译策略及作用,从中得到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文化传播的不同作用。分析发现,汪榕培《木兰辞》译本中综合运用了归化以及异化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上表达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

    2023年17期 No.161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文化综合

  • 间接言语行为视角下《老友记》的话语分析

    房淑琳;

    本研究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入手,以美剧《老友记》中的台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剧中人物的对话进行剖析,从而落实本文的两大研究问题,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如何识别间接言语行为的;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本研究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分为三章,介绍理论基础;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老友记》中的话语;探讨《老友记》中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动机。结语部分提出本论文的创新性和局限性。作为语用学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即人们出于某种目的或者原因,经常使用委婉含蓄的间接语言表达来阐述内心的真实想法。

    2023年17期 No.161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 短视频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郭美含;

    当前我国跨文化传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媒介发展过程中,短视频以其庞大的用户体量、符号化的叙事优势和丰富的选题内容等特点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好短视频形式,从内容、主体、渠道多方面共同发力,拓展跨文化传播的路径,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值得探究。

    2023年17期 No.161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合作原则下电影《隐入尘烟》的会话含义分析

    李莹;

    《隐入尘烟》是一部乡村题材剧情电影,也是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通过运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对《隐入尘烟》中的人物会话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究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电影中人物对话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所展现出突出鲜明的艺术效果。

    2023年17期 No.161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 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晋梓尧;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研究呈现着活跃态势,以前所未有的研究规模,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梳理近20年科幻小说研究的热点议题,绘制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的知识图谱,全面回顾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幻小说的研究。研究表明:国内科幻小说研究热度总体上稳步增长,影响力持续提升。但同时该领域研究也存在着“文本选择单一化”等问题。

    2023年17期 No.161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语用预设视角下《燃情克利夫兰》的言语幽默

    尹钰涵;

    人们有技巧地使用语言可以产生言语幽默,幽默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随处可见。语用预设作为语言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言语幽默的研究。本文在语用预设理论框架指导下,分别从语用预设五大基本特征的角度出发,并选取了美国情景喜剧《燃情克利夫兰》第二季中的高光内容,论证了语用预设五大基本特征与言语幽默关系密切,有利于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燃情克利夫兰》中的言语幽默以及言语幽默的产生机制。

    2023年17期 No.161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封三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