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丽娟;
中国古代文章学是研究文体分类及文章结构的重要体系,各个时期的文章学对相同文体的探讨不一。议论文是现代写作的重要文体,经时代发展古今议论文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追本溯源,基于古代文章学视角下对议论文的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把握其性质以及要素。分析古代议论散文,联系现代议论文,思考古今议论文的关系。
2023年18期 No.16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 刘珈含;
在叙事学理论不断发展成熟的今天,以叙述视角理论探讨废名的短篇小说,可为人们分析其中的儿童形象提供新思路,并在解读其小说意境上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叙述视角入手,着重对出现儿童形象的15篇废名短篇小说加以分析归类,旨在探究废名如何在不同叙述视角下展现儿童形象,对理解废名的小说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帮助。
2023年18期 No.16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刘禹冰;
柳永的乐词对北宋社会风情和民间风貌的记录和书写具有开创性和纪实性,其乐词中涵盖了广阔丰富的繁荣场景与繁华富庶的城市风光,是对北宋各个阶层日常生活及节日活动的真实写照。其坎坷的个人经历和独特的社会地位,潜移默化地丰富并拓宽了创作的内容,更令其笔下的世俗生活显得格外真实、深刻。柳永乐词中的城市题材实现了宋词内容和艺术上的超越和突破,展示了民间生活、社会气象、文人活动等广阔空间,其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也具有深远意义。对柳永乐词中场景的深入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词人内心的起伏、体会社会氛围的奢靡、感受民间气氛的和乐,进而对柳永词及北宋社会产生新的认识。
2023年18期 No.16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郝迪;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章创作方面具有卓越成就,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其所作的制诰之文自成一家,文章骈散兼融,打破了制诰多用骈体的定式,简明精警、风格冲淡,反映出曾巩骈散文创作的特点,展示出曾巩高超的骈散融合能力。曾巩的制诰文是他应用类文体写作中的代表,有着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2023年18期 No.16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史伟丽;
曼斯菲尔德的著名短篇小说《幸福》描述的是女主人公柏莎在一天内从极度幸福到幸福梦碎的心路历程。长期以来,该作品被学界认为是批判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一把利剑,柏莎的不幸遭遇便是男权统治下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本文从申丹教授提出的隐性进程这一概念出发,关注小说中的细节描写,重新对文本进行解读,发现在小说主要情节展开的背后还存在着一股隐性叙事暗流,展现的是柏莎的觉醒与反抗,丰富了人物形象与作品内涵。
2023年18期 No.162 40-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盛柯娅;
白话文学代表作《水浒传》中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如方言俚语、“三段式”故事结构、章回小说体裁和内容方面如人物形象、题材故事产生了影响,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在内容、思想、传播传承、民间说唱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二者产生相互影响的原因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文化和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上又存在地域性、时代性、主观性的特点。
2023年18期 No.16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王倩;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以其神奇瑰丽、大气恢宏、脑洞大开的想象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产生着深远影响《。山海经》之原始思维契合了儿童文学审美,是儿童文学创造的资源宝库。当前,以《山海经》为题材进行的儿童文学创作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创作形式有童话、幻想文学、绘本、儿童影视文学等。扎根本土文化资源,不断探索适合国内儿童阅读的文学新样式,是文化界需持续探索的课题。
2023年18期 No.16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李凡;
唐传奇相比于六朝志怪小说的粗陈梗概,多了对妖人性化的描写。沈既济所作的《任氏传》在塑造任氏美好的外在形象的同时,赋予了任氏忠贞专一、善良勇敢的良好品质。为后世狐鬼志怪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代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汲取了《任氏传》创作的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书中众多狐妖的形象被作者塑造得栩栩如生,向读者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美好品质。
2023年18期 No.16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 薛淼丹;
张洪彬先生在《祛魅:天人感应、近代科学与晚清宇宙观念的嬗变》一书中主要介绍了近代科学知识给中国传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天人感应”的人与自然关系不再为人们信服。在古代,人们坚信宇宙包含万物,不受具体的人格神统领。宇宙观的变动使得晚清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急于寻找一个相契合的思想坐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应运而生,促成了晚清世界观的重塑。该书角度新颖,从自然观看晚清思想的变动,且论述细致,以小见大,结论令人信服。
2023年18期 No.16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宋瑞萍;
不同的空间地域,不同的中西文化,荀子与伊壁鸠鲁对于人欲问题却有相近的哲学思考。荀子认为培养个体德性与德行的善与重建社会稳定秩序的关键在于节欲。伊壁鸠鲁也主张通过自制以获得真正的幸福。二者的人欲观都阐明了欲望产生的原因、对待欲望的方式以及节制欲望的途径,对当今社会的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3年18期 No.16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沈聪;
卡西尔的“人是符号的动物”的论断,是对康德三大批判所提出的问题,即“人是什么”的回答。然而,他的符号人类学却也同样重蹈康德主义的覆辙,其对实在之物(Das Ding)的搁置使得其理论无法远行。实在之物与符号的关系,成为卡西尔理论缺憾的核心。另一方面,精神分析(尤指拉康)关于实在之物与符号世界关系的理论阐述,对卡西尔理论形成了一种回应与超越。
2023年18期 No.16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杨晨;
鉴于五代乱象,宋太祖、太宗践行了诸如守内虚外、以文制武、分权制衡等原则的统治策略。后世将这套原则的核心精神不断丰富和具体化,经过长期汇集和文人士大夫的总结,这套说法被概括为“祖宗之法”。南宋初,纷杂的时势使“祖宗之法”出现异化,权相政治出现、军权下移,权相政治推动了专制体制的新发展,而强大的历史惯性终使宋廷在军事领域又回到了“祖宗之法”的治国旧轨。
2023年18期 No.16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曹吉玲;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的时期。尤其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远。内迁的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封建化的活动,极大加速了本民族的汉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以北魏拓跋鲜卑进行汉化改革最为典型,极大促进了民族融合。而在汉化改革中,汉族士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他们无论是在北魏的政权、制度、礼乐建设还是在文化、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3年18期 No.162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蒋杰余;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经历了“信奉启蒙现代性—批判启蒙现代性—批判资本现代性—建构共产主义现代性”几大阶段,这几大阶段贯穿于马克思一生,并体现了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自由解放的不懈探索与追求。马克思青年时期对人类的关注为其后期信奉启蒙现代性埋下了一颗种子,对启蒙现代性的关注是为人类解除锁链;从启蒙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是在为社会底层人民向社会不平等和异化现状的控诉;对共产主义现代性的建构是对全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不懈追求。其现代性批判理论早期既承启蒙现代性的思想追求,后期又超于经典学家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对该理论进行考察,对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发展的脉络及其与经典启蒙现代性批判家的异同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18期 No.162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金纯;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对“思而不学则殆”与“多见阙殆”所做的注释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考证《论语》及其同时代与“殆”字相关的文献,对此进行商榷。
2023年18期 No.162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林家荣;唐文璐;
《瓦尔登湖》是东西方文化互鉴的典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哲思在西方文化中的吸收与重建。表面上看,书中引用的十处儒家语录是中国哲思对梭罗的主动影响,研读对比后不难发现,实则为梭罗在一定程度上借儒家外衣表达个人思想。这一文化互鉴的交流模式深深影响了后世,促进了儒道思想在西方国家本土化的进程,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动态双向的交流互鉴中,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化之林扎根生长,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2023年18期 No.162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黄今;
本文主要是从研究乔叟女性观的角度出发,以直接讨论乔叟的性别观及间接阐述对乔叟性别观的理解为两个方向来收集资料。其中,间接阐述乔叟性别观的著作又被分为了道德教义以及浪漫主义。研究发现,众学者对于乔叟的性别观的看法有异有同。相同之处在于多数研究者认为乔叟的作品中是存在着女性化特征的,他关注到了性别问题。不同之处在于有些研究者认为乔叟是同情女性的,而也有人认为乔叟并未有丝毫对女性的同情。此外,吉尔·曼认为乔叟确实是有“女权主义”思想的,但这种思想仅仅是以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下多数人的思想作为衡量标准的“女权主义”。在间接阐述的部分,研究者提供了审视乔叟文本中性别问题的不同角度。研究发现,乔叟在表达他的性别观时受到了道德伦理的影响,同时也在借用道德伦理和浪漫主义来构建他的“女性化”。
2023年18期 No.16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