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胎记》中霍桑的“原罪”思想的解读

    蔡锐;卢嘉;

    深受清教主义思想影响的霍桑被公认为19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1843年首次出版的《胎记》是霍桑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意在探究《胎记》中关于原罪和救赎的问题。

    2023年20期 No.16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木偶奇遇记》中的变形与斯芬克斯因子

    吴敏;常远;

    《木偶奇遇记》中木偶匹诺曹从爱吃贪玩、任性胡闹的木偶成长为勤劳上进、孝顺父亲的男孩儿,是他身上所具有的斯芬克斯因子动态发展的结果。在兽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匹诺曹受自然意志控制,一心追求快乐和自由,出现种种荒唐行为。当人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匹诺曹的伦理意识和理性得以发展和成熟,指引他做出符合伦理规范的选择,最终不仅在生理上得以蜕变成人,更实现了伦理意义上的成人。

    2023年20期 No.16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折磨亦陪伴,绝望与希望——论横光利一《春天乘着马车来》的疾病书写

    程淑馨;

    《春天乘着马车来》是横光利一“病妻三部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小说以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以疾病所带来的切肤之痛为感触,表达了横光对亡妻无尽的哀悼与思恋。实际上,疾病非但未击败横光,反而为他带来了慰藉与希望。通过疾病书写,横光疏导了心中的痛楚,平复了心理的创伤,走出了创伤的阴霾,使生命超凡脱俗,实现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2023年20期 No.16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押沙龙,押沙龙!》的书写疗愈

    谢素霞;

    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沿袭欧美文学悲剧主题书写,通过创伤叙事诉说身心痛苦,见证创伤,寻求疗愈途径,体现了福克纳身负人类命运的使命感和人道主义情怀。

    2023年20期 No.16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宠儿”身份:复仇者?救赎者?

    沈燕;

    《宠儿》自1987年出版发行以来,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借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莫里森《宠儿》这部作品中,宠儿的身份特征,即宠儿对于塞斯一家来说,究竟是复仇者还是救赎者?解构主义认为每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因为由于文本含义的不断延异及播撒,文本语言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并且,作者莫里森独特的写作技巧使其作品的语言意义具有极大的开放性。而这些都与解构主义的思想高度契合。通过对宠儿的身份进行解构分析,读者能够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宠儿,感受塞斯一家所遭受到的肉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苦涩及精神上的屈辱。宠儿的出现让主人公们重现过去、正视过去,并真正做到了与自我和解。所以,在对宠儿的身份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作者莫里森对于美国奴隶制和黑人所受迫害的深入思考。利用解构主义理论,小说中的一些令人费解的怪异现象也可以得到充分阐释,并且能够充分展现出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2023年20期 No.16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越过云层的晴朗》中的死亡叙事

    王珍;

    迟子建是一个善于描写温情的作家,就连小说中的死亡也弥漫着温情的色彩,本文旨在对迟子建长篇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中的死亡叙事进行论述,小说以一条狗为主人公,跟随它的视线,聚焦文中偶然性死亡事件的书写,展现生命的无常与坚韧。

    2023年20期 No.16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论张炜“胶东”书写中的“言”“歌”“瓜”——以《声音》《九月寓言》《河湾》为例

    丁佳颖;

    胶东因素是张炜创作的重要构成,从《声音》到《九月寓言》再到《河湾》,张炜始终没有将其丢弃,而是将这种胶东书写一直延续下去,张炜笔下的胶东因素包罗万象,本文主要对其中部分的胶东方言、胶东歌谣和胶东意象进行浅析,在胶东意象中关于“地瓜”的书写内蕴丰富,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张炜笔下的胶东写书既显示了民间文化的丰富与独特价值,又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园地。

    2023年20期 No.16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 《白鹿原》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曹艳煊;

    小说《白鹿原》是一部讲述渭河平原白鹿村长达半个多世纪历史变迁的“雄奇史诗”,于1998年获茅盾文学奖。小说描绘了白鹿村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以及他们经历的重大政治变革、自然灾害等。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切入,将人类、自然、男性、女性四者串联起来,解读《白鹿原》生态女性主义表征、成因与价值。

    2023年20期 No.16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探析

    何小曼;王晓静;

    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对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了剖析。结果发现,海斯特的女性主义意识主要体现在她对婚姻和清教社会的反抗以及她的独立人格上。而霍桑对海斯特形象的塑造一方面是通过描写其在反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独立、坚韧的性格,另一方面是通过塑造丁梅斯代尔、齐林沃斯等虚伪懦弱的男性形象,以此来反衬海斯特的女性主义意识。希望研究结果能够为更好地探析女性意识在《红字》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其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内涵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2023年20期 No.16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文学研究

  • 社会史视域下唐代诗歌中儿童形象的生成性研究

    陈睿豪;

    儿童形象在唐代诗人笔下具有极强的生成性,儿童形象在唐代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与诗人自身的人生遭际融合,充分发挥形象主体性。唐代关涉儿童的诗歌创作目的从抒发诗人情感到抨击社会黑暗面,从记录生活到寄寓诗人的理想,在儿童形象生成性的作用下,诗歌的意象更加宽阔,情感世界更加丰富,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同时侧重诗人在选取儿童形象这一意象入诗,将人生际遇与心理变化熔于一炉,儿童形象与诗人的创作世界在诗歌中的互动,突破时空界限,有利于我们对唐代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图景有充分的认识。

    2023年20期 No.16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浅论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孤独

    宋毅彪;

    在魏晋诗坛中,陶渊明的诗歌宛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饮酒诗在其文学创作中更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陶渊明的生活中不可须臾离酒,在选择退隐田园后,创作出大量的饮酒诗。这些诗是陶渊明在孤独长夜里自斟自饮,酒醉之后写来自娱的诗歌,这些诗中有他对社会动荡、人心叵测的观察和感慨,蕴藏着孤独的人生体悟。

    2023年20期 No.16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王安石“易时”思想研究综述

    葛溜;

    21世纪以来,关于王安石的史学研究成果斐然。其中,王安石的经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易学研究。不论是在相关论著、专题研究,还是在具体的学术论文中,学者们都能做到客观公正地审视作为“易学家”的王安石的易学成就。总体看,虽然王安石易学研究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较为细而微的概念性的研究上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2023年20期 No.16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形象分析

    史亚琦;王立霞;

    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形象自产生以来,就对俄国文学产生巨大影响。从普希金到果戈理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都通过创作“小人物”,阐述在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反映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现实和国家政治。本文意在梳理此类“小人物”形象的同时,着重探究其创作特点和现实意义。

    2023年20期 No.164 40-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庄子》寓言“仲尼问于大史”发微

    尹靖云竹;

    “仲尼问于大史”的寓言出自《庄子·杂篇·则阳》,讲述大弢、伯常骞、狶韦三个史官对卫灵公谥号“灵”的讨论。包括李勉、陈鼓应在内的大多数学者都将此章寓言解释为庄子对卫灵公无道的批判,但是这种解释是错误的。此章寓言的真正内涵是对《内篇·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的阐释。

    2023年20期 No.16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北去来辞》形象解读

    肖萍;袁馨怡;

    《北去来辞》通过个人、集体叙事方式来塑造了许多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形象,用暗喻与衬托来展现女性的自我意识,是一次躯体审美与欲望叙事相结合的文学实践。在这些带有林白个人经验的形象中,展现出时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显示了作家对女性的合理关切。

    2023年20期 No.16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窦娥临刑三桩誓愿的合理性再解读

    曹逸舟;

    窦娥临刑三桩誓愿是《窦娥冤》的核心,但其合理性却遭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实际上,三桩誓愿的出现符合窦娥反抗性格成长规律和情节发展需要,对文本叙事、抒情功能都有积极意义。誓愿具体内容在灾异论思想影响下演化而来,有一定思想传统和社会现实基础。第三桩誓愿对旁观者“冷漠之恶”的无意识揭露,有引导读者进行反思,唤起人心中的道德与良知的作用。

    2023年20期 No.16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论湖湘地区唐传奇的诗化浪漫性

    丁滢悦;

    唐传奇富有诗化浪漫之美,主要表现在几个层面:第一,时代的浪漫和地理空间的神秘;第二,宗教的浪漫气息;第三,诗歌艺术本身的浪漫性。诗化浪漫在唐传奇各方面都多有体现,其诗化浪漫的品质形成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既来源于追求浪漫审美的特定时代和空间地理,亦受到诗歌浪漫精神和道教神秘氛围的渲染。

    2023年20期 No.164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文化集萃

  • 马克思劳动异化和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的比较研究

    叶星星;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理论是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提出的,他们都谈到了异化问题并且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在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不同表现。比较两种异化理论的不同之处,寻找两种异化理论之间的联系,对于理解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借鉴意义。

    2023年20期 No.164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意识形态概念的多维解读

    应美星;

    意识形态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未明确定义的基础性概念,要想准确阐述其内涵,必须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首次系统阐述其概念的著作。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理论基地,从认识论、价值论和本体论三重维度出发,表述丰富、多维的意识形态概念。

    2023年20期 No.16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马克思主义劳动分工理论及价值意蕴

    方贵玉;

    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对于现实生活分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让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23年20期 No.16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从“沙丘事变”前国内矛盾的萌生与发展看秦朝覆灭

    袁健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病逝,赵高联合胡亥、胁迫李斯,为了各自利益发动“沙丘事变”,改写了历史进程。秦王朝的内部矛盾在“沙丘事变”后也达到顶峰,它始于郡县分封之争,恶化于焚书坑儒事件。然而正是“沙丘事变”从内部对秦政权起了瓦解和崩溃的作用,所以最后导致秦王朝的覆灭。

    2023年20期 No.164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清代云南府官方礼乐仪式表演属性研究

    孙伯翰;

    清代云南府官办礼乐仪式活动承载着以礼乐教化边民的功能,儒学的兴起不仅表现在兴办教育与重视文庙释奠礼,而且表现在将儒家礼乐应用在各类天地、神祇礼乐仪式中,更表现在以儒家文化解释本地原有礼乐仪式活动,上述特征共同说明,清政府试图在云南地区建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完整礼乐仪式体系,借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礼乐仪式活动来达到教化之功用。

    2023年20期 No.16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及当代价值——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

    李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人民当家做主深入人心。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进行再研究,探索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对今天更好地发挥人民主体性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德意志意识形态》(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形成的标志,通过对《形态》的文本解读,探索其蕴含的人民主体性思想,并结合我国人民主体性发挥的发展趋势,对其思想渊源、概念、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等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在其指导下更好地发挥我国人民主体性,调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体力量。

    2023年20期 No.16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理想国》中柏拉图的正义理论

    宿佳玉;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为古希腊哲学乃至后世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柏拉图一生著作无数,其中《理想国》最为出名。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理想国》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正义”思想的著作。柏拉图的正义理论一直受到国内外多领域学者研究,其理论思想不仅对当时的希腊雅典城邦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于后世政治哲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结合当时雅典时代背景,从柏拉图正义观起源、内涵和评价进一步探讨和理解柏拉图正义观思想,分析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同时指出柏拉图正义观的理论局限性和空想性,可以为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2023年20期 No.16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再论明清申明亭的职能与沿革

    邱林溪;

    申明亭自明太祖时创立以来,沿用至清代,成为明清两朝进行地方法律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地方政府通过修建申明亭并任命申明亭老人,在城镇乡里等基层社会中开展诸如诉讼调解、裁断纠纷、法制宣讲等工作,同时辅助地方政府开展其他行政事务。虽然按照传统观点,申明亭制度在明嘉靖时便已大规模衰败,但在明清不同时期,其在部分地方仍有一定程度的复兴,这是不同地方官对待申明亭制度态度不同的集中反映,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申明亭制度的存废与功能的发挥。

    2023年20期 No.16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版本述略

    王嘉炜;苏杭;

    乾隆二十三年(1758),莆田县的第二部官修方志《兴化府莆田县志》刻板梓行,它是目前流传版本最多的一部《莆田县志》。以该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书背景、版本流传、版本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把握该志书的版本情况。

    2023年20期 No.164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文艺观察

  • 从小说《药》到电影《药》

    王瑞林;

    鲁迅的名篇《孔乙己》《祝福》等小说早被搬上银幕,许多评论家都对这些电影的改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而他的短篇小说《药》1981年由长春制片厂拍摄成黑白故事片,相对其他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讨论度却少了很多。本文比较小说《药》与电影《药》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探讨电影改编的艺术。

    2023年20期 No.164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多琳·马西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电影中空间与性别的关系

    孔令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空间理论“文化转向”以及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女性主义地理学产生并逐渐兴起。多琳·马西作为女性主义地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将空间与性别相结合,批判传统“公共”与“私人”二元对立的空间划分,揭露出空间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主张重塑开放、正义、多元的性别空间。本文从多琳·马西女性主义地理学角度出发,去探究电影中空间与性别的关系,通过分析电影中具有性别意味的空间建构,从而展现性别空间的不平等。

    2023年20期 No.164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认知叙事学视域下《盗梦空间》中的转叙美学

    马明宇;

    《盗梦空间》中人物在多层梦境之间的频繁跨越形成转叙,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审美冲击和认知挑战。从认知叙事学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可能世界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转叙的叙述效果:第一,转叙形成悖论性人物思维为观众对影片做出更多的阐释提供可能;第二,悖论性人物思维在故事层面上带来了接受美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并形成话语层面上的不确定性。影片模糊现实与梦境的界限,挑战观众惯有认知,涉及现代主义认识论和后现代主义本体论,有助于提高观众的认知审美能力。

    2023年20期 No.164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踏歌与丽江纳西族打跳的关联性研究

    康厚良;杨玉婷;

    踏歌是一种群舞艺术,它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如今,原始的踏歌已不复存在,而与其形式相似的活动仍还在民间广泛开展。为论证踏歌与现有活动的关联性,以云南丽江纳西族广泛开展的打跳为研究对象,从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和相关文史资料入手,对踏歌和打跳的舞蹈形式、出现和发展时间、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论证,证实打跳是踏歌的遗存。并且,通过分析纳西族祭天仪式中踏歌的变化,也再次证实打跳不但是踏歌的遗存,而且还是简单化、规模化的踏歌,是踏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形式。

    2023年20期 No.16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赛博格的反异化之旅:《新世纪福音战士》中“黑零”的美学特征

    范嘉哲;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新剧场版获得了文化与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是其中人物的美学分析却较为匮乏。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分析视角,对《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新剧场版中的“黑零”这一角色的生命旅程进行分析,认为其生命旅程可以分成登场、怀疑、初遇、劳动、唤归、求名、遗言七个阶段,并且通过文本分析与量化分析的方式提取出了该角色的精神内核:反异化。得出了黑零虽然是一个赛博格,但是集中体现了异化与反异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特征的结论。

    2023年20期 No.164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文化传播

  • 目的论视角下《长明灯》文化负载词德译研究探析

    狄亚男;

    文化负载词指的是承载某种文化信息,反映社会生活的常见词汇或短语,是时代内涵的依托者,常见于文学作品中。《长明灯》是鲁迅先生作的一篇思想启蒙的短篇讽刺小说,知名度不比《狂人日记》等,但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分析译者杜纳德对鲁迅先生的作品《长明灯》德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说明了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2023年20期 No.164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以《霞谷全集》为中心研究朝鲜心学的发展

    柴梓瑞;

    郑齐斗是朝鲜阳明学的泰斗,也是朝鲜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霞谷全集》是研究朝鲜心学的重要史料。郑齐斗在继承具有陆王倾向学者的学说和学习阳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论”。郑齐斗为江华学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江华学派的产生又标志着朝鲜阳明学派的形成。郑齐斗之后朝鲜心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朝鲜阳明学的发展。通过对郑齐斗著作《霞谷全集》进行研究,可以明晰朝鲜心学继承和发展历程,及其对朝鲜近代化中所起的作用。

    2023年20期 No.164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动物意象之美的整合认知与翻译路径——以《房兵曹胡马》为例

    王佳;徐宇;

    动物意象贯穿于古诗《房兵曹胡马》创作的全过程,美感体现在意象整合认知的全方面。意象的翻译重点在于还原诗中的意境和美感体现。本文将动物意象经过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的整合认知,并采取保留、增添、转换以及省略等不同技巧对意象进行保留和创作,帮助读者提升对古诗的审美能力,实现对英译文中意象美的诠释。

    2023年20期 No.164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从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儿童文学汉译原则——以《小王子》中译为例

    张桌雅;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儿童文学著作《小王子》享誉世界,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广受全世界儿童喜爱,其汉译版本也值得研究。本研究对比分析《小王子》三个不同汉译版本,以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的四个方面为理论基石,探讨中译本的差异与翻译策略,以及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翻译标准为儿童文学翻译所提供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对日后儿童文学翻译提供借鉴思路,以期为蓬勃发展的儿童文学翻译实践提供建议。

    2023年20期 No.164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认知语境视角下的诗歌“花名”隐喻英译

    苏美玲;郭滨;

    诗人常以花名为隐喻进行创作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不仅可为读者创造别样的阅读体验和意境美,还可以帮助诗人委婉地借隐喻表达自身的思想或创作目的。如何理解诗歌中的“花名”隐喻则离不开认知,因此,本文试从认知语境视角分析中国诗歌中花名所蕴含的隐喻意象及其英译策略。

    2023年20期 No.164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古诗中“蓬”意象及其翻译探微

    刘金凤;

    中华古诗实乃世界之瑰宝。在千姿百态的诗歌意境中,意象的使用发挥着重要作用。“蓬”是中国古诗中重要的意象,以其凌乱的形象、易随风飘荡的特性,衍生出鬓发凌乱、塞外荒凉、离乡飘零、以身报国的多种文化意蕴和象征意义。“蓬”的英译多误译为“dead grass”“sail”“water-plant”“water-grass”“thistle”“tumbleweed”等。根据中国古代诗歌中“蓬”的植物特征,“蓬”实为盐地碱蓬和碱蓬,可译为“Suaeda”。“蓬”这类意象的具体译法还应结合其在不同诗文语境中时的象征涵义。

    2023年20期 No.16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文化综合

  • 贵州方言话语标记“拐了”的多角度研究

    李薇;付林;

    在贵州方言中,“拐了”一词在贵州方言口语机制中出现频率很高,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往往表达一种对于事件结果所持的消极态度,愤怒、失望等主观情绪。它在句中多位于句首位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拐了”具有特征鲜明的话语组织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这些功能在贵州方言的对话口语中得到了发展,值得关注。

    2023年20期 No.164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字谜歌谣中的汉字修辞研究与文化传承路径

    许可;王怿旦;

    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衍生出了多种修辞方式,字谜即为其中之一,汉字字谜的发展彰显了中华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本文旨在探讨汉字字谜歌谣与汉字修辞的关系以及价值,总结传承方式,并根据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2023年20期 No.16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的事(儿)”结构语义和语用功能

    王风玲;

    “的事(儿)”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被大量使用,“事儿”是“事情”的口语形式,“事儿”与“事情”不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使得“的事(儿)”结构在使用中展现着多样的活力。“的事(儿)”可分为“表……的事情”“表关系”“表原因”“表否定”四大类。

    2023年20期 No.164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浅析指人类词缀的主观性倾向——以类词缀“控”为例

    焦立群;

    语言的主观性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指人类词缀“控”在使用过程中便存在主观色彩浓厚的特点。本文选择对类词缀“控”进行研究,探究发现其词缀化过程体现出的语言的主观性倾向,以及在构词过程中其语义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观性倾向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由原本的贬义色彩向褒义色彩转变。

    2023年20期 No.164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晋方言语言接触研究述评

    李文张;张学敏;

    本文首先厘定了晋方言语言接触研究综述的范围,然后从方言和民族语、方言和普通话、方言和方言三个方面综合述评了晋方言语言接触的研究现状,又介绍了学界关于方言接触和语言接触的机制,包括语音接触层次类型、词汇借用类型、语法复制及借用、借用干扰、转用干扰和语言感染等机制,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语言接触研究要注意晋方言和蒙古语接触的全面性以及注重语言接触的层次性问题。

    2023年20期 No.164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俄汉文学词典编纂现状及对比研究

    节江友美;

    词典作为文化思想传承的资料性工具书要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但普通的语文词典无法满足文学翻译创作的需求,文学词典应运而生。文学词典的编纂既要有整体框架的系统性、索引编排的协调性,还要求词条释文具有文学艺术审美。本文旨在对我国俄汉文学词典编纂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对比其二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阐释该差异对我国编纂外向型文学词典的启示,以期对双语文学词典编纂这一新领域提供新方法。

    2023年20期 No.164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封三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