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洵若;
《洛神赋》是汉魏文学家曹植的代表作,距今恰好一千八百年。此赋历来受诸多赞誉,蕴含意象丰富,主旨表征也复杂多样,在学界众说纷纭。结合此赋带有的上古神话元素,考量作者曹植承袭的上古“天人文化”影响浸润,“空无通天说”是一种较合理的解释。其中涉及人类集体潜意识心理功能,将“原始意象”凝聚而投射。如此,《洛神赋》本身也蕴含了诸多跨界知识元素,是其具备永恒艺术价值的一份加成。
2023年24期 No.168 4-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俞沈峰;
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往往不仅是“病人”生理、心理病症的描写,更作为一种隐喻符号,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尤其是晚清—五四小说中,疾病的隐喻功能大大增强,疾病描写背后常隐含着作家对“启蒙/被启蒙”“现代/传统”“巫术/科学”等问题的深层思考。《海上花列传》作为古今转型的标志性小说,其中李漱芳疾病的书写也有着深层的隐喻和丰富的内涵。韩邦庆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传统—都市”转型期间社会的深刻思考。
2023年24期 No.16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 赵诗楠;
重读西方文学经典之一《俄狄浦斯王》,在文本细读的视域下剖析俄狄浦斯王得到的三次神谕,展现神对主人公命运的态度,并结合索福克勒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从侧面探讨剧作家对神人之间的矛盾认识。
2023年24期 No.16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邓宇涵;
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有丰富且独特的气味书写。本文以小说中频繁出现并令人印象深刻的嗅觉描写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气味书写在情感与欲望、身份与认同方面的深层指向,以全面体味文本的审美意蕴,进而探究马尔克斯对生命本体意识的追寻。
2023年24期 No.16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周媛媛;王晓利;郭萌;
20世纪60年代的解构主义不仅影响了托马斯·品钦的写作特色,还对品钦的历史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解构主义的思想下,品钦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从邮票、符号、物欲等方面构建出多维度历史,与主流价值观产生相反的理念冲击,进而出现历史“混沌”的感觉。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品钦建构的历史呈现出“记忆混沌”“概念混沌”“价值混沌”的特点,体现了品钦质疑宏大叙事以及复活边缘群体的历史观。
2023年24期 No.16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尹艺璇;
1965年,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因“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政治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作品《静静的顿河》描写了顿河哥萨克人在1912—1922年间的生活和斗争,以其恢宏的叙事风格和深沉的悲剧思想,成为世界文坛的不朽著作。《静静的顿河》是顿河哥萨克人的悲歌,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这一特殊群体悲剧命运的缩影。本文通过分析《静静的顿河》中格里高里、娜塔莉亚和阿克西妮娅这三位主要人物形象,以此来找出顿河哥萨克人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
2023年24期 No.16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 邓雅琴;
托尼·莫里森是一位著名的美国黑人作家,在其著作《宠儿》中以女主人公赛丝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遭受自己所受过的痛苦而亲手杀死她的荒诞行为及后续,来揭露黑人在美国社会所受的压迫、痛苦以及阴影。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沿着《宠儿》中塞丝弑婴这条伦理主线,还原当时的伦理现场,逐一去解构小说中存在的伦理结,以此来探析人物当时做出这样的伦理选择背后的原因以及最后其解开伦理结所实现自我解救的路程。
2023年24期 No.168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于雪凌;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一同被称为日本文学之双壁,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借主人公源氏之口提出了“物语论”这一文学理论。“物语论”探讨了物语中的“虚幻”和“真实”,并对此提出了特别的见解。本文通过考察《源氏物语》中所提到的“物语论”,对物语中的“虚幻”和“真实”进行了研究。总而言之,物语中的“虚幻”即为物语的虚构性,也是让读者感动的力量源头。与此相对,“真实”则是物语中所蕴含的历史事实和读者的普遍感觉。而一篇优秀的物语需要同时具备“虚幻”和“真实”。通过考察“物语论”,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源氏物语》和紫式部的文学思想。此外,也能对“物语”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2023年24期 No.16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吴西玲;
古代东北地区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在此处繁衍生息数千年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俗、丧葬和祭祀在古代东北先民的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的社会风俗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能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其中祭祀文化具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巩固政治统治的双重意义。
2023年24期 No.16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王园;
人们在日常社会交往中,娱乐活动是交往的载体。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所建,其娱乐活动有着强烈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在我国娱乐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辽代娱乐活动主要有角抵、戏射、围棋、击鞠等丰富的活动。辽代娱乐活动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尚武精神等,并且在辽代社会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3年24期 No.16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 蔺禹萱;
在《尼格马可伦理学》之中,全书围绕着“快乐”一词而展开。亚里士多德大致从快乐与痛苦、快乐与幸福、快乐与德性三个方面,辩证地探讨了他自身对于快乐的理解以及如何更好地达到真正的快乐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2023年24期 No.168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 赵阔宇;
妇女解放运动在近代革命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目的是让女性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包括女性参政,普及女子教育以及婚姻自主和一夫一妻制等。其中争取女性受教育权显得尤为突出,无论何时何地,女性受教育权总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中心议题。保定作为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城市,也作为曾经的直隶省会,其女子教育的发展同样走在了前沿。民国时期,在常规的学堂教育中,保定先后建立了河北省立保定女子师范学校(女二师)及其附属小学,同仁中学的男女合校开保定中等教育史之先河;在普通民众教育中,直隶图书馆特意引进了大批关乎妇女解放的书籍刊物,保定政府也不断宣传女子教育。这些都是妇女解放思潮在近代保定教育中的体现。通过对这些重点事件的研究来了解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妇女解放思潮对于保定近代教育之影响。
2023年24期 No.16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 张建华;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编年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大量的疾病史实。通过梳理《左传》中的涉医文本,深入探究春秋时期伦理失序致病观与春秋社会的联系。这一时期的疾病被视作一种文化符号,与礼法制度、君主道德、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不仅推动了春秋社会的变革,也体现出疾病在这一时期扮演的重要作用。
2023年24期 No.16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王静怡;
柏拉图屡次在“爱欲四书”中谈及迷狂。探究发现,迷狂是既具感性因素,又赋理性元素之概念。它是对完善的最高理性状态的追求过程中的表现,是灵魂追寻自我提升却又“心有余力不足”的必然结果;由于人类灵魂的局限性和对超越性的追求,它既与感性因素相联又沟通理性精神。最高的迷狂是理性迷狂,此即是灵魂所求。理性迷狂说的形成有宇宙观、社会观念、政治体制、爱若斯神话等多方面成因。西方世界继柏拉图对理性迷狂又做了进一步探索;“柏拉图式恋爱”与柏拉图理性迷狂下的爱情观有异同点。
2023年24期 No.168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冉金澜;王靖林;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儒学的文化主流地位受到挑战,腹背受敌,不仅要抗击外来西方学说对儒学的冲击,更要抵御内部所谓“异端”学说的“侵蚀”。但是儒学并没有就此沉沦,期间出现了许多有识之士对儒学进行改造,夏同龢正是其中一位,其题赠南湖先生的扇面所系的《儒林公案拈题》,涉及程颢与张载关于“定性”的辩论。其间所映射出的儒释道三元融合思想正是新儒学的要义,为探究晚清儒学的自我转向与衍化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3年24期 No.16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孟柳;肖梦鑫;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基本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以劳动为基础,从人本质出发,表达自己的自由思想。不同于费尔巴哈“类”本质思想,马克思把人理解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扬弃了黑格尔的劳动观和自由观,认为人通过具有能动性的对象化活动进行自我确证。他提出实现自由一是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二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建立共产主义。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辨别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的含义有很大的意义。
2023年24期 No.16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李泽华;
境界说作为王国维的美学核心理念,叔本华的哲学在其中起到了根源性影响。以往学术界往往只着重于探讨境界说对叔氏哲学继承的一面,却忽略了王国维自身的多维文化背景、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中西审美经验之间的差别,以致出现了“境界说是西方思想在中国的映像”这一偏激观点。本文尝试从境界说的理论渊源、境界说中对叔氏哲学的继承与变异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境界说的开放性及兼容性,更科学地评价其在中国美学史、文学史以及思想史上的地位。
2023年24期 No.16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