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家会;
本文借用后殖民理论中的混杂性理论,分析了亚历克西斯·赖特笔下的《卡彭塔利亚湾》中的澳大利亚白人与土著居民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语言和文本叙述混杂到关系混杂,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了土著真实历史。白人与土著混杂性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澳大利亚白人的殖民话语,为土著的历史以及文化身份的重构赢得一片空间。
2023年25期 No.16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 曾诗玉;
余华在《文城》中传递出浓厚的传统伦理道德的意味,特别是林祥福对于小美的寻找,其实是可以看作对完整家庭和家庭伦理的追寻。他寻找小美的原因除了爱她之外,更重要的是她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庭,后来家也随小美的离去而破碎。在溪镇定居也是因为在溪镇感受到家的温馨,到最后死亡也是为了捍卫心中“家”的完整。因此与其说《文城》讲的是寻妻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寻家的漫长旅程。
2023年25期 No.16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 秦婧;
王安忆的《长恨歌》书写了“上海小姐”王琦瑶传奇的一生,王安忆既写都市,又写都市中浮沉的人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她的女性视点。在写上海的同时,以女性视角出发,谱写了女性命运的悲剧,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40多年间与来来去去的人之间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主人公王琦瑶与次要人物之间的联系,从“性爱分离”和“同性关系”两方面来论述女性所遭遇的困境。
2023年25期 No.16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 刘寒蕾;
童庆炳的散文创作思想是他的文学观念与生活经历的结合,他将自己的真实经历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都融入散文中。本文主要对童庆炳散文创作思想的内容、特色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他散文创作思想中的生命真实性、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以及语言形式的平淡新奇。童庆炳的《苦日子甜日子》用最平淡无华的语言形式叙述着他的审美体验,字里行间都是他人生百况的真实写照,是一种生命文学,对当代中国的散文创作具有重大的影响。
2023年25期 No.16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施灿;
《达洛维夫人》通过描写主要人物克拉丽莎以及塞普蒂莫斯的精神世界,揭露出普遍存在的权力形态,并展现出人们的精神矛盾与困境。根据福柯的权力、自由、主体性的相关理论,权力会剥夺个体主体性。本文对《达洛维夫人》中纵横交错的权力规训体系进行探究,包括帝国主义权力对社会的规训、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规训、社会理性对疯癫的规训,分析不同的主体在权力体系的规训下面临的矛盾与困境,以及他们为解放主体性获得自由所付出的努力,揭示了权威社会对社会主体的控制和压迫。
2023年25期 No.169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沈卓成;
在《商籁致俄耳甫斯》中,里尔克对希腊神话中经典的俄耳甫斯神话进行了存在论重写,重新挖掘了神话中“死亡、超越、赞颂”三个主题的诸多内涵。传统的欧律狄刻形象在里尔克笔下获得了独立性,与逝去的少女薇拉叠化为新的少女形象,在死亡中达成了自身的完满;失落的俄耳甫斯则在双重域境中坦然面对死亡且歌唱,达成了此在的超越。里尔克晚期诗学彰显着存在论的丰富蕴涵以及艺术的生成力量。
2023年25期 No.16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杨杰;
《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的开创之作,在我国史学独立发展和通史体裁形成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创造性地对孔子“春秋笔法”的叙事方式和语言运用进行突破和创新,通过以事例寄观点,以言语立论断的手法,灵活地选用实词、虚词和称谓,达到对历史事实客观而又真实的记录。本文通过对《史记》中“春秋笔法”的研究,分析其突破和创新的方面以及对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3年25期 No.16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 常京晶;王晓利;
《拍卖街第49批》是托马斯·品钦一部独具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小说。该书以奥迪帕探寻皮尔斯遗产背后的秘密为背景,着力展示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中的本质状态。本文以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荒诞为背景,分析不同人所做出的自由选择。通过解读两个“美国”的真实存在,领悟到书中所具有的存在主义特点的思想,即在荒诞的世界中,人依然可以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决定自己的人生:成为自欺或是同命运对抗的人。
2023年25期 No.16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杨健林;
核心家庭是美国社会中最广而存在的家庭结构之一,其核心结构是父母和子女,在必要情况下也包括其他亲属。在当代美国剧作家山姆·谢泼德的家庭戏剧《被埋葬的孩子》中,作者借“鬼屋”主题来反驳美国核心家庭神话。剧中的农场中隐藏恶父、乱伦和弑婴之秘,道奇一家人畸形、病态、异化的伦理关系打破了由父母/子女维系的核心家庭结构,呈现出作者对美国家庭伦理的深度反思。
2023年25期 No.16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 张焕;
“刍”字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词,无论是从语法功能还是语义功能来看,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尽相同。将甲骨卜辞中的“刍”字和先秦文献中“刍”字的用法进行比较,意在探究“刍”字意义用法的演变规律。
2023年25期 No.169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 黄晓露;苏天运;
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粤语词汇里保留着较多古汉语的痕迹,被形象地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通过分析词汇可以为理解古语这座大厦提供便利。训诂学承担着古代文献解读的应用价值,作为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训诂,其科学地进行与开展无疑需要借助方言材料辅佐。因此,从粤语词汇角度解析古语词,对理解古代词语的意义与疏通古代文献的意义具有实用价值,对训诂工作的开展与训诂学的发展亦具积极性的意义。
2023年25期 No.169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肖云;
“蛮”“怪”“老”“挺”等是在方言中十分常用的程度副词,但是这些词在造字之初的本义都没有表示程度副词的意义,所以本文将探讨这些程度副词词义演变的过程,并将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蛮”和“怪”虚化的过程和机制。
2023年25期 No.169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 喻琴;
《四川地方司法档案》是明代嘉靖年间发生在四川各地以钱粮案为主的一部司法档案,共收录了98个案件。本文选取了前40个司法案例,从语义场的角度对其中涉及的法律词语进行简单的归类,并就“拘押”类的法律词语从历时的角度对其词义以及来源进行探析,力图对这一类法律词语有所认识。
2023年25期 No.169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吴霞;
经典英剧《唐顿庄园》是一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剧集,故事主要围绕20世纪初英国贵族格兰瑟姆伯爵一家展开,其台词至今仍受到众多学者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唐顿庄园》第一季中生动的人物对话,透过剧情中种种社会背景、人物背景及其他各方面因素来解析话语的表层意义并洞察其深层含义及其特征,从而使读者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2023年25期 No.169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王露丝雨;
“什么”一词在新HSK等级标准中属于一级词汇,是非常基础的词汇。现代汉语中,通常表示疑问会说“什么”,但是在一些方言中,通常会用“甚”来组词,比如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会用“甚”表示什么:“发生了甚事?”在一些汉语教科书中也有出现,比如《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中的很多篇,比如《老乞大》《朴通事》《你好·贵姓》,会用“甚吗”“甚么”表示“什么”,在很多方言中,都有发音类似于“甚”的音表示“什么”的意思,现在,港澳台地区也会用“甚么”这个词。“什么”和“甚么”的主要区别在于“前一个字”,本文主要研究“什么”和“甚么”的演变关系。
2023年25期 No.169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 钟远飞;
网络表情符号是指网络社交用户通过使用表情符号来表达个人想法,烘托聊天气氛,能够达到娱乐化效果的非语言文字符号。由于网络表情符号简单易懂,现在许多人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大开脑洞创造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意义的表情符号。因此网络表情符合虽反映表情,但其关键在于符号。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学的研究应包括语言研究,从而首次提出了语言符号观。网络表情和语言同为符号学的范畴,二者同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本文基于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和运用,观察网络表情符号背后的语言交际功能。
2023年25期 No.169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胡雨璇;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为理论框架,对英国著名小说《简·爱》中的人物对白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会话含义如何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以及两者间的联系。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从违反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四个方面探究其背后深层的会话含义,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剧情的同时,为现实生活的交际提供可能的参考依据。
2023年25期 No.169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龙雪梅;
语用预设是日常会话中广泛使用的理论,在言语幽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选取微信和豆瓣两大热门网络平台的“反凡尔赛文学”对话为语料,以语用预设为基础,分析“反凡尔赛文学”中如何利用语用预设的基本属性来产生幽默,从而更好地理解言语幽默与各种语用预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反凡尔赛文学”中,遵循预设的共识性和可撤销性,违反适当性,都可产生语言幽默。此外,“反凡尔赛文学”还经常使用存在预设、双关预设、事实预设、虚构预设和非事实预设来产生幽默。
2023年25期 No.169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徐晓文;周芬芬;苏慧;
自陈新仁在2004年提出语用平衡假设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语用平衡假设。它为人们解释话语产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此,对语用平衡假设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以及语用平衡假设应用于语用身份、微语言、语用缓和策略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加以总结分析,并针对研究不足之处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023年25期 No.169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