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畅;
刘禹锡流离漂泊的生涯中经历了不同空间地域的转换,从而触发了诗人对诗歌的创新,其借鉴民歌的内容和形式,融合文人诗,创造了具有民歌化倾向的《竹枝词》等作品,丰富了中唐诗歌题材。以诗歌地理书写为切入视角对中唐诗人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歌进行解读,探讨此类诗歌所呈现出的创作风貌及其内外成因,对深入理解刘禹锡诗歌创作特色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04期 No.24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李佳欣;
探析汪元量在词中构建和描述的地理空间,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其词作地丰富内涵、词人的生活轨迹和思想性格。汪元量的词囊括了临安、燕赵、江南三个地理空间:临安是其出生地,细腻婉约的江南文化形成了汪元量词早期纤巧柔婉、华美流丽的风格;去国离乡,北上燕地的痛苦经历则激起了汪元量沉痛的爱国情怀,形成幽忧沉郁、质实悲切的风格特点;老以黄冠重归江南,游历匡庐彭蠡,是北面全尸,椎心泣血之后的无可奈何,吴越之地始终是其精神家园的象征。
2025年04期 No.24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刘子怡;秦跃宇;
慎蒙的《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与何镗的《古今游名山记》两书都是经典且优秀的明代“总集类”游记专著,颇有研究价值,且前者多受后者影响。本文以《古今游名山记》以及《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为参考,分凡例对比、成书结构以及全书内容三部分,辅以表格考论,旨在对比两书之间的异同,分析《古今游名山记》对于《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的影响以及《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的成书价值。
2025年04期 No.244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瞿靖;
20世纪20年代以降,乡土文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基因也出现了变异,呈现出多元化、多维度的发展趋势。乡村女性形象谱系得到了发展与更新,出现了很多符合当代社会的新人,诸如进城务工者、留守女性和返乡创业者等等。这些女性的生命活动空间得到了延展,更重要的是女性主体意识得到了加强。这种变迁也正好折射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的新变化。
2025年04期 No.24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瞿靖;
20世纪20年代以降,乡土文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基因也出现了变异,呈现出多元化、多维度的发展趋势。乡村女性形象谱系得到了发展与更新,出现了很多符合当代社会的新人,诸如进城务工者、留守女性和返乡创业者等等。这些女性的生命活动空间得到了延展,更重要的是女性主体意识得到了加强。这种变迁也正好折射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的新变化。
2025年04期 No.24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杨贝贝;
秦钟是《红楼梦》前十六回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死亡和耐人寻味的遗言曾引起学界的讨论和争议。《红楼梦》版本源流复杂,异文众多,甲戌本、梦稿本和甲辰本第十六回结尾对秦钟之死的描述各不相同,其中以甲戌本为代表的写法具有合理性,最切合作者原意。秦钟的遗言也别有深意:在人物塑造上,体现人性之复杂,使秦钟形象更为真实丰满;在叙事艺术上,与秦可卿托梦形成对称结构,构思精妙;在创作意图上,秦钟遗言亦可看作曹雪芹本人的心灵呼声,“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
2025年04期 No.24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王一哲;
作为一位长期隐居山林的作家,牧铃的成长小说具有区别于类型化和商业化趋向的个人特色。“自然法则”的遵循是其新时代理想青少年塑造的内在逻辑。作品通过有意味的“空间”设置,建构少年自我的“主体性”,以“原始的启蒙主义”回应时代价值主题,达成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实现了现代成长小说的“牧铃变奏”。
2025年04期 No.244 43-4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吴雯钰;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作家批评指的是作家从事文学批评的现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家从事批评并非一个罕见的现象。自鲁迅开始,许多中国现当代作家都在文学创作之外,同时进行文学批评活动。无论是在文学问题、文学现象还是文学规律的研究上,张炜都因其批评语言的诗性、介入批评方式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在中国现当代作家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5年04期 No.24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王刚;陈灵钰;
自然主义、神权主义、契约主义、暴力主义的国家起源论,构筑了马克思之前国家起源的理论谱系。国家起源是马克思毕生思考的议题,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论建立了国家起源的一般原理,实现了国家起源研究的变革性跃升。马克思的国家起源理论在当代仍然是一种建设性的理论。
2025年04期 No.24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王子敬;
孟子与荀子的“性”是其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孟子与荀子对性的界定角度、人性中善的来源问题分析孟子与荀子对于“性”的不同界定,可以看出孟子与荀子在礼乐崩坏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解决方法。孟子的“性善”与荀子的“性恶”都是在劝人向儒家的理想人格而不断奋斗。
2025年04期 No.244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谷雪;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开始派遣学生前往日本学习,其中不乏河南籍学生。这批河南留日学生心怀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在那一时期他们通过创办报纸杂志宣传爱国思想。在多方面原因影响下,《河南》杂志应运而生。《河南》杂志内容所反映的思想丰富,主要为反对封建专制、提倡革命、唤醒河南民众等。后《河南》杂志虽然在清政府施压下被迫停刊,但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河南》杂志在宣传革命思想、推动河南地区革命发展、启迪家乡民智,推动近代河南妇女解放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河南》杂志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25年04期 No.24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 李悦;
《尚书》作为“政书之祖”,包蕴着先人丰富的治国理政观念,其中《周书》中的诰体文书,多与周公相关,全面体现了他的执政智慧。周公从商代夏和周代商的历史中看到了天命的转移,于是开始思考天命本质,从而认识到天命不独属于某一国家朝代,而是通过民意和民情来显化的,民心所向才是天命所归,但同时他依旧高举天命的旗帜来威慑和教化民众;他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师法贤王而以暴君为戒的思路,提出了克己修德,勤政爱民,法德结合的治理方法。
2025年04期 No.244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温新民;许焕英;
本文从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对“逍遥”本义及引申义进行简要阐释,从“逍遥游”自身的内涵对庄子思想进行探析,重点从化、待、用三个视角,研究达至庄子逍遥之境的途径。
2025年04期 No.24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谢林秀;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具有科学性质的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处于一个密切联系和相互交流的世界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和阻碍。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梳理和分析,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价值,不仅能对全球化发展出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提供理论指引,同时也能够在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2025年04期 No.24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孙皓;
辽州是辽东地区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隋朝。辽代前期辽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辽史》当中对辽州的记载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对史料进行梳理,厘正《辽史》的说法。并且在典籍与出土的石刻材料当中搜寻了部分关于此地官长的记录,对其进行分析。
2025年04期 No.24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于浩;
笛卡尔在《哲学原理》中对时间和绵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笛卡尔看来,时间通过将绵延和有规律的运动相比较才能出现,绵延是物质的属性,而时间则是心灵的属性,但是时间却必须在绵延确定标准后似乎才能清楚明白,这和笛卡尔在第二沉思中主张的心灵的判断能力优先于对外在事物的感知是相互掣肘的。判断时间的标准不取决于内而取决于外,除非有了某种外在的“时钟”,否则人是无法判断内心的时间。时间除非借助人类技术的外在的创造,否则就不归属于人。
2025年04期 No.244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张晓宇;
《元典章》作为确定的元代文献,反映出了典型的元代汉语的风貌,但其语言大部分较为乖戾通俗,成为当今学者阅读、整理和研究这一古籍的主要障碍。本文以《兵部》为中心选取“道子”“大数目”等部分词语进行考释和分析,以期对《元典章》阅读与研究提供帮助,同时为词典工具书的修订提供参考,补充和修订相关词条和义项。
2025年04期 No.24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赵凯莉;
霍山祭祀礼仪是明代国家镇山祭祀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封号、仪式过程与祭祀时间在朱元璋时期就已基本确定。此外祭祀的主体包括中央之祭、王国之祭、府州县祭三个层面;祭祀内容也更加生动活泼,因祭祀目的不同而具有多重意义。明代对霍山祭祀的改革,奠定了明清两代中镇霍山的祭祀格局。
2025年04期 No.24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方婷婷;
汉语亲属称谓词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文化系统,在这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十分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单音字“妗”和“婶”的语音、语义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可以单独使用,并具备强大的构词能力。“妗”“婶”及其合成词的共时分布情况亦是有规律可循。
2025年04期 No.244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马怡冉;
“特种兵式旅游”作为2023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引发了广泛关注。通过研究发现,以“特种兵式旅游”衍生出的“特种兵式××”一类词语,具有一定的使用条件:“特种兵式××”在结构上有状中和定中两种结构类型,若想使其正确运用,进入该结构的“××”须满足[+耗时短][+迅速][+效率高][+自发]的语义特征。除此之外,“特种兵式××”适用于强调短时、高效、任务繁重的语境,并常带有说话人的褒贬情感,使“××”成为焦点。“特种兵式××”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隐喻为基础进行词义扩展,使认知过程更生动形象;二是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满足了大众的求简心理;三是在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下,受人们求新求异、追求语言趣味性的影响。正因如此,“特种兵式××”得以被广泛使用。
2025年04期 No.244 115-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王雪;
“X+着”类双音节介词是附加式双音节介词下的一个小类,从历时的演变来看,“X+着”类附加式双音节介词的出现和“着”的语法化、“动词+着”的重新分析、词汇的双音化以及语言内部的类推机制有关;从共时的应用来看,“X+着”有自己的特点。
2025年04期 No.244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韦林涛;
紫云方言中,语气词“们”读作[m?n~(55)],“们”的不同用法不区别读音。“们”用在疑问句和祈使句的句末,可以调整句子的语气;在句中主语、插入语等成分后,“们”有停顿和强调重要信息的作用;在复句前一分句末表假设、让步等语气是“们”的主要用法;当“们”与其他语气词连用时,有强化作用,同时会附带额外语气。
2025年04期 No.244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郄远春;欧常娜;
达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其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本文以达州方言程度副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维度对达州方言副词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分析,展现了达州方言程度副词的丰富性和地方特色。
2025年04期 No.244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汪白云;
赣南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学界通说认为中国戏曲是由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依此界定,我们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与曲艺这三大门类里,选取了兴国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赣县)、客家古文(于都县)四项,对其经典曲目中的叠词进行观察、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叠词的语音既充分发挥了赣州官话通俗易懂的特点,又巧妙利用了客家话古朴生动的声韵调系统,并与赣南独有的衬字、衬词、衬句搭配,共同演绎出赣南乡民们的万种风情。而且,这些叠词的意义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赣南地区异彩纷呈的民俗生活。再者,这些叠词的形式更是联通古今的文化信使,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赣南土地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与时俱进。
2025年04期 No.244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何易;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方言材料和古籍资料,针对方言用具类词汇“门槛”进行音义溯源。研究发现语素“槛”作为“门槛”的表义字源自晋语区及其他小部分地区的传统叫法“门限”,这一传统已经固化为部分方言的口头传承和文化表现形式。针对部分语素声母读音出现软腭擦音和声门擦音的特殊现象,推测“限”与“槛”可能源自更古老的词形“函”。
2025年04期 No.244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贺承诺;
明确宋代四川饮食文化的宏观时空定位后,本文从主食类、副食类、饮料类三个方面分析宋代四川饮食文化的构成,总结出饮食原料取用的多样性、饮食选择呈现的差异性、饮食文化发展的传承性三点特征。探究宋代四川饮食文化历史发展脉络,为现代川菜发展提供史学支撑。
2025年04期 No.244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