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宏;
《仲尼曰》作为战国时期孔子语录的摘抄本,与《礼记》部分篇章在内容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源于文本多样性、编纂标准和材料来源的不同以及流传地域不一致而导致。《仲尼曰》与《礼记》虽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在思想上却呈现出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两者在核心观念“慎独”上保持一致,但在表达方式和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仲尼曰》与《礼记》的关系不应被简化为单一的线性传承,而应视为各有独特之处的文献,它们可能各自保留了接近原始记录本貌的特质。
2025年05期 No.24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 王佳仪;
孟子因“后丧逾前丧”的问题使得一些人对他的德行和礼制观念产生了质疑。面对争议,孟子提出了“尽心以孝”的孝道观点,他认为孝更重要的是内心与道德的内在统一。孟子提高丧礼规格的做法,强调了礼制应该根据个人身份、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是对传统礼制的超越与重构。孟子的行为具有进步意义,也为后世孝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启示。
2025年05期 No.245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 王玉清;
《春秋繁露》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政治思想著作,董仲舒的人性学说构成其教化思想的理论依据。人性论作为中国传统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董仲舒在先秦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性有善质而未善”“性待教而善”之说,其人性观本质上属于针对特定对象的“性朴论”,其教化思想亦在此预定条件下展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教化的传统,教化不仅对个人起到规范性作用,而且对于社会有序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董仲舒融合了先秦诸子学说,发展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其提出的人性论和教化理论有着更早渊源,是对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进一步诠释和发展,其教化思想旨在维系家国伦理秩序。
2025年05期 No.245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 曾蔓玲;
“游”是《庄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游”的解释也不同,但总的来说,“游”更多是与“逍遥”联系在一起的。具体来讲,庄子本身所追求的更多是一种超脱的、精神自由的浮游,是一种形而上的逍遥。郭象对“游”的阐释则是一种自适的悠游,是悠然自得的逍遥。王夫之关于“游”的思想则介于庄子与郭象之间,是超越而又不离于世的漫游,追求一种寓于人世间的逍遥。
2025年05期 No.245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 燕正盛;
在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中,四句教的提出源于其对“心之体”的深刻反思,涉及“无善无恶心之体”与“有善有恶意之动”之间的矛盾与关系。这一教义的诠释引发了后世诸多争论,尤其是对于心体的性质及其与意动的关系。通过探讨四句教的背景、“心之体”的特性及其内在逻辑,可以发现“无善无恶”并不与“为善去恶”相悖,而是从不同的理解层面展现出的两条致良知的路径。通过分析王汝中提出的“四无说”所带来的理论问题,心体的超越性与现实善恶之间的互动就可以得到强调,由此可以更好地理解王阳明思想中不同路径所指导的实践方法论。
2025年05期 No.24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赵小涵;
《越公其事》是重要的简牍史料,记载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越公其事》所载吴越争霸的历史记录与传世文献在记述内容上存在着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书写视角和角色形象塑造上。本文将《越公其事》与传世文献所载相同事件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在内容书写上存在差异,并思考简牍文献对现有历史研究的促进作用。
2025年05期 No.245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张赵;
《民俗》周刊是我国民俗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学术实践阵地,其中刊载了多篇文章讨论“蛋”在婚礼、诞生礼、节日以及禳灾仪式等民俗实践中的应用。在《民俗》周刊上展开对“蛋”的讨论,蕴含着早期民俗学者对学科定位的思考,对民族文化的讨论,对社会现实与日常生活的关注,对救亡图存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25年05期 No.245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徐莹;
《梁舒墓表》是研究前凉后期的重要碑刻史料。通过墓表所载梁舒及宋延的官职、郡望并查阅各类文献资料,碑史互证,可订补前凉职官制度及大姓家族的郡望。同时,墓表反映了高门大姓安定梁氏和京兆宋氏两族入仕前凉的历程以及两族的联姻婚宦关系。前凉后期,安定梁氏因与皇室关系密切,诛张邕势力有功及政治联姻,仕途较为顺遂。通过考析《梁舒墓表》与《梁阿广墓表》,印证梁舒和梁阿广为同乡不同族源,梁舒属华夏旧有的安定乌氏梁氏一族。
2025年05期 No.245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 黄嘉欣;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虽然不是专门论述妇女解放的著作,但其中运用唯物史观科学阐释女性地位变化的思想,为后世的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启示。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理论以及马克思关于女性解放的论述等可以看出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的相关理论基础。恩格斯在《起源》中详细分析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包括家庭结构的变迁、私有制的出现以及阶级压迫的实质。同时,他也提出了妇女解放的条件,如生产力的发展、女性重新回到公共事业中去以及家务劳动社会化等。
2025年05期 No.245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孟子硕;陆满;
近代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始于15世纪末。迄今为止,国内外多数学者已然将殖民主义视作资本主义用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时代,资本赋权下的殖民主义发生了从直接到间接、从公开到隐蔽的形式变化。置于唯物史观的视角考察近代殖民主义的演变,揭示其贯穿于历史进程中的根本性特征,是对当前数智时代殖民主义现实观照的积极回应。
2025年05期 No.245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蒋雨辰;
柏拉图主义的同一性思想在西方哲学中延续了两千多年。列维纳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我思”与柏拉图主义的“光”进行批判,从而开启了对同一性的反思。德勒兹通过对差异概念的思考,为颠倒柏拉图主义做好了准备。列维纳斯提出外在性的“他者”概念,并将形而上学转向伦理学,以此超越“光的哲学”。德勒兹的“自在差异”与“自为重复”,描述事物的生成,将理念改写为了“繁复体”。两位哲学家从不同路径提出了自己的形而上学,共同颠倒了柏拉图主义。
2025年05期 No.245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胡帅;
在上古传世文献中“,式”字的解释向来或者含混或者牵强,各家注解莫衷一是。结合近代以来的上古出土文献和出土文物研究中认为和“式”字具有文字关系、语源关系以及事物关系的文字、词和事物,并从语言学本位的角度进行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研究,从而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式”字的初文是“弋”字,可考的最早对应事物是绕线棒,在词汇意义{法度}的基础上语法化为半虚半实的副词表示{应、当}的意义,继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语法化为具有将来时语法范畴的副词表示{将、会、要}的意义,进而又在将来时语法范畴方面发展出具有时间和程度渐进语法意义的副词表示{越来越、愈加}的意义,在词汇意义{式样}的基础上语法化为现代汉语湖北英山方言的部分单音节动词和部分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的构词后缀。
2025年05期 No.245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慕娇洋;
许昌方言中的“叫”作为动词一共有7种含义,作为介词主要是处置义和被动义,处置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把”,被动义相当于普通话的“被”。本文列出许昌方言“叫”的基本用法,详细分析“叫”的处置功能,且在许昌方言中“叫”与“让”的用法极为相似,大多时候可以互换,“叫”和“让”都可以表处置和被动,厘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学习普通话和更好地认识许昌方言的特点。
2025年05期 No.245 110-11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姚武;唐思思;
在古代,“洋”作为地理学概念,其内涵主要指“海洋”;“洋”概念在近代发生嬗变,其内涵主要指“外国”。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到徐继畬的《瀛寰志略》,近代国人对“外国”的称谓经历了由“夷”到“洋”的嬗变过程。近代“洋”概念的嬗变,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观念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而且揭示了中华民族意识由“自在”向“自觉”的转型。
2025年05期 No.245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何姝;
同义并行复合词在二语习得视角下是易混淆词,本文首先概述了同义并行复合词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并联系二语学习者运用词语时的偏误对同义类聚“汇、集、聚、合”及其复合词“聚集/集合”和“汇集/聚集”进行辨析。本文的词语辨析主要围绕着第二语言习得的视角展开,强调语素溯源与用法辨析相互结合的重要性。在辨析词语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或许可以借助汉语复合词中的转喻与隐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理解并运用类似于“汇集”的同义并行复合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语言应用时的回避策略与石化现象。
2025年05期 No.24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陈曦;
“石”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之一,也是从古至今人们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之一,石头还普遍存在于文化、艺术领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从汉语中含有大量的与“石”有关的词语表达就可见一斑。目前学术界关于石头的隐喻很多,但是对“石”组词上的转喻和隐喻研究较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汉语大词典》为语料来源,分析“石”组词上的隐喻和转喻研究。研究发现“石”组词的转喻和隐喻丰富:转喻方面,“石”通过概念转喻代指矿物、地形、地貌、石制品等;隐喻方面“,石”自身坚硬、不易破碎、常见、沉重的特性投射到情感、时间、价值、困难等领域。
2025年05期 No.245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 郝宇翔;
《说文解字》中存在多义符合体字,由于含有多个义符,其归部原则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从“刀”诸字的归部理据进行分析,发现其归部受《说文》编排原则的制约,遵循的是“以类相从”的原则,而少部分受部首制约的字是通过“据形系联”而归部。这也正是《说文》中多义符合体字没有归入同一部的原因。
2025年05期 No.245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杨浩南;
本文以新兴网络流行语“X麻了”为研究对象,从“X麻了”结构的核心“麻”出发,分析了“麻”意义的发展与适用范围的扩大。“X麻了”中“麻”已经不仅是原来表示一种身体上的切实感受,而具有了抽象的表示“高程度”的意义。搭配范围也由特定的名词、动词和程度副词扩展到各式各样的动词与形容词。本文在此基础上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X麻了”的形成进行认知角度的分析,得出隐喻与转喻共同成为形成“X麻了”的重要认知机制。最后从近年来新兴的构式语法角度浅谈了“X麻了”的形成。
2025年05期 No.245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曾婵;潘秀秀;
本文以广西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剖析其研究现状,揭示文化数字化背景下广西饮食文化研究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文化数字化对广西饮食文化研究的四重价值。最后,探讨文化数字化背景下广西饮食文化研究的新思路与路径,以期为我国饮食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45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 陈舒璇;丛日珍;
预设现象蕴含丰富,包含预设的共知性与可取消性等特征,保存预设及其他预设类别。“废话文学”是一种以“废话”为主的话语模式,听话者知晓而又重复赘述的话语类型,其中涵括多种预设现象。本研究对“废话文学”中的预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顺应论探赜“废话文学”中的预设现象。
2025年05期 No.245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