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论《辋川集》中王维的现实入仕与理想归隐

    田园园;

    王维于仕途失意之后,满怀苦闷惆怅之情来到辋川别业,身处于幽静寂寥的山林之中,现实官场的打击之殇不断在诗人内心激荡,幸得辋川山水的空灵清净得以抚平诗人的创伤。同时王维也于山水之中再次重塑了个人理想归隐之志,其间所形成的洒脱自由之理想人格也促使诗人富有智慧地协调仕隐关系。

    2025年09期 No.24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浅析《红楼梦》中尤三姐之“情”

    齐瑞凝;

    在《红楼梦》中,尤三姐与“情”的主题是息息相关的。而尤三姐的悲剧因“情”而生,更是封建思想禁锢造成的悲剧。本文将通过尤三姐的“情”与贾府子弟的“欲”、尤三姐“情”的大胆直露以及尤三姐“耻情”自刎这三个部分来说明尤三姐对“情”的追求以及她悲剧结局的产生原因。

    2025年09期 No.249 8-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科学何以重建伦理——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狩猎愉快》

    吕鑫;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刘宇昆的科幻小说《狩猎愉快》其实是一个从抗拒到接受科学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小说中既表现为狐狸精艳儿从妖“退化”为人,再借由机器改造身体得以重现“妖力”的身份变化,更是处在伦理两难中的主人公“我”逐渐从困境中走出,表露爱意的漫长心路历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两人对于科学选择认知的更新变化不但揭示了伦理人接受科学选择的历史可能性,也在一定层面暗示了存在科学重建生命伦理的实现路径。二者在叙事中的调和与互动显现出刘宇昆以伦理规范引领科学选择的叙事结构和写作范式。

    2025年09期 No.249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从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看西式现代化的困境

    张姝娴;段皓宇;

    夏目漱石首部新闻小说《虞美人草》问世后引发了诸多争议。以往研究多聚焦其“劝善惩恶”的伦理观,认为作品不够具有现代性。本文深入分析了《虞美人草》中折射出的现实关怀,即探讨“西式现代化”是否为最好的现代化路径。通过将夏目漱石的文明批评与他熟悉的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进行对比,发现夏目漱石因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明治时代“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进行了透彻的批判。研究结论认为,夏目漱石通过《虞美人草》的文本,对西式现代化路径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强调了现代化过程必须融合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025年09期 No.24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 《猫眼》中家庭成长环境对伊莱恩的影响探究

    郝文凤;

    《猫眼》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小说。主人公伊莱恩在童年时期遭受了同伴的欺凌,险些丧命,在冲破了虚假友谊的束缚后成长为一位成功的画家,治愈了童年创伤。家庭环境对儿童价值观的形成、社交行为以及自我认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伊莱恩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她的社交困境,但同时积极的一面也赋予了她摆脱困境的能力。

    2025年09期 No.24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成长视角下对《卖花女》中伊莉莎的分析

    谢淑敏;

    《卖花女》讲述了一位衣衫褴褛、土腔土调的街头卖花女伊莉莎在语音学家息金斯的训练下成长为一名温文尔雅、发音准确的窈窕淑女的故事。本文通过成长的理论视角,分析伊莉莎内外两方面的成长,认为萧伯纳的《卖花女》是一部成长题材的戏剧作品。通过引领人的影响和内心的顿悟两个方面分析了伊莉莎成长的原因,并且看到成长背后揭示出的剧作家萧伯纳对女性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赞美。

    2025年09期 No.24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及其美学精神探析

    步雅楠;陆春燕;

    庄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它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而“畸人”作为庄子美学的重要意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开创了后世美学中独特的“审丑”一脉,更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指导人们完成精神的超越和独立。

    2025年09期 No.24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文学研究

  • 唐代女诗人薛涛研究综述

    魏青青;

    薛涛被誉为“唐代女诗人之冠”。通过阅读关于薛涛现有的研究成果,可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薛涛诗、薛涛笺和薛涛墓等方面。因此,我们需要打破现有的研究格局,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探讨薛涛。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bofScience、JSTOR和DBpia五个数据库进行检索,从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文献等三方面展开论述,为未来对薛涛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No.24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论双雪涛小说中的城市空间书写

    张馨予;陈诚;

    双雪涛作为当代东北作家的代表之一,其小说中的城市空间书写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双雪涛小说中城市空间的呈现、城市空间与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展现了东北城市在时代变迁中的沧桑画卷。城市空间不仅是物理场所,更是人物命运的载体。双雪涛的作品为理解东北城市历史与人性提供了独特视角,是文学对城市空间和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

    2025年09期 No.24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文心雕龙》与《二十四诗品》表达手法、风格特征与理论视角比较分析

    崔成龙;

    《文心雕龙》和《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二者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显著差异。在表达手法上,《文心雕龙》通过借助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物,强调文体创作技巧,并运用比喻的手法,系统地分析文学理论。《二十四诗品》则以诗品分类的形式,通过具体的诗作分析,展示不同风格的诗歌特征,侧重于对诗歌美的体验;在风格特征上,《文心雕龙》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并且使用骈文的形式,注重理论的深度与系统性,表现作者对文学的全面理解。《二十四诗品》皆为四言诗句,语言优美、风格灵动,强调诗歌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且意境颇深,应多从作者的暗喻上研究文本;在理论视角上,《文心雕龙》关注文学的多面性,探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情感与文本以及作品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二十四诗品》则更多地聚焦于诗的意境、自然性和含蓄的原则,赋予诗歌更多的耐读性与审美价值。

    2025年09期 No.249 34-3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唐代的曹操书写

    李雅婷;

    曹操在文学史上历来颇受关注,唐诗、唐文中多有关于他的书写。唐人书写曹操,多涉及其政治经历,有褒有贬,总体来看较为中肯、全面;关于曹操的文学创作,唐人亦给予了符合事实的书写。唐代是文化繁荣的朝代,从唐人对曹操的书写中亦可窥见唐人自信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

    2025年09期 No.24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网络小说的“升级流”叙事研究

    师绍博;

    网络文学作为新媒体时代大热的新兴文学形式,其受众覆盖面十分广阔,而“升级流”则一直是网络小说的主流叙事模式,也是读者接受度最高的一种小说叙事模式。“升级流”叙事也随着时代变化而经历着变迁,这种变迁受到了时代思潮、社会文化以及读者接受等多方面的影响。以《诡秘之主》与《道诡异仙》两部现象级的作品为例,可以很好地揭示“升级流”叙事的变迁。

    2025年09期 No.24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中西恐怖美学的发展脉络和差异比较

    魏小雪;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西恐怖美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并详细对比分析了中式与西方恐怖美学的异同。西方恐怖美学凭借超自然元素与血腥暴力场景直接冲击观众感官,中式恐怖美学则侧重心理暗示及文化元素的深度运用。尽管中式恐怖美学在现代流行文化中尚处于发展阶段,但其独特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不容小觑。通过梳理恐怖美学整体发展脉络并对比中西差异,进一步凸显了恐怖美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2025年09期 No.24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蒙古族民间故事机智人物巴拉根仓的智斗手段研究

    意布格乐;达来;

    巴拉根仓是蒙古族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斗争需要虚构出来的理想人物。在《巴拉根仓的故事》中,巴拉根仓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机智地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牢牢抓住他们视财如命、见利忘义、虚伪奸诈、阴险歹毒的本性,采取以谎言、欺骗、哄骗为主的狡智手段作为伸张正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锐利武器。而采取“以骗致胜”的基本手段是源于当时封建社会蒙古族地区的悲惨生活。

    2025年09期 No.249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叙事理论

    姚冬梅;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将叙事作为“社会的象征行为”,他希望通过“符码转换”努力为叙事恢复历史的维度。因此,詹姆逊以政治视角注意隐含在叙事文本中的各种密码,透过解密呈现被遏制的信息。然而,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他所找出的符码背后的实质比叙事本身更泛化,更难以穷尽;另一方面,詹姆逊将一切归结于政治无意识,因此我们始终都在知道结果的前提下去寻找过程中的差异,这种恒定的思维模式终究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研究的禁锢。

    2025年09期 No.24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文化集萃

  • 亲亲相隐和“自然与礼法之争”

    潘骁扬;

    关于儒家的“亲亲相隐”问题,历来都是中国古典伦理学的讨论重点之所在。支持者认为,“亲隐”的选择代表了儒家对孝道的重视,也彰显了对人情的关注。反对者则认为,“亲隐”会破坏共同体的共识与基础,带来不可避免的腐败倾向。本文认为,“亲亲相隐”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儒家教化伦理中调和家庭与共同体的道德取向,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西方古典学中所讨论的“自然与礼法之争”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式。

    2025年09期 No.249 54-5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清代阴山地域下的旗志

    杨芸;

    中国地方志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端可追溯至周秦时期。尽管如此,地处农牧交错地带且相对偏远的阴山地区,直至清代乾隆年间才开始编纂地方志。本文选取清代阴山地域编纂的三部旗志——《绥远旗志》《土默特旗志》和《土默特志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列举阴山地域产生地方志的自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旗志的编纂过程及内容进行分析,揭示清代阴山地域旗志编纂的特殊性及其在地方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2025年09期 No.24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老子“愚民”思想考论

    王夏艺;

    传统观念认为《老子》中提出了具有“愚民反智”意味的愚民政策,但随着楚简本的发现,学界对老子的愚民思想做出了新的阐释。本文将从《老子》中的“愚”思想是由“道”生发出的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角度,论述老子的“愚民”不是消极的反智,而是在“无欲”思想指导下的“无多知”,这是老子对当时物欲横流社会的反抗。如按《老子》全文的思想体系和论述逻辑来解释“愚民”,可以解读为“朴民”,即“使民众无欲无求,回归本真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老子对民众的期望,也是他心中理想的“小国寡民”社会治理状态。作为政治哲学的“朴民”,是对《周易》《诗经》中思想的进一步升华。

    2025年09期 No.24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 《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批判思想探析

    孙瑞琦;

    《共产党宣言》从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其社会批判思想的源头在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洞察,尤其是对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矛盾的揭示。本文深入剖析《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批判思想不仅限于对资产阶级本质的揭露,更在于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和对社会变革的呼吁。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断的解读,阐释了社会批判思想的形成、内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旨在为当前的社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9期 No.24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关于卢卡奇物化理论中“融合问题”的再考察

    黄源祯;

    “商品拜物教”批判与“合理性”思想之所以能够在卢卡奇物化理论中进行融合,关键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作为了嫁接点。虽然卢卡奇结合以泰罗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阐发出了新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力对于劳动者的量化统治,但他未能发现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背后的量化原则在马克思那里是服务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批判的。

    2025年09期 No.249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 浅析《宋濂全集》中的“忠孝节义”观

    曲玳娴;

    在明代朝廷颁布的嘉奖文书中,常见到诸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1))等称谓,这些表述方式在《宋濂全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全集收录了大量关于“忠孝节义”的篇章。明代“忠孝节义”不仅构成了评判个人道德品行的标准,亦构成了社会秩序与国家治理的坚固基石,《宋濂全集》中对“忠孝节义”的倡导,不仅体现了艺术创作的高度,同时也扮演了社会教化的重要角色,更深层次服务于当时的政治需求。宋濂借由文章,教化并引导民众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提升民众道德水准,以塑造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的稳定,并且增强了民众对封建统治的忠诚度,以及对君臣、父子等传统社会关系的认同感,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根治于道德传统当中,进而更好地巩固政权与社会结构。

    2025年09期 No.24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马克思恩格斯对“沙漠中的布道者”宣传方式的批判

    杨宇敏;

    马克思、恩格斯把在宣传工作中脱离宣传对象,进行纯粹空洞抽象的理论宣传,称之为“沙漠中的布道者”。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宣传工作者必须要了解熟悉宣传对象,尊重相信宣传对象的知识水平、选择宣传对象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满足宣传对象对宣传内容的切实需要。

    2025年09期 No.24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文艺观察

  • 探究国产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影响——以电影《长安三万里》为例

    李然;张曼丽;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不断给大众带来优秀的作品,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其中《长安三万里》带来的文化影响更是有目共睹,其上映35天便位列我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二位,同时被称为全媒体时代下“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本文对《长安三万里》进行研究,分析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巧妙地在“人物传记片”的外壳下呈现极具本土文化的艺术特色、影片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这部影片对于国产动画的启示,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国产动画电影在故事性和商业性上都取得优秀的成绩。

    2025年09期 No.249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电影《驾驶我的车》互文性考察:论“停顿”的不同在场

    王凯强;

    互文性指文本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每一文本都与其他文本构成互文关系。影片《驾驶我的车》具有显著的互文性特征,不仅改编自村上春树同名短篇小说《驾驶我的车》,而且嵌套契诃夫经典戏剧《万尼亚舅舅》,同时有机建构滨口龙介的电影作者风格。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对电影《驾驶我的车》进行文本细读,着重考察跨文本不同的“停顿”在场,揭示不同文本之间跨越时间的对话。

    2025年09期 No.249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王安祈的京剧现代化探究

    熊佳彬;

    随着时代的更迭,年轻观众的审美日益更新,京剧的现代化迫在眉睫,王安祈作为台湾著名的戏曲剧作家一直致力于京剧现代化的探究,并提出了“国光京剧新美学”的概念。其极具现代性思维的戏曲创作理论,不断指导着她的戏曲创作,使其戏曲作品呈现出多元叙事角度、舞台表现多元化以及文学性鲜明等现代化特征,王安祈不但对传统京剧的发展态势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清晰的认知,更是通过艺术实践为传统京剧的现代化探索树立了典范。

    2025年09期 No.24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西游记》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熵增与解体

    吴玉娟;

    从整个中国电影史看,《西游记》的影视改编是一条贯穿前后的产业化线索。1920年代“西游热潮”带来神怪片的成熟,促使民族电影产业崛起。1986版《西游记》电视剧去宗教化改编使人物和故事基本定型,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1995年《大话西游》系列完成《西游记》解构的第一个高峰,形成了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后现代文本。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2013年《西游降魔篇》开始出现第二个解构高峰。百年《西游记》改编是一个对神话原型的解构史,神话原型遭到意义的解体和熵增的过程,反映出当代文化的内在逻辑。

    2025年09期 No.249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城市剧场建设——以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为例

    孟晶;

    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推进,戏剧艺术因其独特的社会性和艺术性,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城市剧场凭借其灵活多样、创新亲民的特点,与传统剧场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城市文旅的繁荣与发展。在文艺创作、文化惠民、文化符号打造、城市精神交流、历史传承与时代愿景表达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年09期 No.249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文化传播

  • 目的论视角下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昌段)为例

    魏文翀;张素怡;夏诗甜;

    近年来,江西省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然而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文本却错误频出,极大影响了我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本文采取目的论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昌段)英译文本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存在的翻译失误,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旨在提高江西省红色景区英译质量,从而更好地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025年09期 No.24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目的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研究

    王芷赟;

    随着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网络日益发达,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网民群体的规模扩大,网民们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网络用语。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出发,以十大网络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直译、意译、直译加注法以及增译四个方法,对其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2025年09期 No.249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 现代汉语类前缀“无”与日语否定接头词「無」的对比研究

    李晨;冯莹莹;崔璨;

    现代汉语中的类前缀“无”与日语中的否定接头词「無」均承载着否定的语义,在各自的词汇构成和语义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现代汉语类前缀“无”与日语否定接头词「無」在读音、用法、语义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揭示两者在各自语言体系中的独特性和共性。本文有助于深化对现代汉语和日语否定词汇的理解,为语言对比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025年09期 No.249 100-10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文化综合

  • 临汾方言的“得唡”

    崔雅琦;

    临汾方言中的时间助词“得”位于动词之后时,可以与完成体标记“唡”组成“得唡”,表示快到某动作发生的时间了或某状态即将实现,是一种特殊的将来时间指称形式,本文列举该结构的使用场景及其变式“V得O唡”,结合关中方言“VP得咧”结构分析其迫近义的形成。

    2025年09期 No.249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合作原则视角下电影《抓娃娃》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张伟;

    合作原则是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语用学理论,为话语分析领域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操作框架。幽默作为一种复杂且普遍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合作原则框架下,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对《抓娃娃》这部喜剧电影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探讨影片中的人物对白是如何违反合作原则四个准则来达到言语幽默效果的。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言语幽默,有助于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话语幽默产生的机制,帮助掌握言语幽默在日常交际中的运用。

    2025年09期 No.249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温州方言地名探析

    雷欣欣;朱宸萱;高薇;

    温州地名词由专名与通名组成。基于田野语料,本文对温州方言地名词通名进行归纳分类与追溯语源研究。通名常包含反映地形地貌、水文水系、人文景观、住宅状况四类方言词汇,其意义与古代汉语保持较高相似性。

    2025年09期 No.249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 贵州汉语方言“茄”语音变异探析

    刘胜婷;

    在贵州汉语方言中,“茄”的读音在贵州川黔方言、黔南方言、黔东南方言三个次方言区都有读作[??ie和[??ye],两者的区别在于韵母不同,这属于语音变异现象。本文从语音内部调整和明代移民两个角度探析贵州汉语方言“茄”的语音变异,发现“茄”读作[??ie]基本延续了历代官方读音,读作[??ye]可能受江淮官话“茄”和“瘸”同音影响,也可能来自西南官话的口语读音。总之两个读音都一定程度受到明代江浙湖广大移民的影响。

    2025年09期 No.249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文化自觉”视域下民族区域文化传播路径探析——以广西骆越文化为例

    林莉丽;

    民族区域文化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弘扬民族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应对全球化挑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骆越文化为例,通过对“文化自觉”理念的解读,阐述“文化自觉”理念与文化传播的关系,探索“文化自觉”视域下民族区域文化传播的优化路径。高质高效地传播民族区域文化,首先要对本民族本区域的文化有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其次要对文化进行反思,思考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此外还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文化宣传方式,用数智为文化宣传赋能,让文化更具活力。

    2025年09期 No.249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方言保护与方言文化推广——以关中东府方言为例

    叶晨攀;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地方记忆。然而,在当前,方言发展面临较为复杂的困境,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与发展。本文以关中东府方言为例,充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与文化传承保护的多种形式,为方言保护与方言文化发展探索可行性较高的策略模式。

    2025年09期 No.249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浏阳赣方言的“名+缀”型称呼语浅析

    何瑶;

    浏阳赣方言的称呼语形式多样,其中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是“名+缀”型称呼语,这些缀主要有“崽、子、哩、拐、妹崽、伢崽、婆子、懜牯”八个,其中前三个是词缀,后面的都属于类词缀。这些称呼语的组成一般都没有姓只有名,它们的形成主要出于熟人之间、不同情境下交际的需要,也与浏阳农村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既是方言内部变化的结果,也是受周边其他方言影响的结果。

    2025年09期 No.249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中华文明中文化传统和谐基因的内核探赜

    丰雪宁;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蕴藏着“和谐”的文化基因,其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和谐理念是和谐基因的文化根源。和谐基因在中华文明中的内在逻辑,对生态安全、文化延续、和平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需构建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现代关系,超越传统发展模式;巩固文明和谐发展的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秉持胸怀天下的世界意识与担当,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应把握和谐基因,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2025年09期 No.249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中韩送礼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黄丽婷;

    在中韩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送礼是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着手,从礼物选择、送礼方式、送礼场合及时间、送礼对象、送礼禁忌五个角度对两国送礼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中韩两国送礼文化差异的原因,旨在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减少和避免在跨文化交往中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误解和冲突。

    2025年09期 No.249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脑袋”的历时演变及其动因与机制

    张唤;

    “脑袋”是“脑”与“袋”两个单音节词连用的定中式合成词,其本义指“头”,中心语为“袋”;而“脑筋”的义项中心语则为“脑”,这是因为“脑袋”在词汇化过程中发生了语义脱落。同时,也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趋势。汉语词汇发展至今,“脑袋”的词义在转喻和主观化的推动下,发生了改变。它的词性在语法化和转喻认知机制的推动下,产生了量词的用法。

    2025年09期 No.249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 下载本期数据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7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