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文学评论

  • 从《小珍集》看施蛰存创作风格的转变

    刘源;

    施蛰存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小说创作从现代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他在1936年出版的小说集《小珍集》增加了对真实世界的描摹,显示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呈现出回归现实主义的倾向。施蛰存创作的转变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是作者基于自身创作和外部环境而做出的主动选择。

    2024年41期 No.23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爱的时候不必撒谎——弗洛伊德“冰山理论”视域下《我们八月见》解读

    宁雅菲;

    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之际,他曾增删五次并最终放弃出版的遗作《我们八月见》在他的后人、编辑、译者等多人的协作下得以问世。这是马尔克斯唯一一部以女性第一视角写就并对女性的性冲动进行直面描写的小说,作品篇幅短小却意蕴无穷。本文就弗洛伊德包含“无意识”理论和人格分析说的“冰山理论”对该小说展开分析研究。

    2024年41期 No.23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推销员之死》中橄榄球叙事的象征意义

    李冰冰;

    本文主要研究阿瑟·米勒的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的橄榄球叙事,对于橄榄球这一物品的研究并不多,但作者常常将其安排在重要的情节中。首先,橄榄球的出现实际上象征了威利对儿子错误的引导和教育;其次,它暗含了威利对儿子比夫寄托的梦想和希望;最后,它也象征着比夫对自我梦想的追求和希望得到父亲认可的愿望。

    2024年41期 No.23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艾丽斯·沃克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以《紫色》为例

    靳冉;钱梦琪;史云舒;

    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展现了作者特别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沃克在对“妇女主义者”进行定义的时候,明确地指出,一名妇女主义者,要爱自己,爱民族,爱其他女性和作为独立个体的男性,是大同者。茜莉作为妇女主义者的完美代表,这三种“爱”表现了沃克人道主义的三重内涵,即自我、平等与博爱。本文将通过镜像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对《紫色》中展现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具体地分析与总结。

    2024年41期 No.233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反文化”群像

    王天钦;包晨曦;王舒;

    虽然《杀死一只知更鸟》再现的是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但身处反文化运动勃兴的前夜,哈珀·李身为作家的社会良知促使她以彼时正在酝酿发酵中的反主流文化意识重构大萧条时期的历史叙事,并在小说中建构了一系列具有反文化精神气质的人物形象。与时代精神的契合,也构成该书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迅速经典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文化研究视角为棱镜,透视小说建构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人物群像,旨在通过有机融合小说的人物塑造及创作时代背景,揭橥美国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嬉皮士文化、新左派运动等反主流文化思潮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追索,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价值理性借鉴。

    2024年41期 No.233 18-2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手中纸,心中爱》中的言语焦虑与身份认同

    包利未;

    本文解读《手中纸,心中爱》中主人公杰克的成长过程中言语焦虑的获得与消解,以及身份重构。儿童时期遭受的种族歧视使杰克讨厌自己的华裔身份,并拒绝说中文,在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他鄙视中国文化并遭遇了自我认知的迷失。在被母爱所感动后,杰克最终理解了母亲,理解了她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他与过去的经历和解,开始重新学习中文,重构了自己的华裔美国人身份。

    2024年41期 No.233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创伤与复原

    李秋卉;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被誉为“美国第一部伟大的悲剧”,同时因为奥尼尔在创作时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悲剧性经历融入了剧本中,《榆树下的欲望》也是一部无意识自传作品。本文通过创伤理论视角,结合奥尼尔生活的时代与个人经历,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创伤与救赎,揭示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和畸形发展必然会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导致伦理的丧失、人性的毁灭,而爱与联结可以使人类获得拯救。

    2024年41期 No.23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浅析《细雪》中的鹤子形象

    赫抒雁;

    《细雪》是谷崎润一郎的杰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主义风格细腻地描绘了关西莳冈家四姐妹的生活点滴。鹤子,作为家中的长姐,她的形象承载了日本文化中最为传统的女性特质,她没有自我意识,一生致力于维护家族的荣耀。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中,鹤子所追求的一切最终被无情地吞噬,她的形象成了一种悲剧性的象征。本文通过对鹤子形象的解读来说明鹤子身上所承载的悲剧性。

    2024年41期 No.23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物叙事研究——以《红死病的假面具》为例

    冯雅兰;

    在爱伦·坡的哥特小说研究中,物因其阴森、诡异等特点通常被认为是恐怖、惊悚的源头,而在思辨实在论的视域下,这些物制造恐怖的手段并非仅仅是它们的外在表象,深层缘由需要向内探求,抵达物本身。爱伦·坡将物看作一种本体论上的主体,反对人类将其视为客体他者并沦为空洞的文化符号或只作为一种渲染恐怖氛围的工具或手段,这种本体性力量颠覆了人的理性大厦,消解了人类的主体性神话,颠覆了人类本体论上的优越感,通过呈现某些未知的神秘力量来彰显物的施事能力,并且达到极致的恐怖效果。通过彰显物的本体性力量和恐怖效果,人可以重新反观自身,以更加谦虚、包容、富有想象力的姿态和视野重新认识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2024年41期 No.23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地球之友》解读

    杜莹莹;

    美国当代作家T.C.博伊尔的《地球之友》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逐利本性及其对环境和大众的影响。为了源源不断的利润,资本主义允许资本家剥削自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同时,资本主义运用国家权力支持对自然的剥削,包括将砍伐原始森林美化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动用武装力量与司法权力镇压环保主义者的行动。此外,资本主义为更多地盈利诱导大众过度消费、高消费,从而销售过量生产的产品。在小说中,资本主义对利润的追求最终导致了全球生态危机。

    2024年41期 No.23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文学研究

  • 论黛玉别号“潇湘妃子”的深层意蕴

    唐彩妮;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有“潇湘妃子”的别号。此号除了与她居住的地方叫潇湘馆,以及和她本人爱哭的性格与“湘妃涕竹”神话有关外,其实还具备着更深层的意蕴。比如“还泪”和“涕竹”之间的联系,“竹”这一意象和黛玉的关系,还有“湘妃”本为两人,用在黛玉身上,是否影射在黛玉之下,还有另一位“湘妃”与之密不可分。

    2024年41期 No.23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萧红文学的现象学研究

    高雪洁;

    从现象学视角看待萧红文学的本质,其文本中的女性意识独特性、向死而生的生存哲学,以及独特的小说形式变易特征,均可解释为是一种意向性活动的结果。作家的生活真实与创作真实之间在文本世界里达成彼此渗入的状态。同时作品为现象逗留、真理显现自身提供基础,通过主观重塑时间和空间比例,作品成为大地澄明的场域。

    2024年41期 No.23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 从拉康镜像理论分析多和田文学中的越境者身份

    刘心怡;

    本文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基础,探讨多和田叶子越境文学作品中的身份建构问题,揭示个体在面对政治文化与身份边界时的自我认知与形成过程。通过分析《失去脚后跟》《面具》《狗女婿上门》等作品,本文将深入探讨文化交错背景下,个体如何通过“镜像理论”在他者映照下构建或重构自我身份。此外,也探索了拉康理论在现代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价值,为理解文化身份构建的微妙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年41期 No.23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从符号的表象看相似性在古典知识型中的转变

    何治涛;

    福柯在《词与物》中提出了三种知识型,其中相似性原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型的核心。而在古典时期的知识型这种词与物所统一的相似性被符号的表象所替代,其不再具有相对应的固定性,但这并不代表相似性在古典知识型的完全消失。福柯在《词与物》“表象”这一阐释古典知识型的章节中提到了“相似性的想象”,所以本文认为相似性并没有在古典知识型中消失,而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符号的构成通过相似性建立起一个再现体,到古典时期通过相似性去还原一个意指,二者的路径发生了先后的颠倒。古典知识型中符号的三个变量突出了这一时期符号的衍义属性。本文将从这三个变量来看相似性在符号的衍义中所扮演的新角色,进而分析相似性在古典知识型中的转变。

    2024年41期 No.233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交互式小说的网络出版特性及发展动因探析

    聂亮;

    交互式小说在早期是创作者通过设置不同文本路径而允许读者进行选择参与的小说类型。在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小说依托于网络,通过“比特叙事”而实现作者、文本、读者三者间互动,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学样式。网络交互式小说具备诸多新特性:开放性体验、众创式生成、共振式营销。网络交互式小说的诞生和蓬勃发展源自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受众对文学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以及粉丝经济的助力。

    2024年41期 No.23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女性的觉醒与自救:从爱玛的幻灭到卡萝尔的自救

    李明明;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与辛克莱·刘易斯的《大街》都塑造了“激情而富有幻想”的女性形象。《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沉溺于虚幻的浪漫爱情幻想中不可自拔,在一次次被情人抛弃后,面对巨额的债务最终选择了自杀。而《大街》中的卡萝尔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在一次次改革小镇失败后,看清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选择了自救。她带着孩子离开丈夫,独自到纽约工作生活。尽管最后卡萝尔再次和丈夫一起回到小镇,但她能够以更成熟的心态看待大街的人和事。

    2024年41期 No.23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文化集萃

  • 浅论晏子辞令中的重礼思想与民本精神

    周诗易;陈彦辉;

    晏子是春秋行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辞令善用譬喻、刚柔相济,充满浩然正气,是春秋行人辞令的典范。他对礼乐的推崇可以反映春秋时期上层贵族重礼的社会风气。晏子重视礼制,对礼制中蕴藏的“中和”之美的推崇体现了典雅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是儒学民本思想之滥觞,这种理念也催生出了其独特的忠君爱国观念。

    2024年41期 No.233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 《孙子兵法》功利战争观研究

    阚尉航;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使孙子对战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入,在其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中表现出国家本位的功利主义战争观。“利战”思想是《孙子兵法》的主体思想,具体表现为“安国利主”的功利战争观,“非危不战”的理性战争观,“上兵伐谋”的谋略至上思想。从根本来讲,无论是慎战备战的理性思想,还是用势用间的重谋思想,其最终目的都是使国家利益最大化。

    2024年41期 No.23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认知与本体——道德形上学的超越性话语之两轮

    李剑豪;

    “道德形上学”这一概念本身具有回应西方哲学质疑、澄明儒学中超越性层面的含义。道德形上学的超越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认知决定模式”为特点的独特认知机制,所谓“认知决定模式”,即以认知层次的提升消解本体论的理论取向,这一思想传统可追溯至中国佛学的般若中观与“一心开二门”,其核心便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则是“以天论德”的本体论层面,儒学的“生生”本体在创生万物的过程中生动开展着自身,而人亦能以自身之仁德参天地之化育,进而呈现出“生春气象”。因此,道德形上学是会通天人之学,从这两个维度探究其特征,正可以窥见道德形上学彻上彻下、春风化雨的独特意涵。

    2024年41期 No.23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符合论:普特南真之理论的变中之不变

    李子哲;

    普特南认为,实在论者通常都相信真理符合论。尽管他多次改变他的实在论立场,但他始终在实在论阵营中。在科学实在论时期,普特南在组合映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重符合的真理论”,即一个真句子是与语言外事实和语言的其余部分有某种符合关系的句子。在内在实在论时期,他从达米特的辩明思想中得到启发,将真理解释为理想化的辩明。在自然实在论时期,普特南受詹姆斯、杜威等人的影响,开始捍卫常识意义上的符合论。在普特南哲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他从来没有完全放弃过符合论的思想。可以说,普特南真之理论的变中之不变就是符合论的思想内核。

    2024年41期 No.233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明代中后期基层赋役改革的横向互动——以湖南为例

    叶再兴;黄子萌;

    明代中后期湖南基层赋役制度弊窦丛生,官民达成共识后,合力推动了一场赋役改革。在湖南茶陵州、攸县及善化县的赋役改革过程中,借助官员流动和官绅交往网络等媒介,邻省南昌县的赋役改革有益经验成为茶陵州的重要制度资源,而茶陵州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创制《便民正规》复被邻县攸县所借鉴。在攸县清丈中,地方官员通过合理利用官绅交往网络,使跨省界田清覆难题迎刃而解。基于湖南的例证可知,明代中后期的基层赋役改革不仅具有明显的自下而上的特点,还呈现出跨区域横向互动的特点。赋役改革经验的跨区域传播是这一横向互动的核心内容,而官员的跨区域流动和官绅之间良性的交往网络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024年41期 No.233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墨家“侔”式推理的有效性分析

    李志芳;

    “侔”是墨家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从语义角度进行分析的一种推理,包括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五种推理形式。但在五种推理形式中,仅有“是而然”是有效的。这些推理形式大多是为了在政治上论证自家思想,反驳别家论点,所以不具有普及性,无法推广使用。

    2024年41期 No.23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文艺观察

  • 中韩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意匠比较研究——以拙政园和潇洒园为中心

    任勤红;

    在中韩古典园林中,植物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以中韩两国著名的私家名园拙政园和潇洒园为中心,根据《拙政园三十一咏》和《潇洒园四十八咏》等原始材料,研究两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从植物的选择、配置方式以及植物景观审美意境与文化内涵式等方面探讨中韩两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异同。

    2024年41期 No.23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论戴进《六祖图卷》视觉叙事的手法与结构

    许慧芳;

    戴进《六祖图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部杰作。长卷共有六组场景,描绘了禅宗六祖的历史溯源与佛学典故;又通过描绘山林,刻画六祖之间的神态与骨气,形成了长卷的叙事线索。在长卷的视觉叙事结构方面,戴进以历史叙事、行为叙事与空间叙事将禅宗六祖分为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通过巧妙的构图布局,画家将禅宗六祖的发展脉络及禅宗思想的传播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无一不彰显了佛教民间化、世俗化、生活化的色彩。据此,本文围绕《六祖图卷》的视觉叙事的手法与结构进行解读,以期为后续艺术研究提供思路见解。

    2024年41期 No.233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致命女人》中女性婚姻观的研究

    张思远;

    婚姻观的研究是人类价值观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视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们的婚姻观念不断变化,这使人们面临婚姻观念的挑战。美国电视剧《致命女人》讲述了三位不同年代的女性对婚姻不忠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反映了她们不同的婚姻观。本文将分析这三位女性的婚姻观以及其背后的原因,为女性提供思考。

    2024年41期 No.233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神池道情戏的在地性探究

    丁嘉玲;

    近些年来,文化自信、文化保护一直是关注热点,在民俗学界也掀起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热潮,神池的道情戏作为神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并且近些年来一些学者注意到了神池的道情戏,填补了以往在晋西北道情戏这条戏曲脉络中神池道情戏的空白,但综观这些已有的、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多是立足于神池道情戏作为民间艺术角度的探讨。本文以神池道情戏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查询两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在地性理论”对神池道情戏作为文化事象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度分析和探讨,从神池孕育道情戏、道情戏反映神池地域文化以及文化价值意义三个方面整合分析得出神池道情戏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

    2024年41期 No.233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文化传播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生态纪录片《王朝》字幕中译的拟人化叙事研究

    沈文媛;

    自然生态纪录片《王朝》以极具故事性的表达方式展现人类与自然间的存在关系,对于帮助世界范围内的观众了解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提升动物保护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分析《王朝》字幕中译的翻译生态环境,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为基础,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并结合典型案例说明,剖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策略选择与环境适应而彰显的拟人化叙事风格,并总结出依托生态翻译学提升生态纪录片字幕翻译拟人化叙事效果的策略,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纪录片发展及动物环境保护意识传播提供助力。

    2024年41期 No.233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中国戏曲英译研究——以《感天动地窦娥冤》为例

    黎思鑫;

    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剧种。中国戏曲的成熟要从元杂剧算起,其中,元代关汉卿创作的《感天动地窦娥冤》(以下简称《窦娥冤》),是元杂剧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本文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以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框架,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以及表达层面对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窦娥冤》进行研究,以期促进中国戏曲的立体化、动态化翻译,最终达到让璀璨的中国戏曲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2024年41期 No.23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 “三美论”视角下《雨霖铃·寒蝉凄切》英译本对比研究

    李清云;

    中国古曲文学璨若星河,富有独特韵味和内涵的宋词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魅力跨越国界,引起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以下简称《雨霖铃》)以其情感和特色,被誉为千古绝唱,英译版本众多。本文旨在使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对《雨霖铃》的三个英译本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传递原诗情感色彩方面的成就,以此考察译本的异同。

    2024年41期 No.23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文化综合

  • 论先秦孔孟饮食思想及当代启示

    李勇;

    先秦孔孟的饮食思想,包括“饮食精良”“重视食德”“规范食礼”“食中崇孝”等思想。孔孟要求人民通过饮食行为养成“食德”,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同时,为他人做好示范作用,以符合人伦之道。先秦儒家饮食思想对于解决当下社会食风不正、饮食伦理缺失等问题都有着借鉴意义。

    2024年41期 No.233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新兴话语标记“谁懂”的功能及形成

    徐露;

    新兴话语标记“谁懂”表达或强调了言者对所谈及的事物的主观情感,并反映了说话人渴望获取他人的情感认同的心理,具有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谁懂”在篇章衔接功能方面具有顺承、转折、并列、解说和因果五种语义表现;在话题处理方面具有开启话题、延续话题、转换话题和结束话题四个功能;在人际功能方面体现在主观立场的表达和人际互动。话语标记“谁懂”的形成是语法化的结果。

    2024年41期 No.233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大同方言入声的历时演变

    吕宁宁;

    入声是大同方言的特点,通过查阅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比较得出大同方言入声字的其中一个变化趋势就是舒化字数量的增加,并且分析了这种变化数量增加可能存在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4年41期 No.233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说文解字》日部字现代使用情况研究

    张伟伟;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汉字的形、音、义的字书,随着时间的推进,《说文解字》中所收字的使用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将《说文解字》同《通用规范汉字表》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日部字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了解《说文解字》所收日部字的现代使用情况,从而进一步窥探《说文解字》中其他部类收字的流传和使用情况。

    2024年41期 No.233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肉夹馍”构词探析

    刁晨雨;

    历来人们对于“肉夹馍”这一食品名称的命名都莫衷一是,针对“肉夹馍”这一语言现象,文章首先就“肉夹馍”名称的由来,列出多种关于“肉夹馍”这一名称结构形成的观点,加以分析比较。而这些观点都是基于传统语法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中式食物命名的角度入手进而分析“肉夹馍”,同时指出这种命名方式符合国人的心理认知,也就是说“肉夹馍”的命名符合语法与逻辑。

    2024年41期 No.23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呂”字字形和字义演变

    贾小凡;

    在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很多汉字都因交流和传承的需要发生了字形转变和词义转移的现象。“呂”部在《说文解字》中的本义为“脊骨”,然而也有认为其本义是“金属”“两口”等的各家之说。先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呂族和吕部字方面,对“呂”字本身则分析较少。本文以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呂”字的起源的观点为中心,以相关注解和考释著作为参照,通过考证分析“呂”字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篆文到隶书及楷书的形态变化,梳理总结“呂”字从古至今的“脊骨”“阴律”“国名”“金属名”等十四个义项的发展演变,分析了“呂”“吕”“膂”三种字形的区别,对于“呂”字本义的一些说法进行了总结和论证。

    2024年41期 No.23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封三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出版周期:周刊

ISSN:2096-8264

CN:42-1911/I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20

 
访问量:67213